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成像設備和光屏蔽構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01:45:41

專利名稱:成像設備和光屏蔽構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關於裝備有用於取景器屈光度調節的操作構件的成像設備的技術。
背景技術:
單鏡頭反光相機(成像設備)裝備有用於光學地顯示對象的攝影範圍的光學取景器(參考日本待審專利公開No.2005-221602)。
如圖15所示,圖15是光學取景器附近的放大視圖,一些光學取景器裝備有用於光學取景器的屈光度調節的屈光度調節撥盤92。

發明內容
然而,上述的屈光度調節撥盤具有從相機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部分92t(圖15),以允許使用者以手指觸碰所述突出部分並轉動撥盤。由使用者的手指意外地無意中觸碰所述突出部分的操作可能會改變由使用者認真設定的屈光度狀態。
本發明鑑於上述問題作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關於能夠防止無意中操作取景器的屈光度調節的成像設備的技術。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成像設備,所述成像設備包括(a)目鏡類型的取景器,所述取景器形成在所述成像設備的預定平面上;(b)操作構件,所述操作構件用於對所述取景器進行屈光度調節;以及(c)光屏蔽構件,所述光屏蔽構件用於阻止外部光進入所述取景器,所述光屏蔽構件從所述取景器周圍的預定平面以恆定的高度突出。在所述設備中,所述操作構件設置為不從所述預定平面的外邊界突出,並且凹口在所述操作構件上方形成在所述光屏蔽構件中,以使所述操作構件比所述凹口的開口邊緣更靠內地基本容納在所述凹口中。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光屏蔽構件,所述光屏蔽構件用於阻止外部光進入目鏡類型的取景器,並從所述取景器周圍的成像設備的預定平面以恆定的高度突出。所述光屏蔽構件設置有形成的預定凹口;用於所述取景器的屈光度調節的操作構件設置在所述成像設備中,不從所述預定平面的外邊界突出;並且所述預定凹口形成在所述操作構件上方,以使所述操作構件比所述凹口的開口邊緣更靠內地基本容納在所述凹口中。
所述「預定平面」並不限於固定地限定在所述成像設備中的平面(例如,背部平面和上部平面),如果顯示平面(或取景器的安裝平面)的角度圍繞諸如EVF之類的取景器中預定轉動軸改變,所述「預定平面」也可以是取景器的安裝平面。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安裝在成像設備的預定平面上的操作構件用於目鏡類型取景器的屈光度調節,所述操作構件設置為不從所述預定平面的外邊界突出,凹口在所述操作構件上方形成在光屏蔽構件中,所述光屏蔽構件從所述取景器的外周以恆定的高度突出,用於阻止外部光進入所述取景器,並且所述操作構件比所述凹口的開口邊緣更靠內地基本容納在所述凹口中。因此,可以防止關於取景器的屈光度調節進行的無意操作。


圖1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成像設備的外部結構的示圖。
圖2是示出了所述成像設備的外部結構的示圖。
圖3是示出了所述成像設備的外部結構的示圖。
圖4是示出了所述成像設備的外部結構的示圖。
圖5是示出了所述成像設備的外部結構的示圖。
圖6是示出了所述成像設備的外部結構的示圖。
圖7是相機系統的立體圖,在所述相機系統中可互換式鏡頭安裝在成像設備上。
圖8是示出了閃光單元在其豎立位置的示圖。
圖9是相機系統的豎直剖視圖。
圖10是示出了完整的相機系統的電路結構的框圖。
圖11是沿圖2中示出的線XI-XI剖開的剖視圖。
圖12是沿圖5中示出的線XII-XII剖開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13是解釋不易形成與閃光單元殼體一體的突出部Va和Vb的示圖。
圖14是示出了僅形成在閃光單元遠端部分中的杆狀突出部Vc的示圖。
圖15是示出了現有技術中屈光度調節撥盤的示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
成像設備的外部結構
圖1至圖6是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成像設備10的外部結構的示圖。圖1至圖6分別是正視圖、後視圖、頂視圖、底視圖、左側視圖以及右側視圖。所述成像設備10能夠安裝及拆卸可互換式鏡頭(攝影鏡頭)2。圖7是具有安裝在成像設備10上的可互換式鏡頭2的相機系統(成像系統)1的立體圖。所述相機系統1例如起單鏡頭反光數碼靜物照相機的作用。
參考圖1,在成像設備10的前側上設置有安裝單元301,可互換式鏡頭2在所述安裝單元301的基本前方中心處安裝在所述安裝單元301上;鏡頭更換按鈕302,所述鏡頭更換按鈕302設置在所述安裝單元301的右側;抓握部分303,所述抓握部分303在前方左端部分(沿X方向的左側)中突出,並使得使用者用一隻手(或雙手)牢固地抓住(握住);模式設定撥盤305,所述模式設定撥盤305設置在前方左上側部分(沿Y方向的左上側)中;控制值設定撥盤306,所述控制值設定撥盤306設置在前方右上側部分中;以及快門按鈕307,所述快門按鈕307設置在所述抓握部分303的頂部平面上。
參考圖2,在所述成像設備10的背側上裝備有液晶顯示屏(LCD)311;設定按鈕組312,所述設定按鈕組312設置在LCD311的左側;多向鍵314,所述多向鍵314設置在LCD311的右側;按鈕315,所述按鈕315設置在多向鍵314的中心區域;以及相機抖動校正開關313,所述相機抖動校正開關313設置在多向鍵314的右下側。在所述成像設備10的背側上還裝備有光學取景器316,所述光學取景器316設置在LCD311的上方;眼罩321,所述眼罩321環繞所述光學取景器316的外周;屈光度調節撥盤322,所述屈光度調節撥盤322隱藏在眼罩321後面;主開關317,所述主開關317設置在光學取景器316的左側;曝光校正按鈕323和AE鎖定按鈕324,所述曝光校正按鈕323和AE鎖定按鈕324設置在光學取景器316的右側;閃光單元318,所述閃光單元318設置在光學取景器316的上方;殼體320(圖8),所述殼體320用於容置所述閃光單元318;以及連接終端部分319。
安裝單元301是用於安裝可互換式鏡頭2的部分,並裝備有多個用於電連接的電接點、用於機械連接的偶聯器等等。
當要拆卸安裝在安裝單元301上的可互換式鏡頭2時,鏡頭更換按鈕302被按下。
抓握部分303用於使使用者在攝影過程中握住所述成像設備10,所述抓握部分303具有符合手指形狀的不規則表面以提高貼合性。電池室69A(圖4)和卡室67A(圖6)形成在抓握部分303內。作為相機電源的電池被容納在所述電池室69A中,用於記錄攝影照片的圖像數據的記錄介質(例如,存儲卡)可拆裝地容納在卡室67A中。抓握部分303可以裝備有用於檢測使用者是否握住所述抓握部分的抓握傳感器。
模式設定撥盤305和控制值設定撥盤306各由近乎圓盤形狀的構件製成,所述構件能夠在基本平行於成像設備10的上表面的平面中轉動。所述模式設定撥盤305用於選擇性地設定成像設備中所提供的模式和功能。模式和功能包括自動曝光(AE)控制模式、自動對焦(AF)控制模式、諸如用於對單個靜像攝影的靜像攝影模式和用於連續攝影的連續攝影模式之類的多種攝影模式,以及用於對已記錄的圖像進行再現的再現模式。所述控制值設定撥盤306用於設定成像設備10中所提供的多種功能的控制值。
快門按鈕307是一種按下開關,這種按下開關能夠進行按下快門按鈕至中間深度的「半按下」操作,以及進一步按下快門按鈕的「全按下」操作。在靜像攝影模式中,當快門按鈕307半按下時(S1),對對象的靜像攝影進行預備操作(諸如設定曝光控制值和調節焦距),並且當快門按鈕307被完全按下時(S2),進行攝影操作(對成像傳感器曝光、以預定方式處理由曝光獲得的圖像信號、以及將處理的圖像信號記錄在存儲卡中等的一系列操作)。
LCD311由彩色液晶面板構成,所述LCD 311顯示通過成像裝置101(參考圖10)獲取的圖像、再現已記錄的圖像、顯示成像設備10中所提供的功能和模式的設定屏幕以及進行其它的操作。除了使用LCD311以外,也可以使用有機EL或等離子顯示屏。
設定按鈕組312包括用於管理成像設備10中所提供的多種功能的開關。所述設定按鈕組312包括用於設定在LCD311上顯示的菜單屏幕中選擇的內容的選擇設定開關、選擇取消開關、用於在菜單屏幕的內容之間切換的菜單顯示開關、顯示開/閉開關、顯示放大開關等等。
抖動校正開關313是用於提供操作信號以由抖動校正單元200(稍後進行描述)執行抖動校正操作的按鈕。當使用者擔心如相機抖動之類的「抖動」在手持拍攝、遠距拍攝、黑暗中拍攝、長時間曝光拍攝等中會影響被攝圖像時,所述抖動校正開關313被使用者按下以使成像設備10進行抖動校正操作。
多向鍵314具有設有多個沿周向以恆定間距設置的按壓部件(圖2中的三角形符號的部件)的環形構件,並且所述多向鍵314被構造成使得按壓部件的按下操作由用於各按壓部件的接點(開關)(在圖2中未示出)進行檢測。按鈕315設置在所述多向鍵314的中心。多向鍵314和按鈕315用於改變拍攝放大倍率(廣角或遠距方向移動變焦透鏡)、傳輸各幀記錄圖像以在LCD311上再現、設定拍攝條件(光圈值、快門速度、有/無閃光發射等等)以及用於其它的操作。
光學取景器316是安裝在成像設備10後部的目鏡類型的取景器,用於光學地顯示對象的拍攝範圍。即,對象圖像從可互換式鏡頭2被引導至光學取景器316,並且當使用者觀察所述光學取景器316時,可以通過視覺觀察到要由成像裝置101實際拍攝的對象。
主開關317由能夠向右、向左滑動的雙接點滑動開關構成。當所述主開關317設定為左側時,成像設備10的電源開啟,而當所述主開關317設定為右側時,所述電源關閉。
閃光單元318由彈起類型的內置式閃光燈構成,並且可以通過圍繞轉動軸Co(圖7和圖8)轉動而在圖7示出的平放位置Qa和圖8示出的彈起位置Qb之間進行切換。
如圖8所示,殼體320具有用於裝載在閃光單元318下方突出的突出部分318p的凹口320p。因此,在圖7示出的平放位置Qa中,閃光單元318的下部部分裝載在殼體320的凹口320p中,並且所述閃光單元318與成像設備10的外形成為一體。
當外部閃光燈等要安裝在成像設備10上時,所述外部閃光燈利用連接終端319連接。在圖3、圖7以及其它附圖中,示出端帽被安裝在所述連接終端319上。
眼罩321是具有光屏蔽性能的基本為U形的光屏蔽構件,並安裝在成像設備10的後部上或從所述成像設備10的後部拆卸,以便於更換所述眼罩。如圖5和圖6所示,所述眼罩321從光學取景器316的外周區域以距成像設備10的背部平面的恆定高度突出,以起到阻止外部光線入射到光學取景器316中的作用。
屈光度調節撥盤322具有圓盤的外形,並且所述屈光度調節撥盤322是用於光學取景器316的屈光度調節的構件。
曝光校正按鈕323用於手動調節曝光值(光圈值和快門速度),AE鎖定按鈕324用於固定曝光。
如圖1中的虛線所示,抖動檢測傳感器171安裝在成像設備10的適當的位置處。所述抖動檢測傳感器171檢測通過相機抖動等作用於成像設備(相機本體)10的抖動。採用以圖1中的水平方向作為X-軸(上下偏移方向)、垂直於所述X-軸的方向作為Y-軸(左右偏移方向)的二維坐標系,所述抖動檢測傳感器包括用於檢測相機沿上下偏移方向抖動的上下偏移方向傳感器171a以及用於檢測相機沿左右偏移方向抖動的左右偏移方向傳感器171b。例如,所述上下偏移方向傳感器171a和左右偏移方向傳感器171b分別可以由例如使用壓電裝置的迴轉儀(角速度傳感器)製成,並檢測沿各方向抖動的角速度。
可互換式鏡頭2(圖7)起到用於採集對象的光(光學圖像)的鏡頭窗的作用,並構成用於將對象的光傳導至設置在成像設備10中的成像裝置101(稍後進行描述)及光學取景器316的攝影光學系統。通過按下鏡頭更換按鈕302,可從成像設備10上拆卸所述可互換式鏡頭2。
可互換式鏡頭2包括具有多個沿光軸L(參考圖9)連續設置的透鏡的透鏡組21。所述透鏡組21包括用於調節焦距的對焦透鏡211(參考圖10)和用於變焦的變焦透鏡212(參考圖10),所述透鏡沿光軸L被驅動以進行變焦和對焦調節。操作環安裝在可互換式鏡頭2的相機鏡筒22(參考圖9)的周面上,並可以沿鏡頭鏡筒的周面轉動。所述變焦透鏡212根據操作環的轉動方向和轉動量沿光軸方向手動或自動地移動,並且變焦放大倍率係數(拍攝放大倍率係數)根據移動的變焦透鏡的位置而設定。
如圖4所示,三腳架安裝單元185設置在成像設備的底側上,以安裝用於固定地支撐成像設備10的三腳架。
相機系統1的內部結構
接下來,將對相機系統1的內部結構進行說明。圖9是所述相機系統1的豎直剖視圖。如圖9所示,成像裝置101、取景器單元(取景器光學系統)102、反射鏡單元103、對焦檢測單元107、上述的抖動檢測傳感器171和抖動校正單元200、快門單元40等等裝配在成像設備10中。
成像裝置101沿與安裝在成像設備10上的可互換式鏡頭2的透鏡組21的光軸L垂直的方向設置。CMOS彩色區域傳感器(CMOS類型的成像裝置)被用作成像裝置101。例如,所述CMOS彩色區域傳感器具有多個由例如光電二極體構成的像素,並且具有不同光譜特徵的拜耳陣列的R(紅)、G(綠)和B(藍)濾色器以1∶2∶1的比例設置在像素的光接收平面上。成像裝置(光電傳感器)101將由透鏡組21聚焦的對象光學圖像轉換為R(紅)、G(綠)和B(藍)組分的電信號(圖像信號),以輸出R、G和B顏色的圖像信號。
反射鏡單元103(反射板)在對象光學圖像被朝向取景器單元102反射的位置被設置在光軸L上。通過可互換式鏡頭2的對象光學圖像被反射鏡單元103(主反射鏡1031,稍後進行描述)向上反射,並在聚焦板104(聚焦玻璃)上聚焦。通過可互換式鏡頭2的一部分對象光學圖像通過反射鏡單元103透射。
取景器單元102具有五稜鏡105、目鏡106和光學取景器316。所述五稜鏡105具有五邊形的截面,並通過內部反射使光學圖像的上、下、右和左更換而將從下表面入射的對象光學圖像變為正像。所述目鏡106將由五稜鏡105轉變為正像的對象光學圖像傳導至光學取景器316外。通過所述設置,取景器單元102在攝影待機過程中起用於確認場景的光學取景器的作用。
反射鏡單元103由主反射鏡1031和副反射鏡1032構成。所述副反射鏡1032可旋轉地安裝在主反射鏡1031的後側上,以向主反射鏡1031的後部下落。通過主反射鏡1031透射的對象光學圖像的一部分被副反射鏡1032反射,併入射到對焦檢測單元107上。
上述的反射鏡單元103構成所謂的快速復原反射鏡。在曝光過程中,所述反射鏡單元103通過利用轉動軸1033作為旋轉支點而沿箭頭符號A表示的方向彈起,並在聚焦板104下方的位置停止。在這種情況時,副反射鏡1032通過利用轉動軸1034作為旋轉支點而沿箭頭符號B表示的方向相對主反射鏡1031的後部旋轉。當反射鏡單元103在聚焦板104下方的位置停止時,副反射鏡處於與主反射鏡1031基本平行的摺疊狀態。因此,來自可互換式鏡頭的對象光學圖像不被反射鏡單元103截斷地到達成像裝置101,從而使成像裝置101曝光。曝光之後,反射鏡單元103恢復到初始位置(圖9示出的位置)。
對焦檢測單元107由用於檢測對象對焦信息等的測距裝置製成的所謂AF傳感器構成。所述對焦檢測單元107設置在反射鏡單元103下方,並可通過例如一種已知的相位差檢測方法來檢測對準焦距的位置。
成像裝置101被保持以便可在抖動校正單元200中與光軸L垂直的平面上二維地移動。低通濾光器108沿光軸方向緊接著成像裝置101的前方設置。所述低通濾光器防止紅外線的入射(紅外截止)以及偽顏色(quasi color)和色斑(color moire)的產生。快門單元40緊接著低通濾光器108的前方設置。所述快門單元40具有向上及向下移動的屏幕構件,並且所述快門單元40是用於進行對象光學圖像的光路的開/閉操作的機械性焦平面快門,所述對象光學圖像沿光軸L將被傳導至成像裝置101。
框架體(前框架)120設置在安裝單元301的背部區域中,並基本設置在成像設備10的中心區域中(參考圖9中的陰影部分)。所述框架體120是長方柱形管狀體,當從前方觀察時具有基本矩形形狀,並且在前部分和後部分中以及在面對五稜鏡105(聚焦板104)的上部分中開口,所述框架體120由具有抗應變強度等的金屬剛性體製成。配合安裝單元301形狀的圓柱形的安裝接收部分121形成在框架體120的前部平面。框架體120由多個前側的螺釘122安裝在安裝單元上,使得安裝單元301裝配在所述安裝接收部分121中。所述框架體120中具有反射鏡單元103,並且還用作所述反射鏡單元103的保持構件。所述快門單元40以被所述框架體120的後端部分和設置在框架體後側的快門按壓板109擠壓的狀態由框架體120支撐。
成像設備10的上述各組件通過由諸如鐵之類的金屬材料製成的機架相互聯結(固定)。在所述實施例中,所述機架由前方機架(未示出)、側部機架183和底部機架184構成。這些機架作為支撐成像設備10的各組件的支撐構件。所述機架通過鉗具固定,並且所述機架的整體結構體和框架體120由鉗具固定以形成一體的結構體。三腳架安裝單元185形成在底部機架184上。
抖動校正單元
接下來,參考圖9將對抖動校正單元200的結構進行詳細地說明。所述抖動校正單元200由成像裝置101、低通濾光器108、用於保持所述成像裝置101和低通濾光器108的成像裝置保持器201、用於保持所述成像裝置保持器201的滑塊202、設置在成像裝置101後部平面上的散熱板203、設置在所述散熱板203的後部平面上的成像裝置基板204、左右偏移方向致動器205、上下偏移方向致動器(未示出)以及抖動板207構成。
成像裝置基板204是具有基本矩形形狀的基板,成像裝置101安裝在所述成像裝置基板204上,其中散熱板203介於成像裝置101和成像裝置基板204之間。所述散熱板203由預定的金屬製成,並且釋放在成像裝置101被驅動(光電轉換)時所產生的熱量。成像裝置保持器201是具有矩形截面的框架體,其前部分和後部分開口。低通濾光器108安裝在所述框架體的前方。成像裝置101設置在低通濾光器108的後部。成像裝置基板204通過螺釘安裝在所述成像裝置保持器201上,使得所述成像裝置101和散熱板203被成像裝置基板204壓靠在成像裝置保持器201上。
抖動板207是所謂的抖動校正單元200的底板,用於支持保持成像裝置保持器201的滑塊202。
響應於沿向右/向左方向對安裝在成像裝置保持器201側部分上的左右偏移方向致動器的驅動,滑塊202和成像裝置保持器201相對抖動板207沿向右/向左方向一致地滑動,以便校正成像裝置101沿左右偏移方向的抖動。響應於沿向上/向下方向對安裝在成像裝置保持器201側部分上的上下偏移方向致動器(未示出)的驅動,成像裝置保持器201相對滑塊202沿向上/向下方向滑動,以便校正成像裝置101沿上下偏移方向的抖動。
相機系統1的電路結構
圖10是示出了完整的相機系統1的電路結構的框圖。與圖1至圖9示出的組件相同的組件以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為了便於說明,首先描述可互換式鏡頭2的電路結構。所述可互換式鏡頭2除了具有構成上述成像光學系統的透鏡組21和相機鏡筒22以外,還具有透鏡驅動機構24、透鏡位置檢測單元25、透鏡控制單元26以及光圈驅動機構27。
透鏡組21包括對焦透鏡211、變焦透鏡212以及用於調節成像設備10的成像裝置101的入射光量的光圈23,所述對焦透鏡211、變焦透鏡212以及光圈23分別沿光軸方向L保持在相機鏡筒22中,所述透鏡組21採集對象光學圖像,並將所述光學圖像聚焦在成像裝置101上等。通過由成像設備10中的AF致動器71M沿光軸方向L(圖9)驅動透鏡組21來進行改變拍攝放大倍率係數(焦距)以及調節焦點的操作。
透鏡驅動機構24可由例如螺旋體、用於轉動所述螺旋體的齒輪(未示出)等構成。在經由偶聯器74接收來自AF致動器71M的驅動力時,所述透鏡驅動機構24使所述透鏡組21沿平行於光軸L的方向一致地移動。所述透鏡組21的運動方向和運動量由AF致動器71M的轉動方向和轉數確定。
透鏡位置檢測單元25包括編碼板和編碼刷,所述編碼板具有多個沿光軸L的方向以預定間距形成在透鏡組21的運動範圍中的編碼圖,所述編碼刷與相機鏡筒22一起移動並在所述編碼板上滑動,所述透鏡位置檢測單元25檢測透鏡組21的運動量以用於調節焦距。
透鏡控制單元26由微型計算機製成,其中具有存儲單元261,所述存儲單元261包括例如用於存儲控制程序的ROM,用於存儲條件信息數據的快閃記憶體存儲器等等。所述透鏡控制單元26還具有用於與成像設備10的主控制單元62通信的通信單元262。所述通信單元262將諸如透鏡組21相應的焦距、出射光瞳位置、光圈值、對準焦距的距離以及周邊光量條件之類的條件信息數據傳送至主控制單元62,並接收來自主控制單元62的例如對焦透鏡211的驅動量的數據。在攝影過程中,在AF操作完成之後諸如焦距信息、光圈值等數據從通信單元21被傳送至主控制單元62。存儲單元261存儲透鏡組21的條件信息數據、從主控制單元62傳送的諸如對焦透鏡211的驅動量的數據之類的數據。
光圈驅動機構27通過經由偶聯器75接收來自光圈驅動致動器76M的驅動力來改變光圈23的孔徑。
接下來,將描述成像設備10的電路結構。除了成像裝置(CMOS)101、用於校正成像裝置抖動的抖動校正單元200、快門單元40等之外,所述成像設備10還由模擬前端(AFE)5、圖像處理單元61、圖像存儲器614、主控制單元62、閃光電路63、操作單元64、VRAM 65、卡I/F 66、存儲卡67、通信I/F 68、電源電路69、電池69B、對焦驅動控制單元71A和AF致動器71M、反射鏡驅動控制單元72A和反射鏡驅動致動器72M、快門驅動控制單元73A和快門驅動致動器73M、光圈驅動控制單元74A和光圈驅動致動器74M、位置檢測傳感器(PS)208、屈光度調節單元172以及三腳架檢測傳感器185S構成。
如上所述,成像裝置101由CMOS彩色區域傳感器製成。定時控制電路51(稍後進行描述)控制包括啟動(停止)曝光操作、選擇成像裝置101的各像素輸出、讀取像素信號等的成像裝置101的成像操作。
AFE 5給成像裝置101提供定時脈衝以進行預定的操作、以預定方式處理從成像裝置101輸出的圖像信號(CMOS區域傳感器的像素的模擬信號組)、將圖像信號轉換至數位訊號以及將所述數位訊號提供給圖像處理單元61。所述AFE 5具有定時控制電路51、信號處理單元52、A/D轉換單元53等等。
根據從主控制單元62輸出的基準時鐘,定時控制電路51產生預定的定時脈衝(用於產生垂直掃描脈衝Vn、水平掃描脈衝Vm、復位信號Vr等的脈衝),並將所述定時脈衝輸出至成像裝置101以控制成像裝置101的攝影操作。所述預定的定時脈衝還分別輸出至信號處理單元52和A/D轉換單元53,以控制信號處理單元52和A/D轉換單元53的操作。
所述信號處理單元52以預定的方式處理從成像裝置101輸出的模擬圖像信號。信號處理單元52具有相關雙重取樣(CDS)電路、自動增益控制(AGC)電路、箝位電路等。根據從定時控制電路51輸出的定時脈衝,所述A/D轉換單元53將從信號處理單元52輸出的模擬的R、G和B圖像信號轉換為各由多個位(如,12位)構成的數字圖像信號。
圖像處理電路61以預定的方式處理從AFE 5輸出的圖像數據以形成圖像文件。所述圖像處理電路具有黑電平校正電路611、白平衡控制電路612、伽馬校正電路613等。輸入圖像處理單元61的圖像數據在讀取成像裝置101同時被一次性寫入圖像存儲器614中,之後寫入圖像存儲器614中的圖像數據被圖像處理單元61的各模塊訪問並處理。
黑電平校正電路611將由A/D轉換單元53轉換的各R、G和B數字圖像信號A/D的黑電平校正為標準黑電平。
白平衡控制電路612根據與光源匹配的基準白進行各R(紅)、G(綠)和B(藍)色彩組分的數位訊號的電平轉換(白平衡(WB)調節)。即,所述白平衡控制電路612根據從主控制單元62提供的WB調節數據識別從對象亮度、色度等數據被實質上估計為白部分的部分,計算R、G和B色彩組分的平均值、所識別部分的G/R比例和G/B比例,並且以此作為R、B校正增益用於電平調節。
伽馬校正電路613校正受到WB調節的圖像數據的色調特徵。具體而言,所述伽馬校正電路613通過使用為各色彩組分而預置的伽馬校正表來進行圖像數據水平的非線性轉換和偏差調節。
圖像存儲器614是暫時存儲從圖像處理單元61輸出的圖像數據的存儲器,並在攝影模式中被用作主控制單元62的工作區以通過預定的方式處理圖像數據。在再現模式中,從圖像卡67讀取的圖像數據被暫時存儲。
主控制單元62由微型計算機製成,所述微型計算機中具有諸如用於存儲控制程序的ROM和用於暫時存儲數據的快閃記憶體存儲器之類的存儲單元,並控制相機系統1的各模塊的操作。所述主控制單元62功能性地具有AF/AE控制單元621和抖動校正控制單元622。所述主控制單元62還具有控制成像設備10的快門操作的功能。
AF/AE控制單元621控制自動對焦(AF)控制和自動曝光(AE)控制所需要的操作。即,對於AF控制,由使用來自上述的焦點檢測單元(相位差AF模塊)107的輸出信號的相位差檢測方法進行焦點調節處理而產生對準焦距控制信號(AF控制信號),並經由對焦驅動控制單元71A啟動AF致動器71M以驅動對焦透鏡211。對於AE控制,根據由AE傳感器(圖中未示出)檢測的對象的亮度信息等計算對象適當的曝光量(包括快門速度等)。
在相機抖動校正模式中,抖動校正控制單元622根據來自上述抖動檢測傳感器171的抖動檢測信號來計算抖動方向和抖動量,根據所計算的抖動方向和抖動量產生抖動校正控制信號,並將所述抖動校正控制信號發送至抖動校正單元200以沿消除相機抖動的方向移動成像裝置101。例如,對於伺服控制,所述抖動校正控制單元622結合由抖動檢測傳感器171檢測的角速度信號以獲得抖動量(抖動角θ),並根據可互換式鏡頭2的鏡頭型面(諸如焦距f)計算與所述抖動角θ對應的成像裝置101的運動距離δ1(δ1=f·tanθ)。成像裝置101的位置信息δ2從位置檢測傳感器單元208獲得,並且用於驅動成像裝置101以滿足δ1-δ2=0的驅動信號被提供至抖動校正單元200。
在閃光燈攝影模式中,閃光電路63將連接至閃光單元318或連接終端單元319的外部閃光燈的發射量設定為由主控制單元62設定的發射量。
操作單元64包括上述的模式設定撥盤305、控制值設定撥盤306、快門按鈕307、設定按鈕組312、相機抖動校正開關313、多向鍵314、按鈕315、主開關317等,並將操作信息輸入主控制單元62。
VRAM 65具有足夠存儲與LCD 311的像素數對應的圖像信號的容量,並起到在主控制單元62和LCD 311之間的緩衝存儲器的作用。卡I/F 66是使信號在存儲卡67和主控制單元62之間傳送/接收的接口。所述存儲卡67是用於存儲由主控制單元62產生的圖像數據的記錄介質。通信I/F 68是使圖像數據等傳送至個人計算機及其它外部設備的接口。
電源電路69是具有恆定電壓電路等,並產生用於驅動包括在主控制單元62等中的控制器、成像裝置101和其它驅動器等的整個相機系統1的電壓(例如是5V)。成像裝置101的供電控制由從主控制單元62供應至電源電路69的控制信號引導。電池69B可以是諸如鹼性乾電池之類的原電池、諸如鎳氫可充電電池之類的蓄電池,並且所述電池69B是用於向整個相機系統1供應電能的電源。
根據從主控制單元62中的AF/AE控制單元621提供的AF驅動控制信號,對焦驅動控制單元71A產生用於將對焦透鏡211移動至對準焦距位置所需要的AF致動器71M的驅動控制信號。所述AF致動器71M由步進馬達等製成,並經由偶聯器74將驅動力提供至可互換式鏡頭2的透鏡驅動機構24。
反射鏡驅動控制單元72A與攝影定時同步地產生用於驅動反射鏡驅動致動器72M的驅動信號。所述反射鏡驅動致動器72M是用於使反射鏡單元(快速復原反射鏡)103旋轉至水平位置或傾斜位置的致動器。
快門驅動控制單元73A根據從主控制單元62提供的控制信號產生用於快門驅動致動器73M的驅動控制信號。所述快門驅動致動器73M是進行快門單元40開/閉操作的致動器。
光圈驅動控制單元76A根據從主控制單元62提供的控制信號產生用於光圈驅動致動器76M的驅動控制信號。所述光圈驅動致動器76M經由偶聯器75將驅動力提供至光圈驅動機構27。
當啟動抖動校正或啟動相機時,位置檢測傳感器單元208檢測成像裝置101的位置。所述位置檢測傳感器單元208由磁體單元和二維霍爾傳感器構成,所述磁體單元產生磁通量,所述霍爾傳感器輸出與從所述磁體單元發射出的磁通量密度對應的信號。利用這種構造,通過使二維的霍爾傳感器檢測隨著成像裝置保持器201相對抖動板207向上/向下和向右/向左運動而移動的磁體單元的位置,所述位置檢測傳感器單元208可以檢測成像裝置101的位置。
屈光度調節單元172根據使用者從屈光度調節撥盤322的輸入來進行對光學取景器316的屈光度調節。
三腳架檢測傳感器185S由具有接觸單元的接觸傳感器等製成,並通過電檢測三腳架(支腳)是否安裝在三腳架安裝單元185上,所述三腳架安裝單元185設置於成像設備10的底部機架184上。
屈光度調節撥盤322
成像設備10具有防止無意中操作屈光度調節撥盤322的結構。現將對有關這種防止性結構的屈光度調節撥盤322的安裝位置以及眼罩321的形狀等進行詳細地說明。
圖11是沿圖2中示出的線XI-XI剖切的剖視圖。
屈光度調節撥盤322設置在成像設備10的背部平面10b上,並可以圍繞轉動軸322c轉動。所述屈光度調節撥盤322設置在比成像設備10的背部平面的外邊界Bd(圖2)更靠內的位置,以便不從所述外邊界Bd突出。
凹口321h(參考圖6)形成在眼罩321外側的局部區域中並且在屈光度調節撥盤322的上方。儘管屈光度調節撥盤322從凹口321h的開口邊緣321f略微突出,但所述屈光度調節撥盤322基本容納在所述凹口321h內。假設凹口321h沒有形成在眼罩321中,所述開口邊緣321f對應於所述眼罩321的表面。
眼罩321的凹口321h具有允許手指尖FG伸入所述凹口的尺寸。因此,使用者可以通過將手指尖FG伸入所述凹口321h而自由地操作所述屈光度調節撥盤322。
如上所述,由於屈光度調節撥盤322比成像設備10的背部平面的外邊界Bd更靠內地設置,因此所述屈光度調節撥盤322不會從成像設備10的外部平面突出。因此,可以防止使用者的手指錯誤地觸碰屈光度調節撥盤322,並避免無意地操作。進一步,凹口321h形成在眼罩321外側的局部區域中,並且屈光度調節撥盤322比凹口321h的開口邊緣321f基本更靠內地容納。因此,從成像設備10的背部觀察時,大部分的屈光度調節撥盤322隱藏在圖2示出的眼罩321後,從而可以防止無意地操作屈光度調節撥盤322。
此外,由於通過在屈光度調節撥盤322上方的眼罩321的凹口321h形成允許手指尖FG伸入的空間,使用者可以通過視覺識別從凹口321h向下傾斜的屈光度調節撥盤322的表面。因此,如果表示操作信息的字符(如表示增加/減小方向的「+」和「-」)等繪製在屈光度調節撥盤322的表面上,則可以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操作屈光度調節撥盤322的信息。
用於屈光度調節的成像設備10的取景器並不僅限於光學取景器,而是也可以使用諸如電子取景器(EVF)之類的用於通過電子方式地觀察對象的目鏡類型的取景器。
用於屈光度調節的操作構件並不僅限於圍繞預定的轉動軸轉動的撥盤類型的操作構件,如上述屈光度調節撥盤322,而是可以在預定範圍中線性移動的滑動類型的操作構件。
閃光單元318
成像設備10的閃光單元318具有能夠避免手指尖疼痛的結構,否則在所述閃光單元318被手動升高時會引起這種手指尖疼痛。這種結構將在下文中詳細進行描述。
杆狀突出部Va和Vb(圖5至圖8)沿在平放位置Qa中(圖7)的閃光單元318和殼體320之間的邊界Ba和Bb(圖5至圖7)設置在所述閃光單元318的兩側,並位於所述邊界Ba和Bb的正上方。各突出部Va和Vb從靠近轉動軸Co(圖8)的閃光單元318的末端延伸出,並具有略微彎曲的前端。所述突出部Va和Vb的結構將詳細進行描述。
圖12是沿圖5中示出的線XII-XII剖切的示意性剖視圖。
閃光單元318具有內置有閃光單元的主體318m。兩個杆狀構件318a和318b安裝在所述主體318m的右側角和左側角上,其中突出部Va和Vb具有沿突出方向的圓形表面。因為要形成沿突出的方向具有圓形表面的突出部Va和Vb,所以作為獨立構件的杆狀構件318a和318b被安裝在所述閃光單元318上。即,即使通過使用模具所述突出部Va和Vb與閃光單元的殼體一體地形成,但是由於使用模具產生的製造限制,所述閃光單元的殼體318b的右下角Eb和左下角Ea仍然具有銳角,並且很難形成圓形的突出部Va和Vb。
如上所述,由於杆狀的突出部Va和Vb安裝在閃光單元318的兩側上,當使用者用手指尖壓靠突出部以抬起在平放位置Qa中的閃光單元318時,手指尖和突出部Va和Vb之間的接觸區域變得相對較大。因此,使用者手指尖的壓力可以分散,並且可以防止對手指尖造成的疼痛及不適感。進一步,由於杆狀突出部Va和Vb具有沿突出方向的彎曲部分,可以減輕手指尖上的負荷。
如圖14所示,閃光單元318的杆狀突出部可以是僅形成在所述閃光單元318末端側上的突出部Vc。所述閃光單元318可以通過遠離所述轉動軸Co(圖8)的閃光單元318的末端的較小作用力而抬起,所述作用力比靠近轉動軸Co的位置處的作用力小。由此,極有可能使用者通過以手指尖保持閃光單元318的末端來抬起閃光單元318。因此,如果杆狀突出部至少安裝在閃光單元末端的兩側,則當閃光單元318抬起時,可以防止手指尖的疼痛。如果杆狀突出部Va和Vb形成為從靠近轉動軸Co(圖8)的閃光單元318的末端延伸出,可以用手指尖保持閃光單元318的末端和所述閃光單元318的中部以抬起所述閃光單元318,由此改進使用者的方便使用。同樣在這種情況時,也極有可能使用者通過以手指尖保持閃光單元318的末端來抬起閃光單元,並且杆狀突出部Va和Vb沿突出方向的橫截面區域在越遠離預定轉動軸Co(圖8)的位置越大,由此改進使用者的方便使用。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根據設計要求和在所附權利要求書的範圍和其等同範圍內的其它因素,可以進行多種修改、合併、分合併以及更改。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本申請文件包含涉及2006年6月5日向日本專利局遞交的日本專利申請JP2006-156005的主題,其全部內容在此併入作為參考。
權利要求
1.一種成像設備,包括(a)目鏡類型的取景器,所述取景器形成在所述成像設備的預定平面上;(b)操作構件,所述操作構件用於所述取景器的屈光度調節;以及(c)光屏蔽構件,所述光屏蔽構件用於阻止外部光進入所述取景器,所述光屏蔽構件從所述取景器周圍的預定平面以恆定的高度突出,其中所述操作構件設置為不從所述預定平面的外邊界突出,並且凹口在所述操作構件上方形成於所述光屏蔽構件中,從而所述操作構件比所述凹口的開口邊緣更靠內地基本容納在所述凹口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在所述光屏蔽構件中的凹口具有允許手指尖伸入的尺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在所述光屏蔽構件中的凹口形成在所述光屏蔽構件外側的局部區域中。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設備,其中所述光屏蔽構件可以相對所述預定平面安裝及拆卸。
5.一種光屏蔽構件,用於阻止外部光進入目鏡類型的取景器,並從所述取景器周圍的成像設備的預定平面以恆定的高度突出,其中預定凹口形成在所述光屏蔽構件中;用於調節所述取景器屈光度的操作構件設置在所述成像設備中,以便不從所述預定平面的外邊界突出;並且所述預定凹口形成在所述操作構件上方,所述操作構件比所述凹口的開口邊緣更靠內地基本容納在所述凹口中。
6.一種光屏蔽構件,用於阻止外部光進入目鏡類型的取景器,並從所述取景器周圍的成像設備的預定平面以恆定的高度突出,其中所述光屏蔽構件具有預定凹口,所述預定凹口形成在用於對所述取景器進行屈光度調節的操作構件上方,所述操作構件設置在所述成像設備中以便不從所述預定平面的外邊界突出,並且所述預定凹口以比其開口邊緣更靠內的方式基本容納所述操作構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設備,所述成像設備具有(a)目鏡類型的取景器,所述取景器形成在所述成像設備的預定平面上;(b)操作構件,所述操作構件用於所述取景器的屈光度調節;以及(c)光屏蔽構件,所述光屏蔽構件用於阻止外部光進入所述取景器,所述光屏蔽構件從所述取景器周圍的預定平面以恆定的高度突出。在所述設備中,所述操作構件設置為不從所述預定平面的外邊界突出,並且凹口在所述操作構件上方形成於所述光屏蔽構件中,從而所述操作構件比所述凹口的開口邊緣更靠內地基本容納在所述凹口中。
文檔編號H04N5/232GK101086597SQ20071011023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5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5日
發明者戶松景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