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6:23:21
專利名稱: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釜防護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腐植酸在生產過程中,反應釜是必不可少的儀器,但目前生產腐植酸的反應釜內襯材料為搪瓷材質,生產過程中需要從入料口投放物料,在投放物料過程中容易磕碰入料口,同時物料中有較大顆粒的物質在投料時砸到反應釜底部的放料口,因此入料口和放料口極易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根據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解決了上述缺陷的,保護入料口和放料口免於破壞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包括反應釜體,反應釜體上端設置入料口,下端設置放料口,其特徵在於入料口上安裝入料口防護套,放料口安裝放料口防護套。將入料口防護套和放料口防護套安裝於反應釜進料口和放料口,不影響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和反應釜壽命。所述的入料口防護套結構為圓環和圓筒上下連接一體,圓環的內徑和圓筒的內徑相同,圓筒的外徑和入料口內徑相同,圓環的寬度與入料口壁的寬度相同。使入料口防護套和入料口完全貼合,牢固穩定,不影響生產。所述的入料口防護套圓筒長度為10_15cm。方便安裝固定。所述的放料口防護套結構為圓環和圓筒上下連接一體,圓環的內徑和圓筒的內徑相同,圓筒的外徑和放料口內徑相同,圓環的寬度與放料口壁的寬度相同。使放料口防護套和放料口完全貼合,牢固穩定,不影響生產。所述的放料口防護套圓筒長度為10_15cm。方便安裝固定。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為聚四氟材質,按照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的尺寸製作不影響生產過程,安裝於反應釜進料口和放料口,不影響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和反應釜壽命。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結構合理、安裝和維護方便,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入料口防護套2、入料口 3、反應釜體4、放料口 5、放料口防護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如圖1所示,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包括反應釜體3,反應釜體3上端設置入料口 2,下端設置放料口 5,入料口 2上安裝入料口防護套1,放料口 4安裝放料口防護套5。所述的入料口防護套I結構為圓環和圓筒上下連接一體,圓環的內徑和圓筒的內徑相同,圓筒的外徑和入料口內徑相同,圓環的寬度與入料口壁的寬度相同,入料口防護套圓筒長度為10-15cm。所述的放料口防護套5結構為圓環和圓筒上下連接一體,圓環的內徑和圓筒的內徑相同,圓筒的外徑和放料口內徑相同,圓環的寬度與放料口壁的寬度相同,放料口防護套圓筒長度為10-15cm。工作原理和使用過程使用時,按照反應釜入料口 2和放料口 4的尺寸製作,將製作好的入料口防護套I和放料口防護套5安裝於反應釜進料口 2和放料口 4,不影響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效率和反應爸壽命。
權利要求1.一種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包括反應釜體(3),反應釜體(3)上端設置入料口(2),下端設置放料口(5),其特徵在於入料口(2)上安裝入料口防護套(I),放料口( 4)安裝放料口防護套(5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入料口防護套(I)結構為圓環和圓筒上下連接一體,圓環的內徑和圓筒的內徑相同,圓筒的外徑和入料口內徑相同,圓環的寬度與入料口壁的寬度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入料口防護套圓筒長度為10-15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放料口防護套(5)結構為圓環和圓筒上下連接一體,圓環的內徑和圓筒的內徑相同,圓筒的外徑和放料口內徑相同,圓環的寬度與放料口壁的寬度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放料口防護套圓筒長度為10-15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釜防護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基於腐植酸生產的反應釜入料口和放料口保護裝置,包括反應釜體(3),反應釜體(3)上端設置入料口(2),下端設置放料口(5),其特徵在於入料口(2)上安裝入料口防護套(1),放料口(4)安裝放料口防護套(5)。入料口防護套(1)和放料口防護套(5)結構為圓環和圓筒上下連接一體,圓環的內徑和圓筒的內徑相同,圓筒的外徑與入料口和放料口內徑相同,圓環的寬度與入料口壁和出料口壁的寬度相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結構合理、安裝和維護方便,成本低,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B01J19/00GK202860491SQ20122052665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6日
發明者邢延超, 蘇守前, 曹貴發, 周龍金 申請人:山東金科力電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