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礦用三稜鑽杆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02:05: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開採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礦用三稜鑽杆。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目前煤礦井下鑽孔施工用的鑽杆形式較多,其目的是往往是對煤層中瓦斯進行抽採,抽採層中的瓦斯需要在煤層中施工抽採鑽孔。
在現有技術中,由於鑽杆結構的原因,使得煤渣容易沉澱,不利於其排出,並且抗扭轉能力不強,鑽孔精度不高,鑽孔過程不平穩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礦用三稜鑽杆,該礦用三稜鑽杆使得煤渣不容易沉澱,有利於其排出,並且抗扭轉能力較強,鑽孔精度較高,鑽孔過程較為平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礦用三稜鑽杆,包括具有貫通槽的杆體,所述杆體的外周設有三個呈弧形的楞面,且所述楞面設有多個沿所述杆體向內側切除的螺旋槽,所述螺旋槽包括兩段相互連接的來複線;任意兩個所述楞面之間設有平面,且所述螺旋槽的上下兩端分別位於兩個相鄰的所述平面上。
相對於上述背景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礦用三稜鑽杆,杆體的中部具有貫通槽,杆體的外壁設有六個面,其中有三個平面以及三個楞面,任意兩個楞面之間為平面,且任意兩個平面之間為楞面;即三個平面與三個楞面交錯設置,大體呈六邊形;楞面呈弧形,且楞面設有多個沿所述杆體向內側切除的螺旋槽,用於將杆體四周的物質攪起;螺旋槽設置為兩段來複線,且螺旋槽的上下兩端分別位於兩個相鄰的所述平面上;如此設置,利用三個楞面,在生產和使用上體現了節能高效的特點;三個楞面在使用過程中確保攪拌使煤渣不致沉澱,使煤渣保持運動狀態,利於排出;並且如此設置的礦用三稜鑽杆,其具有穩定性,鑽杆具有較高的抗扭能力;在鑽杆鑽進時,螺旋槽的來複線能更好的將煤渣排出,保證鑽杆平穩,更保證鑽孔更精確。
優選地,任意一個所述螺旋槽的兩段所述來複線的尺寸一致。
優選地,全部所述來複線的尺寸一致。
優選地,全部所述螺旋槽與所述杆體的軸向角度相同。
優選地,所述杆體的兩端分別設置外螺紋和內螺紋。
優選地,所述外螺紋和所述內螺紋與所述杆體為一體成型。
優選地,所述外螺紋和所述內螺紋與所述杆體可拆卸地連接。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礦用三稜鑽杆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2中A-A向的剖視圖。
其中:
1-杆體、2-貫通槽、3-螺旋槽、31-來複線、4-楞面、5-外螺紋、6-平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圖2和圖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礦用三稜鑽杆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視圖;圖3為圖2中A-A向的剖視圖。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礦用三稜鑽杆,包括具有貫通槽2的杆體1,貫通槽2貫通杆體1的前後兩端,如說明書附圖3所示;貫通槽2的設置方式可以參考現有技術。
杆體1的側壁具有六個面,杆體1的橫截面大體呈六邊形,如說明書附圖3所示。六個面中有三個楞面4和三個平面6;兩個楞面4之間設有一個平面6,兩個平面6之間設有一個楞面4,每個楞面4均設有多個螺旋槽3,且螺旋槽3能夠沿杆體1向杆體1的內側切除,用於將杆體1的四周的煤礦等物質攪起;三個楞面4呈弧形,如說明書附圖1與附圖2所示。
螺旋槽3的上下兩端分別位於兩個不同的平面6上,如說明書附圖1~附圖3所示,並且位於同一楞面4上的多個螺旋槽3沿杆體1的軸向分布。
針對每一個螺旋槽3,可以看成是由兩個緊密貼合的槽組成;每一個螺旋槽3均為兩段弧形來複線;即,每一個螺旋槽3由兩段相互連接的來複線構成,並且螺旋槽3的上下兩端分別位於兩個相鄰的平面6上;如說明書附圖1與附圖2所示。
說明書附圖2中,兩段相互連接的來複線形成一個螺旋槽3,且一個螺旋槽3的上下兩端可以看成是被平面6阻斷;即,在加工過程中,可以先在圓柱體的杆體1的外周沿軸向方向加工出一個連續的螺旋槽,該連續的螺旋槽由兩段相互連接的來複線構成;然後對杆體1的外周進行切削,形成三個平面6,從而構成三個楞面4,且每個楞面4均具有多個螺旋槽3,如說明書附圖1至附圖3所示。
針對弧形來複線,原先是指槍管中的膛線,讓子彈產生自轉,提高子彈射出後飛行中的穩定性;目前製造來複線的方法主要有:單點鉤切法、多點拉削法(broach rifling)、模頭擠壓法(button rifling),錘鍛法(hammer forge),具體可以參考現有技術,本文不再贅述。
由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核心在於,杆體1的外周設置三個楞面4,兩個楞面4上設置多個沿杆體1的軸向設置的螺旋槽3,任意一個螺旋槽3的槽底為兩段來複線31,且任意一個螺旋槽3的上下兩端分別位於兩個相鄰的平面6上。
如此設置,利用三個楞面4,在生產和使用上體現了節能高效的特點;三個楞面4在使用過程中確保攪拌使煤渣不致沉澱,使煤渣保持運動狀態,利於排出;並且如此設置的礦用三稜鑽杆,其具有穩定性,鑽杆具有較高的抗扭能力;在鑽杆鑽進時,螺旋槽3的來複線31能更好的將煤渣排出,保證鑽杆平穩,更保證鑽孔更精確。
本實用新型中,優選將任意一個螺旋槽3的兩段來複線31的尺寸設置為一致。針對每一個螺旋槽3,其槽底的兩段來複線31尺寸相同;如此一來,有助於提高每一個螺旋槽3的受力均勻,且方便螺旋槽3的生產加工。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將全部來複線31的尺寸設置一致。即,礦用三稜鑽杆的全部螺旋槽3的尺寸均相同,無論是槽深還是螺旋槽3的開口尺寸,均全部相同;進一步提高礦用三稜鑽杆的受力均勻性,有助於將煤渣平穩排出,保證鑽杆平穩,更保證鑽孔的精確。
為了確保煤渣平穩排出,全部螺旋槽3與杆體1的軸向角度相同;即,全部螺旋槽3相對於杆體1的軸向角度均一致,提高鑽杆過程的平穩,有助於增加鑽孔的精確。
如現有技術中,杆體1的兩端分別設置外螺紋5和內螺紋,作為連接部件,確保在使用過程中的連接作用。當然,根據實際需要,外螺紋5和內螺紋與杆體1可以為一體成型,也可以為可拆卸地連接。外螺紋5和內螺紋可以採用焊接或其他方式與杆體1相連;還可以採用現有技術中可拆卸的連接方式與杆體1連接;當然,針對礦用三稜鑽杆的其他設置方式,還可以參考MT/T521標準,本文不再贅述。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礦用三稜鑽杆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