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蒸汽鍋爐尾氣餘熱用新型保溫材料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4:58: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溫材料,尤其涉及一種蒸汽鍋爐尾氣餘熱用新型保溫材料。
背景技術:
蠶繭繅絲廠的蒸汽鍋爐是用於提供煮繭蒸汽的設備,一般繅絲廠的蒸汽鍋爐屬於中小型鍋爐,很少進行餘熱回收,直接排放的尾氣溫度達到300-500℃,直接將剩餘的尾氣排放到室外,一方面熱損失極大,另一方面不符合國家標準控制要求。
蒸汽鍋爐尾氣經過適當處理後餘熱可以用來烘乾次蠶繭、土條等,可提高蠶繭繅絲廠的尾氣餘熱和副產品的利用率,增加企業經濟效益。尾氣餘熱用保溫管包紮保溫材料可以起到防止餘熱的散發,然而由於尾氣溫度達到300-500℃,目前現有的保溫材料在防止蠶繭繅絲廠蒸汽鍋爐尾氣餘熱散發的效果不夠理想,因此,開發一種蠶繭繅絲廠蒸汽鍋爐尾氣餘熱用管道高性能的保溫材料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蒸汽鍋爐尾氣餘熱用新型保溫材料,以解決現有的保溫材料在防止蠶繭繅絲廠蒸汽鍋爐尾氣餘熱散發的效果不夠理想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保溫材料具有較好的保溫性、抗拉伸性、防震性,可有效減少熱量損失;本實用新型保溫材料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有利於推廣使用。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蒸汽鍋爐尾氣餘熱用新型保溫材料,包括保溫層、真空隔熱層、聚苯層、增強層、高分子耐熱層、金屬層、聚乙烯層、混凝土層、塗料層,所述保溫層一側設有真空隔熱層,所述真空隔熱層另一側設有聚苯層,所述聚苯層另一側設有增強層,所述增強層另一側設有高分子耐熱層,所述高分子耐熱層另一側設有金屬層,所述金屬層另一側設有聚乙烯層,所述聚乙烯層另一側設有混凝土層,所述混凝土層另一側設有塗料層。
優選地:所述保溫層的製備包括以下原料:麥飯石粉、滑石粉、珍珠巖粉、磷酸三鈉、粘結劑、固化劑、增韌劑、憎水劑、阻燃劑。
更優選地:所述保溫層的厚度為1.8-5.6cm。
優選地:所述增強層由玻璃纖維製成。
更優選地:所述增強層的厚度為0.3-1.2cm。
優選地:所述金屬層由鋁合金絲網製成。
更優選地:所述鋁合金絲網的網格為1.5-5.5mm×1.5-5.5mm。
優選地:所述聚乙烯層的厚度為0.5-0.9cm。
優選地:所述混凝土層的厚度為0.8-1.5cm。
優選地:所述塗料層的厚度為0.2-0.5cm。
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效果:
(1)本實用新型的保溫材料,包括保溫層、真空隔熱層、聚苯層、增強層、高分子耐熱層、金屬層、聚乙烯層、混凝土層、塗料層,保溫效果好,可有效減少熱量損失;
(2)本實用新型採用玻璃纖維材料製成增強層,可有效提高保溫材料的抗拉和抗撕裂性能;
(3)本實用新型採用鋁合金絲網製成金屬層,可有效提高保溫材料的防震性能;
(4)本實用新型的保溫材料結構簡單、製作成本低,有利於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保溫材料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保溫層,2為真空隔熱層,3為聚苯層,4為增強層,5為高分子耐熱層,6為金屬層,7為聚乙烯層,8為混凝土層,9為塗料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如圖1對本實用新型內容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蒸汽鍋爐尾氣餘熱用新型保溫材料,包括保溫層1、真空隔熱層2、聚苯層3、增強層4、高分子耐熱層5、金屬層6、聚乙烯層7、混凝土層8、塗料層9,所述保溫層1一側設有真空隔熱層2,所述真空隔熱層2另一側設有聚苯層3,所述聚苯層3另一側設有增強層4,所述增強層4另一側設有高分子耐熱層5,所述高分子耐熱層5另一側設有金屬層6,所述金屬層6另一側設有聚乙烯層7,所述聚乙烯層7另一側設有混凝土層8,所述混凝土層8另一側設有塗料層9。
所述保溫層1,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麥飯石粉20份、滑石粉16份、珍珠巖粉15份、磷酸三鈉22份、粘結劑8份、固化劑6份、增韌劑3份、憎水劑0.8份、阻燃劑2份,所述保溫層1的厚度為4cm。
所述真空隔熱層2與所述聚苯層3之間通過粘接劑進行粘接,所述真空隔熱層2中設置有若干加強筋,所述真空隔熱層2的厚度為0.6cm,所述聚苯層3的厚度為0.3cm。
所述增強層4由玻璃纖維製成,所述增強層4的厚度為0.8cm。
所述高分子耐熱層5的厚度為0.6cm。
所述金屬層6由鋁合金絲網製成,所述鋁合金絲網的網格為3.5mm×3.5mm。
所述聚乙烯層7的厚度為0.8cm。
所述混凝土層8的厚度為1.2cm。
所述塗料層9的厚度為0.3cm。
實施例2
一種蒸汽鍋爐尾氣餘熱用新型保溫材料,包括保溫層1、真空隔熱層2、聚苯層3、增強層4、高分子耐熱層5、金屬層6、聚乙烯層7、混凝土層8、塗料層9,所述保溫層1一側設有真空隔熱層2,所述真空隔熱層2另一側設有聚苯層3,所述聚苯層3另一側設有增強層4,所述增強層4另一側設有高分子耐熱層5,所述高分子耐熱層5另一側設有金屬層6,所述金屬層6另一側設有聚乙烯層7,所述聚乙烯層7另一側設有混凝土層8,所述混凝土層8另一側設有塗料層9。
所述保溫層1,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麥飯石粉15份、滑石粉12份、珍珠巖粉10份、磷酸三鈉18份、粘結劑5份、固化劑3份、增韌劑1份、憎水劑0.5份、阻燃劑1份,所述保溫層1的厚度為1.8cm。
所述真空隔熱層2與所述聚苯層3之間通過粘接劑進行粘接,所述真空隔熱層2中設置有若干加強筋,所述真空隔熱層2的厚度為0.4cm,所述聚苯層3的厚度為0.2cm。
所述增強層4由玻璃纖維製成,所述增強層4的厚度為0.3cm。
所述高分子耐熱層5的厚度為0.5cm。
所述金屬層6由鋁合金絲網製成,所述鋁合金絲網的網格為1.5mm×1.5mm。
所述聚乙烯層7的厚度為0.5cm。
所述混凝土層8的厚度為0.8cm。
所述塗料層9的厚度為0.2cm。
實施例3
一種蒸汽鍋爐尾氣餘熱用新型保溫材料,包括保溫層1、真空隔熱層2、聚苯層3、增強層4、高分子耐熱層5、金屬層6、聚乙烯層7、混凝土層8、塗料層9,所述保溫層1一側設有真空隔熱層2,所述真空隔熱層2另一側設有聚苯層3,所述聚苯層3另一側設有增強層4,所述增強層4另一側設有高分子耐熱層5,所述高分子耐熱層5另一側設有金屬層6,所述金屬層6另一側設有聚乙烯層7,所述聚乙烯層7另一側設有混凝土層8,所述混凝土層8另一側設有塗料層9。
所述保溫層1,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麥飯石粉26份、滑石粉20份、珍珠巖粉18份、磷酸三鈉36份、粘結劑10份、固化劑8份、增韌劑5份、憎水劑1份、阻燃劑3份,所述保溫層1的厚度為5.6cm。
所述真空隔熱層2與所述聚苯層3之間通過粘接劑進行粘接,所述真空隔熱層2中設置有若干加強筋,所述真空隔熱層2的厚度為0.8cm,所述聚苯層3的厚度為0.4cm。
所述增強層4由玻璃纖維製成,所述增強層4的厚度為1.2cm。
所述高分子耐熱層5的厚度為0.7cm。
所述金屬層6由鋁合金絲網製成,所述鋁合金絲網的網格為5.5mm×5.5mm。
所述聚乙烯層7的厚度為0.9cm。
所述混凝土層8的厚度為1.5cm。
所述塗料層9的厚度為0.5cm。
實施例4
一種蒸汽鍋爐尾氣餘熱用新型保溫材料,包括保溫層1、真空隔熱層2、聚苯層3、增強層4、高分子耐熱層5、金屬層6、聚乙烯層7、混凝土層8、塗料層9,所述保溫層1一側設有真空隔熱層2,所述真空隔熱層2另一側設有聚苯層3,所述聚苯層3另一側設有增強層4,所述增強層4另一側設有高分子耐熱層5,所述高分子耐熱層5另一側設有金屬層6,所述金屬層6另一側設有聚乙烯層7,所述聚乙烯層7另一側設有混凝土層8,所述混凝土層8另一側設有塗料層9。
所述保溫層1,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麥飯石粉18份、滑石粉14份、珍珠巖粉12份、磷酸三鈉21份、粘結劑6份、固化劑4份、增韌劑2份、憎水劑0.7份、阻燃劑1.5份,所述保溫層1的厚度為3cm。
所述真空隔熱層2與所述聚苯層3之間通過粘接劑進行粘接,所述真空隔熱層2中設置有若干加強筋,所述真空隔熱層2的厚度為0.5cm,所述聚苯層3的厚度為0.2cm。
所述增強層4由玻璃纖維製成,所述增強層4的厚度為0.5cm。
所述高分子耐熱層5的厚度為0.5cm。
所述金屬層6由鋁合金絲網製成,所述鋁合金絲網的網格為2.5mm×2.5mm。
所述聚乙烯層7的厚度為0.6cm。
所述混凝土層8的厚度為1cm。
所述塗料層9的厚度為0.3cm。
實施例5
一種蒸汽鍋爐尾氣餘熱用新型保溫材料,包括保溫層1、真空隔熱層2、聚苯層3、增強層4、高分子耐熱層5、金屬層6、聚乙烯層7、混凝土層8、塗料層9,所述保溫層1一側設有真空隔熱層2,所述真空隔熱層2另一側設有聚苯層3,所述聚苯層3另一側設有增強層4,所述增強層4另一側設有高分子耐熱層5,所述高分子耐熱層5另一側設有金屬層6,所述金屬層6另一側設有聚乙烯層7,所述聚乙烯層7另一側設有混凝土層8,所述混凝土層8另一側設有塗料層9。
所述保溫層1,以重量份為單位,包括以下原料:麥飯石粉22份、滑石粉18份、珍珠巖粉16份、磷酸三鈉32份、粘結劑9份、固化劑7份、增韌劑4份、憎水劑0.9份、阻燃劑2.5份,所述保溫層1的厚度為5cm。
所述真空隔熱層2與所述聚苯層3之間通過粘接劑進行粘接,所述真空隔熱層2中設置有若干加強筋,所述真空隔熱層2的厚度為0.7cm,所述聚苯層3的厚度為0.3cm。
所述增強層4由玻璃纖維製成,所述增強層4的厚度為1cm。
所述高分子耐熱層5的厚度為0.6cm。
所述金屬層6由鋁合金絲網製成,所述鋁合金絲網的網格為5mm×5mm。
所述聚乙烯層7的厚度為0.8cm。
所述混凝土層8的厚度為1.3cm。
所述塗料層9的厚度為0.4cm。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