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狀建築構件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4:24:26 1
專利名稱:板狀建築構件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是一種板狀建築構件。這種構件有一個帶有成型側緣的剛性底殼,其側緣高度幾乎與構件厚度相等,頂部有一柔性面層與底殼的成型側緣相連,中間是由泡沫隔熱材料組成的支撐心材,將面層與底殼之間的空間全部填滿。
上述型式的板狀建築構件,已運用於多種設計中,製作這種構件的尺寸和寬度的範圍非常廣,它可用各種不同的技術固定於支承結構上,也可用作自承重結構構件。
對於傳統的建築構件而言,要做到下列情況是特別困難的,即一方面要製作較大寬度的底殼以獲得大面積的建築構件從而可作為一種新的產品。另一方面,根據具體情況,若要生產具有面積大的特別寬的建築構件時,問題就在於需要將其固定在底部結構上,而若要使構件作為自承重結構構件,則同樣會產生問題。在這些情況下,通常在建築構件中部設固定裝置,這些裝置通過構件,用螺栓、彎鉤或鉚釘與構件相連接。這些穿過建築構件的連接件不僅使本來具有很好的隔熱性能的構件產生不希望出現的貫穿構件的冷橋現象,而且常常會增加漏水機會,因為整個構件被穿過之處,不可能一勞永逸地密封住,特別是在使用條件下不可避免地要產生溫差膨脹。
本發明的目標是提供一種板狀建築構件,其型式已在開始一節中說明,即一種寬度儘可能大的建築構件,它可用簡單的方法製造,因而,成本便宜。同時,這種構件可允許在構件中部選擇一附加固定裝置而不致於使該處產生漏水問題。
本發明為達到這些目標而採取的辦法,其特點是將底殼分成二個單獨的半殼,每一半殼具有成型側緣,彼此在建築構件的中部縱長方向相靠,兩半殼在其成型側緣彼此相靠之處,用柔性嵌縫條相互連接起來,而柔性面層則橫跨在由二個半殼所形成的整個構件的寬度上,半殼可繞由嵌縫條和面層所組成的鉸接軸在展開位置和轉動180°後達到的位置之間折迭,當處於後者的位置時,二個半殼的面層是相互對迭著的。
根據本發明形成的板狀建築構件的優點是當在底殼的寬度預先確定的情況下,可產生雙倍寬度的建築構件。另外,在運輸寬度預先確定的情況下,就有可能使運輸的構件一次裝載雙倍於運輸寬度的構件。按照本發明的特點,柔性面層可以在貯存和運輸過程中得到很好的保證而不致損壞,因為這些構件都是在折迭狀態下貯存和運輸的。即使是在開始安裝操作時,二個面層也是相互對迭著的,所以就大大減少了在此過程中損壞的危險。
根據本發明的板狀建築構件的另一明顯的優點是在兩塊底殼的成型側緣並列時,在其縱長向的中部將建築構件固定或錨固並不困難,而且沒有連接件穿過建築構件,特別是沒有穿過面層。其結果是按本發明所製造的建築構件,對在給定連接件的間距內,一次安裝可獲得雙倍寬度,而連接點和搭接面可減少一半。
本發明的進一步發展是柔性面層至少在一條縱長邊緣上和邊緣條連成一體。該邊緣條突出在底殼成型側緣之外,用於封住由於相鄰建築構件安放後形成的板縫。這個邊緣條裝置是保證相鄰建築構件間形成的對連接縫有可靠形式的密封。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特點是支持心材的泡沫隔熱材料可保持嵌縫條在並列的半殼成型側緣內,這個特徵可防止冷橋現象的形成。
按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當半殼在展開位置時,兩成型側緣並列在建築構件的中部形成凹槽。在該凹槽中可放置連接件,依靠這種連接件的形狀性能,可以很好地連接。採用這種方式,就可不需在按照本發明所製作的建築物中上開洞、開槽或是作類似的安排以在構件的中部將它固定或保持。
兩個半殼的成型側緣位於建築構件的二邊,兩者形狀最好呈鴛鴦槽口,以便兩塊建築構件拼裝在一起時,可以彼此準確地咬合。這使相鄰兩構件間的連接可靠,方法簡單,不需要附加連接設施。在推薦的實施方式中,成型側緣設計成鉤狀,合適的連接件仍能設置在成型側緣上,依靠其形狀的性能,可以很好地連接。
在本發明的推薦實施方式中,兩個半殼及其成型側緣是金屬製成的,用鋼材或鋁則更好,面層是用紡織品製成或用片狀材料,最好是用塑料,支撐心材是用剛性泡沫聚氨基甲酸脂製成,嵌縫條是用柔性泡沫聚氨基甲酸脂製成。採用這些材料製作建築構件可以防寒隔熱,並能承受較大的荷載。而要達到這些目標所需的價錢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圖示為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建築構件的具體說明。在這些圖中圖1表示建築構件在展開狀態時的橫剖面。
圖2表示在建築構件折迭時的橫剖面。
圖3表示兩塊建築構件並列放置時的橫剖面,目的在於說明安裝技術。
圖4為部分建築構件的透視圖,目的在於說明在構件邊緣上的三種連接方法。
圖5為一種連接件的透視圖,這是為折迭型建築材料在中間部位安裝時設計的。
板狀建築構件包括一個底殼1,每一底殼由兩半殼1a和1b組成,其邊緣是沿著建築構件的縱長方向構成的。這些半殼1a和1b中分別有成型側緣2a和2b。這些邊緣既可與半殼形成整體,也可在以後操作時加上去。在所說明的實施方式中每一半殼1a,1b都有二個沿縱長向的燕尾槽3。和成型側緣2a和2b一樣,這些槽3的槽口也是由底殼1的材料通過整體彎折製成,材料最好用鋼或鋁。
在由半殼1a和1b形成的建築構件縱長方向的中部,並列著成型側緣2b,它由柔性材料例如柔性泡沫聚氨基甲酸脂做成的散縫條4使之相互連接。嵌縫條4置於兩成型側緣2b相對應的表面上,如圖1所示。此外,密封條5設置在成型側緣2a上,該成型側緣位於兩個半殼1a和1b的外側邊緣處,如圖1和2所示。這些密封條5置於成型側緣2a的相對應的表面上。在所說明的實施方式中,成型側緣2a設計成彎鉤形。當與相鄰的建築構件安裝在一起時,這些彎鉤依靠其形狀的性能,可以相互扣牢,如圖3所示。
柔性面層6橫跨在由兩個半殼1a和1b所形成的整個建築構件的寬度上。這種面層6可由諸如紡織物或片狀材料構成,最好是由塑料構成。在所述的實施方式中,柔性面層6在一個縱長方向邊緣上與邊緣條6a連成一體。該邊緣條突出在成型側緣2a之外,用於封住相鄰建築構件拼裝後產生的接縫,並用適當的技術如焊或膠與建築構件的面層6相連接。
在底殼1的兩半1a和1b及滿鋪在上面的面層6之間的空間全部填以由泡沫隔熱材料組成的支撐心材7,並使底殼1和面層6整個面積相連接。剛性泡沫聚氨基甲酸脂可用作隔熱的理想材料。嵌縫條4和密封條5是在製作現場埋置在泡沫聚氨基甲酸脂所形成的槽口中,所以能發揮進一步固定它們的效能。嵌縫條4位於成型側緣2b上,而密封條5則置於成型側緣2a上。
由兩個單獨的半殼1a和1b所組成的底殼的結果是即使當半殼1a和1b最大製作寬度已預定時,雙倍寬度的建築構件也能生產,因為生產相應寬度的面層6並無困難。這種面層6易遭局部超載而損壞。在這些建築構件貯存或運輸過程中,面層由半殼1a繞圖1所示的展開狀態轉動180°,形成如圖2所示兩個半殼相對摺迭在一起的狀態而得到保護。
在圖2所示的折迭狀態下,覆蓋兩塊半殼1a和1b的面層6對摺了起來,由此可防護從外而來的損害。而且,當運輸寬度受到限制時,建築構件在這種折迭狀態下能夠運輸。
圖4表示建築構件邊緣部位與下部結構連接的三種不同方法,在圖4的前下部,有一工字鋼8,其上翼緣的二邊安裝有二個連接件9,每一連接件具有鉤狀部分,用以嵌入如圖中所示建築構件的設計成鉤狀的成型側緣2a內。在圖4的中部,有一類似的連接件10,它用螺絲固定於木樑11的側面。在圖4的上部,有一連接件12,它用螺絲固定在木樑11的頂面。任何這些型式的連接件9,10,和12都不會妨礙與另一建築構件相聯接,只要鉤狀成型側緣2a是從上面嵌入圖4所示的成型側緣2a中。
如上所述,為了能使建築構件在其中部固定或錨定在支承結構或用其他的方法,採用了連接件13,其實施方式在圖5的透視圖中給予了說明。當半殼1a和1b在展開狀態時,這些連接件13鑲嵌入兩成型側緣2b在其中部並列而形成的凹槽14中,如圖1和圖3所示。
這種形式,能使建築構件在折迭狀態下發運,可以很好地在其中部與木樑11連接(如圖3中的示例),並可用安設連接件13於木樑之上來完成聯接。這些連接件形式示於圖5。建築構件由位於頂部的半殼轉動後處於展開狀態,然後將連接件13放入槽口14中,如圖3的右邊部分所示。
權利要求
1.板狀建築構件,具有一個帶有成型側緣的剛性底殼,側緣高度幾乎與構件厚度相同,還有一柔性面層與底殼的成型側緣相連接,在底殼與面層之間的空間內全部填以泡沫隔熱材料組成的支撐心材,其特徵在於底殼(1)分成二個單獨的半殼(1a,1b),每個半殼具有成型側緣(2b),彼此在建築構件的中部縱長方向相靠,半殼(1a,1b)在其成型側緣(2b)彼此相靠之處用柔性嵌縫條(4)相互連接,柔性面層(6)橫跨在由兩個半殼(1a,1b)形成的整個建築構件的寬度上,半殼(1a,1b)可繞由嵌縫條(4)和面層(6)所形成的鉸接軸在展開位置和轉動180°所達到的位置之間折迭,當處於後者的位置時,二個半殼(1a,1b)上的面層(6)是相互對迭著的。
2.按照權利要求
1所述的建築構件,其特點在於柔性面層(6)至少在其一邊的縱長邊緣與邊緣條(6a)連成一體,該邊緣條(6a)突出於底殼(1a或1b)的成型側緣(2a)之外,並用以封住因相鄰建築構件安裝後所形成的接縫。
3.按照權利要求
1或2所述的建築構件,其特點在於支撐心材的泡沫隔熱材料(7)使嵌縫條(4)保持在半殼(1a,1b)相互並列的成型側緣(2b)的區域內。
4.按照權利要求
1至3中之一或更多所述的建築構件,其特點在於當半殼(1a,1b)展開時,兩成型側緣(2b)在建築構件的中部相互並列而形成凹槽(14),而一連接件(13)則可藉助於其形狀的性能很好地嵌入凹槽(14)內。
5.按照權利要求
1至4中之一或更多所述的建築構件,其特點在於半殼(1a,1b)的兩邊成型側緣(2a)位於建築構件兩邊,其形狀則如鴛鴦扣,當兩塊建築構件安裝在一起時,在該處可以很好地相互咬合。
6.按照權利要求
5所述的建築構件,其特點在於成型側緣(2a)為鉤狀形。
7.按照權利要求
1至6中之一或更多所述的建築構件,其特點在於連接件(9,10,12)可與半殼(1a,1b)的成型側緣(2a)相連接,並藉助於其形狀的性能與成型側緣(2a)相結合。
8.按照權利要求
1至7中之一或更多所述的建築構件,其特點在於兩個半殼(1a,1b)及其成型側緣(2a,2b)是由金屬製作的,最好是用鋼或鋁,面層(6)是由紡織品或片狀材料製作的,最好是用塑料,支撐心材(7)是由剛性泡沫聚氨基甲酸脂製作的,而嵌縫條(4)是由柔性泡沫聚氨基甲酸脂製作的。
專利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板狀建築構件,它有一個由各自帶有成型側緣的兩個半殼組成的剛性底殼,成型側緣相互並列並連接兩半殼,它還有一與底殼的成型側緣相連接的柔性面層,該面層橫跨在由兩個半殼組成的建築構件的整個寬度上,在底殼和面層之間的空間填滿用泡沫隔熱材料組成的支撐心材,半殼可繞由嵌縫條和面層所形成的鉸接軸在展開位置和轉動180°後達到的位置之間折迭,當在後者位置時,兩個半殼的面層是相互對迭著的。
文檔編號E04C2/296GK87107199SQ87107199
公開日1988年6月8日 申請日期1987年10月28日
發明者阿多爾夫·伊姆霍夫 申請人:阿多爾夫·伊姆霍夫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