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2:59:31 2
專利名稱: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配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對自動配藥系統的研究主要是先將散裝的中藥材顆粒化,然後將中藥顆粒封存後放在分層的藥櫃裡,需要是,通過機械手或取藥小車稱取中藥材顆粒進行配藥。其中,對藥材的顆粒化的研究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中藥煮散,即把中藥飲片粉碎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顆粒,以提高煎出效率,增加療效,節約中藥資源;二是單味或複方濃縮浸膏顆粒,即用現代科學技術,結臺炮製、藥劑、植物化學和近代其他科研成果,將單味中藥或基礎方直接提取、濃縮成浸膏,再加工成顆粒劑。傳統的配藥系統存在以下不足由於散裝的中藥材經過稱量後被煮散或被用不同的方法變成了顆粒狀後再拿來配藥,一方面,經過加工後的散裝藥材在藥效方面會被改變, 因此也就改變了處方的藥效;另一方面,將散裝的藥材顆粒化處理的這一過程會耗費大量的配藥時間;此外,通過取藥小車或機械手對每一味處理好的顆粒狀中藥進行往復循環抓取動作,也會導致整套配藥系統的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針對小包裝中藥飲片,提供一種配藥效率較高中藥自動配藥系統。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包括藥櫃、輸送機構、包裝機構和控制機構,輸送機構設於藥櫃的出口側,包裝機構設於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末端,控制機構分別與藥櫃、輸送機構和包裝機構電氣連接;其中,藥櫃包括多個藥盒單元,各個藥盒單元包括藥槽和設於藥槽內的出藥彈簧,各個出藥彈簧相應設有一個彈簧驅動電機。其中,所述各個藥盒單元的藥槽一端開口,另一端封閉,藥槽的開口端設於輸送機構上方,藥槽的封閉端處出藥彈簧末端與彈簧驅動電機連接。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帶驅動電機、主動輪、從動輪、主動滾筒、從動滾筒和輸送帶,輸送帶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主動輪連接,主動輪通過傳動帶與從動輪連接,從動輪與主動滾筒連接,主動滾筒和從動滾筒分別設於輸送帶兩端。所述輸送機構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設於輸送帶的外側,可保證小包裝中藥輸送過程中能準確送至包裝機構處。所述包裝機構包括支架、2個上滾筒、1個下滾筒、加熱板組、下滾筒驅動電機和加熱板組驅動組件,2個上滾筒分別設於支架上部的兩側,1個下滾筒設於支架底部,下滾筒驅動電機設於下滾筒一端,加熱板組平行設於下滾筒一側,加熱板組一側設置加熱板組驅動組件。所述支架中部還設有方便中藥包落入外包裝袋內用的袋口模板,袋口模板呈環狀結構設於2個上滾筒之間。袋口模板用於將來自2個上滾筒的塑料薄膜撐開,以保證小包裝中藥包落入外包裝袋內。所述加熱板組驅動組件包括加熱板組驅動電機、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和加熱板組動力從動輪,加熱板組驅動電機通過電機法蘭固定於支架上,加熱板組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連接,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與加熱板組動力從動輪之間通過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連接,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還與加熱板組連接。所述控制機構包括上位機、下位機、印表機和顯示屏,上位機分別與下位機、印表機和顯示屏電氣連接,下位機分別與藥櫃、輸送機構和包裝機構電氣連接。所述上位機為PC ;下位機為單片機,可採用型號為STC89C52RC的晶片。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使用時,藥柜上各藥盒單元內分別放置各種藥材,且相應的數據存儲於控制機構的上位機中,在上位機上輸入處方所需的藥材及劑量後,下位機接收各數據並數據進行處理,驅動所需藥材相應藥盒單元內的彈簧驅動電機工作,帶動出藥彈簧轉動將小包裝中藥包送出;小包裝中藥包被送出後落入輸送機構,由輸送機構送至包裝機構進行包裝,該過程中輸送機構和包裝機構中各組件的動作由下位機進行控制。上述過程中,根據處方中各種藥材的類別和劑量,下位機可控制藥櫃中多個彈簧驅動電機同時動作。輸送機構的工作原理具體為下位機控制輸送帶驅動電機動作,通過主動輪、傳送帶和從動輪的動作驅使主動滾筒轉動,主動滾筒帶動從動滾筒和輸送帶動作將小包裝中藥包送至包裝機構處。包裝機構的工作原理具體為2個上滾筒上分別纏繞做外包裝用的塑料薄膜,下位機控制下滾筒驅動電機動作,帶動下滾筒動作將2個上滾筒上的薄膜塑料分別下拉;然後加熱板組驅動電機驅動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轉動,帶動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和加熱板組動力從動輪轉動,從而使加熱板組被下拉,對塑料薄膜進行適當加熱並三邊封裝,使其形成塑膠袋;小包裝中藥包落入塑膠袋後,在袋口模板處將塑料薄膜切斷即可完成外包裝。本實用新型相對於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是專門針對小包裝中藥配製而設計的一套自動配藥系統,與傳統的自動配藥系統相比,無需先將藥材顆粒化,最大限度的保證了藥材原有的藥效;此外,國家對小包裝中藥的推廣使用,該系統也順應了未來中藥市場的發展潮流。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對於每味藥材分放在配有與之相互配套的出藥彈簧裡,因為出藥彈簧的每個間隙都嚴格的放置著一包適當規格的小包裝中藥包,因此,通過控制出藥彈簧的轉動圈數來控制小包裝中藥的包數,可嚴格控制各味中藥的劑量準確。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中,根據處方中各種藥材的類別和劑量,下位機可控制藥櫃中多個彈簧驅動電機同時動作,這使得系統配藥的效率大大提高。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中設置報警器,小包裝中藥包若在出藥彈簧的轉動下被卡或由於其他原因未能按要求配成完整的一副中藥,系統將出現報警預警信號,可實現對所需處方的藥劑量更嚴格控制,從而保證了處方藥量的安全性和中藥處方的藥效。
圖1為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0024]圖2為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中單個藥盒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中輸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中輸送機構去掉輸送帶後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中包裝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實施例本實施例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其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藥櫃1、輸送機構2、包裝機構3和控制機構,輸送機構2設於藥櫃1的出口側,包裝機構3設於輸送機構2的輸送方向末端,控制機構分別與藥櫃1、輸送機構2和包裝機構3電氣連接;其中,藥櫃1包括多個藥盒單元,各個藥盒單元的具體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藥槽4和設於藥槽4內的出藥彈簧 5,各個出藥彈簧5相應設有一個彈簧驅動電機6。其中,各個藥盒單元的藥槽4 一端開口,另一端封閉,藥槽4的開口端設於輸送機構上方(如圖1所示),藥槽4的封閉端處出藥彈簧5末端與彈簧驅動電機6連接。輸送機構2的具體結構如圖3或圖4所示,包括輸送帶驅動電機7、主動輪(圖中未示出)、從動輪8、主動滾筒9、從動滾筒10和輸送帶11,輸送帶驅動電機7的輸出端與主動輪連接,主動輪通過傳動帶12與從動輪8連接,從動輪8與主動滾筒9連接,主動滾筒9 和從動滾筒10分別設於輸送帶11兩端。輸送機構2還包括固定架13,固定架13設於輸送帶11的外側,可保證小包裝中藥輸送過程中能準確送至包裝機構處。包裝機構3的具體結構如圖5所示,包括支架14、2個上滾筒15、1個下滾筒16、加熱板組17、下滾筒驅動電機18和加熱板組驅動組件,2個上滾筒15分別設於支架14上部的兩側,1個下滾筒16設於支架14底部,下滾筒驅動電機18設於下滾筒16 —端,加熱板組 17平行設於下滾筒16 —側,加熱板組17 —側設置加熱板組驅動組件。支架14中部還設有方便中藥包落入外包裝袋內用的袋口模板19,袋口模板19呈環狀結構設於2個上滾筒15之間。袋口模板19用於將來自2個上滾筒15的塑料薄膜撐開,以保證小包裝中藥包落入外包裝袋內。加熱板組驅動組件包括加熱板組驅動電機20、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21、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22和加熱板組動力從動輪23,加熱板組驅動電機20通過電機法蘭M固定於支架14上,加熱板組驅動電機20的輸出端與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22連接,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22與加熱板組動力從動輪23之間通過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21連接,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21還與加熱板組17連接。控制機構包括上位機、下位機、印表機和顯示屏,上位機分別與下位機、印表機和顯示屏電氣連接,下位機分別與藥櫃、輸送機構和包裝機構電氣連接。上位機為PC,下位機為單片機,可採用型號為STC89C52RC的晶片;印表機用於列印處方信息,顯示屏用於顯示處方信息。本中藥自動配藥系統使用時,藥櫃1上各藥盒單元內分別放置各種藥材,且相應的數據存儲於控制機構的上位機中,在上位機上輸入處方所需的藥材及劑量後,下位機接收各數據並數據進行處理,驅動所需藥材相應藥盒單元內的彈簧驅動電機6工作,帶動出藥彈簧5轉動將小包裝中藥包送出;小包裝中藥包被送出後落入輸送機構2,由輸送機構2 送至包裝機構3進行包裝,該過程中輸送機構2和包裝機構3中各組件的動作由下位機進行控制。上述過程中,根據處方中各種藥材的類別和劑量,下位機可控制藥櫃1中多個彈簧驅動電機6同時動作。輸送機構2的工作原理具體為下位機控制輸送帶驅動電機7動作,通過主動輪、 傳送帶和從動輪的動作驅使主動滾筒9轉動,主動滾筒9帶動從動滾筒10和輸送帶11動作將小包裝中藥包送至包裝機構3處。包裝機構3的工作原理具體為2個上滾筒15上分別纏繞做外包裝用的塑料薄膜,下位機控制下滾筒驅動電機18動作,帶動下滾筒16動作將2個上滾筒15上的薄膜塑料分別下拉;然後加熱板組驅動電機20驅動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22轉動,帶動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21和加熱板組動力從動輪23轉動,從而使加熱板組17被下拉,對塑料薄膜進行適當加熱並三邊封裝,使其形成塑膠袋;小包裝中藥包落入塑膠袋後,在袋口模板19處將塑料薄膜切斷即可完成外包裝。如上所述,便可較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內容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 都為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範圍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藥櫃、輸送機構、包裝機構和控制機構,輸送機構設於藥櫃的出口側,包裝機構設於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末端,控制機構分別與藥櫃、 輸送機構和包裝機構電氣連接;其中,藥櫃包括多個藥盒單元,各個藥盒單元包括藥槽和設於藥槽內的出藥彈簧,各個出藥彈簧相應設有一個彈簧驅動電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各個藥盒單元的藥槽一端開口,另一端封閉,藥槽的開口端設於輸送機構上方,藥槽的封閉端處出藥彈簧末端與彈簧驅動電機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帶驅動電機、主動輪、從動輪、主動滾筒、從動滾筒和輸送帶,輸送帶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主動輪連接,主動輪通過傳動帶與從動輪連接,從動輪與主動滾筒連接,主動滾筒和從動滾筒分別設於輸送帶兩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輸送機構還包括固定架,固定架設於輸送帶的外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包裝機構包括支架、 2個上滾筒、1個下滾筒、加熱板組、下滾筒驅動電機和加熱板組驅動組件,2個上滾筒分別設於支架上部的兩側,1個下滾筒設於支架底部,下滾筒驅動電機設於下滾筒一端,加熱板組平行設於下滾筒一側,加熱板組一側設置加熱板組驅動組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架中部還設有方便中藥包落入外包裝袋內用的袋口模板,袋口模板呈環狀結構設於2個上滾筒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加熱板組驅動組件包括加熱板組驅動電機、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和加熱板組動力從動輪,加熱板組驅動電機通過電機法蘭固定於支架上,加熱板組驅動電機的輸出端與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連接,加熱板組動力主動輪與加熱板組動力從動輪之間通過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連接,加熱板組動力傳送帶還與加熱板組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機構包括上位機、下位機、印表機和顯示屏,上位機分別與下位機、印表機和顯示屏電氣連接,下位機分別與藥櫃、輸送機構和包裝機構電氣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上位機為PC,下位機為單片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中藥自動配藥系統,包括藥櫃、輸送機構、包裝機構和控制機構,輸送機構設於藥櫃的出口側,包裝機構設於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末端,控制機構分別與藥櫃、輸送機構和包裝機構電氣連接;其中,藥櫃包括多個藥盒單元,各個藥盒單元包括藥槽和設於藥槽內的出藥彈簧,各個出藥彈簧相應設有一個彈簧驅動電機。本配藥系統無需先將藥材顆粒化,最大限度保證了藥材原有的藥效;同時,出藥彈簧的每個間隙都嚴格的放置著一包適當規格的小包裝中藥包,通過控制出藥彈簧的轉動圈數來控制小包裝中藥的包數,可嚴格控制各味中藥的劑量準確;根據處方中各種藥材的類別和劑量,下位機可控制藥櫃中多個彈簧驅動電機同時動作,提高配藥效率。
文檔編號B65B1/04GK202054147SQ20112012297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3日
發明者丘輝瑜, 何家耀, 倪曉國, 崔敏其, 施勇翔, 梁亮, 梁崇江, 梁志文, 聶鵬, 謝榮瑩 申請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汽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