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不斷改進自己作品的風格(齊白石筆下的自己)
2023-05-15 01:19:01 2
文、圖 | 北京畫院提供
齊白石常常借畫抒懷,將自己的情感以及處世觀、人生觀融入到畫作中,所以在他很多人物畫作品裡都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影子。這類作品如早期的《白石草衣像》,畫中的齊白石雖然衣著樸素但卻身背書冊、懷抱古琴,可以想見早年作為民間畫師時的齊白石心中所懷的文人理想。移居北京後,他常常因為木匠出身受到同行的攻訐,對此他毫不示弱,專門繪製《人罵我我也罵人》作為回應。人到暮年,他非常喜歡畫《老當益壯》,畫中老人手持拐杖,輕鬆而又自信。這些作品不但用藝術的形式記錄下齊白石的形象,也真實地反映出齊白石一生之中不斷變化、豐富而又精彩的內心世界。
◆
《白石草衣像》
◆
128釐米×33.5釐米
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圖是齊白石中年時的自畫像。畫中齊白石上著蓑衣、下著短褲、腳穿草鞋,一副農夫打扮,卻肩背書冊、懷抱古琴、低眉沉吟,衣著和手持器物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正是齊白石當時身份與心境的體現。
齊白石一生保持農民的質樸,即使通過衰年變法,成為「海國皆知」的老畫師,穿著仍一如既往的樸實無華,早年在鄉間或遠遊中更是短衣打扮。在一般鄉民眼中,齊白石是一個走村串戶的民間畫師,但自從拜胡沁園為師後,又入一代經學大師王湘綺門下,他早已心懷文人理想,書冊和古琴便是他理想與追求的象徵。
《白石草衣像》可謂是現實與理想矛盾的統一體。通過此圖我們可以推測齊白石早年的容貌。齊白石最早的照片大概拍於上世紀20年代,對比發現與此畫實際有很多共同之處。中年的齊白石臉型偏方圓,頭頂禿髮應較早,嘴上的鬍鬚呈八字形,下巴豐頤,並非老年那般清癯瘦削、長鬚拂面。此畫採用沒骨法直接表現出面部的體積感,這與他早年畫擦炭像對面部結構掌握的基礎有關,也是這一時期他的人物畫較常見的表現手法。
◆
《老當益壯》
◆
91釐米×48釐米
北京畫院藏
齊白石在晚年時非常喜歡畫「老當益壯」的題材,北京畫院就藏有8件《老當益壯》的作品和畫稿。在這幅《老當益壯》中,一鶴髮童顏的老者一手舉起拐杖,表示自己尚很強壯並不需要拄杖而行,他精神矍鑠絲毫不見老態。翻閱齊白石的影像資料,發現了一張他於夏天赤膊坐在院子裡扇著蒲扇的照片,照片中的齊白石與圖中的老者從發須到神情都非常相似,因而不難看出老當益壯這一題材就是齊白石的自畫像。
齊白石的自畫像並不著重描繪細節,用他晚年特有的大寫意手法,簡單幾筆畫出神態身形。通過自畫像,晚年的齊白石在不斷地表達自我,表達他對自己身心的自信,以及對世事的不滿。一輩子為他人畫畫的人,終於有時間去觀看自己、描繪自身。
◆
《人罵我我也罵人》
◆
40.5釐米×29釐米
北京畫院藏
在齊白石的人物畫作品中,這張《人罵我我也罵人》是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一改其作品中溫情質樸的情感,直接顯示出其鮮為人知的耿直潑辣的湖南人個性。
畫中一位老者,斜睨著眼睛,眼中全是不屑,手指向一側,口中似乎念念有詞。齊白石大筆一揮豪氣地寫下:人罵我我也罵人。這是齊白石最獨特的題材之一,從古至今能將「罵人」畫到畫中的實屬不多見。齊白石不但畫下來,還要用字來明示眾人——我畫的就是罵人。至於他罵的是誰,已經無從考證。
自齊白石到京城「北漂」之後,他率性的寫意風格就受到了許多人的質疑,罵他之人不少,有的人背後罵他「野狐禪」,也有人當面罵他,但不管其他人如何質疑,齊白石對自己的藝術始終充滿了自信。這幅 「罵人」之畫,也從另一面顯示出齊白石的自信。他直率地將不滿表達出來,也是對罵他之人最好的回擊。但就算是「罵人」,他的畫中依然還帶有性格中特有的詼諧感。
◆
《西城三怪圖》
◆
60.9釐米×45.1釐米
中國美術館藏
齊白石定居北京之後,居住在西城的跨車胡同。他的畫本來就與京城的傳統派有些格格不入,被人詬病,再加上他有一些好玩的奇怪行為,常被人說成怪人。齊白石卻不在乎, 更是自嘲地將自己與瑞光和尚(號雪庵),以及同樣性格孤傲的湖南同鄉畫家馮臼(號臼庵)一起稱為「西城三怪」。在這幅三怪圖中,正面捻須老者應為齊白石,中間的僧人應為瑞光和尚,左側背手之人應為馮臼。如今查找馮臼的資料已經寥寥,但在那時,馮臼是與齊白石齊名的,詩書畫印皆工。
◆
《尋舊圖》
◆
151.5釐米×42釐米
北京畫院藏
在這幅《尋舊圖》中,一位老者執杖禹禹而行,背影甚是落寞,他要去尋舊友。齊白石畫中的老者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而他要去尋找的舊友就是徐悲鴻,二人相識於1928年。 1928年11月,徐悲鴻應北平大學校長李石曾之邀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他曾多次拜訪齊白石,請齊白石到學院任教。其實在1927年林風眠擔任院長時也曾多次盛邀齊白石,並聘任齊白石做教授。而林風眠離職後,齊白石沒有再續任。齊白石有感於徐悲鴻的真誠,便再次出任教授。
在此期間,徐悲鴻非常尊敬齊白石,不但在考試結果上尊重齊白石的意見,也在其他方面非常照顧齊白石。但徐悲鴻到任才不到三個月,就因為學潮等事情辭職回到上海。因南京也有其他職務,所以他常常往返於兩地之間,這就是齊白石在題款中所說的:「月缺在南京,月滿在上海。」自此之後,二人之間交往不斷,徐悲鴻不但將齊白石的作品帶到國外進行展覽,四處推介齊白石的藝術,還為齊白石策劃出版畫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