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
2023-05-23 03:10:51 4
專利名稱: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配電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屬配電網規劃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配電網是直接面向用戶的基礎設施,位於電力系統的末端,整個電力系統對用戶的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最終都必須通過它來實現和保障。加快配電網的智能化建設,把配電網打造成堅強的資源優化配置平臺,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與能源電力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複雜配電網的資源優化配置建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布式電源優化配置、短路電流限制措施的綜合配置及PMU裝置接入位置配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的三個方面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在儘量不調整配電保護裝置的情況下,通過限流措施的優化配置,短路電流水平的降低可大大提高分布式電源的準入容量;而分布式電源的接入位置及容量決定了相應區域短路電流水平的增加或減少,同時也影響保護設備的保護範圍。PMU裝置的應用為電力系統安全監視和控制創造了良好條件。在短路故障時通過PMU裝置測量得到的角度信息進行動態實時分析,使調度人員及時了解系統動態安全程度,有效地提高電網的安全水平;分布式電源的功角信息可以用於電網事件分析以及暫態穩定計算中模型的校核,對電網分析十分有用。目前的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往往只對分布式電源、短路限流措施或PMU裝置單獨進行規劃,並沒有將三者綜合起來進行評價,忽視了這三方面在配電網中的必然聯繫。有鑑於此,本發明人對此進行研究,專門開發出一種對配電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本案由此產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多層次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且體系結構簡單,實用性強的配電網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建立適用於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包括四個子體系配電網安全性指標體系、配電網穩定性指標體系、配電網運行經濟性指標體系以及資源優化配置效果指標體系;2)根據步驟I)所建立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特點,從傳統及智能評價方法中選取適用於四個子體系的評價方法,形成適用於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的多層次「方法混合」綜合評價模型;3)通過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相結合的組合權重確定方法,獲得步驟I)所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子體系的權重,即給出四個子體系評價值所佔權重;4)通過步驟2)所選取的評價方法,根據步驟I)所建立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每個規劃方案,並結合步驟3)中四個子體系評價值的權重,對規劃方案進行整體評價,獲取 最合理的資源優化配置方案。
上述步驟I)所述的配電網安全性指標體系包括「N-1」校驗合格率、線路負載率、 變壓器負載率以及母線電壓越限四個指標;配電網穩定性指標體系包括發電機功角和電壓 合格率兩個指標;配電網經濟性指標體系包括方案投資和網絡損耗兩個指標;資源優化配 置效果指標體系包括分布式電源接入後系統可靠性、短路電流限制效果以及PMU優化配置 冗餘度三個指標。
上述步驟2)中所述的選取適用於四個子體系的評價方法,具體為,配電網安全 性指標體系採用神經網絡評價法,配電網穩定性指標系統採用逼近理想點排序法,配電網 運行經濟性指標系統採用數據包絡分析法,資源優化配置效果指標體系採用模糊綜合評價法。
步驟3)所述的組合權重確定方法,具體採用平均加權方式計算,獲取熵權法與層 次分析法相結合的綜合權重。
本發明所述的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的綜合評價方法,針對每一方面的指標,選擇 一種合適的評價方法,得到一個遞階層次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結構,形成適用於配電網資 源優化配置的多層次「方法混合」綜合評價模型。通過合理規劃分布式電源的接入位置與 容量,採取有效的短路電流限制措施,並正確選取PMU裝置的接入位置,改進電網的運行效 益,減少系統跨區域交叉供電,從而提高電力系統的供電可靠性;且所述方法體系結構簡 單,複雜度低,實用性強,為系統穩定性分析提供依據,為配電網規劃提供參考和依據。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施例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的綜合評價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步驟為首先通過對配 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特性及評價價值取向的分析,從配電網安全性、配電網穩定性、配電網運 行經濟性以及資源優化配置效果四個方面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上述四個子體系的 特點,選取相應的評價方法,得到一個遞階層次的指標體系結構,形成適用於配電網資源優 化配置的多層次「方法混合」綜合評價模型;通過主觀賦權方法和客觀賦權法結合的組合權 重確定方法,給出四個子體系評價值所佔權重;通過相應評價方法,分別從上述四個方面比 較評價每個規劃方案,並結合相應評價權重對規劃方案進行整體評價,獲取最合理的資源 優化配置方案。
所述的配電網安全性指標體系包括「N-1」校驗合格率、線路負載率、變壓器負載率 以及母線電壓越限四個指標;配電網穩定性指標體系包括發電機功角和電壓合格率兩個指 標;配電網經濟性指標體系包括方案投資和網絡損耗兩個指標;資源優化配置效果指標體 系包括分布式電源接入後系統可靠性、短路電流限制效果以及PMU優化配置冗餘度三個指 標。具體指標如下
1.配電網安全性指標體系
(I)N-1校驗通過率XN:逐個模擬斷開線路、變壓器等元件,檢查其他元件是否因此發生過負荷或電壓下降現象,按不採取切機切負荷等穩定控制措施來統計,目標值為100%。(2)線路負載率\ L :線路負載率用以衡量線路傳輸功率和線路允許傳輸最大功率之間的差異程度,線路負載率越高,線路輸電量越接近允許的最大值。
權利要求
1.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1)建立適用於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包括四個子體系配電網安全性指標體系、配電網穩定性指標體系、配電網運行經濟性指標體系以及資源優化配置效果指標體系; 2)根據步驟I)所建立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特點,選取適用於四個子體系的評價方法,形成適用於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的多層次「方法混合」綜合評價模型; 3)通過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相結合的組合權重確定方法,獲得步驟I)所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各子體系的權重; 4)通過步驟2)所選取的評價方法,根據步驟I)所建立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每個規劃方案,並結合步驟3)中四個子體系評價值的權重,對規劃方案進行整體評價,獲取最合理的資源優化配置方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步驟I)所述的配電網安全性指標體系包括「N-1」校驗合格率、線路負載率、變壓器負載率以及母線電壓越限四個指標。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步驟I)所述的配電網穩定性指標體系包括發電機功角和電壓合格率兩個指標。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步驟I)所述的配電網經濟性指標體系包括方案投資和網絡損耗兩個指標。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步驟I)所述的資源優化配置效果指標體系包括分布式電源接入後系統可靠性、短路電流限制效果以及PMU優化配置冗餘度三個指標。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步驟2)中所述的選取適用於四個子體系的評價方法,其中,配電網安全性指標體系採用神經網絡評價法。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步驟2)中所述的選取適用於四個子體系的評價方法,其中,配電網穩定性指標系統採用逼近理想點排序法。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步驟2)中所述的選取適用於四個子體系的評價方法,其中,配電網運行經濟性指標系統採用數據包絡分析法。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特徵在於上述步驟2)中所述的選取適用於四個子體系的評價方法,其中,資源優化配置效果指標體系採用模糊綜合評價法。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3)所述的組合權重確定方法,採用平均加權方式計算,獲取熵權法與層次分析法相結合的綜合權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配電網資源優化配置綜合評價的方法,屬電網規劃技術領域,通過構建資源優化配置綜合指標體系,選擇與子體系相適應的評價方法,確定多層次「方法混合」綜合評價模型。通過合理規劃分布式電源的接入位置與容量,採取有效的短路電流限制措施,並正確選取PMU裝置的接入位置,改進電網的運行效益,減少系統跨區域交叉供電,從而提高電力系統的供電可靠性;且所述方法體系結構簡單,複雜度低,實用性強,為系統穩定性分析提供依據,為配電網規劃提供參考和依據。
文檔編號G06Q50/06GK102999792SQ20121055714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0日
發明者張 浩, 王峰淵, 斯江峰, 呂培松, 徐進, 趙力 申請人:諸暨市供電局, 國家電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