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無線終端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21:05:46 1
專利名稱:便攜無線終端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作為無線通信系統能夠對應多個頻帶的便攜無線終端 設備。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便攜電話機中,由於其小型化而引起的部件配置空間的
減少,以及由於多功能化而引起的部件數i的增加,要求在有限的空間、 終端條件下具有高天線特性。摺疊式的便攜電話機等通過在鉸鏈部配置 照相機等大型部件,從而連接兩個殼體間的電纜的連接位置設置在殼體 中央部附近的情況較多。
但是,在連接位置為殼體中央部的情況下,在電纜與殼體內基板疊 合的位置,由於流入基板的電流與流入電纜的電流為逆相,所以天線特 性劣化,就天線特性面而言不是最優的連接條件。於是,為了解決上述 問題,已知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那樣的發明。
使用附圖對專利文獻l所記栽的發明進行說明。如圖19所示,提 供一種摺疊式便攜電話機,其具有兩個殼體l、 2,兩個殼體在連結部3 以能夠開閉的方式連結。此外,兩個殼體l、 2內的基板4、 5內的信號 線經由在各自的基板4內的中央部附近和基板5內的下端部設置的連接 器部7、 8以電纜6電連接。殼體1在連結部3側上端部具有天線部9, 天線部9與基板4內的無線電路部連接。電纜6上具有GND棵露部10, 在基板4的連結部3的端部電氣式GND連接。利用上述結構,由於基 板4和電纜6通過GND棵露部而電流流過,所以在基板和電纜上不流 過逆相電流,天線特性得到改善。於是,如果是專利文獻l的形狀的話, 則能夠不依賴電纜連接的殼體內連接器位置,得到高天線特性。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2006-556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近年來,便攜電話機不僅使用一個頻帶,而使用多個頻帶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多。例如,由於搭栽數位電視機、無線LAN、 Bluetooth (藍牙)(註冊商標)等其它的無線功能,必須要對應於多個頻帶。此 外,在這些無線通信系統中,使用的頻帶離開的情況較多,在此情況下 殼體內的電流分布根據頻率而差異很大。
因此,在上述的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發明中,通過僅在期望的頻帶 中在最優的位置連接電纜和基板的GND,從而改善天線特性。因此,在 使用多個頻帶的情況下,在各頻率中,電纜與基板的GND連接具有最 優的位置,像現有技術那樣以1點的連接不可能改善全頻帶的天線特性。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攜無線終 端設備,通過在各頻帶中以最優的位置連接電纜和基板的GND,從而能 夠與電纜連接器的位置無關地在使用的所有的頻帶中獲得良好的天線 特性。
解決課題的方法
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在對應於多個頻帶的便攜無線終 端設備中,在使用的全部的頻帶不使特性劣化,而在所希望的頻帶改善 天線特性。
為此,本發明的便攜通信終端設備,是作為無線通信系統對應於多 個頻帶的便攜通信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具有第一殼體,在內部設 置有第一基板;天線,配置在該第一殼體的上端部;和第二殼體,以經 由鉸鏈部能夠開閉的方式配置在該第一殼體的上端部,並且在內部設置 有第二基板,該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以包含GND、信號線的電纜連接, 在該電纜上的任意的位置上配置一個或多個具有規定的阻抗的頻率特 性的電流分布控制單元。
此外,所迷便攜通訊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上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 具有與上述電纜電連接的導電性連接部,該導電性連接部經由電抗元件 與上述第一或第二殼體內的GND連接。
根據該結構,利用各電流分布控制單元,不依賴連接器的位置而在 期望的位置上,使要GND連接的期望的頻帶為低阻抗特性,其它頻帶 為高阻抗特性,由此,在電流分布控制單元中僅在特定的頻帶中大致被 GND連接,而在其它頻帶中在電流分布控制單元中不被連接。因此,在 任意頻帶中均以最優的位置進行G N D連接,能夠得到良好的天線特性。此外,所述便攜通訊終端設備特徵在於,上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具 有經由絕緣層非接觸地配置在上述電纜上的導體部,該導體部以與上述
第一或第二基板上的GND連接的接觸導體構成。
根據該結構,能夠容易地實現電纜內GND與基板GND的具有頻率 特性的連接。
此外,所述便攜通訊終端設備的特徵在於,上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 具有經由絕緣層非接觸地配置在上述電纜上的導體部,該導體部經由電 抗元件與上述第一或第二殼體內的GND連接。
根據該結構,即使在被限定的範圍中也能夠進 一 步進行嚴密的阻抗 的頻率控制。
此外,所述便攜通訊終端設備的特徵在於,上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 具有與上述導電性連接部連接的切換部;和配置在該切換部與第一或 第二殼體的GND之間的多個電抗元件。
此外,所述便攜通訊終端設備的特徵在於,上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 具有與上述導體部連接的切換部;和配置在該切換部與第一或第二殼 體的GND之間的多個電抗元件。根據該結構,在電纜上的相同位置處, 通過利用開關切換具有不同的頻率特性的電抗元件的連接,從而能夠根 據情況切換基板GND與電纜內GND的連接。
此外,所述便攜通訊終端設備的特徵在於,上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 在上述電抗元件與上述第一或第二殼體內的GND之間具有切換部,該 切換部對該電抗元件進行與所述笫一或第二殼體內的GND連接或非連 接的切換。
此外,所述便攜通訊終端設備的特徵在於,上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 具有導體部,經由絕緣層非接觸地配置在所述電纜上;和切換部,用 於對該導體部進行與第一或第二殼體內的GND連接或非連接的切換。
根據這種形狀,能夠根據情況在期望的位置進行電纜與基板GND 的連接、非連接的切換。
此外,所述便攜無線終端設備的特徵在於,還具有對殼體的開閉等 狀態進行檢測的殼體狀態檢測單元,根據來自殼體狀態檢測單元的檢測 信號使切換部工作。採用該結構,根據終端的狀態,能夠選擇電纜與基 板GND的最優的連接方法,在所有的狀態下獲得更良好的天線特性。
此外,所述便攜無線終端設備的特徵在於,還具有通話時、數據通
6信時、待機時等的使用狀態判別單元,通過該使用狀態判別單元使上述 切換部工作。
採用該結構,根據終端的使用狀態,能夠選擇電纜與基板GND的 最優的連接方法,在每個使用狀態下獲得更良好的天線特性。
此外,上述便攜無線終端設備的特徵在於,還具有另外設置的其它 天線,和對上述天線以及該其它天線的使用狀態進行檢測的天線檢測單 元,根據來自該天線檢測單元的檢測信號使上述切換部工作。
根據該結構,通過使用的天線,能夠選擇電纜與基板GND的最優 的連接方法,即使在使用其它天線時也能夠獲得良好的天線特性。
此外,上述便攜無線終端設備的特徵在於,還具有判別使用頻率的 通信系統判別單元,上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具有與上述電纜電連接的導 電性連接部和用於對該導電性連接部進行與上述第一或第二殼體內的 GND連接或非連接的切換的切換部,按照使用頻率使該切換部工作。
根據該結構,能夠以連接電纜內GND與基板GND,流過電纜 的逆相電流與上述的低阻抗連接的情況相比更加減少,所以能夠得到良 好的天線特性。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便攜無線設備,在對應於作為無線功能的多個頻帶的 便攜電話機中,能夠不依賴連接兩個基板的電纜的連接位置,在所有的 頻帶均獲得高天線特性。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摺疊式便攜通信終端的部件結構的圖。 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細線同軸電纜與第 一基板的連接處所的放 大圖。
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中的電抗元件的透過特性的頻率特性的圖。
圖4 (A)是表示在各連接位置的天線特性和第一實施方式的天線 特性的圖,(B)是表示在各連接位置的天線特性和第一實施方式的天 線特性的圖。
圖5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摺疊式便攜通信終端的部件結構的圖。圖6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中的金屬巻繞部的透過特性的頻率特性的圖。
圖7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摺疊式便攜通信終端的部件結構的圖。
圖8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中的金屬巻繞部的透過特性的頻率特性的圖。
圖9是表示第四實施方式的摺疊式便攜通信終端的部件結構的圖。 圖IO(A)是表示在第四實施方式中的開閉時的開關狀態的圖,(B) 是表示在第四實施方式中的開閉時的開關狀態的圖。
圖ll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的摺疊式便攜通信終端的部件結構的圖。 圖12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中的電抗元件的透過特性的頻率特性的圖。
圖13( A)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中的根據使用天線的開關狀態的圖, (B)是表示第五實施方式中的根據使用天線的開關狀態的圖。
圖14是表示第六實施方式的摺疊式便攜通信終端的部件結構的圖。 圖15是表示第六實施方式中的電抗元件的透過特性的頻率特性的圖。
圖16是表示第七實施方式的摺疊式便攜通信終端的部件結構的圖。
圖n(A)是表示第七實施方式中的根據使用頻率的開關狀態的圖,
(B)是表示第七實施方式中的根據使用頻率的開關狀態的圖。 圖18是表示變形例的摺疊式便攜通信終端的部件結構的圖。 圖19是表示現有例的摺疊式便攜通信終端的部件結構的圖。 附圖標記的說明
1第一殼體 2第二殼體
3 連結部
4 第 一基板 5第二基板
6 細線同軸電纜
7 第一連接器部
8 第二連接器部
9 第一天線部 92第二天線部
893藍牙(Bluetooth)用天線部 10 GND棵露部 11接點圖形
12、 121、 122、 123 電抗元件
13、 131、 132 金屬巻繞部 14開閉檢測單元
151、 152、 153開關部 16使用天線檢測單元 17使用頻率檢測單元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的最優的方式進行說明。在本實 施方式中,以將便攜無線終端設備應用於與800MHz帶和2GHz帶對應 的便攜電話機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首先,使用附圖對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l是本實施方式中的 便攜電話機的概略結構圖。便攜電話機具有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 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是以能夠開閉地連結的連結部3連接的摺疊式 便攜電話機。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分別具有第一基板4和第二基板 5 ,第 一基板4和第二基板5通過細線同軸電纜6以各自的連接器部7 、 8電連接。
連接器部7設置在第 一基板4的中央部附近,連接器部8設置在第 二基板5的下端。細線同軸電纜6是包括GND、信號線的同軸電纜組, 其除連接器部以外被絕緣材料覆蓋。第一殼體1在連結部3 —端上具有 與800MHz帶和2GHz帶對應的天線部9,天線部9與第一基板4內的 無線電路部連接,被從圖中左側(非細線同軸電纜側)供電。
細線同軸電纜6在第一基板4端部中具有GND棵露部10。第一基 板4在與細線同軸電纜6大致疊合的基板端部上具有未被GND連接的 接點圖形11。
然後,圖2詳細表示GND棵露部10。如圖2所示,細線同軸電纜 6中的GND棵露部10與接點圖形11直接電連接,接點圖形11經由電 抗元件12與第 一基板4的GND連接。這裡,圖3表示電抗元件12的頻率特性。圖3是橫軸為頻率 (frequency)糹從軸為S21 (透過特性,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的圖 表。根據圖3,電抗元件12是在800MHz帶具有高阻抗、在2GHz帶具 有低阻抗特性的元件。
而且,#^居本實施方式的結構,細線同軸電纜6內的GND在2GHz 帶從第一基板4的端部起、在800MHz帶從配置在第一基板4的中央部 的第一連接器部7起與第一基板GND大致電連接。
圖4 (A)和圖4(B)表示在基板端部連接細線同軸電纜內GND 的情況下的、和在基板中央部連接細線同軸電纜內GND的情況下的本 實施方式的結構的天線特性。圖4 (A)是表示800MHz帶的天線特性 的圖表,圖4 (B)是表示2GHz帶的天線特性的圖表。圖4(A)和圖4 (B)是橫軸為頻率(frequency)縱軸為天線效率n的圖表。這裡,圖 4(A)和圖4(B)的圖表均為表示以下情況下的天線特性的圖表,(a) 是在基板端連接電纜的情況,(b)是在基板中央連接電纜的情況,(c) 是本實施方式中的連接的情況。
如圖4(A)所示,在800MHz帶中,在基板端部的接點圖形11中 連接的情況下,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的連接長度變短為從第一基板 4端部至第二連接器部8,第二殼體2看作GND。因此,天線9附近的 GND體積增加,如圖4(A)的(a)所示那樣,天線特性劣化。如果是 在基板中央部的連接,則如圖4 (A)的(b)所示那樣,連接長度變長 為從第一連接器部7至第二連接器部8,第二殼體2不再看作GND,因 此天線特性幾乎不會劣化。此外,如後所述,在800MHz中,雖然在細 線同軸上流過與基板逆相的電流,但是該長度是相對於頻率能夠忽視的 長度,沒有劣化。
如圖4(B)所示,在2GHz帶中,當在基板中央部連接時,在細線 同軸上流過與基板逆相的電流,因為該長度相對於2GHz為不能忽視的 長度,所以天線特性如圖4 (B)的(b)所示那樣劣化。如果是基板端 的連接,則因為細線同軸上的逆相電流消失,所以如圖4 (B)的(a) 所示那樣天線特性改善。此外,如上所述,雖然第一殼體l和第二殼體 2的連接變短,但是因為相對於2GHz帶為足夠的長度,所以第二殼體 不能看作GND,幾乎沒有天線特性的劣化。
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在800MHz帶從基板中央部的連接器部7起、在2GHz帶下從基板端部起、細線同軸電纜與第一基板3的GND 大致連接,在800MHz帶和2GHz帶均在最優的位置進行連接。從而, 如圖4的(c)所示那樣,在兩頻帶中能夠獲得高的天線特性。 (第二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附圖對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首先,圖5是第二實施 方式中的便攜電話機的概略結構圖。如圖5所示,在第二實施方式中, 細線同軸電纜6經由絕緣材料具有金屬巻繞部13。金屬巻繞部13在第 一基板4的端部與第一基板4的GND電連接。再有,關於其它的部件 結構,對於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標註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根據圖5所示的結構,細線同軸電纜內的GND與金屬巻繞部13之 間因為間隔有絕緣材料,所以未電連接,而是通過電容耦合而高頻連接。
為此,如圖6所示,在基板端部中細線同軸內GND與第一基板4 的GND的連接,通過細線同軸電纜內的GND與金屬巻繞部13的電容 耦合,在800MHz帶中以高阻抗的頻率特性連接,在2GHz帶中以低阻 抗的頻率特性連接。圖6是橫軸為頻率(frequency)、縱軸為S21 (透 過特性)的圖表。
根據該結構,在2GHz帶從第一基板4端部起、在800MHz帶從第 一連接器部7起、與第一基板GND大致電連接,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 地在兩頻帶獲得高的天線特性。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沒有必要 在細線同軸電纜6上設置GND棵露部,所以製造變得容易。 (第三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附圖對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7是第三實施方式中 的便攜電話機的概略結構圖。再有,關於其它的部件結構,對於與第一 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標註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細線同軸電纜6具有經由絕緣材料巻繞的面積不同的第 一金屬巻繞 部131和第二金屬巻繞部132。
關於兩個金屬巻繞部131、 132的巻繞面積,金屬巻繞部131較小, 金屬巻繞部132較大。利用這種形狀,因為在各金屬巻繞部的電容耦合 不同,所以各金屬巻繞部的阻抗的頻率特性也不同。圖8表示這時的各 金屬巻繞部的頻率特性。圖8是橫軸表示頻率、縱軸表示S21(透過特 性)的圖表。金屬巻繞部131在800MHz帶為高阻抗的頻率特性,在2GHz 帶為^^阻抗的頻率特性。金屬巻繞部132在800MHz帶也為低阻抗的頻
ii率特性。
這裡,第一金屬巻繞部131設置在第一基板4端部,在第一基板4
端部GND連接。第二金屬巻繞部132設置在第一金屬巻繞部131與第 一連接器部之間,在與第一基板4大致疊合的位置與第一基板4的GND連接。
根據圖7所示的結構,細線同軸電纜6內的GND在2GHz帶從第 一金屬巻繞部131 (第一基板4端部)起、在800MHz帶從第二金屬巻 繞部132起大致電連接。因此,與第一實施方式和第二實施方式同樣地 能夠獲得良好的天線特性。
再有,在800MHz帶中,因為能夠不依賴連接器的位置而使基板與 電纜的GND的連接位置最優化,所以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在保持 足夠的連接長度的同時,減少細線同軸上的逆相電流,由此能夠進一步 改善天線特性。
(第四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附圖對第四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9是第四實施方式中 的便攜電話機的概略結構圖。再有,關於其它的部件結構,對於與第一 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標註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首先,圖9所示的便攜電話機具有開閉檢測單元14。此外,細線同 軸電纜6經由絕緣材料具有金屬巻繞部13。進一步,具有通過開閉檢測 單元14切換連接的開關部151。金屬巻繞部13經由開關部151與第一 基板4的GND連接。
開閉檢測單元14是對本實施方式中的便攜電話的開閉狀態進行檢 測的單元。對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是開狀態還是閉狀態進行檢測。 而且,對應於開閉狀態對開關部151進行控制。
圖10 (A)和圖10 (B)是詳細地表示開閉檢測單元14和開關部 151的狀態的圖。圖10 (A)是表示便攜電話機(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 體2)被檢測為開狀態的情況下的狀態的圖,通過開關部151關閉,以 變為與GND連接的方式進行工作。另一方面,圖10 (B)是表示便攜 電話機(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被檢測為閉狀態的情況下的狀態的 圖,以變為不與GND連接的方式進行工作。再有,因為其它的部件結 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說明。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結構,在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為開狀態的情
12況下,細線同軸6內的GND在2GHz帶從第 一基板4端部起、在800MHz 帶從第一連接器部7起與第一基板GND大致電連接,在兩頻帶均能夠 獲得良好的天線特性。
另一方面,在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為閉狀態的情況下,在第一 基板4和第二基板5中流過的天線電流分布從開狀態開始發生變化,在 與細線同軸電纜6在第一基板4端部連接的情況、與在第一基板的中央 部的第一連接器部7的連接相比,特別是在2GHz帶,流過第一基板4 和第二基板5的逆相電流增加,天線特性劣化。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 在第 一 殼體1與第二殼體2為閉狀態的情況下,使第 一 基板4的連接點 從第一基板4端部移動至第一連接器部7。
因此,與第一基板4基板端部的連接相比,第二基板上的電流相位 延遲,逆相電流減少,天線特性不再劣化,因此,便攜電話機即使在閉 狀態下也能夠得到良好的特性。 (第五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附圖對第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1是第五實施方式 中的便攜電話機的概略結構圖。再有,關於其它的部件結構,對於與第 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標註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首先,圖11所示的便攜電話機在第一殼體1的下端部具有第二天 線92。該第二天線92與第一基板4內的無線電路部連接。
此外,便攜電話機具有使用天線檢測單元16;和在第一殼體l上 頻率特性不同的第一電抗元件121和第二電抗元件122。例如,第一電 抗元件121和第二電抗元件122的頻率特性如圖12所示那樣。第一電 抗元件121在800MHz帶是高阻抗特性,在2GHz帶是低阻抗特性;第 二電抗元件122在800MHz帶是低阻抗特性,在2GHz帶是高阻抗特性。 還具有對第一電抗元件12和第二電抗元件122的連接進行切換的開 關部152。
此外,細線同軸電纜6具有GND棵露部10。第一基板4在與細線 同軸電纜6大致疊合的基板端部上具有未被GND連接的接點圖形11。 接點圖形U通過開關部152的切換,在第一天線使用時經由第一電抗 元件121與第一基板4的GND連接,在第二天線92使用時經由第二電 抗元件122與第一基板4的GND連接。
這裡,圖13 (A)是表示通過使用天線檢測單元16檢測到第一天線9正在被使用的情況的狀態的圖。在第一天線9使用時,通過切換開 關部152,使得經由第一電抗元件121與第一基板4的GND連接。
此外,圖13 (B)是表示通過使用天線檢測單元16檢測到第二天 線92正在被使用的情況的狀態的圖。在第二天線92的使用時,通過切 換開關部152,使得經由第二電抗元件122與第一基板4的GND連接。
根據該結構,在第一天線9的使用時,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 第 一基板4的GND與細線同軸電纜內的GND的連接在2GHz帶變為在 基板端的連接,在800MHz帶變為在第一連接器部的連接,在兩頻帶均 能夠獲得良好的天線特性。
另一方面,在第二天線92的使用時,第一基板4的GND與細線同 軸電纜內的GND的連接在2GHz帶變為在第一連接器部的連接,在 800MHz帶變為在基板端的連接。
這樣,在使用第二天線92的情況下,電流分布與第一天線9的使 用時不同,在2GHz帶中,通過使細線同軸電纜6與第一基板4連接於 第一連接器部7,因為細線同軸電纜6和第一基板4上流過同相的電流, 所以天線特性提高。
此外,在800MHz帶中,通過使第一基板4與第二基板5被最短地 連接,從而接近最優的殼體長度,能夠獲得良好的天線特性。 (第六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附圖對第六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4是第六實施方式 中的便攜電話機的概略結構圖。再有,關於其它的部件結構,對於與第 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標註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圖13所示的便攜電話機在第一殼體1內的下端部具有2.4GHz帶 Bluetooth (藍牙)用的天線93。這裡,天線93與第一基板4內的無線 電路部連接。
此外,細線同軸電纜6具有GND棵露部10。第一基板4在與細線 同軸電纜6大致疊合的基板端部上具有未被GND連接的接點圖形11 。 接點圖形11經由電抗元件123與第一基板4的GND連接。
這裡,圖15表示電抗元件123的頻率特性。圖15是橫軸表示頻率 (fr叫uency )、縱軸表示透過特性(S21 )的圖表。電抗元件123在800MHz 帶和2.4GHz帶為高阻抗特性,在2GHz帶為低阻抗特性。
根據該結構,在便攜電話用的天線9使用時,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14相同,第一基板4的GND與細線同軸電纜內的GND的連接,在2GHz 帶變為在基板端的連接,在800MHz帶變為在第一連接器部的連接,在 兩頻帶均能夠獲得良好的天線特性。
另一方面,在配置於第一殼體l內的下端部的Bluetooth天線93的 使用時,其電流分布與便攜電話天線9的使用時的不同,通過使細線同 軸電纜6與第一基板4的GND連接於第一連接器部7,由於在細線同軸 電纜6與第一基板4中流過同相的電流,所以Bluetooth天線特性提高。 (第七實施方式)
接著,使用附圖對第七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6是第七實施方式 中的便攜電話機的概略結構圖。再有,關於其它的部件結構,對於與第 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標註相同的符號,省略其說明。
圖16所示的便攜電話機具有使用頻率判別單元17。此外,便攜電 話機具有利用使用頻率判別單元17而切換連接的開關部153,細線同軸 電纜6具有GND棵露部10。
GND棵露部10經由開關部153在第一基板4的端部與第一基板4 的GND連接。開關部153通過使用頻率判別單元17,以在使用800MHz 帶時變為非連接,在使用2GHz帶時變為連接的方式進行工作。具體而 言,通過使用頻率判別單元n,當判別2GHz帶為使用頻率時,如圖17 (A)所示那樣,開關部153成為閉狀態。此外,在判別800MHz帶為 使用頻率時,如圖17(B)所示那樣,開關部153成為開狀態。
根據圖16所示的結構,第一基板4的GND與細線同軸電纜6的 GND的連接的阻抗變為0D。與第一基板4的GND與細線同軸電纜6 的GND的連接是高阻抗連接的情況相比,如果為的連接,在2GHz 帶細線同軸電纜6上的逆相電流變得更小,與作為高阻抗連接的第一、 第二實施方式相比,能夠得到更良好的天線特性。 (變形例)
再有,在各實施方式中,以在第一殼體1中連接細線同軸電纜6內 的GND與第一基板4的GND的情況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在第二 殼體2內經由實施例中記載的電抗元件或金屬巻繞部等電流分布控制裝 置連接細線同軸電纜6與第二基板5的GND。作為一個示例,圖18表 示經由金屬巻繞部連接的狀態。
此外,在各實施方式中,雖然在第一基板4的端部連接細線同軸電纜6內的GND與第 一基板4的GND,但因為根據使用頻率存在最優的 連接位置,所以即使不是在基板端的連接也沒有關係。
此外,在各實施方式中,雖然將細線同軸電纜6連接在基板GND 上,但不限定於基板GND,也可以連接在周邊部件例如金屬摺疊器、照 相機、屏蔽盒等的GND上。
此外,在各實施方式中,雖然敘述了與800MHz帶和2GHz帶對應 的便攜電話機,但頻率不限定於2GHz帶和800MHz,也可以是.7GHz 帶等其它頻帶,也可以應用於無線LAN、 GPS和數位電視等其它的無線 通信系統中,
此外,各實施方式中的便攜電話機中當然也可以設置顯示部、操作 部、照相機、揚聲器等搭載在便攜電話機上的部件。
權利要求
1. 一種便攜無線終端設備,作為無線通信系統與多個頻帶對應,該便攜無線終端設備的特徵在於,具有第一殼體,在內部設置有第一基板;天線,配置於該第一殼體的上端部;以及第二殼體,以經由鉸鏈部能夠開閉的方式配置在該第一殼體的上端部,並且在內部設置有第二基板,該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以包含GND、信號線的電纜連接,在該電纜上的任意的位置上配置有一個或多個具有規定的阻抗的頻率特性的電流分布控制單元。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具有與所述電纜電連接的導電性連接部,該 導電性連接部經由電抗元件與所述第一或第二殼體內的GND連接。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具有經由絕緣層非接觸地配置在所述電纜上的導體部,該導體部以與所述第一或第二基板上的GND連接的接觸 導體構成。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具有經由絕緣層非接觸地配置在所述電纜上的導體部,導體部經由電抗元件與所述第一或第二殼體內的GND連接。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具有切換部,與所述該導電性連接部連接;以及多個電抗元件,配置在該切換部與第一或第二殼體的GND之間。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具有切換部,與所述導體部連接;以及多個電抗元件,配置在該切換部與第一或第二殼體的GND之間。
7. 如權利要求2、 4或5的任一項所述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 徵在於,所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在所述電抗元件與所述第一或第二殼體內 的GND之間具有切換部,該切換部對該電抗元件進行與笫一或第二殼體內的GND連接或非連接的切換。
8.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迷電流分布控制單元具有導體部,經由絕緣層非接觸地配置在 所述電纜上;以及切換部,用於對該導體部進行與第一或第二殼體內的 GND連接或非連接的切換。
9. 如權利要求5~8中任一項所迷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還具有對殼體的開閉等狀態進行檢測的殼體狀態檢測單元, 根據通過所述殼體狀態檢測單元檢測到的檢測信號使切換部工作。
10. 如權利要求5~8中任一項所述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還具有通話時、數據通信時、待機時等的使用狀態判別單元,工作。
11. 如權利要求5-8中任一項所述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徵在 於,還具備其它的天線;以及天線檢測單元,對所述天線以及其它天線的使用狀態進行檢測, 作。' '、' 、 、 、 ;
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 還具有判別使用頻率的通信系統判別單元,所述電流分布控制單元具有導電性連接部,與所述電纜電連接; 以及切換部,用於對該導電性連接部進行與所述第一或第二殼體內的 GND連接或非連接的切換,對應於通過所述通信系統判別單元判別的使用頻率使所述切換部 工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便攜無線終端設備,具有第一殼體,在內部設置有第一基板;天線,配置於該第一殼體的上端部;以及第二殼體,以經由鉸鏈部能夠開閉的方式配置在該第一殼體的上端部,並且在內部設置有第二基板,該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以包含GND、信號線的電纜連接,在該電纜上的任意的位置上配置有一個或多個具有規定的阻抗的頻率特性的電流分布控制單元,由此,在各頻帶均在最優的位置連接電纜和基板的GND,能夠不依賴電纜連接器的位置地在使用的所有頻帶均獲得良好的天線特性。
文檔編號H01Q1/24GK101485044SQ20078002555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6日
發明者岡島祐介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