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自平衡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4 16:18:46 3
車輪自平衡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車輪自平衡裝置,包括一轉軸、兩輪體、兩支撐架、兩彈簧、一擺動組件和用於與外部車大梁彈性連接的一連接件,兩輪體分別固定安裝於轉軸的兩軸端,擺動組件包括固定殼和擺動件,擺動件與連接件球鉸連接,固定殼套裝在轉軸外並與擺動件固接,兩支撐架分設於兩輪體的內側並分別固定於固定殼的兩側,兩彈簧的一端各自分別鉸接於一支撐架,兩彈簧的另一端均與連接件鉸接。本實用新型能自動平衡安裝在轉軸兩端的兩輪體的跳動,降低震動幅度。
【專利說明】車輪自平衡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輪,具體涉及車輪自平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腳踏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的車輪一般分設為前輪和後輪,前輪和後輪分別僅為一個,所以當車輪受到地面向上的外力時,該外力將直接經過前輪或後輪傳導至車架、座包,給使用者帶來明顯的震感,導致不適。目前也有將前輪或後輪設置為兩個輪子的形式,如三輪車,但是,兩個輪子由於也是直接通過一轉軸來傳動連接,所以兩個輪子受到的外力同樣也將直接傳導至車架、座包,而且各輪子易受到不平衡的外力而獨自發生跳動或傾斜,使整個腳踏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在行走過程中產生明顯震動,不夠舒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車輪自平衡裝置,能自動平衡安裝在轉軸兩端的兩輪體的跳動,降低震動幅度。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車輪自平衡裝置,包括一轉軸、兩輪體、兩支撐架、兩彈簧、一擺動組件和用於與外部車大梁彈性連接的一連接件,兩輪體分別固定安裝於轉軸的兩軸端,擺動組件包括固定殼和擺動件,擺動件與連接件球鉸連接,固定殼套裝在轉軸外並與擺動件固接,兩支撐架分設於兩輪體的內側並分別固定於固定殼的兩側,兩彈簧的一端各自分別鉸接於一支撐架,兩彈簧的另一端均與連接件鉸接。
[0006]優選地,所述擺動件包括固定部和由固定部的上端伸出的球鉸頭,所述連接件上設有與球鉸頭鉸接的鉸接槽,固定部的兩側還分別伸出有等長的平衡臂,固定部與固定殼固接。
[0007]優選地,所述球鉸頭的前端和後端均設為平面,對應地,所述容納槽的形狀大小與該球鉸頭的形狀大小相適配。
[0008]優選地,所述固定部為一套筒,所述固定殼上伸出有插管,套筒固定套裝於插管外。
[0009]優選地,所述球鉸頭上開有穿孔,該穿孔貫通套筒和插管。
[0010]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0011]本實用新型的兩個彈簧可以自主平衡兩個輪體的受力,分別緩衝兩輪體的跳動,而且在擺動件與連接件的球鉸作用下,兩輪體可連帶轉軸進行自主的平衡調節,降低震動幅度。又由於彈簧一端是與連接件鉸接,另一端與支撐架鉸接,因此彈簧的伸縮量也可以得到自主的平衡調節,進一步利於緩衝兩輪體的跳動。另外,平衡臂還可以平衡兩個輪體的跳動幅度,球鉸頭的平面可限制轉軸連帶兩個輪體在一個面內起伏,有利於兩輪體的穩定行駛。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車輪自平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擺動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固定殼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轉軸;2、輪體;3、支撐架;4、彈簧;5、擺動組件;51、固定殼;511、插管;52、擺動件;521、固定部;522、球鉸頭;523、平衡臂;524、平面;525、穿孔;6、車大梁;7、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3所示的車輪自平衡裝置,包括一轉軸1、兩輪體2、兩支撐架3、兩彈簧
4、一擺動組件5和用於與外部車大梁6彈性連接的一連接件7,兩輪體2分別固定安裝於轉軸I的兩軸端,擺動組件5包括固定殼51和擺動件52,擺動件52與連接件7球鉸連接,固定殼51套裝在轉軸I外並與擺動件52固接,兩支撐架3分設於兩輪體2的內側並分別固定於固定殼51的兩側,兩彈簧4的一端各自分別鉸接於一支撐架3,兩彈簧4的另一端均與連接件7鉸接。
[0018]兩個彈簧4可以自主平衡兩個輪體2的受力,分別緩衝兩輪體2的跳動,而且在擺動件52與連接件7的球鉸作用下,兩輪體2可連帶轉軸I進行自主的平衡調節,降低震動幅度。又由於彈簧4 一端是與連接件7鉸接,另一端與支撐架3鉸接,因此彈簧4的伸縮量也可以得到自主的平衡調節,進一步利於緩衝兩輪體2的跳動。其中,由於連接件7是用於與車大梁6彈性連接,因此連接件7與彈簧4的鉸接、與擺動件52的球鉸連接也起到緩衝作用,利於兩輪體2達到平衡的微幅跳動。擺動組件5可供車輛的傳動機構進行安裝,以驅動轉軸I旋轉而帶動輪體2旋轉。
[0019]擺動件52包括固定部521和由固定部521的上端伸出的球鉸頭522,連接件7上設有與球鉸頭522鉸接的鉸接槽,固定部521的兩側還分別伸出有等長的平衡臂523,固定部521與固定殼51固接。擺動件52通過球鉸頭522來實現與連接件7的球鉸連接,平衡臂523可以平衡兩個輪體2的跳動幅度。
[0020]球鉸頭522的前端和後端均設為平面524,對應地,容納槽的形狀大小與該球鉸頭522的形狀大小相適配。球鉸頭522的平面524可限制轉軸I連帶兩個輪體2在一個面內起伏,有利於兩輪體2的穩定行駛。
[0021]固定部521為一套筒,固定殼51上伸出有插管511,套筒固定套裝於插管511外。套筒與插管511的套裝裝配利於固定殼51與擺動件52的便捷組裝。球鉸頭522上開有穿孔525,該穿孔525貫通套筒和插管511。所設置的穿孔525用於供傳動機構的傳動軸穿入,同時穿過套筒和插管511,與轉軸I配合以驅動轉軸I旋轉。
[0022]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車輪自平衡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一轉軸、兩輪體、兩支撐架、兩彈簧、一擺動組件和用於與外部車大梁彈性連接的一連接件,兩輪體分別固定安裝於轉軸的兩軸端,擺動組件包括固定殼和擺動件,擺動件與連接件球鉸連接,固定殼套裝在轉軸外並與擺動件固接,兩支撐架分設於兩輪體的內側並分別固定於固定殼的兩側,兩彈簧的一端各自分別鉸接於一支撐架,兩彈簧的另一端均與連接件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自平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擺動件包括固定部和由固定部的上端伸出的球鉸頭,所述連接件上設有與球鉸頭鉸接的鉸接槽,固定部的兩側還分別伸出有等長的平衡臂,固定部與固定殼固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輪自平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球鉸頭的前端和後端均設為平面,對應地,所述鉸接槽的形狀大小與該球鉸頭的形狀大小相適配。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車輪自平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部為一套筒,所述固定殼上伸出有插管,套筒固定套裝於插管外。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輪自平衡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球鉸頭上開有穿孔,該穿孔貫通套筒和插管。
【文檔編號】B62K25/04GK203958512SQ201420431116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1日
【發明者】尹國英, 詹映忠 申請人:廣州市錦宏機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