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淺海吹填區海底管線的監測方法
2023-05-22 19:59:26 1
一種基於淺海吹填區海底管線的監測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淺海吹填區海底管線的監測方法,其特徵在於:(1)根據有限元分析結果選擇監測區域;(2)採用人工潛水的方式找出海底管線的準確位置;(3)監測區域內設有固定的監測平臺,監測平臺上預留有探測槽口;(4)在預留的探測槽口內設有一排垂直於海底管線的套管;(5)在上述的套管內逐一下放探杆;(6)根據第5步確定的海底管線的位置,下放探杆,並記錄海底管線位置的初始數據;(7)間隔一定周期,重新下放探杆,並與第6步中的初始數據進行對比,從而推定海底管線的沉降和位移。測量人員監測時站在平臺上等同於站在陸地上進行測量,消除了藉助測量船因風浪而影響監測結果的弊端,而且不受海底管線上方泥層厚度的影響,採集數據快速。
【專利說明】一種基於淺海吹填區海底管線的監測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淺海吹填區海底管線的監測【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於淺海吹填區海底管線的監測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吹填區內的海底管線,在上部荷載的作用下,將會向下沉降而產生位移,若位移超過海底管線在承受上部荷載時允許的最大位移時,管線將破壞。隨著區內吹填的進展,海底管線上部泥層會越來越厚,若採用傳統的人工潛水探摸出管線位置後再利用測量設備監測海底管線的位移和沉降,成本高、周期長,且不能及時做出監測預警。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減少工前準備時間,可操作性強,實現了在簡便工藝條件,可操作性強的對淺海吹填區海底管線的監測方法。
[0004]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基於淺海吹填區海底管線的監測方法,其特徵在於:
[0006](I)、選擇監測區域:根據有限元分析結果,海底管線應力增大位置為沉降變形最大區段,此區域為監測區域;
[0007](2)、探測海底管線位置:在監測區域區內吹填前,採用人工潛水的方式找出海底管線的準確位置;
[0008](3)、設置監測平臺:在海底管線的上方監測區域內設有固定的監測平臺,監測平臺上預留有探測槽口;
[0009](4)、在預留的探測槽口內設有一排垂直於海底管線的套管,套管的底部距離海底管線留有一定的安全距離;
[0010](5)、在上述的套管內逐一下放探杆,直至確定海底管線位於哪根套管的下方;
[0011](6)、根據第5步確定的海底管線的位置,下放探杆,所述的探杆的下端部應當與海底管線的上表面接觸,此時藉助測量設備測定探杆的頂標高和平面位置,該數據作為海底管線位置的初始數據;
[0012](7)、間隔一定周期,重新進行第5和第6的步驟,根據探測結果藉助測量設備重新測定探杆的頂標高和平面位置,並與第6步中的初始數據進行對比,從而推定海底管線的沉降和位移。
[0013]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於本發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海底管線上方設置的監測平臺,其標高通常會高於吹填設計標高,套管位於海底管線上方一定距離且固定於監測平臺上,當沿著套管下放探杆時,能快速的找出海底管線的具體位置,避免了人工先下水探摸出海底管線後再對其進行位移和沉降監測的弊病。測量人員監測時站在穩固的監測平臺上,等同於站在陸地上進行測量,消除了藉助測量船因風浪而影響監測結果的弊端。監測人員可隨時上監測平臺測量,不受海底管線上方泥層厚度的影響,採集數據快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發明監測平臺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16]圖中:1、監測平臺;2、探測槽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
【發明內容】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0018]一種基於淺海吹填區海底管線的監測方法,(I)、選擇監測區域:根據有限元分析結果,海底管線應力增大位置為沉降變形最大區段,此區域為監測區域;
[0019](2)、探測海底管線位置:在監測區域區內吹填前,採用人工潛水的方式找出海底管線的準確位置;
[0020](3)、設置監測平臺1:請參閱圖1和圖2,在海底管線的上方監測區域內設有固定的監測平臺,監測平臺上預留有探測槽口 2 ;
[0021](4)、在預留的探測槽口內設有一排垂直於海底管線的套管,套管的底部距離海底管線留有一定的安全距離;
[0022](5)、在上述的套管內逐一下放探杆,直至確定海底管線位於哪根套管的下方;
[0023](6)、根據第5步確定的海底管線的位置,下放探杆,所述的探杆的下端部應當與海底管線的上表面接觸,此時藉助測量設備測定探杆的頂標高和平面位置,該數據作為海底管線位置的初始數據;
[0024](7)、間隔一定周期,重新進行第5和第6的步驟,根據探測結果藉助測量設備重新測定探杆的頂標高和平面位置,並與第6步中的初始數據進行對比,從而推定海底管線的沉降和位移。
[0025]由於本發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海底管線上方設置的監測平臺,其標高通常會高於吹填設計標高,套管位於海底管線上方一定距離且固定於監測平臺上,當沿著套管下放探杆時,能快速的找出海底管線的具體位置,避免了人工先下水探摸出海底管線後再對其進行位移和沉降監測的弊病。測量人員監測時站在穩固的監測平臺上,等同於站在陸地上進行測量,消除了藉助測量船因風浪而影響監測結果的弊端。監測人員可隨時上監測平臺測量,不受海底管線上方泥層厚度的影響,採集數據快速。
[0026]以上所述僅是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基於淺海吹填區海底管線的監測方法,其特徵在於: (1)、選擇監測區域:根據有限元分析結果,海底管線應力增大位置為沉降變形最大區段,此區域為監測區域; (2)、探測海底管線位置:在監測區域區內吹填前,採用人工潛水的方式找出海底管線的準確位置; (3)、設置監測平臺:在海底管線的上方監測區域內設有固定的監測平臺,監測平臺上預留有探測槽口; (4)、在預留的探測槽口內設有一排垂直於海底管線的套管,套管的底部距離海底管線留有一定的安全距離; (5)、在上述的套管內逐一下放探杆,直至確定海底管線位於哪根套管的下方; (6)、根據第5步確定的海底管線的位置,下放探杆,所述的探杆的下端部應當與海底管線的上表面接觸,此時藉助測量設備測定探杆的頂標高和平面位置,該數據作為海底管線位置的初始數據; (7)、間隔一定周期,重新進行第5和第6的步驟,根據探測結果藉助測量設備重新測定探杆的頂標高和平面位置,並與第6步中的初始數據進行對比,從而推定海底管線的沉降和位移。
【文檔編號】G01B21/02GK103557826SQ201310579242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5日
【發明者】黃劍, 宋俊強, 高偉, 李興建, 柳軍生, 餘迪, 管新崗, 任燚 申請人:中交天航港灣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