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房水引流盤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2:29:36
專利名稱:青光眼房水引流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青光眼房水引流盤裝置,適用於治療青光眼,尤其適用於治療頑固性青光眼(難治性青光眼)。
眾所周知,具有病理性高眼壓或視乳頭血流灌注不良引起視神經損害及視功能障礙者即稱為青光眼。眼球內房水由睫狀突分泌,在正常情況下,房水生成率、房水排出率及眼內容物的體積三者處於動態平衡狀態,眼球內具有一定壓力稱眼壓,正常保持在10~21mmHg;如果三者動態平衡失調,房水循環通路任何部位受阻,則導致眼壓升高超過24mmHg,進而引起視神經乳頭發生病理性改變,最終導致失明。若為閉角性青光眼急性發作時出現劇烈眼痛,頭痛並伴有噁心、嘔吐、視力銳減等症狀,給病人造成極大痛苦,甚至致盲。採用常規的青光眼濾過性手術(如小梁切除術)可以使青光眼的眼壓降低,但有時術後由於圍繞著鞏膜造瘻口的纖維組織形成,或造瘻口被虹膜、睫狀體或玻璃體堵塞,或某些患者術後形成的包囊型濾過泡及扁平形濾過泡等,均可導致手術失敗。還有一些對常規的濾過性手術療效甚差的青光眼,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無晶體/人工晶體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少年性青光眼、葡萄膜炎性青光眼,外傷性青光眼、虹膜角膜內皮綜合症、多次濾過性手術失敗的青光眼及視網膜玻璃體手術後青光眼等,這些被稱為「頑固性青光眼」或難治性青光眼,對其採用置入青光眼房水引流物的方法加以治療。經房水引流物流出的房水可導向後部球結膜間隙、靜脈或眼眶組織內而被吸收,以達到降低並維持眼壓在一定的水平,保持視功能的目的。
目前使用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物有兩種一種是有閥門裝置,另一種是無閥門裝置。
1、無閥門裝置該裝置是將長約20-30mm的矽膠管(內徑0.3mm,外徑0.63mm)一端連於圍繞眼球赤道部180°~360°的槽狀矽膠帶槽內(槽溝面向鞏膜)或其它開頭與不同大小的鞏膜外附著物上,另一端管口剪成斜面置入前房內,長2.5~3.0mm。
在臨床應用中,術後可出現淺前房、前房出血、引流管口被纖維組織堵塞、白內障、引流管與角膜內皮接觸等併發症。2、有閥門裝置將帶閥門的長管連接在90°~180°的鞏膜外附著物上。它包括a)一個開放的矽膠管(外徑0.64mm,內徑0.3mm);b)具有槽狀的矽膠帶或其它形狀的引流盤。手術時,將小管的一端置入前房,另一端封閉處有一「十字」形裂隙的單向引流的壓力敏感性閥門,將閥門固定於槽狀矽膠帶中或引流盤上,閥門的開放壓力為11mmHg,關閉壓為9mmHg。在臨床應用中亦發現該裝置可引起淺前房、低眼壓及脈絡脫離等術後併發症。另外,設置的閥門性能不穩定,有時能打開,有時打不開,打不開時造成房水引流不暢,眼壓不能降低。
總結以上兩種青光眼房水引流置入物,都有置入前房的引流管和在眼球赤道部後的鞏膜外的附著物。引流管的末端可有也可無閥門。這類結構的置入物在臨床應用中帶來了諸如上述的併發症,給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痛苦。
為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從結構上對置入物加以改進,不但使眼壓降低,且持久穩定,進而解決頑固性青光眼患者的疾苦,防止患者失明。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青光眼房水引流盤,通過鞏膜外附著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盤上前端增添一突出的壓力嵴,以對手術後房水的引流設置障礙,起到房水引流緩衝作用,進而促進術後早期能恢復前房,減少或避免術後低眼壓等併發症而完成的。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參照附
圖1,本實用新型是由房水引流管(1)、引流盤(2)、貫通孔(3)、壓力嵴(4)、連接孔(5)、盤的固定緣(6)、縫合固定孔(7)、和周邊嵴(8)組成。
壓力嵴(4)位於引流盤(2)的前方,面積約為18mm2,其形狀可為三角形,也可為弧形,其突起的高度約為0.4mm,比周邊嵴(8)低0.3mm,該壓力嵴(4)將引流盤(2)分成兩部分,其作用是對手術後早期房水流出起一定的阻攔及緩衝作用,可有效地預防或減少術後早期淺前房以及低眼壓等併發症的發生。
貫通孔(3)位於引流盤(2)的中央,貫穿於引流盤(2)的上下表面,其數量可以為1個,2個或2個以上,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其作用是術後可增加房水引流面積,同時將房水引入到引流盤的上下表面及四周,有利於形成彌散狀態的功能性房水引流濾過泡,以維持術後正常眼壓狀態。術後晚期,由於貫通孔中增生的纖維組織象「鉚釘」一樣,起著限制後部濾過泡高度與容量的作用,這就防止了後期引流盤(2)移動,同時也減少了患者術後的不適症狀。
連接孔(5)位於引流盤(2)的兩側,其作用是便於單盤手術失敗後再次手術時連接其他引流盤變成雙盤或三盤引流裝置,如果單盤手術成功,則沒有必要使用連接孔(5)。
引流盤(2)的形狀可以是圓形、橢圓形或扇形,但以扇形為最好,因為這種形狀較易安裝和固定。引流盤(2)的大小弧度適中,與兩條眼外肌間隙及鞏膜彎曲度基本吻合,手術後不影響眼外肌的運動,不給患者以不適的感覺。另外引流盤(2)的四周邊緣具有高起的周邊嵴(8),可形成眼球赤道部後的濾過泡,利於引流房水。在引流盤(2)和引流管(1)之間有一固定緣(6),起固定引流盤(2)和引流管(1)的作用。同時固定緣(6)上設置兩個縫合固定孔(7)便於手術時縫線及埋置線結。
在臨床應用中,將本實用新型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盤(2)置入在兩條眼外肌之間,先將引流管的前端插入前房內,房水經引流管(1)引入引流盤(2)的壓力嵴(4)內,再向引流盤(2)的上表面彌散並可通過貫通孔(3)向下表面彌散,使眼壓穩步地降低。如果第一次手術失敗,可利用側方的連接孔(5)與另一引流盤連接,在另處再形成一新的濾過泡。
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新穎,結構獨特,適用於青光眼患者,尤其是頑固性青光眼患者的手術治療,其術後降眼壓效果確切,減少了淺前房低眼壓等併發症,而且減輕了患者的痛苦,並保存患者的視功能。
權利要求1.一種青光眼房水引流盤,由房水引流管(1)、引流盤(2)組成、其特徵在於引流盤(2)上有壓力嵴(4),其形狀可為三角形,也可為弧形、T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盤,其特徵在於在引流盤(2)的上下表面有貫通孔(3)。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盤,其特徵在於在引流盤(2)的兩側有連接孔(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盤,其特徵在於引流盤(2)可為扇形,也可為圓形或橢圓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構思新穎,結構獨特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盤裝置,在引流盤(2)上有一壓力嵴(4),其作用是對早期房水引流起阻擋作用,從而防止或減少術後早期淺前房、低眼壓的發生,貫通孔(3)增加了房水引流面積,並防止後期引流盤的移動,引流盤(2)兩側的連接孔(5)便於手術失敗後再次手術連接其他引流盤。本實用新型的青光眼房水引流盤適用於青光眼,尤其是頑固性青光眼的治療,其手術效果好。可解決目前臨床上尚無特殊有效的療法治療此類青光眼的問題。
文檔編號A61F9/00GK2414757SQ0023144
公開日2001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00年4月7日
發明者蔣幼芹, 許淑雲, 段宣初, 孫加林, 胡光偉 申請人:北京市橡膠製品設計研究院, 湖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