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野生山核桃嫁接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11:11:46 1
專利名稱:一種野生山核桃嫁接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果樹嫁接技術,尤其是一種野生山核桃的改良換種嫁接技術。
背景技術:
野生山核桃是多年生喬灌木,主要分布在山區與丘陵地區。生長時間在50-80年之間,樹幹直立,樹冠相對矮小,根系發達,分布深而廣。常與其它喬灌木雜生,並且株距密集,生長能力和適應能力強。但其核仁較小,出仁率不足10%,取出整個核仁困難,因此現在對野生山核桃資源利用率低。在嫁接過程中,由於核桃樹品種和嫁接技術本身的各種原因,會出現砧木和接穗癒合能力低,造成嫁接成活率低。另外,砧木和接穗截面產生的傷流液沒能及時清除會使傷口接觸面黴爛而影響嫁接的成活率。嫁接過程中也會因為薄膜綁縛的鬆緊影響嫁接的成活率。中國發明公開說明書CN101103681公開了一種核桃插皮嫁接技術,包括接穗一面削成馬耳形切面,在砧木上選擇平滑的一面,用嫁接刀從上口起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將削好的接穗自上而下插入砧木的皮層和木質層之間,又在接穗切面尾端各橫切一刀,然後把上下切口之間的砧木皮層挑出,再從接穗尾端至頂部用塑料薄膜綁縛包紮嚴。這種嫁接技術解決了傷流液及時清除的問題,但如何增強砧木和接穗之間的癒合能力以及利用自然資源上沒有說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成本低,利用野生山核桃資源或麻柳,提高嫁接成活率,結果早的野生山核桃嫁接技術。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嫁接技術,包括選用野生山核桃或麻柳為砧木。選用自然生長的野生山核桃或麻柳為砧木,實地嫁接,利用野生山核桃或麻柳的特性,改良換種,並且保護原有的自然植被,減少耕地用量。本發明還包括砧木斷口削成斜面(1),斜面(1)高的一面上端削去3-5cm長的外皮(2)呈「V」字型(9),接穗枝削去向芽方的外皮(5),撥開砧木「V」字型(9)肉質皮層(3), 使肉質皮層(3)與木質部(4)分離,再將接穗斜面(6)向內緊靠砧木的木質部(4),從上而下插入,使砧木肉質皮層(3)緊包握著接穗枝的木質層和肉質層,增加砧木和接穗傷面形成層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強砧木和接穗的癒合能力,提高嫁接成活率,從10%增加到70%。砧木形成層(3)自然緊握著接穗枝,輔助固定接穗枝的位置,減少綁縛薄膜過程中人為因素使薄膜鬆緊的影響。作為本發明的改進在砧木斜面(1)低矮一面的上端有一個「U」形的傷流導流槽 (8),讓砧木和接穗傷面產生的傷流液自然滲出,避免砧木和接穗傷口的感染,提高嫁接成活率。另外,本發明選用健壯、生長旺盛、無病蟲害和三年以上樹齡的野生山核桃為砧木。本發明也選用含水量高,芽飽滿,骨髓心小,木質化程度高,生長健壯,豐產,穩產, 無病蟲害,早結果,兩年以上樹齡的核桃樹為接穗樹種。接穗枝可以選用品種遼核1號,貢山泡核,鹽源早泡核,新豐泡核的兩年生營養枝。選擇生活力強的砧木和接穗嫁接後形成新的核桃植株,能夠縮短結果周期,第一年嫁接成活,第二年結果受益,嫁接後3-5年進入成果期。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砧木側面圖
圖2為本發明的接穗枝側面3為本發明中接穗枝插入砧木中的側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①接穗選擇根據地域及採穗、嫁接時間的不同,主要選擇品質優良、生長健壯、豐產、穩產、無病蟲害、適應繁殖地生產條件的樹為採穗母樹。主要選採品種有遼核1號,貢山泡核,鹽源早泡核,新豐泡核等優質泡核的多年生營養枝或者兩年以上樹齡的春稍部分。枝條健壯、發育充實、心較小、無機械傷和凍傷,有1 一 2個穗芽。②採集接穗一般選擇在12月份至次年元月採穗母樹處於休眠狀態時進行。採集接穗可以用手剪或高枝剪,剪口要平。剪切後及時用石蠟封住接穗兩端,防止水分流失。蠟封方法用10 2的石蠟和蜂蠟混合加熱至95 - 105C,迅速將接穗條的一頭在蠟液中蘸一下(時間在1秒內),然後將接穗枝另一頭也在蠟液中蘸一下(時間在1秒內),使整條接穗條的表面都均勻地附上一層薄薄的蠟液。然後將完全冷卻的已蠟封接穗枝收集貯藏
@接穗存放採用透氣性好的筐或紙箱,2 :1的河沙與已消毒的鋸末粉拌勻發溼,接穗枝條分層放置,河沙和鋸末粉的混合物在每層接穗枝條的下面。貯放環境陰涼潮溼,溫度4C 以下,溼度80 - 90%。貯放時間在一個月之內。 砧木選擇健壯、生長旺盛、無病蟲害,三年以上樹齡的實地野生樹。清除砧木周邊的雜草與雜樹。⑤嫁接嫁接時間4 一 5月
砧木頂端鋸成斜口,然後用鋒利的嫁接刀削平斜口的表面。砧木斜面(1高的一面上端削去3-5cm長的外皮(2)呈「V」字型,在砧木斜面(1)低矮一面的上端用嫁接刀縱向劃兩刀,再橫切一刀達木質層(4),撕去樹皮呈「U」形的傷流導流槽(8)。接穗枝背芽方削成一個大斜面(6),斜面(6)與砧木上的「V」字型(9)長度一樣, 3 - 5cm,光滑平整,斜面(6 )面積超過髓心(7 )。再輕輕削去向芽方的外皮(5 )。用嫁接刀撥開砧木「V」字型(9)肉質皮層(3),使肉質皮層(3)與木質部(4)分離, 將接穗枝斜面(6)向內緊靠砧木的木質部(4),從上而下插入,留接穗枝斜面(6)頂端外皮一點為止,使砧木肉質皮層(3)緊握接穗枝。用比砧木鋸口面積大的農用地膜,從砧木和接穗枝接口處套滿砧木鋸口,同時農用地膜撕洞露出接穗枝,然後在砧木鋸口周圍繞圈包紮,使砧木和接穗枝的「V」字型(9)接口面全部被包住,砧木斜面(1)低矮一面的「U」字傷流導流槽(8)底部1 一 2cm外露,再用拉長拉細的農用地膜包紮接穗技,穗芽露出。⑥嫁接後的管理在嫁接後的20天左右,砧木上易萌發大量的幼芽,影響接穗枝上芽的萌發和生長,需要清除。清除砧木上的芽從萌芽根部處抹去,一年抹芽3-4次。接穗枝的芽長至20cm左右形成新枝時,用幹樹枝對其進行枝棍捆綁。同時,將在嫁接時包紮的農膜分次鬆開除去。新枝長至30cm左右時,剪掉頂端。利於砧木與接穗傷面緊實,新枝健壯,並且防止新枝被風吹斷。另外,還要對病蟲害進行檢查與防治,一般採用人工防治及藥劑進行綜合防治。
權利要求
1.一種野生山核桃嫁接技術,包括以下步驟①接穗選擇根據地域及採穗、嫁接時間的不同,選擇採穗母樹;②採集接穗選擇採穗母樹處於休眠狀態時進行,手剪或高枝剪,剪切後及時用石蠟封住接穗兩端,防止水分流失;③接穗貯放採用透氣性好的筐或紙箱,接穗枝條分層放置,貯放環境陰涼潮溼;④砧木選擇選擇健壯、生長旺盛、無病蟲害和三年以上樹齡的樹為砧木;⑤嫁接砧木頂端鋸口,接穗枝背芽方削成一個大斜面(6),將接穗枝斜面(6)從上而下插入砧木肉皮層(3),再用農用地膜綁縛緊;⑥嫁接後的管理清除砧木上的萌芽,新枝綁縛,剪去新枝頂端和病蟲害防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山核桃嫁接技術,其特徵在於選用野生山核桃為砧木, 砧木斷口削成斜面(1),斜面(1)高的一面上端削去3-5cm長的外皮(2)呈「V」字型(9),接穗枝削去向芽方的外皮(5),撥開砧木「V」字型肉質皮層(3),使肉質皮層(3)與木質部(4) 分離,將接穗枝斜面(6)向內緊靠砧木的木質部(4),從上而下插入,再用農用地膜從砧木和接穗枝接口處套滿砧木鋸口,露出接穗枝,紮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山核桃嫁接技術,其特徵在於可選用麻柳樹為砧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生山核桃嫁接技術,其特徵在於接穗樹種為含水量高, 芽飽滿,骨髓心小,木質化程度高,生長健壯,豐產,穩產,無病蟲害,早結果,兩年以上樹齡的核桃樹。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野生山核桃嫁接技術,其特徵在於接穗枝是選用品種遼核 1號,貢山泡核,鹽源早泡核,新豐泡核的兩年生營養枝。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野生山核桃嫁接技術,其特徵在於在砧木斜面(1)低矮一面的上端有一個「U」形的傷流導流槽(8)。
全文摘要
一種野生山核桃嫁接技術,選用野生山核桃或麻柳為砧木,砧木斷口削成斜面(1),斜面(1)高的一面上端削去3-5cm長的外皮(2)呈「V」字型(9),接穗枝條削去向芽方的外皮(5),撥開砧木「V」字型(9)肉質皮層(3),使肉質皮層(3)與木質部(4)分離,將接穗斜面(6)向內緊靠砧木的木質部(4),從上而下插入,再用農用地膜從砧木和接穗枝接口處套滿砧木鋸口,露出接穗枝,紮緊。這種嫁接技術操作簡單,成本低,利用野生資源,提高嫁接成活率,結果早。
文檔編號A01G1/06GK102405773SQ20111023687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明者陳光華 申請人:陳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