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9:51: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量快速裝車系統,特別涉及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
背景技術:
快速裝車系統是以自動控制方式快速連續地將固體物料按設定的重量裝載到恆定速度行進的火車中的一種高效定量裝車系統,具有自動化程度高、裝車速度快,精度高等優點,在國內外的選礦廠、港口、倉庫等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對於傳統的定量倉稱重系統,由於物料的比重、粒度、流動性、粘結性等特性,在物料下落時都會對定量倉稱重傳感器產生衝擊,造成稱量不準確,導致倉內物料小於傳感器稱出的重量;再加上潮溼度較大時,易在定量倉、裝車溜槽等內壁粘黏,造成下落到火車車廂內的物料重量小於實際需要裝載的重量,降低了裝車的精度,就會損壞用戶的利益,破壞企業的聲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於物料下落時對定量倉稱重傳感器產生衝擊而造成稱量不準確,以及物料溼度較大時易在定量倉、裝車溜槽等內壁粘黏造成物料下落到車廂內的重量小於實際需要裝載量而欠載的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包括定量倉稱重子系統和稱量補償子系統,所述稱量補償子系統包括動態軌道衡和稱量補償單元,所述動態軌道衡配合所述稱量補償單元設置在所述火車軌道下方,火車行駛時,所述定量倉稱重子系統對火車車廂進行定量裝車,定量裝好車的火車車廂行駛至所述動態軌道衡上進行稱重,若欠載則所述稱重倉補償單元對所述火車車廂進行補償所欠噸位。
依照本申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所述稱量補償子系統和所述定量倉稱重子系統均沿火車行駛方向上設置,並且所述稱量補償子系統位於所述定量倉稱重子系統的前面,所述定量倉稱重子系統對一火車車廂進行定量裝車時,所述動態軌道衡對前一節已定量裝好車的火車車廂進行稱重,若欠載則所述稱量補償單元給予補償所欠噸位。
依照本申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所述稱量補償單元包括緩衝倉、稱量倉、第二稱重傳感器組、第三卸料閘門和第二裝車溜槽,所述稱量倉和所述緩衝倉之間通過一補償給料閘門控制連通,所述第二稱重傳感器組設置在所述稱量倉上,所述第二裝車溜槽設置在所述稱量倉的下方並通過所述第三卸料閘門與所述稱量倉控制連通,所述動態軌道衡位於所述第二裝車溜槽的下方。
依照本申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所述稱量補償單元還包括斜溜槽,所述斜溜槽的上端通過所述補償給料閘門與所述緩衝倉控制連通,通過控制所述補償給料閘門的開閉實現向所述稱量倉的給料,所述斜溜槽的下端伸入所述稱量倉內並與所述稱量倉連通。
依照本申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所述第二稱重傳感器組包括四個第二稱重傳感器,所述四個第二稱重傳感器均勻分布在所述稱量倉中下部的四周。
依照本申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所述第三卸料閘門下方固定連接第二定軸,所述第二裝車溜槽與所述第二定軸轉動連接。
依照本申請較佳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還包括控制子系統,所述控制子系統與所述定量倉稱重子系統和所述稱量補償子系統控制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存在以下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先進行定量倉稱重,再經動態軌道衡稱重。相對於定量倉稱重子系統,動態軌道衡稱量時並沒有受物料的衝擊,稱重準確可靠。另外,當物料潮溼度較大時易在定量倉、裝車溜槽等內壁粘黏,造成下落到火車車廂內的物料重量小於實際需要裝載的重量,而稱量倉會根據動態軌道衡稱出的車廂內物料所欠缺的噸位,由稱量倉進行稱量補償,再經過裝車溜槽裝入車廂。動態軌道衡稱重系統對火車車廂內的物料再次稱重,由稱量倉補償所欠噸位,可進一步降低欠載的可能性,減小裝車的誤差,大大提高快速裝車的精度,從而保護企業的聲譽和用戶的利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的控制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領域內,只涉及到通過定量倉稱重的定量裝車概念,還沒有出現過定量裝車後再進行稱量補償的補償裝車,因此,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申請日後出現的稱重補償裝車均都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以下結合附圖,舉一具體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包括定量倉稱重子系統1和稱量補償子系統2,稱量補償子系統2包括動態軌道衡27和稱量補償單元,動態軌道衡27配合稱量補償單元設置在火車軌道下方。稱量補償子系統2和定量倉稱重子系統1均沿火車行駛方向上設置,並且稱量補償子系統2位於定量倉稱重子系統1的前面,定量倉稱重子系統1對一火車車廂進行定量裝車時,動態軌道衡27對前一節已定量裝好車的火車車廂進行稱重,若欠載則稱量補償單元給予補償所欠噸位。以相鄰的兩節火車車廂為例,後一節火車車廂3在定量裝車時,動態軌道衡27對前一節火車車廂4稱重,若欠載則給予補償所欠噸位,若不欠載則不予補償;當後一節火車車廂3已經定量裝好車時,前一節火車車廂4也已補償完所欠載的噸位,並一同離開。對於定量倉稱重子系統1和稱量補償子系統2的設置位置本實用新型不做具體限制,即可同時對相鄰的兩節火車車廂進行操作,也可以同時對間隔好幾節的火車車廂進行操作,可根據具體使用情況來設置定量倉稱重子系統和稱量補償子系統的位置。下面將一種動態軌道衡二次稱重補償式定量快速裝車系統的各個子系統加以詳細說明。
定量倉稱重子系統1,包括緩衝倉11、第一卸料閘門12、定量倉13、第一稱重傳感器組、若干校驗砝碼15、第二卸料閘門16和第一裝車溜槽18,緩衝倉11和定量倉13固定在一支撐鋼架上,定量倉13通過第一卸料閘門12與緩衝倉11連接並位於緩衝倉11的下方,第一卸料閘門12打開時,定量倉13與緩衝倉11連通。第一稱重傳感器組包括四個第一稱重傳感器14,四個第一稱重傳感器14均勻分布在定量倉13中下部的四周,四個第一稱重傳感器14位於同一圓周上並按90°均勻分布並依次排列。若干校驗砝碼15設置在定量倉13上,在本實施例中,定量倉13的下方設置兩個校驗砝碼15,並對稱安裝在定量倉13的兩側。定量倉13通過第二卸料閘門16與其下方的第一裝車溜槽18連接,第二卸料閘門16打開時,定量倉13與第一裝車溜槽18連通。第一裝車溜槽18可繞一定軸旋轉以調整第一裝車溜槽18末端距離火車車廂的高度,使物料安全地流入行進中的火車車廂內,具體結構為,第二卸料閘門16下方固定連接第一定軸17,第一裝車溜槽18與第一定軸17轉動連接。
稱量補償子系統2包括動態軌道衡27和稱量補償單元,稱量補償單元包括緩衝倉11、補償給料閘門21、斜溜槽22、稱量倉23、第二稱重傳感器組、第三卸料閘門25和第二裝車溜槽26,斜溜槽22的上端通過補償給料閘門21與緩衝倉11控制連通,斜溜槽22的下端伸入稱量倉23內並與稱量倉23連通,可通過控制緩衝倉11中下部的補償給料閘門21的開度實現向稱量倉23的送料。補償給料閘門21由液壓缸驅動,液壓缸固定在支撐鋼架上。第二稱重傳感器組包括四個第二稱重傳感器24,四個第二稱重傳感器24均勻分布在稱重倉23中下部的四周,四個第二稱重傳感器24位於同一圓周上並按90°均勻分布並依次排列。稱量倉23通過第三卸料閘門25與其下方的第二裝車溜槽26連接,第三卸料閘門25打開時,稱重倉23與第二裝車溜槽26連通。第二裝車溜槽26可繞一定軸旋轉以調整第二裝車溜槽26末端距離火車車廂的高度,使物料安全地流入行進中的火車車廂內,具體結構為,第三卸料閘門25下方固定連接第二定軸28,第二裝車溜槽26與第二定軸28轉動連接。動態軌道衡27位於火車軌道下方,並位於第二裝車溜槽26的下方。
控制子系統,控制子系統與定量倉稱重子系統1和稱量補償子系統2控制連接。控制子系統可以是工業計算機PC或可編程控制器PLC,本實用新型不做限制。
請參考圖2,當火車車廂快要行駛到第一裝車溜槽18下方時,第一卸料閘門12打開,物料開始從緩衝倉11中落入定量倉13中,定量倉13開始稱量所需噸位的物料,達到設定值時,緩衝倉11的第一卸料閘門12關閉,第一裝車溜槽18開始下落,到一定位置時,定量倉13的第二卸料閘門16打開,物料經第一裝車溜槽18裝入行駛的火車車廂內,裝載完畢後第二卸料閘門16關閉,第一裝車溜槽18回升。火車車廂行駛到動態軌道衡27時再次稱重,而定量倉13則開始稱量下一車廂所需噸位的物料。相對於傳統的定量倉稱重系統,動態軌道衡27稱量時並沒有受物料的衝擊,稱量準確可靠。動態軌道衡27稱量出火車車廂所欠噸位後,補償給料閘門21打開,物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經斜溜槽22給入稱量倉23,達到所需數值時,補償給料閘門21關閉,第三卸料閘門25打開,物料經第二裝車溜槽26裝入火車車廂內,裝載完畢後,第三卸料閘門25關閉,同時第二裝車溜槽26升起,這樣就完成了一節火車車廂的稱重補償。若動態軌道衡27稱重時火車車廂不欠載。則稱量補償單元不補償。對於其他車廂裝車流程一樣,直到完成最後一節車廂的裝載,整個裝車工作結束。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申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但本申請並非局限於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