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17:01:21 1
專利名稱: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就現有的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來看,當泵運轉時,機械密封靠緊定螺釘與泵軸的摩擦力帶動機械密封運轉;機械密封內裝有一 O型圈,當O型圈受到壓力、溫度等的因素影響時,易使被密封的的介質穿過此道O型圈通過轉軸、動環、靜環而輕易洩漏;況且緊定螺釘的摩擦力也容易受其它因素的影響而失效,從而使機封無法正常運轉。另外現有的機械密封理論上為了減輕成本(綜合下來成本並沒有減少),靜環都採用硬質合金與不鏽鋼高溫鑲嵌,而後外圍再加一 O型圈的密封形式,這樣反而多了一道隱形洩漏源。 硬質合金靜環與不鏽鋼鑲嵌處往往由於介質的不同和溫度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結合處滲漏,影響該設備的正常使用,而外圍僅一道O型圈密封也易發生洩漏問題。另外現有的機械密封裝置上下調節的餘量較小,增加了與之配套的零件的加工難度和精度,如果安裝時超過了機械密封的安裝調節高度則達不到密封的效果,調節距離過小會引起動、靜環之間的摩擦力加大,從而大大縮短了機械密封的運行時間。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它包括沿泵軸由葉輪相電機座方向依次套接在泵軸上的彈簧座、位於彈簧座內的彈簧、一端與彈簧座相卡接的動環座、與動環座的另一端相卡接並與泵軸同速轉動的動環、與電機座相對靜止的靜環組件,動環座包括分別與彈簧座和動環相卡接的第一本體、與彈簧相抵的第二本體,第二本體與動環之間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通過泵軸軸心線的截面為直立的8字形,密封圈為一體構造。進一步地,泵軸上安裝有擋套,擋套的一端與葉輪相接,擋套的另一端與彈簧座相接。更進一步地,第二本體具有一凹陷部,凹陷部與動環之間形成一閉合的空間,密封圈設置在該閉合的空間內。進一步地,靜環組件包括與動環相接觸的靜環、呈凹字形的靜環圈,靜環圈的與靜環相連接的一端向內凹陷形成第一凹部,靜環位於該第一凹部內,電機座具有向內凹陷的第二凹部,靜環圈位於該第二凹部內。更進一步地,靜環圈的外側面上設有多道以泵軸軸心線為中心線向外凸起並卡入電機座的密封環。更進一步地,靜環為一體式,其材料為硬質合金。進一步地,第一本體的一端具有多個第 ^腳,另一端具有多個第二卡腳,彈簧座具有多個與第一卡腳相互交錯卡接的第三卡腳,動環具有多個與第二卡腳相互交錯卡接的第四卡腳。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本實用新型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應用範圍廣,同時,裝配簡單,很容易拆裝更換,便於維修;2、本實用新型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密封室內裝有一體式的8字形圈密封,使密封洩漏的可能大大降低;3、本實用新型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中的靜環是一體式硬質合金件,不存在背景技術中所述的機械密封的缺點,減少了現有機械密封鑲嵌處的一個潛在洩漏源;4、本實用新型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中的靜環圈為一「凹」字型密封件,此密封 圈的外側面上,即密封面上,密封環的設置目的在於增加多道保護屏障,以增加密封效果;5.本實用新型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中通過設置擋套使得彈簧的調節餘量增大,可以減少配套零件的加工精度。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的全剖構造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的A局部視圖。圖中標號為I、泵軸;2、電機座;3、靜環圈;31、密封環;4、靜環;5、動環;6、動環座;61、第一本
體;62、第二本體;63、第--^腳;64、第二卡腳;7、密封圈;8、彈簧座;81、第三卡腳;9、彈
簧;10、擋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從附圖I至附圖2的結構示意圖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它包括沿泵軸I由葉輪向電機座2方向(即圖I中由下至上方向)依次套接在泵軸I上的擋套10、彈簧座8、位於彈簧座8內的彈簧9、一端與彈簧座8相卡接的動環座6、與動環座6的另一端相卡接並與泵軸I同速轉動的動環5、與電機座2相對靜止的靜環組件,動環座6包括分別與彈簧座8和動環5相卡接的第一本體61、與彈簧9相抵的第二本體62,第二本體62與動環5之間設置有密封圈7,密封圈7的通過泵軸I軸心線的截面為直立的8字形,密封圈7為一體構造。第二本體62具有一凹陷部,凹陷部與動環5之間形成一閉合的空間,密封圈7設置在該閉合的空間內,密封圈7不同於現有的O形密封圈,本密封圈7是由兩個截面為大半圓的O形圈組合成一體的整體式密封圈,同樣的一個密封圈可以起到雙重密封效果,使密封更加可靠。擋套I的下部與葉輪相接。第一本體61的下部具有多個第一卡腳63,上部具有多個第二卡腳64,彈簧座8的上部具有多個與第一卡腳63相互交錯卡接的第三卡腳81,動環5的下部具有多個與第二卡腳64相互交錯卡接的第四卡腳(附圖中未示出),本實施例中的第一^^腳63、第二卡腳64、第三卡腳和第三卡腳81的數量各為三個。本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的工作原理為當泵運轉時,泵軸I帶動擋套10,擋套10帶動彈簧座8轉動,工作時彈簧9是壓縮狀態並抵緊在動環座6的第二本體62上,這樣彈簧座8的第三卡腳81與動環座6的第一卡腳63之間錯位卡接,從而帶動動環座6運轉;再通過動環座6的第二卡腳64和動環5的第四卡腳的錯位卡接帶動動環5 —起轉動。本實施例中的彈簧9優選為長節距、圈數少的調節餘量較大的彈簧,能使動環5和靜環4更好地貼合,裝配簡單,調節範圍廣。本實施例中,彈簧座8和動環座6均採用不鏽鋼板材衝壓、拉伸、焊接成型,製造容易,成本低,通用性強。動環5與靜環4之間的密封,通過科學的計算,採用合理的密封寬度使之達到最佳 的密封效果和最大的散熱效果。靜環組件包括位於動環5上方的靜環4、呈凹字形的靜環圈3,靜環圈3的下表面向內凹陷形成第一凹部,靜環4位於該第一凹部內,電機座2下表面具有向內凹陷的第二凹部,靜環圈3位於該第二凹部內。靜環4為一體構造,其材料為硬質合金。由於靜環4是一體式硬質合金件,不存在鑲嵌處洩露的問題,並且靜環圈3的外側面上設有多道以泵軸I軸心線為中心線向外凸起並卡入電機座2的密封環31,本實施例中為,密封環31共有三道,密封環31的截面為橫置的V形,密封的可靠性大大增加。本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採用內裝式形式,整套機械密封均浸潰在所用介質中,無需額外添加冷卻機構。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沿泵軸(I)由葉輪向電機座(2)方向依次套接在所述泵軸(I)上的彈簧座(8)、位於所述彈簧座(8)內的彈簧(9)、一端與所述彈簧座(8)相卡接的動環座(6)、與所述動環座(6)的另一端相卡接並與所述泵軸(I)同速轉動的動環(5)、與電機座(2)相對靜止的靜環組件,所述的動環座(6)包括分別與彈簧座(8)和動環(5)相卡接的第一本體(61)、與所述彈簧(9)相抵的第二本體(62),所述的第二本體(62)與動環(5)之間設置有密封圈(7),所述密封圈(7)的通過泵軸(I)軸心線的截面為直立的8字形,所述的密封圈(7)為一體構造。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泵軸(I)上安裝有擋套(10),所述擋套(I)的一端與所述葉輪相接,所述的擋套(10)的另一端與所述的彈簧座(8)相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本體(62)具有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與動環(5)之間形成一閉合的空間,所述的密封圈(7)設置在該閉合的空間內。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靜環組件包括與所述動環(5)相接觸的靜環(4)、呈凹字形的靜環圈(3),所述的靜環圈(3)的與靜環(4)相連接的一端向內凹陷形成第一凹部,所述靜環(4)位於該第一凹部內,所述的電機座(2 )具有向內凹陷的第二凹部,所述的靜環圈(3 )位於該第二凹部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靜環圈(3)的外側面上設有多道以所述泵軸(I)軸心線為中心線向外凸起並卡入所述電機座(2)的密封環(31)。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靜環(4)為一體構造,其材料為硬質合金。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本體(61)的一端具有多個第一卡腳(63),另一端具有多個第二卡腳(64),所述彈簧座(8)具有多個與所述第一卡腳(63)相互交錯卡接的第三卡腳(81),所述動環(5)具有多個與所述第二卡腳(64)相互交錯卡接的第四卡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它包括沿泵軸由葉輪相電機座方向依次套接在泵軸上的彈簧座、位於彈簧座內的彈簧、一端與彈簧座相卡接的動環座、與動環座的另一端相卡接並與泵軸同速轉動的動環、與電機座相對靜止的靜環組件,動環座包括分別與彈簧座和動環相卡接的第一本體、與彈簧相抵的第二本體,第二本體與動環之間設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通過泵軸軸心線的截面為直立的8字形,密封圈為一體構造。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泵用整體式機械密封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應用範圍廣,同時,裝配簡單,很容易拆裝更換,便於維修;2、密封室內裝有一體式的8字形圈密封,使密封洩漏的可能大大降低。
文檔編號F04D29/12GK202628600SQ20122018222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6日
發明者劉斌, 徐春暉, 黃菊蘭, 劉懷志, 劉正東 申請人:張家港市恩達泵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