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穩定可靠的軸承拋光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1:31:2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打磨工具,具體是指一種穩定可靠的軸承拋光機。
背景技術:
輪轂軸承的主要作用是承重和為輪轂的轉動提供精確引導,它既承受軸向載荷又承受徑向載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零部件。傳統的汽車車輪用軸承是由兩套圓錐滾子軸承或球軸承組合而成的,軸承的安裝、塗油、密封以及遊隙的調整都是在汽車生產線上進行的。這種結構使得其在汽車生產廠裝配困難、成本高、可靠性差,而且汽車在維修點維護時,還需要對軸承進行清洗、塗油和調整。由於軸承裸露在外面時,其外圓周部分容易生鏽,會進一步導致軸承的鏽蝕或是損毀,現有技術中,一般靠人力逐一用砂紙擦拭外徑除鏽,既耗費人力,又浪費時間,並且在擦拭過的地方外觀容易出現不良,結果產品報廢的概率比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穩定可靠的軸承拋光機,方便多個軸承進行打磨除鏽的同時,降低軸承的報廢率。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穩定可靠的軸承拋光機,包括U形的機架以及固定在機架內的支撐板,在所述支撐板上分別安裝有電機和立柱,電機輸出端活動貫穿所述立柱下段後向外水平延伸,轉軸活動貫穿所述立柱上段且與電機輸出端平行,在電機輸出端上設有分別位於所述立柱兩側的主動齒輪與限位塊,在電機輸出端的延伸段上開有外螺紋,絲母與外螺紋配合,且在限位塊與絲母之間套設有多個墊圈,軸承交錯設置在兩個墊圈之間,所述墊圈的外徑大於軸承外圈的內徑,且所述墊圈的外徑小於軸承外圈的外徑,在轉軸一端設有與主動齒輪配合的從動齒輪,在轉軸另一端設有毛刷,且所述毛刷與所述墊圈的外圓周壁接觸;在所述支撐板上開有多個並排設置且與電機輸出端平行的矩形孔,在支撐板底部設有將多個矩形孔完全覆蓋的罩體,罩體底部開口且在開口處連接有導管,所述導管末端與收納箱連通,還包括安裝在導管上的風機;還包括兩個設置在立柱上的轉動軸承,所述電機輸出端以及轉軸分別與兩個轉動軸承配合,沿所述轉動軸承周向在其內圓周壁上設有多個隨動塊,所述隨動塊呈圓弧形且由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在所述機架上設有磁脈衝傳感器,且所述磁脈衝傳感器的磁頭正對所述主動齒輪的齒尖,且所述磁脈衝傳感器通過控制器與電機連接,所述電機為步進電機。
使用時,將多個軸承與墊圈依次交錯套設在電機輸出端的延伸段上,然後通過旋緊絲母,使得多個軸承與墊圈被緊固在絲母與限位塊之間,啟動電機,在電機輸出端開始轉動的同時,主動齒輪帶動從動齒輪,迫使轉軸帶動毛刷開始轉動,即毛刷開始對軸承圓周壁上的鏽跡進行打磨清理,通過毛刷對多個軸承進行同步打磨,在電機輸出端轉動周數一定的情況下,多個軸承的打磨進度一致,且單個軸承外圓周壁上的各局部受力均衡,進而避免了軸承外圓周壁的局部打磨過度而造成軸承報廢,降低了軸承除鏽過程中的報廢率,同時提高了打磨效率。進一步地,在相鄰的兩個軸承之間設有墊圈,且墊圈的外徑要大於軸承外圈的內徑,同時小於軸承外圈的內徑,使得軸承套設在電機輸出端上不會與之發生相對運動,即軸承隨電機輸出端同步轉動,此時在軸承外圈上的鏽跡被清理後,大部分的鐵鏽直接落入墊圈外壁與兩個軸承之間所形成的環形間隙中,而毛刷與墊圈的外圓周壁接觸,使得落入環形間隙中的鐵鏽被毛刷快速外排,同時墊圈的側壁與軸承外圈側壁緊密貼合,防止鐵鏽進入到軸承外圈與內圈之間,避免鐵鏽影響軸承內部滾動體的正常運轉,以保證打磨除鏽質量。
其中,在毛刷與多個軸承接觸並開始打磨時,脫落下來的鐵鏽會沿墊圈外圓周壁上某點的切線方向甩出,而多個與電機輸出端平行的矩形孔開始在電機輸出端的正下方,即在鐵鏽甩出後可從矩形孔中下落,啟動風機,即在支撐板下部對矩形孔的鐵鏽產生一個牽引力,以帶動散落在罩體內的鐵鏽沿導管快速移動至收納箱內,實現鐵鏽的集中收集,並且避免在軸承打磨過程中出現鐵鏽四處濺射而影響工作人員的正常操作。在電機輸出端轉動,且帶動轉軸一併轉動時,電機輸出端的外圓周壁以及轉軸的外圓周壁與隨動塊接觸,而隨動塊採用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且在電機輸出端或是轉軸與隨動塊之間發生相互轉動時,兩者之間會產生一層固體潤滑膜,以降低轉軸或是電機輸出端外壁的磨損,防止軸承在打磨時轉軸或是電機輸出端局部出現凹陷而發生不定向的擺動,進而提高軸承的打磨精度。
進一步地,在機架上安裝有磁脈衝傳感器,且磁脈衝傳感器的磁頭正對主動齒輪的齒尖,使用時,在磁脈衝傳感器上設定固定的脈衝數,該脈衝數為電機輸出端轉動一周的倍數,在對軸承進行打磨加工時,毛刷在轉動一定圈數後,即達到磁脈衝傳感器的設定值,磁脈衝傳感器將信號傳輸至控制器,由控制器發出指令,驅使電機輸出端方向轉動,以實現對軸承反向打磨,即軸承通過毛刷在等同時間內的正反向打磨拋光後其外壁上的鏽跡被完全清楚,同時避免了軸承出現局部打磨過度。
靠近所述電機一側的機架端部向上翻折延伸後與立柱側壁連接,以形成一個能夠對電機進行覆蓋遮擋的蓋板。在毛刷與多個軸承相互作用時,產生的鐵鏽容易飛濺,立柱將打磨除鏽的工作部分與電機分隔開,同時機架端部向上翻折延伸後與立柱的側壁連接,使得電機與打磨除鏽部分完全隔開,以保證電機以及主動齒輪、從動齒輪的工作穩定性。
所述毛刷為波紋絲鋼絲刷。作為優選,選用波紋絲鋼絲刷能夠在保證毛刷在打磨時不易形變的同時,還能增加毛刷的覆蓋面積,進而提高單次打磨的效率。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毛刷對多個軸承進行同步打磨,在電機輸出端轉動周數一定的情況下,多個軸承的打磨進度一致,且單個軸承外圓周壁上的各局部受力均衡,進而避免了軸承外圓周壁的局部打磨過度而造成軸承報廢,降低了軸承除鏽過程中的報廢率,同時提高了打磨效率;
2、本發明的毛刷與墊圈的外圓周壁接觸,使得落入環形間隙中的鐵鏽被毛刷快速外排,同時墊圈的側壁與軸承外圈側壁緊密貼合,防止鐵鏽進入到軸承外圈與內圈之間,避免鐵鏽影響軸承內部滾動體的正常運轉,以保證打磨除鏽質量;
3、本發明中立柱將打磨除鏽的工作部分與電機分隔開,同時機架端部向上翻折延伸後與立柱的側壁連接,使得電機與打磨除鏽部分完全隔開,以保證電機以及主動齒輪、從動齒輪的工作穩定性。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並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轉動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
1-機架、2-電機、3-主動齒輪、4-從動齒輪、5-立柱、6-限位塊、7-轉軸、8-毛刷、9-軸承、10-墊圈、11-絲母、12-支撐板、13-收納箱、14-風機、15-導管、16-罩體、17-矩形孔、18-轉動軸承、19-隨動塊、20-磁脈衝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U形的機架1以及固定在機架1內的支撐板12,在所述支撐板12上分別安裝有電機2和立柱5,電機2輸出端活動貫穿所述立柱5下段後向外水平延伸,轉軸7活動貫穿所述立柱5上段且與電機2輸出端平行,在電機2輸出端上設有分別位於所述立柱5兩側的主動齒輪3與限位塊6,在電機2輸出端的延伸段上開有外螺紋,絲母11與外螺紋配合,且在限位塊6與絲母11之間套設有多個墊圈10,軸承9交錯設置在兩個墊圈10之間,所述墊圈10的外徑大於軸承9外圈的內徑,且所述墊圈10的外徑小於軸承9外圈的外徑,在轉軸7一端設有與主動齒輪3配合的從動齒輪4,在轉軸7另一端設有毛刷8,且所述毛刷8與所述墊圈10的外圓周壁接觸;在所述支撐板12上開有多個並排設置且與電機2輸出端平行的矩形孔17,在支撐板12底部設有將多個矩形孔完全覆蓋的罩體16,罩體16底部開口且在開口處連接有導管15,所述導管15末端與收納箱13連通,還包括安裝在導管15上的風機14;還包括兩個設置在立柱5上的轉動軸承18,所述電機2輸出端以及轉軸7分別與兩個轉動軸承18配合,沿所述轉動軸承18周向在其內圓周壁上設有多個隨動塊19,所述隨動塊19呈圓弧形且由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在所述機架1上設有磁脈衝傳感器20,且所述磁脈衝傳感器20的磁頭正對所述主動齒輪3的齒尖,且所述磁脈衝傳感器20通過控制器與電機2連接,所述電機2為步進電機。
使用時,將多個軸承9與墊圈10依次交錯套設在電機2輸出端的延伸段上,然後通過旋緊絲母11,使得多個軸承9與墊圈10被緊固在絲母11與限位塊6之間,啟動電機2,在電機2輸出端開始轉動的同時,主動齒輪3帶動從動齒輪4,迫使轉軸7帶動毛刷8開始轉動,即毛刷8開始對軸承9圓周壁上的鏽跡進行打磨清理,通過毛刷8對多個軸承9進行同步打磨,在電機2輸出端轉動周數一定的情況下,多個軸承9的打磨進度一致,且單個軸承9外圓周壁上的各局部受力均衡,進而避免了軸承9外圓周壁的局部打磨過度而造成軸承9報廢,降低了軸承9除鏽過程中的報廢率,同時提高了打磨效率。進一步地,在相鄰的兩個軸承9之間設有墊圈10,且墊圈10的外徑要大於軸承9外圈的內徑,同時小於軸承9外圈的內徑,使得軸承9套設在電機2輸出端上不會與之發生相對運動,即軸承9隨電機2輸出端同步轉動,此時在軸承9外圈上的鏽跡被清理後,大部分的鐵鏽直接落入墊圈10外壁與兩個軸承9之間所形成的環形間隙中,而毛刷8與墊圈10的外圓周壁接觸,使得落入環形間隙中的鐵鏽被毛刷8快速外排,同時墊圈10的側壁與軸承9外圈側壁緊密貼合,防止鐵鏽進入到軸承9外圈與內圈之間,避免鐵鏽影響軸承9內部滾動體的正常運轉,以保證打磨除鏽質量。
其中,在毛刷8與多個軸承7接觸並開始打磨時,脫落下來的鐵鏽會沿墊圈10外圓周壁上某點的切線方向甩出,而多個與電機2輸出端平行的矩形孔17開始在電機2輸出端的正下方,即在鐵鏽甩出後可從矩形孔17中下落,啟動風機14,即在支撐板12下部對矩形孔17的鐵鏽產生一個牽引力,以帶動散落在罩體16內的鐵鏽沿導管15快速移動至收納箱13內,實現鐵鏽的集中收集,並且避免在軸承9打磨過程中出現鐵鏽四處濺射而影響工作人員的正常操作。在電機2輸出端轉動,且帶動轉軸7一併轉動時,電機2輸出端的外圓周壁以及轉軸7的外圓周壁與隨動塊19接觸,而隨動塊19採用固體自潤滑材料構成,且在電機2輸出端或是轉軸7與隨動塊19之間發生相互轉動時,兩者之間會產生一層固體潤滑膜,以降低轉軸7或是電機2輸出端外壁的磨損,防止軸承9在打磨時轉軸7或是電機2輸出端局部出現凹陷而發生不定向的擺動,進而提高軸承9的打磨精度。
進一步地,在機架1上安裝有磁脈衝傳感器20,且磁脈衝傳感器20的磁頭正對主動齒輪3的齒尖,使用時,在磁脈衝傳感器20上設定固定的脈衝數,該脈衝數為電機2輸出端轉動一周的倍數,在對軸承9進行打磨加工時,毛刷8在轉動一定圈數後,即達到磁脈衝傳感器20的設定值,磁脈衝傳感器20將信號傳輸至控制器,由控制器發出指令,驅使電機2輸出端方向轉動,以實現對軸承9反向打磨,即軸承9通過毛刷8在等同時間內的正反向打磨拋光後其外壁上的鏽跡被完全清楚,同時避免了軸承9出現局部打磨過度。
在本實施例中,靠近所述電機2一側的機架1端部向上翻折延伸後與立柱5側壁連接,以形成一個能夠對電機2進行覆蓋遮擋的蓋板。在毛刷8與多個軸承9相互作用時,產生的鐵鏽容易飛濺,立柱5將打磨除鏽的工作部分與電機2分隔開,同時機架1端部向上翻折延伸後與立柱5的側壁連接,使得電機2與打磨除鏽部分完全隔開,以保證電機2以及主動齒輪3、從動齒輪4的工作穩定性。
作為優選,選用波紋絲鋼絲刷能夠在保證毛刷8在打磨時不易形變的同時,還能增加毛刷8的覆蓋面積,進而提高單次打磨的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