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置雜物盒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23:06:26 3
專利名稱:汽車內置雜物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製造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內置雜物盒。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內通常設置有存放雜物的空間,以便於駕乘人員放置物品。比如在車門內壁上設有地圖袋,用於放置紙質物品或卡片;在副儀表臺的頂部一般設置有杯託,主要用於存放水杯。由於杯託的空間較小,難以存放其它雜物,不能很好地滿足廣大消費者的使用要求。縱觀汽車駕駛室結構,主駕人員和副駕人員坐於車內以後,其腿部與副儀表臺的對應側面之間具有一定的間距,如果將該部分空間利用起來,將極大地擴展車內存放物品的空間。但國內外尚無相關技術披露,市面上也未見相關產品出現。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能夠增大物品存放空間的汽車內置雜物盒。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汽車內置雜物盒,包括儀表臺(12),該儀表臺(12)由儀表臺上護板(13)和儀表臺下護板(14)組成,儀表臺上護板(13)與儀表臺下護板(14)之間通過扣接固定,在所述儀表臺下護板(14)後端中部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置物盒本體(la),各置物盒本體(Ia)的外側均設置有置物盒外板(lb),所述置物盒外板(Ib)和對應的置物盒本體(Ia)合圍形成一個槽口在上的凹槽(4)。
本發明充分利用主、副駕駛位人員的腿部與儀表臺下護板後端中部對應側面之間的間距,在該間距處設置由置物盒本體和置物盒外板組成的能夠存放物品的凹槽,置物盒本體和置物盒外板與儀表臺結合緊密,不會影響儀表臺的外觀及功能。置物盒外板在橫向上突出的寬度較小,不會與主、副駕駛位人員的腿部發生幹涉,不影響駕乘的舒適性。在儀表臺下護板後端中部的兩側對稱設置凹槽,這樣在儀表臺後端的下方增加了兩個可以存放物品的空間,能夠方便駕乘人員放置隨身攜帶的雜物,並且駕乘人員拿取凹槽內的物品非常便捷。作為優選,所述置物盒本體(Ia)的前下部向外一體延伸,形成凹槽(4)的前端壁(Ic),置物盒本體(Ia)的底部向外一體延伸,形成凹槽(4)的底端壁(Id),置物盒本體(Ia)的後端向外一體延伸,形成凹槽(4)的後端壁(le),所述凹槽(4)左右方向其中一端的端壁形成於置物盒外板(Ib)的板面,凹槽(4)左右方向另一端的端壁形成於置物盒本體(Ia)的板面。以上結構一方面造型簡單,加工製作容易,成本低;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儀表臺下護板後端中部兩側的空餘空間,儘可能地增大了凹槽的容積,使凹槽能夠放置更多的物品。作為優選,在所述前端壁(Ic)頂部的外端設置有第一支耳(2a),底端壁(Id)的外側一前一後設置有第二支耳(2b)和第三支耳(2c),所述後端壁(Ie)的內側設置有第四支耳(2d);在所述置物盒外板(Ib)與上述四個支耳相對應的位置均設置有連接片(8),各連接片(8)通過螺栓與對應的支耳相固定。以上四個緊固點在前後及上下方向,能夠將置物盒本體與置物盒外板緊密固定在一起,不僅牢靠性好,而且拆裝便捷;同時,置物盒外板也可以覆蓋置物盒本體與儀表臺下護板之間結合處的安裝間隙,起到美觀的作用。作為優選,所述前端壁(Ic)外端的前上部設有第一卡子(7),該第一卡子(7)與儀表臺下護板(14)的中部相卡接;所述前端壁(Ic)內端的後下部設有第二卡子(7』),該第二卡子(7』)與儀表臺下護板(14)的對應位置相卡接。以上結構中的第—^子和第二卡子設置在前端壁的前表面,在前端壁中部的前後和內外方向上形成固定點,使置物盒本體與儀表臺下護板之間的固定更牢靠。作為優選,所述置物盒本體(Ia)的上端向內彎折,形成翻邊搭片(3),該翻邊搭片
(3)為長條矩形;所述翻邊搭片(3 )的後端向內延伸,形成一個後支耳(11),該後支耳(11)通過螺栓與儀表臺下護板(14)後端的中部相固定。以上結構將置物盒本體與儀表臺下護板緊固在一起,牢靠性好,拆裝便捷;同時,翻邊搭片也可以覆蓋置物盒本體與儀表臺下護板之間在頂部結合處的安裝間隙,起到美觀的作用。作為優選,所述置物盒本體(Ia)前端的頂部具有一個向前突出的支耳(5),該支耳(5)的前端設有掛鈎(6),掛鈎(6)與儀表臺下護板(14)後端靠下的對應位置相掛接。以上結構利用支耳和掛鈎的雙重固定作用,增加了安裝受力點,可避免置物盒本體前端的頂部發生鬆動或脫落。作為優選,所述置物盒外板(Ib)的頂部朝著置物盒本體(Ia)的方向變形彎折,形成翻邊,該翻邊將凹槽(4)的槽口部分遮擋,凹槽(4)槽口未遮擋的部分形成取物口。以上結構能夠使凹槽槽口處形成獨特的造型,一方面增加了外觀美感,另一方面有利於從取物口放取物品。作為優選,所述置物盒外板(Ib)前端的底部設有卡腳(9),該卡腳(9)與儀表臺下護板(14)底部的對應位置相卡接;所述置物盒外板(Ib)後端的邊沿向置物盒本體(Ia)的後端彎曲靠攏,並與儀表臺下護板(14)中下部的後端抵接。以上結構將置物盒外板的下端固定,配合置物盒外板其餘位置的固定點,能夠進一步提高置物盒外板固定的牢固性;置物盒外板的外形線條也是貼合儀表臺下護板後端中部的外圍,使車輛內部結構緊湊,布局更合理。有益效果:本發明在儀表臺下護板後端中部增加了兩個可以存放物品的空間,能夠方便駕乘人員放置隨身攜帶的雜物,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方便,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點,在多種類型的汽車上均適用。
圖1為儀表臺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安裝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仰視圖。圖5為圖2的安裝剖視圖。圖6為圖5的A-A向視圖。
圖7為圖5的B-B向視圖。
圖8為圖5的C-C向視圖。圖9為圖5的D-D向視圖。圖10為圖2的E-E向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汽車的儀表臺12由儀表臺上護板13和儀表臺下護板14組成,所述儀表臺上護板13與儀表臺下護板14之間通過扣接固定,儀表臺12的設置方式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作贅述。如圖2、圖3、圖5和圖6所示,內置雜物盒對稱設置在儀表臺下護板14後端中部的左右兩側,該汽車內置雜物盒由置物盒本體Ia和置物盒外板Ib組成,置物盒本體Ia為板狀結構,形狀大小與儀表臺下護板14後端中部的對應空間相適應。置物盒本體Ia的頂部呈前高后低的圓弧形,置物盒本體Ia的上端向內彎折,形成翻邊搭片3,該翻邊搭片3為長條矩形;所述翻邊搭片3的後端向內延伸,形成一個後支耳11,該後支耳11通過螺栓與儀表臺下護板14的後端中部相固定。所述置物盒本體Ia前端的頂部具有一個向前突出的支耳5,支耳5的前端設有掛鈎6,掛鈎6與置物盒本體Ia為一體結構,且掛鈎6與儀表臺下護板14後端靠下的對應位置相掛接。如圖2、圖3、圖4、圖5所示,置物盒外板Ib位於置物盒本體Ia的外側,置物盒外板Ib後端的邊沿向置物盒本體Ia的後端彎曲靠攏,並與儀表臺下護板14中下部的後端抵接。所述置物盒外板Ib和對應的置物盒本體Ia合圍形成一個可以容置物品、且槽口在上的凹槽4,所述置物盒本體Ia的前下部向外一體延伸,形成凹槽4的前端壁lc,置物盒本體Ia的底部向外一體延伸,形 成凹槽4的底端壁ld,置物盒本體Ia的後端向外一體延伸,形成凹槽4的後端壁le,所述凹槽4左右方向其中一端的端壁形成於置物盒外板Ib的板面,凹槽4左右方向另一端的端壁形成於置物盒本體Ia的板面。所述凹槽4從前往後逐漸變窄,置物盒外板Ib的頂部朝著置物盒本體Ia的方向變形彎折,形成翻邊,該翻邊將凹槽4的槽口部分遮擋,凹槽4槽口未遮擋的部分形成取物口,取物口的形狀可根據需要確定。如圖2、圖3、圖4、圖5、圖7、圖8、圖9和圖10所示,在所述前端壁Ic頂部的外端設置有第一支耳2a,底端壁Id的外側一前一後設置有第二支耳2b和第三支耳2c,所述後端壁Ie的內側設置有第四支耳2d ;上述四個支耳2a、2b、2c、2d均與置物盒本體Ia為一體結構,在所述置物盒外板Ib與上述四個支耳相對應的位置均設置有連接片8,各連接片8通過螺栓與對應的支耳相固定,將置物盒本體Ia與置物盒外板Ib緊固在一起。在所述前端
壁Ic外端的前上部一體形成有第--^子7,該第—^子7與儀表臺下護板14的中部相卡
接;所述前端壁Ic內端的後下部一體形成有第二卡子7』,該第二卡子7』與儀表臺下護板14的對應位置相卡接。通過兩個卡子7、7』的卡接固定,能夠使置物盒外板固定更牢靠。所述置物盒外板Ib前端的底部一體形成有卡腳9,該卡腳9與儀表臺下護板14底部的對應位置相卡接。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內置雜物盒,包括儀表臺(12),該儀表臺(12)由儀表臺上護板(13)和儀表臺下護板(14)組成,儀表臺上護板(13)與儀表臺下護板(14)之間通過扣接固定,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儀表臺下護板(14)後端中部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置物盒本體(la),各置物盒本體(Ia)的外側均設置有置物盒外板(Ib),所述置物盒外板(Ib)和對應的置物盒本體(Ia)合圍形成一個槽口在上的凹槽(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內置雜物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置物盒本體(Ia)的前下部向外一體延伸,形成凹槽(4)的前端壁(lc),置物盒本體(Ia)的底部向外一體延伸,形成凹槽(4)的底端壁(ld),置物盒本體(Ia)的後端向外一體延伸,形成凹槽(4)的後端壁(Ie),所述凹槽(4)左右方向其中一端的端壁形成於置物盒外板(Ib)的板面,凹槽(4)左右方向另一端的端壁形成於置物盒本體(Ia)的板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內置雜物盒,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凹槽(4)前端壁(Ic)頂部的外端設置有第一支耳(2a),底端壁(Id)的外側一前一後設置有第二支耳(2b)和第三支耳(2c),所述後端壁(Ie)的內側設置有第四支耳(2d);在所述置物盒外板(Ib)與上述四個支耳相對應的位置均設置有連接片(8),各連接片(8)通過螺栓與對應的支耳相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內置雜物盒,其特徵在於:所述前端壁(Ic)外端的前上部設有第一卡子(7),該第一卡子(7)與儀表臺下護板(14)的中部相卡接;所述前端壁(Ic)內端的後下部設有第二卡子(7』),該第二卡子(7』)與儀表臺下護板(14)的對應位置相卡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汽車內置雜物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置物盒本體(Ia)的上端向內彎折,形成翻邊搭片(3),該翻邊搭片(3)為長條矩形;所述翻邊搭片(3)的後端向內延伸,形成一個後支耳(11),該後支耳(11)通過螺栓與儀表臺下護板(14)後端的中部相固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內置雜物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置物盒本體(Ia)前端的頂部具有一個向前突出的支耳(5 ),該支耳(5 )的前端設有掛鈎(6 ),掛鈎(6 )與儀表臺下護板(14)後端靠下的對應位置相掛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汽車內置雜物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置物盒外板(Ib)的頂部朝著置物盒本體(Ia)的方向變形彎折,形成翻邊,該翻邊將凹槽(4)的槽口部分遮擋,凹槽(4)槽口未遮擋的部分形成取物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內置雜物盒,其特徵在於:所述置物盒外板(Ib)前端的底部設有卡腳(9),該卡腳(9)與儀表臺下護板(14)底部的對應位置相卡接;所述置物盒外板(Ib)後端的邊沿向置物盒本體(Ia)的後端彎曲靠攏,並與儀表臺下護板(14)中下部的後端抵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內置雜物盒,包括儀表臺(12),該儀表臺(12)由儀表臺上護板(13)和儀表臺下護板(14)組成,儀表臺上護板(13)與儀表臺下護板(14)之間通過扣接固定,在所述儀表臺下護板(14)後端中部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有置物盒本體(1a),各置物盒本體(1a)的外側均設置有置物盒外板(1b),所述置物盒外板(1b)和對應的置物盒本體(1a)合圍形成一個槽口在上的凹槽(4)。本發明在副儀表臺上增加了兩個可以存放物品的空間,能夠方便駕乘人員放置隨身攜帶的雜物,為人們出行提供了方便,具有設計巧妙、結構簡單、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點,在多種類型的汽車上均適用。
文檔編號B60R7/06GK103223903SQ20131016900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9日
發明者張鵬程 申請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