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雙重互補結構的運動鞋底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13:30:59 4

本實用新型涉及鞋類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雙重互補結構的運動鞋底。
背景技術:
鞋子作為人們日常的必須品,承擔著保暖、保護、美觀等功能。在一些場合,例如野外活動、訓練、救援等場合,通常需要鞋子具有一些的減震功能,以滿足人們對於腿部、腳部安全的需要。減震鞋是功能鞋的一種,主要是指具有吸收腳部衝擊力,進而保護足部的鞋子。人們對於鞋子的避震效果十分重視,因為鞋子的避震效果直接影響其穿著舒適性和運動效果,在競技體育領域尤為突出,一雙具有良好避震效果且穿著舒適的鞋子不僅能保護運動員的雙腳,更能提高運動員的運動成績。
傳統的減震鞋主要是在鞋中底上設置材料減震或者結構減震,且減震技術基本上由一種結構形式來實現支撐與反彈。例如,材料減震主要應用吸震聚氨酯材料來達到減震的效果,但其不可避免會存在耐疲勞較差的缺陷;另外,單一的結構減震形式在對載荷的承受能力變化衰減過快,這造成剛開始時表現太硬,而變形達到一定程度是又感覺太軟,過大的載荷下很可能造成結構崩潰,從而導致結構上的破壞,而減少結構崩潰的方式往往是加大結構強度,結構強度的加大又會使得在輕載荷下表現過硬失去功能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具有雙重互補結構的運動鞋底,兩種不同的結構方式來相互對各自的受力特點進行補償,一個結構在受力之初表現為較大的支撐性,而另一個在受力之初表現為較小的承受力,二者合成形成一個較平滑的受力過程,減震效果較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具有雙重互補結構的運動鞋底,包括鞋中底和鞋大底,所述鞋中底包括間隔交錯設置的第一橫向彈性片和第二橫向彈性片,且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和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採用尼龍材料製成,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為W形結構,包括位於兩側的朝向所述鞋大底凸出的第一凸部和位於中部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設有朝向所述鞋大底凸出的第二凸部,該第二凸部與所述第一凹部位置相對應,所述鞋大底設有與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位置相對應並為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提供變形空間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優選的,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和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間隔交錯設置在所述鞋中底的前掌部。
優選的,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的第二凸部的兩側設有平坦部,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的所述第一凹部的背面與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的平坦部的背面相平齊。
優選的,所述鞋中底及其第一橫向彈性片、第二橫向彈性片採用高強度改性尼龍材料一體射出成型製成。
優選的,所述鞋大底採用EVA材料二次發泡製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鞋中底採用間隔交錯設置的第一橫向彈性片和第二橫向彈性片,第一橫向彈性片為W形結構,第二橫向彈性片的形狀與第一橫向彈性片形成互補,使得二者之間的受力曲線相互補償,從而得到較為理想的反彈與支撐效果;
(2)、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橫向彈性片和第二橫向彈性片採用高強度尼龍材料,與金屬材料相比,一方面,能夠減輕鞋底的重量,更加輕便;另一方面,尼龍材料可以由射出機一次性射出成型,成本低產量高;
(3)、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鞋大底設置與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位置相對應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為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提供支撐的同時,還為其提供變形空間;
(4)、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的第二凸部的兩側設有平坦部,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的所述第一凹部的背面與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的平坦部的背面相平齊,使得人們穿著時朝向腳底的一面是平齊的,穿著更舒適;
(5)、所述鞋大底採用EVA材料二次發泡製成,從而為鞋中底提供彈性支撐,且同時EVA材料還具有減震效果,與鞋中底的反彈效果相結合,能夠使得穿著者既能減少地面有害震動又能獲得較高的回彈效果,增強了運動表現,減少運動傷害。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雙重互補結構的運動鞋底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雙重互補結構的運動鞋底的分解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雙重互補結構的運動鞋底的分解結構示意圖之二;圖中:
10-鞋中底;11-第一橫向彈性片;111-第一凹部;112-第一凸部;12-第二橫向彈性片;121-第二凸部;
20-鞋大底;21-第一凹槽;22-第二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雙重互補結構的運動鞋底,包括鞋中底10和鞋大底20,所述鞋中底10包括間隔交錯設置的第一橫向彈性片11和第二橫向彈性片12,且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和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採用尼龍材料製成,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為W形結構,包括位於兩側的朝向所述鞋大底20凸出的第一凸部112和位於中部的第一凹部111,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設有朝向所述鞋大底20凸出的第二凸部121,該第二凸部121與所述第一凹部111位置相對應,所述鞋大底20設有與所述第一凸部112和所述第二凸部121位置相對應並為所述第一凸部112和所述第二凸部121提供變形空間的第一凹槽21和第二凹槽22。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的第二凸部121的兩側設有平坦部,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的所述第一凹部111的背面與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的平坦部的背面相平齊。所述鞋中底10及其第一橫向彈性片11、第二橫向彈性片12採用高強度改性尼龍材料一體射出成型製成。所述鞋大底20採用EVA材料二次發泡製成。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和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間隔交錯設置在所述鞋中底10的前掌部。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和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的厚度可根據不同尺碼所對應的人體重量進行設置,並且,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和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除了布局在前掌部,還可根據需要通過設置合理的數量布局至整個鞋底,也可以與鞋大底20的減震結構相配合進行設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兩種不同的結構方式來相互對各自的受力特點進行補償,一個結構在受力之初表現為較大的支撐性,而另一個在受力之初表現為較小的承受力,二者合成形成一個較平滑的受力過程。具體的,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採用W形結構為受力時提供足夠的變形空間,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的第二凸部121為受力時提供伸長量,所述鞋大底20為鞋中底10提供承託。當鞋底受到至上而下的壓力時,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的第一凹部111的背面與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的平坦部的背面同時受到壓力開始變形;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由於在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不斷變為扁平狀,所以在變形過程中承載壓力的能力不斷減小,如果以此單一的結構組成那麼在較大的壓力下結構就可能崩潰,導致結構材料受損無法恢復;此時,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的變形過程與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是相反的,在受壓力不斷增大的同時,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也增大,這就使得所述第二橫向彈性片12能夠對所述第一橫向彈性片11起到有效的保護支撐作用,從而使得結構更穩定;同時,又能夠避免單獨採用第二橫向彈性片12所導致的受力開始時太軟受力較大時太硬的效果。因此,本實用新型採用間隔交錯設置的第一橫向彈性片11和第二橫向彈性片12,第二橫向彈性片12的形狀與第一橫向彈性片11形成互補,使得二者之間的受力曲線相互補償,從而得到較為理想的反彈與支撐效果;加上EVA鞋大底20的二次減震效果,能夠使得穿著者既能減少地面有害震動又能獲得較高的回彈效果,增強了運動表現,減少運動傷害。
上述說明示出並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並非局限於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於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並能夠在本文所述實用新型構想範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則都應在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