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番荔枝科植物提取物及醫藥用途和製備方法
2023-05-22 23:10:16 2
專利名稱: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番荔枝科植物提取物及醫藥用途和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確切地說它是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番荔枝科植物提取物及醫藥用途和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糖尿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據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國際糖尿病聯盟西太區會議透露,目前全球已診斷的II型糖尿病達1.3億人,我國已超過4000萬人;21世紀II型糖尿病將在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流行,到200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將突破3億,我國糖尿病患者總數接近1億,成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人數僅次於印度的第二大國。我國1994年花在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醫療費用大約是419億元人民幣,到2000年猛增到1216億元[黎明中國中醫藥報2002-09-23]。目前西醫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有很多種,但是,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能夠徹底治癒糖尿病的藥物。
中醫藥治療糖尿病有幾千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系統的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在治療糖尿病併發症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王明霞,中醫藥治療糖尿病併發症近況。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5)43-44)、(蔣莉娟,李利。中藥活性成分治療糖尿病併發症機制研究進展,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1,20(4)63)、(崔雲竹,崔勇。中藥對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防治作用的臨床調查,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6(1)44-46),從天然產物中尋找高效低毒的ARI也一直是近年來的研究重點。墨西哥的仙人掌屬植物是傳統的降糖植物藥。在國內作藥用的仙人掌屬植物主要為仙人掌(Opuntiadillenii Haw)及雲南仙人掌(Opuntia monocantha Haw)。關於仙人掌植物的研究也有很大進展,經檢索有關專利和文獻,目前國內外關於利用仙人掌治療糖尿病的研究有一定進展,主要集中在降血糖、抗潰瘍作用、抑菌、抗炎鎮痛、抗衰老等作用(李向中、張汝華。仙人掌製劑及其製備方法申請號93110151.4公開號1076623)、(趙湘一種仙人掌顆粒製劑及其製備方法申請號98122873.9公開號1260183)、(張萬貴 仙人掌類植物保健飲料申請號99103253.5公開號1268324)、(張萬貴 仙人掌類植物保健飲料的製造方法申請號99103254.3公開號1268318)、(俞東平,李平,高東順、虞京。仙人掌保健品及其加工方法申請號00100604.5公開號1306834)、(邱鷹昆,陳英傑。仙人掌屬藥用植物的研究進展,中國藥物化學雜誌,1999,9(3)223-227)、(何祥久,姚新生。仙人掌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0,06)、(王釗,林琳,鮑世銓。我國海南仙人掌的成分分析及開發前景。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1,01)、(林琳、鮑世銓,王釗。仙人掌的天然活性成分研究回顧。廣西植物,2002,22(4)375-381)、(李向中 張汝華 益津降糖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申請號93110152)、(陳朝銀 趙聲蘭 仙人掌果汁、果脯、飲料及其製造方法 申請號94116748)。
番荔枝科(Annona Linn.)植物也是一種天然植物,包括泡泡屬、二萼屬、哥納香屬、眉瓣屬、卷團屬、紫玉盤屬、木瓣屬等,該科植物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中以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最受矚目。目前研究的熱點為該科植物所含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的抗癌和殺蟲活性。從1982年第一個番荔枝內酯報導以來,迄今已發現該類化合物300多個,被認為是紫杉醇後又一類強抗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及其製備方法。我們以分化C2C12成肌細胞的葡萄糖攝取量和乳酸生成量為指標,對一千餘種天然藥用植物的提取物進行抗糖尿病活性篩選,發現了數種活性較強的提取物,其中多種為番荔枝科植物的提取物,並通過活性追蹤的方法確定了其活性成分為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可望用於製備成抗糖尿病藥物。本發明是以番荔枝科植物的枝葉、樹幹、樹皮、根、種子或果皮為原料提取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acetogenins)。用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acetogenins)作為抗糖尿病有效部位來製備抗糖尿病藥物的劑型,可單獨或與適宜的賦形劑等結合,按照常規方法製成口服劑型或非口服劑型(針劑、噴霧劑、貼劑等)。本發明的製備方法是以番荔枝科植物的枝葉、樹幹、樹皮、根、種子或果皮為原料,採用溶劑提取法、溶劑萃取法、樹脂吸附法、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等工藝中的一種或多種工藝,並結合濃縮乾燥、減壓乾燥或冷凍乾燥等常用乾燥方法製備成提取物。
所採用的溶劑提取法中,可選用水或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丙酮、乙酸乙酯、甲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等有機溶劑或兩種或多種互溶的混合溶劑,在室溫下浸漬提取或用超聲提取或加熱狀態下的回流提取。提取次數可為一次,也可為多次。
所採用的溶劑萃取法中,可將上述得到的提取物懸浮於水中用適宜溶劑(丁醇、戊醇、乙酸乙酯、甲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等)直接進行萃取。萃取次數可為一次,也可為多次。
所採用的樹脂法為大孔吸附樹脂法。水、醇或含水醇提取物可用大孔吸附樹脂進行處理,棄去水洗脫部分,收集醇洗脫部分即得。
所採用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法可根據情況加入適當的夾帶劑,如、環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乙醇等。
判斷番荔枝科植物提取物是否含有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可用薄層色譜顯色法。方法是取自製或市售正相矽膠薄層板,以石油醚、環己烷、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等溶劑適當混合配成的溶劑進行展開(石油醚與丙酮組合最佳),並用下列兩種顯色劑顯色。同時出現陽性結果者提示含有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
顯色劑一Kedde試劑(3,5-二硝基苯甲酸),陽性結果為呈紅色斑點,色斑很快消退。
顯色劑二Dragendroff試劑(碘化鉍鉀),陽性結果為呈橙黃色斑點,色斑持續時間較長。
將製成的提取物作為抗糖尿病有效部位,可單獨或與適宜的賦形劑等結合,按照常規方法製成口服劑型或非口服劑型(針劑、噴霧劑、貼劑等)用於製備治療糖尿病的藥物。
本發明的優點是我們以分化的C2C12成肌細胞的葡萄糖攝取量和乳汁酸生成量為指標,對一千餘種天然藥用植物的提取物進行抗糖尿病活性篩選,發現了數種活性較強的提取物,其中多種為番荔枝科植物的提取物,並通過活性追蹤的方法確定了其活性成分為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使其可望開發成為一種天然的抗糖尿病藥物,並可製成多種劑型。
圖1為本發明刺果番荔枝提取物對C2C12成肌細胞攝取葡萄糖及產生乳酸能力的促進活性(n=3)測試結果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刺果番荔枝種子1kg,用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2小時,過濾,濃縮,真空低溫乾燥得180g半固體狀提取物(收率18%)。該提取物對分化的C2C12細胞攝取葡萄糖及產生乳酸的能力具有促進作用,活性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其特徵在於提取物是以番荔枝科植物的枝葉、樹幹、樹皮、根、種子或果皮為原料提取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acetogenins)。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的用途,其特徵在於用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acetogenins)作為抗糖尿病有效部位來製備抗糖尿病藥物的劑型,可單獨或與適宜的賦形劑等結合,按照常規方法製成口服劑型或非口服劑型。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它是以番荔枝科植物的枝葉、樹幹、樹皮、根、種子或果皮為原料,採用溶劑提取法、溶劑萃取法、樹脂吸附法、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等工藝中的一種或多種工藝,並結合濃縮乾燥、減壓乾燥或冷凍乾燥等常用乾燥方法製備成提取物。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採用的溶劑提取法中,可選用水或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丙酮、乙酸乙酯、甲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等有機溶劑或兩種或多種互溶的混合溶劑,在室溫下浸漬提取或用超聲提取或加熱狀態下的回流提取,提取次數可為一次,也可為多次。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採用的溶劑萃取法中,可將上述得到的提取物懸浮於水中用適宜溶劑直接進行萃取,萃取次數可為一次,也可為多次。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採用的樹脂法為大孔吸附樹脂法,水、醇或含水醇提取物可用大孔吸附樹脂進行處理,棄去水洗脫部分,收集醇洗脫部分即得。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採用的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法可根據情況加入適當的夾帶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抗糖尿病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和用途及其製備方法,提取物是以番荔枝科植物的枝葉、樹幹、樹皮、根、種子或果皮為原料提取的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acetogenins)。用番荔枝內酯類化合物(acetogenins)作為抗糖尿病有效部位來製備抗糖尿病藥物的劑型,可單獨或與適宜的賦形劑等結合,按照常規方法製成口服劑型或非口服劑型。它是以番荔枝科植物的枝葉、樹幹、樹皮等為原料,採用溶劑提取法、溶劑萃取法、樹脂吸附法、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等工藝中的一種或多種工藝,並結合濃縮乾燥、減壓乾燥或冷凍乾燥等常用乾燥方法製備成提取物。本發明可望成為一種天然抗糖尿病藥物。
文檔編號A61P3/00GK1477102SQ0311152
公開日2004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22日
發明者姚新生, 蘇京, 邱峰, 王保平, 曲戈霞, 王晶 申請人:深圳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