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22:09:0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位相應工件的設備,特別是一種可定位薄膜的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為了保護相應的產品不受到磨損,或者處於對產品的防水防塵的考慮,一般需要對產品貼附相應的薄膜。為了提升效率及精準程度,一般需要將薄膜保持在一定的位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便利於定位薄膜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所述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包括支撐體及抵接杆。所述支撐體具有軸向延伸的容置腔;所述支撐體的周壁上設置有安裝通孔;所述安裝通孔與所述容置腔連通。所述抵接杆沿所述安裝通孔的軸向可往復移動地設置;所述抵接杆的一端插設在所述安裝通孔內,所述抵接杆的另一端可突出所述支撐體的周壁。
優選地,所述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還包括氣體管道。所述氣體管道容置在所述容置腔內,並沿所述支撐體的軸向延伸設置。所述氣體管道具有管腔。所述氣體管道的周壁上設置有插設通孔。所述插設通孔與所述管腔連通。所述抵接杆沿所述插設通孔的軸向可往復移動地設置,所述抵接杆的一端可延伸至所述插設通孔內。
優選地,所述氣體管道內的氣體壓強可調節地設置。所述抵接杆在所述氣體壓強增大時,所述抵接杆的另一端移動至遠離所述支撐體的周壁外表面地設置;所述抵接杆在所述氣體壓強減小時,所述抵接杆的另一端移動至靠近所述支撐體的周壁外表面地設置。
優選地,還包括三通氣閥。所述三通氣閥與所述氣體管道連接。
優選地,還包括充氣裝置。所述充氣裝置與所述三通氣閥連接,並可朝所述氣體管道內充氣地設置。
優選地,所述充氣裝置為氣泵。
優選地,所述抵接杆的一端為磁性件。所述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還包括磁體,所述磁體吸引所述抵接杆的一端地設置。
優選地,所述抵接杆為金屬件。所述磁體為磁鐵。
優選地,所述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還包括連接杆。所述連接杆分別連接所述支撐體的周壁內表面及所述氣體管道的周外壁外表面,以使得所述支撐體與所述氣體管道徑向間隔設置。
優選地,多個所述抵接杆沿所述支撐體的周向排布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通過抵接杆的往復移動,實現對相應薄膜的抵接及解除抵接地操作,從而便利的實現對薄膜位置的保持及調整,提升了穩定性,且便利於操作,尤其適用於汽車內飾件的生產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的投影示意圖。
圖3為圖2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沿A-A線的剖視圖。
圖4為圖1的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沒有示出支撐體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請參閱圖1至圖3,其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101。所述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101包括支撐體10及可活動地設置在所述支撐體10上的抵接杆30。
請一併參閱圖4,所述支撐體10具有軸向延伸的容置腔12。所述支撐體10的周壁11上設置有安裝通孔14。所述安裝通孔14與所述容置腔12連通。也即是,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體10的周壁11沿周向延伸呈所述容置腔12。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體10沿軸向延伸呈管狀。為提升通用性能,所述支撐體10呈圓管狀。
所述抵接杆30的一端30a插設在所述安裝通孔14內,另一端30b相對於所述支撐體11的周壁11突出設置。所述抵接杆30沿所述安裝通孔14的軸向可往復移動地設置。所述抵接杆30的另一端30b移動至遠離所述支撐體11的周壁11外表面時,可抵接在相應的薄膜(圖中未示出)上;所述抵接杆30的另一端30b移動至靠近所述支撐體11的周壁11外表面時,解除對相應的薄膜的抵接,從而便利調整相應薄膜的位置。可以想到的是,可以通過人力實現相應的所述抵接杆30的往復移動,或者通過相應的彈性部件(譬如彈簧)實現對所述抵接杆30的往復移動。在本實施中,所述抵接杆30的另一端30b延伸至下述插設通孔54內。
為了增強抵接穩定性且避免對相應的薄膜產生損傷,所述抵接杆30的另一端30b設置有抵接板35。所述抵接板35可以為橡膠板。
所述抵接杆30的數量及分布根據具體應用需要而選擇,從而滿足抵接相應形狀、規格的薄膜地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提升通用性能,多個所述抵接杆30沿所述支撐體10的周向排布設置。更具體地,三個所述抵接柱30沿所述支撐體10的周向等間距設置呈一周。在沿所述支撐體10的軸向(即長度方向)上,多個所述抵接柱30依次間隔設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抵接杆30為具有磁性的金屬件。
為了便利於高效、精準地實現對所述抵接杆30往復移動地控制,所述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101還包括氣體管道50。所述氣體管道50容置在所述支撐體10的所述容置腔12內,並沿所述支撐體10的軸向延伸設置。所述氣體管道50具有管腔52。所述氣體管道50的周壁51上設置有插設通孔54。所述插設通孔54與所述管腔52連通。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插設通孔54與所述支撐體10的所述安裝通孔14同軸設置。所述氣體管道50內流通相應的氣體。
為了進一步精準地實現對所述抵接杆30往復移動地控制,所述氣體管道50內的氣體壓強可調節地設置。具體地,所述氣體壓強增強大時,所述氣體管道50內的氣體發生膨脹,從而使得所述抵接杆30的另一端30b移動至遠離所述支撐體10的外周壁11地設置;所述氣體壓強增減小時,所述氣體管道50內的氣體向外的推力不足以支撐所述抵接杆30向外移動,所述抵接杆30的另一端30b移動至靠近所述支撐體10的外周壁11地設置。可以想到的是,所述氣體壓強減小時,所述抵接杆30可以受到重力為回落,使得所述抵接杆30的另一端30b移動至靠近所述支撐體10的周壁11外表面。當然,所述抵接杆30的另一端30b也可以受到諸如彈簧提供的彈性恢復力而實現回彈。
為了便利且精準地實現對所述氣體壓強大小的調節,所述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101還包括三通氣閥70。所述三通氣閥70亦稱三通氣控閥。所述三通氣閥70與所述氣體管道50連接。所述三通氣閥70用於控制所述氣體管道50內部的氣體壓強。所述三通氣閥70可以直接與外部大氣連通,從而減小所述氣體管道50內部的氣體壓強。
為了能夠重複多次的實現對氣體壓強大小的調節,所述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101還包括充氣裝置(圖中未示出)。所述充氣裝置與所述三通氣閥70和/或所述氣體管道50連接。所述充氣裝置可朝所述氣體管道50內部充氣,從而增大所述氣體管道50內部的氣體壓強。所述充氣裝置可以為氣泵等裝置。
為了在多個方向均能夠實現對所述抵接杆30的復位操作以提升通用性能,所述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101還包括磁體90。所述磁體90吸引所述抵接杆30的一端30a地設置。也即是,所述磁體90能夠產生對所述抵接杆30的吸引力,從而使得所述抵接杆30的另一端30b能夠移動至靠近所述支撐體10的周壁11外表面地設置。所述磁體90為磁鐵。為了充分節省成本,所述磁體90為永磁體。
為了進一步增強所述氣體管道50的支撐保持性能及便利整體組裝,所述汽車內飾件生產用薄膜定位設備101還包括連接杆95。所述連接杆95分別連接所述支撐體10的周壁11內表面及所述氣體管道50的周壁51外表面,並使得所述支撐體10與所述氣體管道50間隔設置。
需要說明的是,如無特殊說明,在本實用新型中出現的「內」與「外」為相對概念,指的是相應的腔體的內外。相應地,「上」與「下」為相對概念。所述支撐體10的軸向,即其長度方向。所述支撐體10的徑向即為安裝通孔14、插設通孔54的軸向。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並不用於局限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任何在本實用新型精神內的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都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