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5:52:16 2
專利名稱: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錶部件,特別是涉及一種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機械手錶走時能量是由發條提供的,發條被卷緊時儲存的彈性勢能的大小決定著手錶走時時間的長短,其彈性勢能越大,手錶的走時時間越長。手錶運行時,發條逐漸將其儲存的彈性勢能轉換為機械能,為手錶的運行提供能源。當發條儲存的彈性勢能全部釋放出來之後,手錶便失去能源供應而停止運行。為了使機械手錶能夠連續不斷地運行下去,佩帶者就必須在其發條的彈性勢能完全釋放出來之前及時卷緊發條。
為了使佩帶者及時卷緊發條,有的機械式手錶設置有用來指示發條儲能情況的發條示能機構。已有的機械錶的發條示能機構包括設置在錶盤上的示能指針和圓弧形示能刻度盤,用示能指針所指示的圓弧形示能刻度盤上的刻度來指示手錶發條當時的儲能情況。
但是,上述已有的機械錶的發條示能機構存在以下缺點示能指針旋轉的角度最大不超過180°,使得示能刻度盤上的刻度間距不夠大佩帶者觀察起來不夠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已有的機械錶的發條示能機構的缺點,提供一種可直觀顯示手錶發條儲能情況的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包括儲能輪、示能一輪部件、示能二輪部件、示能四輪部件、公轉輪、行星輪部件、示能五輪片、示能六輪片、限位釘、示能指針、條軸、條盒輪、錶盤和示能刻度盤;所述的儲能輪固定在條軸上,並與行星輪部件相嚙合;所述的行星輪部件與示能四輪部件相嚙合;所述的示能四輪部件與示能五輪片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五輪片與示能六輪片相嚙合;所述的示能指針在示能四輪部件的驅動下旋轉,通過錶盤上的示能刻度盤指示發條儲存的能量;所述的示能一輪部件與示能二輪部件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二輪部件與公轉輪相嚙合;所述的行星輪部件的行星輪軸固定在公轉輪上,從而使得行星輪部件繞行星輪軸自轉的同時繞公轉輪的中心公轉。
所述的行星輪部件包括行星輪片和行星齒軸;所述的行星輪片與行星齒軸壓合成一體結構。
所述的示能四輪部件包括示能四輪片和示能四齒軸,所述的示能四輪片與示能四齒軸壓合成一體結構;所述的行星齒軸與示能四輪片相嚙合。
所述的示能四齒軸與示能五輪片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五輪片與示能六輪片相嚙合;所述的示能指針在示能四齒軸驅動下旋轉,與錶盤上的示能刻度盤一起指示發條儲存的能量。
所述的示能六輪片上形成有一個圓弧形通孔;所述的限位釘的下端固定在夾板上,其上端位於示能六輪片上的圓弧形通孔內。
所述的示能一輪部件包括示能一輪片和示能一齒軸;所述的示能一輪片與示能一齒軸壓合成一體結構;所述的示能一齒軸與示能二輪片相嚙合。
所述的示能二輪部件包括示能二輪片和示能二齒軸;所述的示能二輪片與示能二齒軸壓合成一體結構;所述的示能二齒軸與公轉輪相嚙合。
所述的示能一齒軸與示能二輪片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二齒軸與公轉輪相嚙合;所述的行星輪軸固定在公轉輪上,行星輪部件繞行星輪軸自轉同時繞公轉輪中心公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設計新穎,示能指針旋轉的角度達到300°,使得示能指針所指示的圓弧形示能刻度盤上的刻度的間距加大了很多,佩戴者可一目了然地觀察到機械錶發條能量的釋放程度,從而及時地補充發條能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的軸向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的示能指針在錶盤上的指示狀態示意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當發條完全擰緊時的儲能工作狀態示意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當發條完全釋放時的示能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中1儲能輪 2示能一輪部件3示能一齒軸 4示能一輪片5示能二輪部件6示能二齒軸7示能二輪片 8公轉輪9行星輪軸10行星輪部件11行星齒軸 12行星輪片
13示能四輪部件 14示能四齒軸15示能四輪片16示能五輪片17示能六輪片18限位釘19示能指針 20條軸21條盒輪22錶盤23示能刻度盤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圖2、圖3、圖4a和圖4b所示,本實用新型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包括儲能輪1、示能一輪部件2、示能二輪部件5、示能四輪部件13、公轉輪8、行星輪部件10、示能五輪片16、示能六輪片17、限位釘18、示能指針19、條軸20、條盒輪21、錶盤22和示能刻度盤23;所述的儲能輪1固定在條軸20上,並與行星輪部件10相嚙合;所述的行星輪部件10與示能四輪部件13相嚙合;所述的示能四輪部件13與示能五輪片16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五輪片16與示能六輪片17相嚙合;所述的示能指針19在示能四輪部件13驅動下旋轉,通過錶盤22上的示能刻度盤23指示發條儲存的能量;所述的示能一輪部件2與示能二輪部件5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二輪部件5與公轉輪8相嚙合;所述的行星輪部件10的行星輪軸9固定在公轉輪8上,從而使得行星輪部件10繞行星輪軸9自轉的同時繞公轉輪8的中心公轉。
更具體地說,所述的行星輪部件10包括行星輪片12和行星齒軸11;所述的行星輪片12與行星齒軸11壓合成一體結構;所述的示能四輪部件13包括示能四輪片15和示能四齒軸14;所述的示能四輪片15與示能四齒軸14壓合成一體結構;所述的行星齒軸11與示能四輪片15相嚙合;所述的示能四齒軸14與示能五輪片16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五輪片16與示能六輪片17相嚙合;所述的示能指針19在示能四齒軸14驅動下旋轉,與錶盤22上的示能刻度盤23一起指示發條儲存的能量。
所述的示能六輪片17上形成有一個圓弧形通孔;所述的限位釘18的下端固定在夾板(圖中未示出)上,其上端位於示能六輪片17上的圓弧形通孔內。
所述的示能一輪部件2包括示能一輪片4和示能一齒軸3;所述的示能一輪片4與示能一齒軸3壓合成一體結構;所述的示能二輪部件5包括示能二輪片7和示能二齒軸6;所述的示能二輪片7與示能二齒軸6壓合成一體結構;所述的示能一齒軸3與示能二輪片7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二齒軸6與公轉輪8相嚙合;所述的行星輪軸9固定在公轉輪8上,行星輪部件10繞行星輪軸9自轉同時繞公轉輪8中心公轉;所述的行星齒軸11與示能四輪片15相嚙合。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的工作過程加以說明如圖3、圖4a和圖4b所示,手錶在正常走時過程中,條盒輪21逆時針向轉動,使發條逐漸釋放能量,由於示能一輪片4與條盒輪21相嚙合,所以條盒輪21帶動示能一輪部件2順時針旋轉;由於示能一輪片4與示能一齒軸3壓合成一體結構,而且示能一齒軸3與示能二輪片6相嚙合,所以示能一齒軸3帶動示能二輪部件5逆時針向旋轉;由於示能二輪片7與示能二齒軸6壓合成一體結構,而且示能二齒軸6與公轉輪8相嚙合,因此示能二齒軸6帶動公轉輪8順時針向旋轉;由於行星輪軸9固定在公轉輪8上,所以行星輪部件10在繞行星輪軸9逆時針自轉的同時繞公轉輪8的中心順時針向公轉;由於行星輪部件10是由行星輪片12與行星齒軸11壓合成一體結構的,且行星齒軸11與示能四輪片15相嚙合,因此行星齒軸11帶動示能四輪部件13順時針向旋轉;由於示能四輪片15與示能四齒軸14壓合成一體結構,且示能四齒軸14與示能五輪片16相嚙合,因此示能四齒軸14帶動示能五輪片16逆時針向旋轉;由於示能五輪片16與示能六輪片17相嚙合,因此示能五輪片16帶動示能六輪片17順時針旋轉;由於示能指針19固定在示能四齒軸14上隨之順時針向旋轉,因此示能指針19與錶盤22上的示能刻度盤23一起指示發條儲存的能量,示能指針19所指示的錶盤22上的示能刻度盤23的刻度越來越小,表示手錶發條所儲存的彈性勢能越來越少;直到示能六輪片17上的圓弧形通孔的一端受到限位釘18的阻擋時,示能指針19所指示的錶盤22上的示能刻度盤23的刻度為零,表示手錶發條被完全釋放,提醒用戶應當及時重新擰緊發條了。
當用戶發現示能指針19指示出的發條能量已經很小而重新擰緊發條時,條軸20逆時針旋轉,由於儲能輪1固定在條軸20上,儲能輪1隨之逆時針旋轉;由於儲能輪1與行星輪片12相嚙合,因此儲能輪1帶動行星輪部件10順時針向旋轉;由於行星輪片12與行星齒軸11壓合成一體結構,行星齒軸11與示能四輪片15相嚙合,因此行星齒軸11帶動示能四輪部件13逆時針向旋轉;由於示能四輪片15與示能四齒軸14壓合成一體結構,示能四齒軸14與示能五輪片16相嚙合,因此示能四齒軸14帶動示能五輪片16逆時針向旋轉;由於示能五輪片16與示能六輪片17相嚙合,因此示能五輪片16帶動示能六輪片17順時針向旋轉;由於示能指針19固定在示能四齒軸14上隨之逆時針向旋轉,因此示能指針19與錶盤22上的示能刻度盤23一起指示發條儲存的能量,示能指針19所指示的錶盤22上的示能刻度盤23的刻度越來越大,表示手錶發條所儲存的彈性勢能越來越大;直到示能六輪片17上的圓弧形通孔的另一端受到限位釘18的阻擋時,示能指針19所指示的錶盤22上的示能刻度盤23的刻度為最大值,表示手錶發條被完全擰緊,提醒用戶可以停止擰緊發條了。
權利要求1.一種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儲能輪(1)、示能一輪部件(2)、示能二輪部件(5)、示能四輪部件(13)、公轉輪(8)、行星輪部件(10)、示能五輪片(16)、示能六輪片(17)、限位釘(18)、示能指針(19)、條軸(20)、條盒輪(28)、錶盤(22)和示能刻度盤(23);所述的儲能輪(1)固定在條軸(20)上,並與行星輪部件(10)相嚙合;所述的行星輪部件(10)與示能四輪部件(13)相嚙合;所述的示能四輪部件(13)與示能五輪片(16)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五輪片(16)與示能六輪片(17)相嚙合;所述的示能指針(19)在示能四輪部件(13)的驅動下旋轉,通過錶盤(22)上的示能刻度盤(23)指示發條儲存的能量;所述的示能一輪部件(2)與示能二輪部件(5)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二輪部件(5)與公轉輪(8)相嚙合;所述的行星輪部件(10)的行星輪軸(9)固定在公轉輪(8)上,從而使得行星輪部件(10)繞行星輪軸(9)自轉的同時繞公轉輪(8)的中心公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行星輪部件(10)包括行星輪片(12)和行星齒軸(11);所述的行星輪片(12)與行星齒軸(11)壓合成一體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示能四輪部件(13)包括示能四輪片(15)和示能四齒軸(14),所述的示能四輪片(15)與示能四齒軸(14)壓合成一體結構;所述的行星齒軸(11)與示能四輪片(15)相嚙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示能四齒軸(14)與示能五輪片(16)相嚙合;所述的示能五輪片(16)與示能六輪片(17)相嚙合;所述的示能指針(19)在示能四齒軸(14)驅動下旋轉,與錶盤(22)上的示能刻度盤(23)一起指示發條儲存的能量。
5.根據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示能六輪片(17)上形成有一個圓弧形通孔;所述的限位釘(18)的下端固定在夾板上,其下端位於示能六輪片(17)上的圓弧形通孔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示能一輪部件(2)包括示能一輪片(4)和示能一齒輪(3);所述的示能一輪片(4)與示能一齒軸(3)壓合成一體結構;所述的示能一齒軸(3)與示能二輪片(7)相嚙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示能地部件(5)包括示能二輪片(7)和示能二齒軸(6);所述的示能二輪片(7)與示能二齒軸(6)壓合成一體結構;所述的示能二齒軸(6)與公轉輪(8)相嚙合。
專利摘要一種手錶發條能量顯示機構,包括儲能輪、示能一輪部件、示能二輪部件、示能四輪部件、公轉輪、行星輪部件、示能五輪片、示能六輪片、限位釘、示能指針、條軸、條盒輪、錶盤和示能刻度盤;儲能輪固定在條軸上,並與行星輪部件相嚙合;行星輪部件與示能四輪部件相嚙合;示能四輪部件與示能五輪片相嚙合;示能五輪片與示能六輪片相嚙合;示能指針在示能四輪部件的驅動下旋轉,通過錶盤上的示能刻度盤指示發條儲存的能量;示能一輪部件與示能二輪部件相嚙合;示能二輪部件與公轉輪相嚙合;行星輪部件的行星輪軸固定在公轉輪上。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設計新穎,佩戴者可一目了然地觀察到機械錶發條能量的釋放程度,及時補充發條能量。
文檔編號G04B9/00GK2935214SQ20062002616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29日
發明者曹維峰 申請人:天津中鷗表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