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立體裁剪的白坯布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5:57:11 1
一種用於立體裁剪的白坯布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立體裁剪的白坯布,包括一白坯布本體;所述白坯布本體上沿其長度方向均勻設置有裁剪單元;所述裁剪單元包括沿白坯布寬度方向設置的、相互平行的上平線和下平線;所述上平線與下平線之間設置有一與所述上平線平行的胸圍線;所述白坯布本體兩側的邊界上、上平線與下平線之間還分別設置有與所述上平線垂直的前中線和後中線,其中,前中線設置在所述白坯布本體的左側邊界,後中線設置在所述白坯布本體的右側邊界。
【專利說明】—種用於立體裁剪的白坯布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白坯布,具體是指一種用於服裝立體裁剪的白坯布,屬於服裝【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服裝設計及立體裁剪製作過程中,往往選用白坯布作為製作原料,而在製作中最主要的步驟是在白坯布上確定基準線,如:上平線、前中線、胸圍線等;這些基準線的確定不僅是服裝立體裁剪的重點,也是服裝立體裁剪的難點,很多初學者對於基準線的確定往往不夠準確,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增加了後期服裝立體裁剪的難度,最後直接影響服裝造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能夠使服裝立體裁剪更加簡單、方便的用於立體裁剪的白坯布。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包括一白坯布本體;所述白坯布本體上沿其長度方向均勻設置有裁剪單元;所述裁剪單元包括沿白坯布寬度方向設置的、相互平行的上平線和下平線;所述上平線與下平線之間設置有一與所述上平線平行的胸圍線;所述白坯布本體兩側的邊界上、上平線與下平線之間還分別設置有與所述上平線垂直的前中線和後中線,其中,前中線設置在所述白坯布本體的左側邊界,後中線設置在所述白坯布本體的右側邊界。
[0005]所述上平線、下平線、前中線和後中線均由線條織入所述白坯布本體,並共同構成所述裁剪單元的標記線;所述上平線與下平線選用黑色線條,前中線選用黃色線條,後中線選用藍色線條;所述胸圍線由紅色線條織入所述白坯布本體。
[0006]所述白坯布本體的寬度為1.6m ;所述上平線與下平線之間的距離為90cm ;所述胸圍線與上平線之間的距離為35cm ;所述前中線與所述白坯布左側邊界的距離是IOcm ;所述後中線與所述白坯布右側邊界的距離是10cm。
[0007]所述白坯布本體的寬度為1.6m ;所述上平線與下平線之間的距離是70cm ;所述胸圍線與上平線之間的距離是30cm ;所述前中線與所述白坯布左側邊界的距離是15cm ;所述後中線與所述白坯布右側邊界的距離是8cm。
[0008]所述裁剪單元沿所述白坯布本體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各相鄰裁剪單元之間設置有一裁剪空隙;所述裁剪空隙的寬度為l_3cm。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不同顏色的標誌線織入常規白坯布,分別表示服裝立體裁剪中通常使用的一些基準線,相當於根據服裝立體裁剪相關的坐標數據在布料中給定直接坐標,使得服裝立體裁剪更加簡單方便,直接減少人為因素引起的製作誤差;快速提高了服裝立體裁剪的效率和準確度。【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裁剪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另一種裁剪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介紹:如圖1、2、3所示,包括一白坯布本體I ;所述白坯布本體I上沿其長度方向均勻設置有裁剪單元2 ;所述裁剪單元2包括沿白坯布寬度方向設置的、相互平行的上平線21和下平線22 ;所述上平線21與下平線22之間設置有一與所述上平線平行的胸圍線23 ;所述白坯布本體I兩側的邊界上、上平線21與下平線22之間還分別設置有與所述上平線21垂直的前中線24和後中線25,其中,前中線24設置在所述白坯布本體I的左側邊界,後中線25設置在所述白坯布本體I的右側邊界;所述上平線21、下平線22、前中線24、後中線25所圍成的矩形面,即為所述裁剪單元。
[0014]無論是在服裝平面結構設計還是服裝立體裁剪設計中,前、後中線和胸圍線共同構成了服裝結構的基礎坐標;以基礎坐標為基準,進行尺寸設計、結構變化;在服裝結構設計中,前中線、後中線、胸圍線為專業名詞,其中,
[0015]前中線:由頸窩點經前腰節點、前臀中點至會陰點的前身對稱線;它是人體左右胸,前左右腰,左右腹的分界線,也是服裝前左右衣身(或褲身)分界及服裝定位的參考依據。
[0016]後中線:由第七頸椎點,經後腰節點、後臀中點順直而下的後身對稱線,它是人體左右背,左右腰,左右臀的分界線,也是服裝後左右衣身(或褲身)分界及服裝背長定位的參考依據。
[0017]胸圍線:經前胸高點的胸部水平圍圓線,它是測量人體胸圍長度的基準線,也是服裝胸圍定位的參考依據。
[0018]本實用新型所述上平線21、下平線22、前中線24和後中線25均由線條織入所述白坯布本體1,並共同構成所述裁剪單元2的標記線,即坐標線;所述上平線21與下平線22選用黑色線條,前中線24選用黃色線條,後中線25選用藍色線條;所述胸圍線23由紅色線條織入所述白坯布本體I ;以不同顏色的標記線區分,為在實際服裝製作中找到坐標提供便利。
[0019]如圖2所示,以170/88A標準男裝原型為基礎,所述白坯布本體I的寬度為1.6m ;所述上平線21與下平線22之間的距離為90cm ;所述胸圍線23與上平線21之間的距離為35cm ;所述前中線24與所述白坯布左側邊界的距離是IOcm ;所述後中線25與所述白坯布右側邊界的距離是10cm。
[0020]由於該白坯布的設計主要符合以男裝原型為基礎的一般基本款式、衣長在臀圍線附近的常規男裝的立體裁剪及樣本製作,根據男裝立體裁剪數據設置分析,若製作的服裝長度到臀圍線處,布料長度設置應不少於85釐米;所以該布料的設計以單元長度為90釐米的裁剪單元為主;上平線(起始線)、下平線(單元終點線)均採用黑色標識線嵌入;由上平線向下35釐米以紅色標識線表示胸圍線所在位置;自左向右設置兩條標識線分別表示前中線和後中線,距離左側布邊10釐米設置明黃色標識線表示前中線、距離右側布邊10釐米設置藍色標識線表示後中線;考慮到布料的寬度方向一般會有1.5-3釐米的廢除布料,加上疊門等造型變化需求,所以將前後中心線分別設置在距離布邊10釐米的位置。
[0021]如圖3所示,以160/84 A標準女裝原型為基礎,所述白坯布本體I的寬度為1.6m ;所述上平線21與下平線22之間的距離是70cm ;所述胸圍線23與上平線21之間的距離是30cm ;所述前中線24與所述白坯布左側邊界的距離是15cm ;所述後中線25與所述白坯布右側邊界的距離是8cm。
[0022]由於該白坯布的設計主要符合以女裝原型為基礎的一般基本款式、衣長在臀圍線附近的常規女裝的立體裁剪及樣本製作,根據女裝立體裁剪數據設置分析,若製作的服裝長度到臀圍線處,布料長度設置應不少於70釐米;所以該布料的設計以單元長度為70釐米的裁剪單元為主;上平線(起始線)、下平線(單元終點線)均採用黑色標識線織入;由上平線向下30釐米以紅色標識線表示胸圍線所在位置;自左向右設置兩條標識線分別表示前中線和後中線,距離左側布邊15釐米設置明黃色標識線表示前中線、距離右側布邊8釐米設置藍色標識線表示後中線。
[0023]所述裁剪單元2沿所述白坯布本體I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各相鄰裁剪單元之間設置有一裁剪空隙26 ;所述裁剪空隙26的寬度為l_3cm ;便於將每個裁剪單元裁剪出來。
[0024]由於在實際生產中,白坯布的幅寬通常是1.6米,即其寬度為160cm ;因此上述兩個男、女款的不同實施例均選用幅寬為160cm的白坯布。
[0025]圖中還有白坯布的寬度邊界27。
[002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白坯布的設計以不同顏色的標誌線織入常規白坯布,分別表示服裝立體裁剪中通常使用的一些基準線。相當於在布匹中給定相關的直接坐標,這種根據服裝立體裁剪相關數據設定的直角坐標,使得服裝立體裁剪技術更加簡單方便,直接減少人為因素引起的製作誤差。一些對面料絲縷方向要求高的服裝,正確合適的直角坐標決定該服裝成型的成功與否。同時該設計分別在布料左右側邊上設計前中線和後中線,在前後片布料保證足夠使用的前提下,使得餘量向同一方向保留,提高布料利用率,節約成本。簡潔明了的基準線設計在快速提高基本款式男、女裝立體裁剪的效率和準確度的同時,也留給製作者,尤其是服裝設計的學生足夠的創造空間。
[0027]當然,上述說明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並不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做出的變化、改添加或替換,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立體裁剪的白還布,包括一白還布本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白還布本體上沿其長度方向均勻設置有裁剪單元;所述裁剪單元包括沿白坯布寬度方向設置的、相互平行的上平線和下平線;所述上平線與下平線之間設置有一與所述上平線平行的胸圍線;所述白坯布本體兩側的邊界上、上平線與下平線之間還分別設置有與所述上平線垂直的前中線和後中線,其中,前中線設置在所述白坯布本體的左側邊界,後中線設置在所述白坯布本體的右側邊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立體裁剪的白坯布,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平線、下平線、前中線和後中線均由線條織入所述白坯布本體,並共同構成所述裁剪單元的標記線;所述上平線與下平線選用黑色線條,前中線選用黃色線條,後中線選用藍色線條;所述胸圍線由紅色線條織入所述白坯布本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立體裁剪的白坯布,其特徵在於:所述白坯布本體的寬度為1.6m ;所述上平線與下平線之間的距離為90cm ;所述胸圍線與上平線之間的距離為35cm ;所述前中線與所述白坯布左側邊界的距離是IOcm ;所述後中線與所述白坯布右側邊界的距離是10cm。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立體裁剪的白坯布,其特徵在於:所述白坯布本體的寬度為1.6m ;所述上平線與下平線之間的距離是70cm ;所述胸圍線與上平線之間的距離是30cm ;所述前中線與所述白坯布左側邊界的距離是15cm ;所述後中線與所述白坯布右側邊界的距離是8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立體裁剪的白坯布,其特徵在於:所述裁剪單元沿所述白坯布本體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各相鄰裁剪單元之間設置有一裁剪空隙;所述裁剪空隙的寬度為l-3cm。
【文檔編號】A41H3/08GK203676232SQ201420046436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5日
【發明者】鄒奉元, 徐瑤瑤, 杜磊, 張嘉楠, 彭微微, 謝勇 申請人: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