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筒快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12:43:56
專利名稱:風筒快接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筒連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風筒快接裝置。
技術背景目前,礦井井巷通風方式主要採用局部通風機壓入式通風,以風筒作為新鮮風的供風路徑。隨著科技的發展局部通風機功率越來越大,供風距離越來越長,這就增加了風筒連接工作的工作量。傳統風筒連接方式採用反邊連接技術,這種工藝連接複雜,耗時耗力,不利於特種環境下快速連接風筒,以達到快速降低巷道內有害氣體濃度的目的。另一方面,由於使用鐵絲綁紮,在拆除風筒時容易造成風筒破損,增加復用時的漏風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對風筒接頭處密封效果好,便於攜帶、吊掛和復用的風筒快接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風筒快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環形的卡槽,卡槽由對合的兩半圓形卡環構成;還包括連接兩卡環一端的鉸鏈,和安裝在兩卡環另一端的棘齒鎖。所述卡槽內壁為平滑的圓弧面,卡槽的槽邊設置了 15°的倒角,圓弧面設計能夠保證卡槽內壁與風筒接頭處的筒箍外緣接觸面完全耦合,密封效果好;當局部通風機開啟時,由於受風壓作用,接頭處兩段風筒的筒箍相互產生反作用力,各自向反方向移動,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風筒的筒箍與卡槽的內壁緊緊耦合在一起,嚴實合縫不漏風,風壓越大效果越好;卡槽的槽邊設置的倒角,可以防止因局部通風機來回送風,導致風筒的筒箍從卡槽內脫落造成風筒脫節的問題出現,還可以防止卡槽的槽邊剌破風筒布。所述棘齒鎖主要由棘齒銷、壓把、棘齒槽三部分組成。所述棘齒銷上制有上棘齒。所述棘齒槽內製有下棘齒。在使用的過程中,首先將棘齒銷插入棘齒槽的連接處,然後用壓把上下用力,使棘齒銷的上棘齒與棘齒槽內的下棘齒卡實,確保風筒的筒箍能夠緊緊的卡在卡槽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即能實現快速安裝、拆卸風筒,又能保證風筒接頭處不漏風,而且輕盈堅固,便於攜帶、吊掛和重複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卡緊筒箍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如圖1、圖2所示,一種風筒快接裝置,包括環形的卡槽2,卡槽2由對合的兩半圓形卡環構成;還包括連接兩卡環一端的鉸鏈1,和安裝在兩卡環另一端的棘齒鎖3。卡槽2內壁為平滑的圓弧面,卡槽2的槽邊21設置了 15°的倒角,卡槽2內壁的圓弧面設計能夠保證卡槽2內壁與風筒接頭處的筒箍4外緣接觸面完全耦合,密封效果好;當局部通風機開啟時,由於受風壓作用,接頭處兩段風筒的筒箍4相互產生反作用力,各自向反方向移動,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風筒的筒箍4與卡槽2的內壁緊緊耦合在一起,嚴實合縫不漏風,風壓越大效果越好;卡槽2的槽邊21設置的倒角,可以防止因局部通風機來回送風,導致風筒的筒箍4從卡槽2內脫落造成風筒脫節的問題出現,還可以防止卡槽2的槽邊21剌破風筒布。棘齒鎖3主要由棘齒銷32、壓把33、棘齒槽34三部分組成,棘齒銷32上制有上棘齒31,棘齒槽34內製有下棘齒35。使用時,首先將棘齒銷32插入棘齒槽34的連接處,然後用壓把33上下用力,使棘齒銷32的上棘齒31與棘齒槽34內的下棘齒35卡實,確保風筒的筒箍4能夠緊緊的卡在卡槽2內。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風筒快接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環形的卡槽,卡槽由對合的兩半圓形卡環構成;還包括連接兩卡環一端的鉸鏈,和安裝在兩卡環另一端的棘齒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筒快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卡槽內壁為平滑的圓弧面,卡槽的槽邊設置了 15°的倒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筒快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棘齒鎖主要由棘齒銷、壓把、棘齒槽三部分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筒快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棘齒銷上制有上棘齒。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筒快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棘齒槽內製有下棘齒。
專利摘要一種風筒快接裝置,涉及風筒連接技術領域,包括環形的卡槽,卡槽由對合的兩半圓形卡環構成;還包括連接兩卡環一端的鉸鏈,和安裝在兩卡環另一端的棘齒鎖,卡槽內壁為平滑的圓弧面,卡槽的槽邊設置了15°的倒角,棘齒鎖主要由棘齒銷、壓把、棘齒槽三部分組成,棘齒銷上制有上棘齒,棘齒槽內製有下棘齒。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即能實現快速安裝、拆卸風筒,又能保證風筒接頭處不漏風,而且輕盈堅固,便於攜帶、吊掛和重複使用。
文檔編號E21F1/06GK202866855SQ201220375388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
發明者呂勁松 申請人:淮南市松江電子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