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心內科用急救藥瓶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6:26: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藥瓶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心內科用急救藥瓶。
背景技術:
心臟類疾病,因其發病驟然,致死概率高,一直佔據著突發類致死疾病的首位,而心臟類疾病在其犯病的初期,可以通過服用合實的藥物進行緩解、治療和為救援贏得寶貴時間,從而提高病人發病後的存活機率,但是當前的心臟類疾病所使用的藥物,多為螺旋式瓶蓋、或者是壓力瓶蓋,這兩種瓶蓋,在突然發病時,造成病人取藥困難,從而會耽誤緊急救治的機會,甚至是失去生命,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心內科用急救藥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心內科用急救藥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心內科用急救藥瓶,包括瓶體,所述瓶體部一體成型有瓶頸,且瓶頸外圓表面設有螺紋,所述瓶頸螺接環套,且環套內表面設有匹配瓶頸的螺紋,所述環套內徑上端一體成型有脫離頂蓋,所述脫離頂蓋與環套之間設有應力槽,且應力槽為熱壓成V字形,所述脫離頂蓋下表面一體成型有封閉內環,所述封閉內環外圍與環套之間設有應力連接塊,且應力連接塊形狀為V字性與脫離頂蓋一體成型,所述應力連接塊的V字尖端與應力槽的V字尖端在同一豎直位置上。
優選的,所述封閉內環與應力連接塊之間設有橡膠密封圈。
優選的,所述應力槽深度為脫離頂蓋厚度的四分之一。
優選的,所述應力連接塊的厚度為二分之一脫離頂蓋的厚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原有的瓶蓋分為環套和脫離頂蓋兩部分組成,並且將環套和脫離頂蓋之間開設應力結構,使得瓶蓋的開啟方式增加,正常情況下,可以通過正常的旋擰方式打開,在病人突然發病時,只需進一步旋緊環套,脫離頂蓋會在應力結構位置與環套斷裂分離,打開藥瓶,去出藥物,降低了病人發病時的取藥難度,增加病人被救治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環套及環套內部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環套及環套內部結構剖視圖。
圖中:1、瓶體,2、瓶頸,3、環套,4、離體頂蓋,5、應力槽,6、應力連接塊, 7、封閉內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心內科用急救藥瓶,包括瓶體1,是整個藥瓶中其承載作用的結構,主要將藥物放入腔內,所述瓶體1部一體成型有瓶頸2,且瓶頸2外圓表面設有螺紋,一體成型使得瓶頸2與瓶體1更好的結合,而外圍螺紋可以與環套3配合,所述瓶頸2螺接環套3,且環套3內表面設有匹配瓶頸2的螺紋,兩者配合,實現瓶蓋與瓶體的結合,從而保護內部存放的藥品,所述環套3內徑上端一體成型有脫離頂蓋4,繼續旋鈕後,瓶頸2對脫離頂蓋施加壓力,而後脫離環套3,所述脫離頂蓋4與環套3之間設有應力槽5,在離體頂蓋4受到瓶頸2 的抬升力時,是環套3與離體頂蓋4外表面受力集中的位置,易於離體頂蓋的分離,所述脫離頂蓋4下表面一體成型有封閉內環7,旋緊環套3後,可以進一步密封藥瓶,保護藥品,所述封閉內環7外圍與環套3之間設有應力連接塊6,且應力連接塊6形狀為V字形與脫離頂蓋4一體成型,所述應力連接塊6的V字尖端與應力槽5的V字尖端在同一豎直位置上,是環套3與離體頂蓋4內部應力集中的位置,降低離體所需的應力。
具體而言,所述封閉內環7與應力連接塊6之間設有橡膠密封圈,更好的密封,保護瓶內的藥品。
具體而言,所述應力槽深度為脫離頂蓋4厚度的四分之一,增加應力深度,受到應力後易於斷裂。
具體而言,所述應力連接塊6的厚度為二分之一脫離頂蓋4的厚度,降低離體頂蓋4與環套(3)的連接厚度,同時增加應力深度,易於斷裂。
工作原理:將藥物封瓶後,正常使用時,螺紋上旋方向為正方向,正方向旋擰,環套3攜帶其內部結構與瓶頸2分離,而後取出藥物,在緊急狀況下,反方向旋擰環套3,環套3沿著瓶頸2的螺紋繼續下行,此時瓶頸2會對脫離頂蓋4產生抬升力,而抬升力會在離體頂蓋4的上下表面分別集中在應力槽5的V字尖端和應力連接塊6 的V字尖端上,實現應力集中,使離體頂蓋4與環套3之間發生延展拉伸,連接處變薄直至斷裂分離,打開藥瓶,取出藥物。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