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管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5:19:16
專利名稱:環管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構成層疊環用的、徑向上具有彈性的多數的環進行管理的系統。
背景技術:
作為汽車等的變速裝置而被使用的無級變速器(CVT)用的金屬帶,具有通過將多個無端頭帶狀的金屬環(以下簡稱『環』)在它們的厚度方向上進行層疊而成的層疊環。使環的周長或厚度等的尺寸按各層所對應相互不同的設定值而進行製造,逐一選定這些環並進行組合,從而製造出層疊環。
然而,環雖然是按各層所對應的尺寸被製造的,但有時會發生稍微偏離設定值的現象。由此,即使怎樣組合層疊各層的環,也有可能製造不出高質量的層疊環。
因此,首先測定環的尺寸之後,將其保管到收裝櫃等處。然後,對依據該測定值而組合成的環進行選定,並將這些被選定的多個環從收裝櫃等中取出、對其層疊,從而製造高質量的層疊環。
但是,由於對多個環的尺寸的測定、尺寸測定後多個環的保管、環的選定、以及環的層疊的一連竄的工序是分別實行的,各工序或各工序間的移動作業通過作業人員進行,因此有可能產生根據作業人員的工作質量使層疊環的製造效率或質量發生變化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以提供一種能夠使層疊環的製造效率或質量進一步得以提高的環管理系統作為課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第1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包括測定環尺寸的尺寸測定機構,和將通過該尺寸測定機構測定的環進行移送的第1移送機構,和將通過第1移送機構被移送搬入的環區分保管在多個位置的第1保管機構,和將環從第1保管機構搬出移送的第2移送機構,和控制機構;該控制機構具有針對各環、對應於由該尺寸測定機構測定的尺寸及在第1保管機構上的保管位置而進行記憶的存儲機構,和依據被該存儲機構所記憶的環的尺寸、對構成層疊環的環進行選定的第1選定機構,和第1指示機構,該第1指示機構,對第2移送機構發出將通過第1選定機構選定的環、從通過該存儲機構以對應該環的尺寸而被記憶的第1保管機構中的保管位置進行搬出移送的指示。根據本發明,通過尺寸測定機構、第1移送機構、第1保管機構、以及第2移送機構,就能實行環的尺寸測定、用於保管的移送、保管、朝向層疊的移送的一連竄的工序。因此,消除了每一作業人員其工作質量各不相同的因素,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層疊環的製造效率及質量。
另外,構成層疊環的環,依據尺寸測定機構所測定的尺寸並通過第1選定機構而被選定。此後,處於通過存儲機構、以對應該環的尺寸而被記憶的保管位置處的環,由第2移送機構搬出,並朝向層疊工序開始層疊。因此,作為最佳組合的多個環被選定後,這些環被正確地從第1保管機構取出,從而可以製造出高質量的層疊環。
另外,本發明的第1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還具有將環從第1保管機構搬出移送的第3移送機構,和將通過第3移送機構被移送搬入的環區分保管在多個位置的第2保管機構;所述控制機構具有從通過第1保管機構被保管的環的當中、對第1保管機構中的保管時間達到規定時間以上的環、或者尺寸所重複的個數達到規定數以上的環進行選定的第2選定機構,和對第3移送機構發出將通過第2選定機構被選定的環、從通過所述存儲機構以對應該環的保管時間或尺寸而被記憶的第1保管機構中的保管位置搬出、並搬入到第2保管機構的指示的第2指示機構。
根據本發明,可以避免同一個環超過所規定時間而被第1保管機構保管或規定數以上的同一尺寸的環被第1保管機構所保管的現象。由此,抑制了第1保管機構上環的搬入位置的選擇餘地被窄小化的現象,並可以避免阻礙環被移送、搬入到第1保管機構上的現象。
此外,本發明的第1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還具有將環從第2保管機構搬出移送的第4移送機構;所述存儲機構,針對各環、對應於由所述尺寸測定機構測定的尺寸及第2保管機構上的保管位置而進行記憶,當第1選定機構從通過第1保管機構所保管的環中選定不出環時,則從通過第2保管機構所保管的環當中選定構成層疊環的環;第1指示機構對第4移送機構發出將通過第1選定機構被選定的環、從通過該存儲機構以對應該環的尺寸而被記憶的第2保管機構中的保管位置搬出移送的指示。
根據本發明,當從通過第1保管機構被保管的環的當中,選定不出對於構成層疊環比較合適的環時,可以從通過第2保管機構被保管的環的當中選定、搬出該環。
另外,本發明的第1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所述尺寸測定機構、所述移送機構、及所述保管機構,具有將略圓形狀的環保持成略橢圓形狀的保持機構。
根據本發明,維持環於略橢圓形狀,在抑制環通過復原彈性而向徑向變形的狀態,來測定環的尺寸。因此,可以提高尺寸測定精度。另外,在尺寸測定後,將環一直保持於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保管。因此,可以避免以下事情發生,即,略呈橢圓形狀的環通過其復原彈性而變形至預想不到的方向,與什麼接觸而損傷,或被該接觸物給損傷的事情。此外,也無論環的尺寸相同與否,而被一直作為『在短軸方向具有略為一定寬度的略橢圓形狀的工件』來處理。因此,對處理該工件用的保持機構進行略為共通的規格化之後,在能構成移送機構及保管機構的同時,又可以提高其代替性、共通性。
製造高質量的層疊環,當然要適當地選定構成層疊環的多個的環,不僅是環的周長而且還包括厚度,都必須對適合該選定條件的尺寸進行正確地測定。
因此,本發明的特徵在於,所述尺寸測定機構具有使轉動軸平行且該轉動軸間隔可以改變的並列的一對輥,和將被掛設到該一對輥上、通過該一對輥軸間間隔的擴大而被施加規定張力的該環、由該一對輥驅動旋轉,並通過該一對輥的旋轉軸間隔來測定該環的周長的周長測定機構,和在該一對輥的中間位置、對被掛設到該一對輥上且被施加該規定張力的環的厚度進行測定的厚度測定機構。
根據構成本發明的環管理系統的該尺寸測定機構,首先,將環掛設到該一對輥上,通過一對輥的軸間間隔的擴大來對環施加規定張力。環伴隨該一對輥而被驅動轉動,通過周長測定機構,依據一對輥的轉動軸間隔來測定環的周長。
接著,停止轉動一對輥,在環被施加規定張力的狀態下,通過厚度測定機構測定環的厚度。這樣通過在環被施加規定張力的狀態下測定厚度,可以防止環的彎曲,並可以使厚度的測定處於適當的狀態。另外,因為在共通條件下,可以測定多個環的厚度,所以,例如在規定多個環的層疊順序時可以得到各環的適當的測定數據。此外,可以高效率地連續進行環的周長的測定與厚度的測定。
另外,本發明的特徵在於,所述厚度測定機構具有與在被掛設到所述一對輥上後、被施加所述規定張力的環的內圓周側和外圓周側相對、且在相互抵接的方向上進退自如地被設置的一對接觸元件,和使兩接觸元件抵接環的內圓周面與外圓周面的接觸元件進退機構;通過以一側的接觸元件為基準的另一側接觸元件的變位,來測定掛設到該一對輥上的環的厚度。
根據本發明,因為只通過對以一側的接觸元件為基準的另一側接觸元件的變位進行測定,就可以輕易地測定環的厚度,因此可以使構成簡單,並能進行高精度的測定。
在尺寸測定時,因伴隨一對輥的驅動的發熱或周圍溫度的影響,一對輥的一側或雙方有時會產生膨脹或收縮,而一旦從兩輥的軸間距離測定環的外周周長,有時就會受該溫度的影響而增大測定的誤差。
因此,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在所述尺寸測定機構上,設置有至少對所述一對輥中一側的輥溫度進行測定的溫度測定機構,並設置有依據該溫度測定機構所測定的溫度,而對通過所述周長測定機構及所述厚度測定機構所測定的數據進行補正的數據補正機構。
根據本發明,受到伴隨一對輥的驅動的發熱或與周圍溫度相對應的一對輥的膨脹或收縮的影響的且又是通過周長測定機構及厚度測定機構測定的數據,可以依據用於排除該影響的一對輥當中至少是任何一側的測定溫度而進行補正。因此,即使是一對輥當中至少有一側的溫度發生變動而導致受其膨脹或收縮影響的測定值發生變動,也可以隨時測得到正確的數據。
從減小多個環的移送空間的觀點考慮,在將多個環在橫向(環的徑向)上排列時,最好使它們排列於上下方向(環的軸心方向)上。在這種情況下,例如,可以考慮通過機械臂逐一地把持環之後,再在上下左右方向驅動機械臂。可是,機械臂的驅動需要較大的空間。而且,在環的移送上又需要較長的時間,作業效率將隨之降低。因此,也就希望能有一個驅動空間小且能夠迅速將多個環的排列方向進行變換的排列機構。
因此,本發明的第1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還具有排列機構,該排列機構,在通過所述尺寸測定機構測定尺寸後,並在通過第1移送機構搬入到第1保管機構之前,將排列於水平方向上的多個環排列在豎直方向上;該排列機構包括具有使多個環排列於水平方向並對其保持的多個保持機構的水平排列機構,和具有使多個環排列於豎直方向並對其保持的多個保持機構的豎直排列機構,和在使該豎直排列機構向通過該水平排列機構排列的多個環的排列方向移動的同時、又使該豎直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以與該水平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依次相對向的形式上升的移動機構,和同步於通過該移動機構的該豎直排列機構的移動、並將通過該水平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所保持的多個環依次移載到該豎直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上的移載機構,和將通過該豎直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所保持的多個環、維持在被排列於豎直方向上的狀態、同時進行搬出的搬出機構。
根據本發明,首先,將通過水平排列機構排列於水平方向上的環利用移載機構依次地移載到通過移動機構在橫向移動並漸漸上升的豎直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上。由此,排列於水平方向上的多個環、通過豎直排列機構被排列於豎直方向上。這樣可以容易地將從水平方向向豎直方向以及多個環的排列方向進行轉換。
另外,本發明的第1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還具有排列機構,該排列機構,在通過所述尺寸測定機構測定尺寸後,並在通過第1移送機構搬入第1保管機構之前,將排列在水平方向上的多個環排列在豎直方向上;該排列機構包括被排列於水平方向並對多個環進行保持的多個保持機構,和為使得水平方向排列的該多個保持機構排列在豎直方向而使一個保持機構依次移動到另一保持機構的正下方位置的移動機構,和將通過排列於豎直方向的該多個保持機構保持的各環、維持在排列於豎直方向上的狀態,同時進行搬出的搬出機構。
根據本發明,首先,通過被水平方向排列的多個保持機構所保持,從而多個環被排列於水平方向。而且,因通過移動機構使一個保持機構依次移動到另一保持機構的正下方位置,將多個保持機構排列於豎直方向,故多個環被排列於豎直方向。這樣通過保持機構的移動,可以極其迅速地轉換環的排列方向,因此,可以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本發明的特徵在於,所述移動機構由使一個保持機構朝向另一保持機構移動的滑動元件,和沿著該滑動元件上直立設置的導向杆升降自如並一體地將這一保持機構支撐到上部的支撐部件,和將該支撐部件頂靠到上方的頂壓機構,和設置於該支撐部件上並朝向該另一保持機構逐漸下降傾斜的傾斜部,和伴隨該滑動元件朝向該另一保持機構的滑動、在抵抗該頂壓機構的頂靠力而經該傾斜部推壓該支撐部件到下方並將這一保持機構引向另一保持機構正下方位置的凸輪輥構成。
根據本發明,只要將上遊一側的一個保持機構通過滑動元件朝向下遊一側的另一保持機構進行移動,傾斜部與凸輪輥相滑動,並經由支撐部件,就可以使上遊一側的一個保持機構下降。這樣可以使上遊一側的一個保持機構圓滑地移動到下遊一側的另一保持機構的正下方位置,使裝置的構成簡單化,並可以迅速地轉換環的排列方向。
為解決前述課題,本發明的第2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包括通過將略圓形狀的環掛設到軸間間隔可以改變的並列的一對輥上、使之成為略橢圓形狀之後而對環的尺寸進行測定的尺寸測定機構,和對從該尺寸測定機構的一對輥上取下來之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通過夾持機構進行夾持並以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的第1移送機構,和對通過第1移送機構被移送且隨著第1移送機構的夾持機構所夾持間隔的擴大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通過限制機構限制短軸方向、從而將其從第1移送機構的夾持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區分保管在多個位置的第1保管機構,和通過夾持機構使夾持間隔縮小、對通過第1保管機構以略橢圓形狀保管的環進行夾持、從而對其從第1保管機構的限制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的第2移送機構。
根據本發明,維持環於略橢圓形狀,在抑制環通過復原彈性而向徑向變形的狀態下,來測定環的尺寸。因此,可以提高尺寸測定精度。
另外,在尺寸測定後,將環一直保持於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保管。因此,可以避免以下事情發生,即,略呈橢圓形狀的環通過其復原彈性而變形至預想不到的方向,與什麼接觸而損傷,或被該接觸物給損傷的事情。
此外,也無論環的尺寸相同與否,而被一直作為『在短軸方向具有略為一定寬度的略橢圓形狀的工件』來處理。因此,對處理該工件用的保持機構進行略為共通的規格化之後,在能構成移送機構及保管機構的同時,又可以提高其代替性、共通性。
另外,通過尺寸測定機構、第1移送機構、第1保管機構、以及第2移送機構,就能實行環的尺寸測定、用於保管的移送、保管、朝向層疊的移送的一連竄的工序。因此,消除了每一作業人員其工作質量各不相同的因素,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層疊環的製造效率及質量另外,本發明的第2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具有通過夾持機構使夾持間隔縮小、對通過第1保管機構以略橢圓形狀保管的環進行夾持、從而對其從第1保管機構的限制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的第3移送機構,和對隨著第3移送機構的夾持機構所夾持間隔的擴大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通過限制機構限制於短軸方向、從而將其從第3移送機構的夾持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區分保管在多個位置的第2保管機構。
此外,本發明的第2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具有通過夾持機構使夾持間隔縮小、對通過第2保管機構被以略橢圓形狀保管的環進行夾持、從而對其從第2保管機構的限制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的第4移送機構。
另外,本發明的第2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具有掛設機構,該掛設機構,將略圓形狀的環通過夾持機構夾持成略橢圓形狀,並使其長軸方向與所述尺寸測定機構的一對輥的反離方向一致後,移送到該一對輥外側;該尺寸測定機構,將通過該掛設機構被移送到該一對輥外側的環、通過該一對輥的軸間間隔的延長而從該掛設機構的夾持機構上釋放,並掛設到該一對輥上。
此外,本發明的第2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具有拆卸機構,該拆卸機構,將通過所述尺寸測定機構的一對輥的軸間間隔的縮短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從短軸方向進行夾持,從而以略橢圓形狀從該一對輥上對其取下。
另外,本發明的第2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特徵在於,具有排列機構,該排列機構,對從所述尺寸測定機構的一對輥上取下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通過第1限制機構限制在短軸方向,使其以略橢圓形狀排列於水平方向,並通過夾持機構使夾持間隔縮小、對以略橢圓形狀排列於水平方向上的環進行夾持,且從第1限制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對其移送,對隨著由該夾持機構的夾持間隔的擴大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通過第2限制機構限制短軸方向,以此從該夾持機構上釋放之後使其以橢圓形狀的狀態排列於豎直方向;第1移送機構,通過夾持機構使夾持間隔縮小、而對通過該排列機構以略橢圓形狀排列在豎直方向的環進行夾持,並從該第2限制機構上釋放之後對其以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環管理系統的構成示意圖。
圖2是誘導單元中主要部位的構成示意圖。
圖3是說明尺寸測定單元的主視圖。
圖4是說明尺寸測定單元的側視圖。
圖5是尺寸測定單元中環的厚度測定方法的示意圖。
圖6及圖7是排列單元的構成示意圖。
圖8是排列單元的動作示意圖。
圖9是第1及第2移送單元的主要部位的構成示意圖。
圖10是第1及第2移送單元、及第1儲料機的構成示意圖。
圖11及圖12是環管理系統的功能示意圖。
圖13及圖14是另一實施方式中的排列單元的構成示意圖。
圖15及圖16是另一實施方式中的排列單元的動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環管理系統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所示的環管理系統包括搬入C/V(傳送帶)50、誘導單元100、尺寸測定單元200、排列單元300、第1移送單元400、第1儲料機(第1保管機構)500、第2移送單元600、第2儲料機(第2保管機構)700、層疊單元800、搬出C/V850、及控制單元(控制機構)900。
搬入C/V50,將多個環W按其原來形狀的略圓形狀在橫向(徑向)上進行搬運(參照圖1中的箭頭①)。
如圖2所示,誘導單元100具有在環W的移送方向上延伸設置的導軌102、沿著導軌102能移動的支架104、及與支架104同時能一體地移動的左右一對夾持機構110。夾持機構110具有分別相對向的兩對爪部112、經驅動杆114使爪部112與其相對向的方向相垂直地水平移動的驅動缸116、及使驅動缸116在與其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轉動的旋轉式執行機構118。根據誘導單元100,通過相對向的兩對爪部112來限制欲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W,並夾持其成略橢圓形狀。
誘導單元100作為『掛設機構』使通過搬入C/V50被搬送的環W以略橢圓形狀掛設到尺寸測定單元200中的一對輥210、220上(參照圖1中的箭頭②)。另外,誘導單元100又作為『拆卸機構』將環W保持略橢圓形狀從該一對輥210、220上取下,移送到排列單元300(參照圖1中的箭頭③)。
結合圖3及圖4說明尺寸測定單元200的構成。
尺寸測定單元200作為環W的『周長測定機構』具有驅動輥210、並列於驅動輥210的豎直下方的從動輥220、對與從動輥220於豎直方向上的變位量相對應的信號進行輸出的第1變位傳感器230、及由依據第1變位傳感器230的輸出信號而對環W的周長(內周長)進行測定的、由CPU等構成的運算機構231。
驅動輥210,經託架212被以軸支撐在直立設置於基座202上的支柱204上。另外,驅動輥210,通過設置在支柱204的背面一側的驅動電機214(驅動機構)被驅動旋轉。在託架212上設置有上限開關(圖示略)。在驅動輥210的軸承部件216的上部,設置有對與經由軸承部件216而被測定的驅動輥210的溫度相對應的信號進行輸出的溫度傳感器218。
從動輥220用軸支撐在託架222上。託架222經由卡合部件224卡合於設置在支柱204上的上下方向位置的2條導軌部件206,並能沿著導軌部件206滑動自如。另外,經與託架222下部連接的驅動杆226並通過驅動缸228使託架222上升。而且,託架222通過自身重量對掛設在一對輥210以及220上的環W施加張力。在導軌部件206的下部分處設置有下限開關208。
第1變位傳感器230,具有伸縮自如的接觸元件232。接觸元件232,在包括驅動輥210的軸心與從動輥220的軸心的豎直線上並抵接託架222的下部。接觸元件232,通過彈簧部件等的頂壓機構(圖示略)被頂靠向託架222的方向,接觸元件232的前端與託架222同時變位。
另外,尺寸測定單元200作為環W的『厚度測定機構』具有分別與掛設在兩輥210及220上的環W的內圓周面及外圓周面相對並接觸的內接觸元件240及外接觸元件250、對與外接觸元件250的變位量相對應的信號進行輸出的第2變位傳感器260、及由依據第2變位傳感器260的輸出信號而對環W的厚度t進行測定的、由CPU等構成的運算機構261。
內接觸元件240通過驅動缸242被水平驅動。外接觸元件250通過第2變位傳感器260被水平驅動。
尺寸測定單元200是依據兩輥210、220之間轉動時的變位來測定掛設在一對輥(保持機構)210、220上的略橢圓形狀的環W的周長。另外,尺寸測定單元200還測定掛設在一對輥210、220上的略橢圓形狀的環W的厚度。在此,環W的『周長』是指沿環W的內圓周面的長度,即『內圓周長』。
接著,結合圖6及圖7說明排列單元300的構成。
排列單元300作為『水平排列機構』的構成具有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另外排列單元300還具有豎直排列機構330,豎直排列機構330又具有使一對環W排列於豎直方向並對其保持的上保持機構331及下保持機構332。
此外,排列單元300還具有將通過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被保持的環W分別移載到豎直排列機構330的上保持機構331及下保持機構332上的第1移載機構340及第2移載機構350、和對通過豎直排列機構330被排列在堅直方向上的一對環W進行搬出的搬出機構360。
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分別具有載放環W的載置板314及324、和對載放在載置板314及324上的環W從兩側限制成略橢圓形狀的限制機構312及322。
第1移載機構340具有間隔可變的一對夾臂344,該夾臂344是通過位於第1保持機構310的限制機構312之間的多個爪部342、將環W保持其略橢圓形狀而進行夾持。另外,第1移載機構340具有驅動缸346,並利用設置在臺卓301上的導軌348的引導,通過驅動缸346,相對於豎直排列機構330被驅動於前進後退。
第2移載機構350與第1移載機構340大致相同,具有間隔可變的一對夾臂354,該夾臂354是通過位於第2保持機構320之間的限制機構322的多個爪部352、將環W保持其略橢圓形狀而進行夾持。第2移載機構350具有驅動缸356,並利用設置在臺卓301上的導軌358的引導,通過驅動缸356,相對於豎直排列機構330被驅動於前進後退。
豎直排列機構330的上保持機構331及下保持機構332分別具有將環W從兩側限制成略橢圓形狀的限制機構333及334。
另外,作為使豎直排列機構330移動的『移送機構』的構成,在中間臺卓302上設置有向左側上升傾斜的第1傾斜導向部335及平行於第1傾斜導向部335的第2傾斜導向部336。在第1傾斜導向部335上設置有沿著其傾斜而移動的第1滑動元件337,第1滑動元件337連接於豎直排列機構330。在第2傾斜導向部336上設置有沿著其傾斜而移動的第2滑動元件338,第2滑動元件338連接於第1傾斜導向部335。
上搬出機構361與下搬出機構362上下一體地被設置而構成搬出機構360。上搬出機構361與下搬出機構362分別具有間隔可變的一對夾臂364,該夾臂364是通過爪部363而將環W以其略橢圓形狀進行夾持。另外,搬出機構360具有驅動缸366,並利用設置在臺卓301上的導軌368的引導,通過驅動缸366,相對於豎直排列機構330被驅動於前進後退。
排列單元300,使通過尺寸測定單元200被測定尺寸後又通過誘導單元100被移送的環W(參照圖1中的箭頭③)、保持其橢圓形狀排列於橫向。另外,排列單元300又對橫向排列的環W、保持其略橢圓形狀重新排列在上下方向。
第1移送單元400具有第1夾持機構410,如圖9(a)及圖9(b)所示,該第1夾持機構410通過具有爪部414的一對夾臂412對環W進行可改變間隔地夾持。另外,如圖10所示,第1移送單元400還具有水平驅動第1夾持機構410的第1水平驅動機構420、和沿著直立設置於第1儲料機500外周一側的第1柱狀部件402而豎直驅動第1夾持機構410與第1水平驅動機構420的第1豎直驅動機構430、及使第1柱狀部件402繞其軸轉動的第1轉動機構440。
第1移送機構400,通過第1夾持機構410夾持環W並將其以略橢圓形狀從排列單元300移送出來(參照圖1中的箭頭④)。此後,在豎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前後驅動第1夾持機構410,以略橢圓形狀夾持環W,並移送·搬入到第1儲料機500(參照圖1中的箭頭⑤)。
第1儲料機500如圖10所示,呈略圓筒狀,在外圓周一側呈開放狀態,並具有沿圓周方向及軸方向被劃分的多個收納室502。通過第1轉動機構510可以使第1儲料機500繞其軸轉動。在各收納室502內設置有把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W限制在略橢圓形狀的限制機構504(參照圖1)。第1儲料機500通過限制機構504、對通過第1移送單元400被移送·搬入的多個環W進行限制,並以其略橢圓形狀進行區分保管。
第2移送單元600,具有與第1移送單元400同樣的構成。第2移送單元600通過第2夾持機構610夾持環W,並以其略橢圓形狀從第1儲料機500搬出(參照圖1中的箭頭⑥)。另外,第2移送單元600作為本發明的『第3移送機構』,通過第2夾持機構610夾持環W,並以其略橢圓形狀從第1儲料機500搬出,而後搬入第2儲料機700(參照圖1中的箭頭⑥)。此外,第2移送單元600又作為本發明的『第4移送機構』,通過第2夾持機構610夾持環W,並以其略橢圓形狀從第2儲料機700搬出(參照圖1中的箭頭⑥)。而且,第2移送單元600按層疊順序暫時收容從第1儲料機500或第2儲料機700搬出的多個環W,而後移送到層疊單元800(參照圖1中的箭頭⑦)。
第2儲料機700具有與第1儲料機500大致同樣的構成。通過第2轉動機構710使第2儲料機700繞其軸轉動。另外,第2儲料機700通過限制機構704對通過第2移送單元600被移送·搬入來的多個環W從兩側進行限制,並以其略橢圓形狀進行區分保管。
層疊單元800,對由第2移送單元600移送來的、並還原成原來的略圓形狀後的多個環W進行層疊,形成層疊環R,而後移送到搬送C/V850(參照圖1中的箭頭⑧)。
搬出C/V850將通過層疊單元800形成的層疊環R搬出到外部(參照圖1中的箭頭⑨)。
控制單元900由電腦等構成,安裝有發揮管理環W等各種功能的電腦程式。控制單元900包括計時器906、存儲機構908、第1選定機構910、第1指示機構912、第2選定機構920、及第2指示機構922。
計時器906是對環W處於第1儲料機500中的保管時間進行計時。
存儲機構908,針對以下各因素而進行記憶,即,關於各個環W所測定的周長l及厚度t、和由計時器906所測定的保管時間τ、及在第1儲料機500及第2儲料機700中的保管位置。
第1選定機構910,依據通過存儲機構908被記憶的周長l及厚度t、來選定適合於層疊的最佳組合的環W,第1指示機構912,除了指示第2移送單元600、將通過第1選定機構912選定的環W移送到層疊單元800之外,還對各單元進行後述的各種指示。
第2選定機構920,依據通過存儲機構908記憶的環W的保管時間τ或尺寸(l、t),來選定從第1儲料機500移送到第2儲料機700的環W。第2指示機構922進行以下的指示,即,將通過第2選定機構920被選定的環W從第1儲料機500移送到第2儲料機700。
參照圖1~圖12對關於上述構成的本系統的功能進行說明。在下面,各單元之間的發送或接收的信號及數據,雖然只明確反映了主要的部分,但是也可以發送或接收與構築本系統所使用的程序語言或通信控制規程相匹配的其他數據或信號。
首先,誘導單元100通過夾持機構110將通過搬入C/V50被搬入的略圓形狀的環W夾持成略橢圓形狀。具體的是,沿著圖2所示的導軌102,夾持機構110與支架104一起被移動到搬入C/V50的上方。另外,通過旋轉式執行機構118轉動驅動缸116,為使得爪部112朝向下方。此時,環W在搬入C/V50的終端通過夾持機構(圖中略)被向水平方向的推壓,而成為略橢圓形狀。而且,通過驅動缸116並經由驅動杆114,爪部112下降到環W的位置。此時,通過在搬入C/V50的終端部的夾持機構的按壓被解除,欲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W由於通過爪部112被限制於短軸方向,故保持其略橢圓形狀被夾持。另外,通過利用驅動缸116使爪部112上升,就可以將環W從搬入C/V50上提起(參照圖2中的點劃線)。
接著,誘導單元100將通過夾持機構夾持成略橢圓形狀的環W移送到尺寸測定機構200(參照圖1中的箭頭①)。具體的是,沿著圖2所示的導軌102,將夾持機構110與支架104一起移動到尺寸測定機構200的一對輥210及220的相對向的位置。另外,通過旋轉式執行機構118轉動驅動缸116略成水平,以使得爪部112與一對輥210及220相對。
然後,通過尺寸測定單元200測定環W的周長l及厚度t。下面,關於這個測定過程結合圖3~圖5進行說明。
首先,通過驅動缸228驅動託架222及從動輥220上升,託架222的上部一旦抵接到下限開關208,驅動缸228則被停止。此時,通過誘導單元100的驅動缸116經驅動杆114、爪部112被驅動前進到環W以略橢圓形狀處於一對輥210及220的外側位置。
接著,解除通過驅動缸228向上方的頂靠,由此,託架222通過自身重量與從動輥220一起沿著導軌部件224向下降。此時,環W呈比到此之前的環更加細長的略橢圓形狀,且從誘導單元100的夾持機構110的爪部112上釋放出來,同時又呈拉緊狀態。通過驅動缸116驅動誘導單元100的夾持機構110後退。
然後,通過驅動電機214驅使驅動輥210旋轉,由此,環W被轉動。此時,第1變位傳感器230將與從動輥220的變位量(=以託架222的最高位置為基準的接觸元件232的變位量)相對應的輸出信號傳送給運算機構231。另外,通過溫度傳感器218,對與驅動輥210的溫度相對應的輸出信號傳送給運算機構231。而且,運算機構231還從兩輥210及220的直徑、以及與從第1變位傳感器930輸出的信號相對應的兩輥210及220的軸間距離,來測定環W的周長(內圓周長)l。另外,運算機構231依據從溫度傳感器218輸出的信號,對環W的周長l進行補正。
這樣,降低了由於驅動輥210的熱膨脹等而影響的測定誤差,從而能準確測定環W的周長l。另外,由於接觸元件232是設置在連接驅動輥210、從動輥220的軸的直線上,故而從動輥220的變位量能被準確地檢測。此外,當環W轉動時,從動輥220的變位被連續地測定,也可以將環W勻速轉動中的平均振幅作為從動輥220的變位量,在這種情況下,環W的周長l將被更加準確測定。
而後,使驅動電機214停止,驅動輥210的轉動被停止,對通過託架222的重量而呈拉緊狀態的環W的厚度t進行測定。即,首先,如圖5(a)所示,驅動缸242驅動,使內接觸元件240抵接於環W的內圓周面。最好此時的抵接負荷量為不使環W變形的100g左右為宣。
接著,如圖5(b)所示,第2變位傳感器260驅動外接觸元件250,使之抵接於環W的外圓周面。此時,第2變位傳感器260將與外接觸元件250的變位量相對應的輸出信號傳送給運算機構261。另外,溫度傳感器218,將與驅動輥210的溫度相對應的輸出信號傳送給運算機構261。而且,運算機構261,依據第2變位傳感器260的輸出信號而對環W的厚度t進行測定。另外,運算機構261,依據溫度傳感器218的輸出信號對環W的厚度t進行補正。此外,也可以通過驅動輥210以規定的角度斷續地轉動環W,將多個位置處的環W的厚度t的平均值作為環W的厚度t測定。
另外,與通過運算機構231、261被測定·補正的環Wi的周長li以及厚度ti相關連的數據、從測定單元200輸出到控制單元900中(圖11中的箭頭d1)。
環W在被測定其周長l及厚度t之後,通過誘導單元100的夾持機構110被以略橢圓形狀移送到排列單元300(圖1中的箭頭③)。具體的是,通過圖2所示的驅動缸116,將爪部112前進驅動到以略橢圓形狀掛設在一對輥210及220上的環W的外側位置。此後縮小一對輥210及220的軸間間隔,由此解除拉緊狀態,欲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W,通過爪部112被限制於短軸方向。這樣將環W夾持成略橢圓形狀的爪部112,通過驅動缸116被向後退驅動,驅動缸116通過旋轉式執行機構118被朝向下轉動。此後,沿著導軌102,爪部112與支架104一起被移動到排列單元300的載置板314、324的上方(參照圖7中的假想線)。
然後,通過排列單元300將排列於水平方向上的環W排列於鉛直方向。下面,關於這個排列過程結合圖6~圖8進行說明。
首先,通過誘導單元300的夾持機構110被移送的環W被分別載放於載置板3 14、324上。此後擴大夾持機構110的夾持間隔,將欲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W通過在載置板314、324上設置的限制機構312、322限制在短軸方向。由此,如圖6所示,一對環W通過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被排列於水平方向,並被保持於略橢圓形狀。
接著,第1移載機構340通過夾臂344夾持由第1保持機構310所保持的環W。通過夾臂344的間隔縮小,環W變成比以前還細長的略橢圓形狀,並被從限制機構312上釋放出來。第1移載機構340通過驅動缸346而前進,並將環W以其略橢圓形狀移載到豎直排列機構330的上保持機構331上(參照圖6中的假想線)。此外,通過擴大夾臂344的夾持間隔,由此欲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W由限制機構333限制在短軸方向上,如圖8(a)所示,並以其略橢圓形狀被保持在上保持機構331上。
然後,如圖8(b)所示,第1滑動元件337沿著第1傾斜導向部335移動,堅直排列機構330被移動到第2移載機構350的對向位置。隨此,豎直排列機構330被第1傾斜導向部335引導而上升,下保持機構332與第2移載機構350的夾臂354相對向。
而且,第2移載機構350通過夾臂354夾持由第2保持機構320保持的環W。通過夾臂344的間隔縮小,環W變成比以前還細長的略橢圓形狀,並被從限制機構322上釋放出來。第2移載機構350通過驅動缸356而前進,並將環W保持其略橢圓形狀移載到豎直排列機構330的下保持機構332上。此外,擴大夾臂354的夾持間隔,由此欲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W通過限制機構334被限制在短軸方向,如圖8(b)所示,並以其略橢圓形狀被保持在豎直排列機構330的下保持機構332上。由此,在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上水平方向被排列的一對環W,通過豎直排列機構330以略橢圓形狀排列於豎直方向。
而後,如圖8(c)所示,第2滑動元件338沿著第2傾斜導向部336而移動,豎直排列機構330被移動到搬出機構360的對向位置。而且,搬出機構360的上搬出機構361及下搬出機構362夾持通過豎直排列排列機構330被排列於豎直方向上的一對環W。通過夾臂364的間隔縮小,一對環W分別變成比以前還細長的略橢圓形狀,並被從限制機構333、334上釋放出來。搬出機構360通過驅動缸366前進,並將排列於豎直方向上的環W以其略橢圓形狀搬到搬出部370。
這樣根據排列單元300,只要通過第1移載機構340及第2移載機構350依次地將環W移載到通過第1傾斜導向部335逐漸上升的豎直排列機構330上,排列於水平方向的一對環W即被排列於豎直方向。
另外,除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之外,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增設保持機構,通過增設與該保持機構相對應的移載機構、豎直排列機構300上的保持機構及搬出機構,而將水平方向排列的3個以上的環W排列於豎直方向。另外,作為驅使豎直排列機構330移動的機構,也可以省略第2傾斜導向部336及第2滑動元件338,通過延長第1傾斜導向部335,而延長第1滑動元件337的移動距離。
此後,控制單元900的第1指示機構912決定環Wi處於第1儲料機500上的保管位置pi(圖11s1)。
另外,第1指示機構912依據保管位置pi而將『第1轉動數據』傳送給第1儲料機500的轉動機構510(圖11中的箭頭d2)。收到這個數據後,轉動機構510使得處於保管位置pi的收納室502與第1移送單元400相對向地來驅使第1儲料機500轉動。
此外,第1指示機構912將『第1移送數據』傳送給第1移送單元400(圖11中的箭頭d3)。收到這個數據後,第1移送單元400在排列單元300的搬出部370處、通過夾持機構410夾持以上下方向排列的環Wi。通過夾持機構410的夾持間隔的縮小(參照圖9(a)及圖9(b),環Wi被從搬出機構360的夾臂364上釋放出來。並保持略橢圓形狀被移送·搬入到處於第1儲料機500的保管位置pi處的收納室502內(圖1中的箭頭⑤)。伴隨夾持機構410的夾持間隔的擴大,欲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Wi通過限制機構504被限制在短軸方向,並以其略橢圓形狀被保管在處於保管位置pi的收納室502內。
此時,計時器906對環Wi處於第1儲料機500中的保管時間τi開始計時(圖11s2)。另外,存儲機構908針對各個環Wi的周長li、厚度ti、在第1儲料機500上的保管位置pi及保管時間τi進行記憶(圖11s3)。
此外,第2選定機構920對被存儲機構908記憶的保管時間τk達到規定時間τ以上的環Wk進行選定(圖11s4)。另外,第2選定機構920還對被第1儲料機500所保管並通過存儲機構908記憶的同一尺寸(1、t)的個數達到規定數n以上時的環Wk的一部分進行選定(圖11s5)。
並且,第2指示機構922決定將通過第2選定機構920被選定的環Wk移送到第2儲料機700上的搬入位置qk(圖11s6)。
另外,第2指示機構922依據環Wk處於第1儲料機500上的保管位置pk、搬到第2儲料機700上的搬入位置qk,而將『第3轉動數據(其1)』傳送給第1儲料機500的轉動機構510(圖3中的箭頭d4),將『第3轉動數據(其2)』傳送給第2儲料機700的轉動機構710(圖3中的箭頭d5),將『第3移動數據』傳送給第2移送單元600(圖2中的箭頭d6)。
收到這個數據後,轉動機構510以使得處於保管位置pk的收納室502與第2移送單元600相對向、來驅使第1儲料機500轉動。另外,轉動機構710以使得處於搬入位置qk的收納室702與第2移送單元700相對向、來驅使第2儲料機700轉動。而且,第2移送單元600通過夾持機構610夾持環Wk,並將其以略橢圓形狀從第1儲料機500的保管位置pk搬出(圖1中的箭頭⑥)。另外,第2移送單元600還通過夾持機構610夾持環Wk,並將其以略橢圓形狀搬到處於第2儲料機700的搬入位置qk處的收納室702內(圖1中的箭頭⑥』)。伴隨夾持機構610的夾持間隔的擴大,欲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Wk,通過限制機構704被限制在短軸方向,並從夾持機構610上釋放出來,以略橢圓形狀被保管在第2儲料機700上。
此時,存儲機構908針對環Wi的周長li、厚度ti、在第2儲料機700上的保管位置pi進行記憶(圖11s7)。
接著,第1選定機構910,依據通過存儲機構908記憶的環Wi的周長li、厚度ti,對構成層疊環最佳組合的多個環Wj從第1儲料機500中進行選定(圖12s8)。
並且,第1指示機構912依據通過第1選定機構910被選定的環Wj的保管位置pj,將『第2轉動數據』傳送給第1儲料機500的轉動機構510(圖12中的箭頭d7)。收到這個數據後,轉動機構510以使得收納有環Wj的收納室502與第2移送單元600相對向,而驅使第1儲料機500轉動。
另外,第1指示機構912依據環Wj的保管位置pj,將『第2移送數據』傳送給第2移送單元600(圖12中的箭頭d8)。收到這個數據後,第2移送單元600通過夾持機構610夾持環Wj,並通過其夾持間隔的縮小,使環Wj成為更加細長的略橢圓形狀,並被從限制機構504上釋放出來(參照圖9(a)及圖9(b)。此後,第2移送單元600將環Wj以略橢圓形狀從第1儲料機500的保管位置pj(圖1中的箭頭⑥)移送到層疊單元800(圖1中的箭頭⑦)。
另外,當第1選定機構910在不能從第1儲料機500中選出構成層疊環所有的環W時,就要依據通過存儲機構908被記憶的環Wk的周長lk及厚度tk,從第2儲料機700中選定對構成層疊環R最佳的環Wk(圖12s9)。
第1指示機構912,依據通過第1選定機構910被選定的環Wk在第2儲料機700中的保管位置qk,而將『第4轉動數據』傳送給轉動機構710(圖12中的箭頭d9)。在收到這個數據後,轉動機構710以使得收納有環Wk的收納室702與第2移送單元600相對向,而驅使第2儲料機700轉動。
另外,第1指示機構912,依據環Wk的保管位置qk,將『第4移送數據』傳送給第2移送單元600(圖12中的箭頭d10)。在收到這個數據後,第2移送單元600通過夾持機構610夾持環Wk,通過其夾持間隔的縮小,使環Wk成為更加細長的略橢圓形狀,並被從限制機構704上釋放出來。此後,第2移送單元600將環Wk以略橢圓形狀從第2儲料機700的保管位置qj(圖1中的箭頭⑥」)移送到層疊單元800(圖1中的箭頭⑦)。
層疊單元800對由第2移送單元600移送來的多個環W在徑向進行層疊,形成層疊環R,並將層疊環R移送到搬送C/V850(參照圖1中的箭頭⑧)。此後通過搬送C/V將層疊環R搬出(參照圖1中的箭頭⑨)。
根據本實施方式的環管理系統,通過尺寸測定單元200、第1移送單元及第2移送單元600、第1儲料機500及第2儲料機700、以及層疊單元800,而使環W的尺寸測定、移送、保管、以及層疊的一連竄的工序不被拖延地分別實行(圖1中的箭頭①~⑨)。因此,消除了每一作業人員其工作質量各不相同的因素,從而可以進一步提高層疊環R的製造效率及質量。
另外,構成層疊環R的環Wj,是依據通過尺寸測定單元200被測定的周長lj及厚度tj(尺寸),並通過第1選定機構910被選定。而後,處於針對該環Wj的尺寸而通過存儲機構908被記憶的保管位置pj處的環,又通過第2移送單元600被搬出,並朝向層疊工序開始被層疊。因此,作為最佳組合的多個環Wj被選定之後,這些環被從第1儲料機500或第2儲料機700正確地取出,從而可以製造出高質量的層疊環R。
此外,通過尺寸測定單元200將環W維持於略橢圓形狀,並在抑制環W要復原彈性向徑向變形的狀態下,來測定環W的周長l及厚度t。因此,可以提高尺寸測定精度。
另外,在一連竄的工序中(圖1中的箭頭②~⑦),環W被一直保持於略橢圓形狀。因此,在該一連竄的工序中間,略呈橢圓形狀的環W通過其復原彈性而變形至預想不到的方向,與什麼接觸而損傷,甚至無論環W的尺寸(l、t)相同與否,而被一直作為『在短軸方向具有略為一定寬度的略橢圓形狀的工件』來處理。因此,對處理該工件用的保持機構進行略為共通的規格化之後,在能構成移送機構及保管機構的同時,又可以提高其代替性、共通性。
另外,可以避免同一個環Wk超過所規定時間τ而被第1儲料機500保管,或規定數n個以上的同一尺寸的環Wk被第1儲料機500所保管的現象。由此,抑制了第1儲料機500上環Wi的搬入位置pi的選擇餘地(參照圖11中的s1)被窄小化的現象,並可以避免阻礙環Wi被移送、搬入(參照圖1中的箭頭⑤)到第1儲料機500上的現象。
另外,當從第1儲料機500中選定不出構成層疊環R的適當的環Wj時,將從第2儲料機700中選定環W。
另外,也可以通過第1選定機構910選定從第1儲料機500搬出的環Wj,使得第1儲料機500中的環Wi的搬入位置pi與環Wj的搬出位置pj相對向。
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同時地實施通過第1移送單元400向環Wi的搬入位置pi的搬入與通過第2移送單元600從環Wj的搬出位置pj的搬出,這樣可以提高製造效率。
另外,為使得第1儲料機500上的環Wi搬入位置pi的相對向的位置與環Wj的搬出位置pj在圓周方向上處於最近,也可以選定從第1儲料機500搬出的環Wj。
為使得第1儲料機500上的環Wi的搬入位置pi與環Wj的搬出位置pj相對向,有時選定不了搬入到第1儲料機500上的環Wi及搬出的環Wj。在這種情況下,在將環Wi搬入第1儲料機500後,在環Wj的搬出時,必須驅動第1儲料機500轉動。然而,作為從第1儲料機500搬出的環W,如上所述那樣,距離環Wi的搬入位置pi的相對向的位置最近的環Wj將被選定。由此,將搬出時的第1儲料機500的轉動量抑制到最小限度,這樣可以實現層疊環R的製造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上述構成的排列單元300中,雖然通過將環W從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移載到豎直排列機構330的上保持機構331及下保持機構332並被排列於豎直方向,但是,作為其它的構成,也可以通過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從水平方向被排列到豎直方向,使得環W被排列於豎直方向。關於具有該其它的構成的排列單元300,結合圖13~圖16進行說明。對於與上述構成同樣之處使用相同的符號並適當地省略其說明。
在該其它的構成的排列單元300中,省略豎直排列機構330、第1移載機構340、及第2移載機構350。另外,沿著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的排列方向設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1導向部311、及在第1導向部311的下方平行地延伸的第2導向部321。在第1導向部311上設置有沿其移動的第1滑動元件313。第1滑動元件313連接於第1保持機構310。在第2導向部321上設置有沿其移動的第2滑動元件323。第2滑動元件323連接於第1導向部311及第2保持機構320。
如圖13及圖14所示,第1保持機構310具有經由支撐架(支撐部件)315延伸到下方的導向杆317。導向杆317自如進出於第1滑動元件313,由此,支撐架315被升降自如。另外,支撐架315通過彈簧部件(頂壓機構)319被頂靠到上方。此外,在支撐架315上還設置具有朝向第2保持機構320逐漸下降的傾斜面316的凸輪部件318。
如圖14所示,第2保持機構320經由第1保持機構310可以自由通過的支撐架325,連接於第2滑動元件323。在支撐架325上設置有與第1保持機構310的凸輪部件318上所形成的傾斜面316之間滑動接觸的凸輪輥326。
關於該構成的排列單元300的動作,結合圖15~圖16進行說明。首先,一對環W以被排列在水平方向的狀態下,通過限制機構312及322被限制,以略橢圓形狀被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所保持。
接著,如圖15(a)所示,第1滑動元件313沿著第1導向部311移動,第1保持機構310朝向第2保持機構320移動。此時,第2保持機構320的凸輪輥326與第1保持機構310的凸輪部件318上所形成的傾斜面316滑動接觸,第1保持機構310的支撐架315被相對地按壓到下方。而且,第1滑動元件313一旦沿著第1導向部311滑動,如圖15(b)所示,即進入第1保持機構310的下方,第1保持機構310就被移動到第2保持機構320的正下方。由此,排列於水平方向上的一對環W被排列在豎直方向上。
然後,如圖15(c)所示,第2滑動元件323沿著第2導向部321移動,兩保持機構310、320被移動到與搬出機構360(圖13)相對的位置。而且,搬出機構360的上把持部361及下把持部362將被兩保持機構310、320所保持的一對環W維持於排列在其上下方向上的狀態而進行夾持,此外還通過驅動缸366而進出,移載於搬出部370。
這樣,如果將環W放入通過第1導向部311及第2導向部321而在水平方向移動的兩保持機構310、320上,就可以使水平方向上排列的一對環W排列於豎直方向。另外,通過包括第1保持機構310及第2保持機構320在內,與環W的數量相對應地再增加另外的保持機構,也可以將排列於水平方向上3個以上的環W排列于堅直方向。
權利要求
1.一種環管理系統,是對構成層疊環用的、徑向上具有彈性的多個環進行管理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測定環尺寸的尺寸測定機構,和將通過該尺寸測定機構測定的環進行移送的第1移送機構,和將通過第1移送機構被移送搬入的環區分保管在多個位置的第1保管機構,和將環從第1保管機構搬出移送的第2移送機構,和控制機構;該控制機構具有針對各環、對應於由該尺寸測定機構測定的尺寸及在第1保管機構上的保管位置而進行記憶的存儲機構,和依據被該存儲機構所記憶的環的尺寸、對構成層疊環的環進行選定的第1選定機構,和第1指示機構,該第1指示機構,對第2移送機構發出將通過第1選定機構選定的環、從通過該存儲機構以對應該環的尺寸而被記憶的第1保管機構中的保管位置進行搬出移送的指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具有將環從第1保管機構搬出移送的第3移送機構,和將通過第3移送機構被移送搬入的環區分保管在多個位置的第2保管機構;所述控制機構具有從通過第1保管機構被保管的環的當中、對第1保管機構中的保管時間達到規定時間以上的環、或者尺寸所重複的個數達到規定數以上的環進行選定的第2選定機構,和對第3移送機構發出將通過第2選定機構被選定的環、從通過所述存儲機構以對應該環的保管時間或尺寸而被記憶的第1保管機構中的保管位置搬出、並搬入到第2保管機構的指示的第2指示機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具有將環從第2保管機構搬出移送的第4移送機構;所述存儲機構,針對各環、對應於由所述尺寸測定機構測定的尺寸及第2保管機構上的保管位置而進行記憶,當第1選定機構從通過第1保管機構所保管的環中選定不出環時,則從通過第2保管機構所保管的環當中選定構成層疊環的環;第1指示機構對第4移送機構發出將通過第1選定機構被選定的環、從通過該存儲機構以對應該環的尺寸而被記憶的第2保管機構中的保管位置搬出移送的指示。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尺寸測定機構、所述移送機構、以及所述保管機構,具有將略圓形狀的環保持成略橢圓形狀的保持機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尺寸測定機構具有使轉動軸平行且該轉動軸間隔可以改變的並列的一對輥,和將被掛設到該一對輥上、通過該一對輥軸間間隔的擴大而被施加規定張力的該環、由該一對輥驅動旋轉,並通過該一對輥的旋轉軸間隔來測定該環的周長的周長測定機構,和在該一對輥的中間位置、對被掛設到該一對輥上且被施加該規定張力的環的厚度進行測定的厚度測定機構。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厚度測定機構具有與在被掛設到所述一對輥上後、被施加所述規定張力的環的內圓周側和外圓周側相對、且在相互抵接的方向上進退自如地被設置的一對接觸元件,和使兩接觸元件抵接環的內圓周面與外圓周面的接觸元件進退機構;通過以一側的接觸元件為基準的另一側接觸元件的變位,來測定掛設到該一對輥上的環的厚度。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設置有至少對所述一對輥中一側的輥的溫度進行測定的溫度測定機構;並設置有依據該溫度測定機構所測定的溫度、對通過所述周長測定機構及所述厚度測定機構所測定的數據進行補正的數據補正機構。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具有排列機構,該排列機構,在通過所述尺寸測定機構測定尺寸後,並在通過第1移送機構搬入到第1保管機構之前,將排列於水平方向上的多個環排列在豎直方向上;該排列機構包括具有使多個環排列於水平方向並對其保持的多個保持機構的水平排列機構,和具有使多個環排列於豎直方向並對其保持的多個保持機構的豎直排列機構,和在使該豎直排列機構向通過該水平排列機構排列的多個環的排列方向移動的同時、又使該豎直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以與該水平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依次相對向的形式上升的移動機構,和同步於通過該移動機構的該豎直排列機構的移動、並將通過該水平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所保持的多個環依次移載到該豎直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上的移載機構,和將通過該豎直排列機構的各保持機構所保持的多個環、維持在被排列於豎直方向上的狀態,同時進行搬出的搬出機構。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具有排列機構,該排列機構,在通過所述尺寸測定機構測定尺寸後,並在通過第1移送機構搬入第1保管機構之前,將排列在水平方向上的多個環排列在豎直方向上;該排列機構包括被排列於水平方向並對多個環進行保持的多個保持機構,和為使得水平方向排列的該多個保持機構排列在豎直方向而使一個保持機構依次移動到另一保持機構的正下方位置的移動機構,和將通過排列於豎直方向的該多個保持機構保持的各環、維持在排列於豎直方向上的狀態,同時進行搬出的搬出機構。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移動機構由使一個保持機構朝向另一保持機構移動的滑動元件,和沿著該滑動元件上直立設置的導向杆升降自如並一體地將這一保持機構支撐到上部的支撐部件,和將該支撐部件頂靠到上方的頂壓機構,和設置於該支撐部件上並朝向該另一保持機構逐漸下降傾斜的傾斜部,和伴隨該滑動元件朝向該另一保持機構的滑動、在抵抗該頂壓機構的頂靠力而經該傾斜部推壓該支撐部件到下方並將這一保持機構引向另一保持機構正下方位置的凸輪輥構成。
11.一種環管理系統,是對構成層疊環用的、徑向上具有彈性的多數的環進行管理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通過將略圓形狀的環掛設到軸間間隔可以改變的並列的一對輥上、使之成為略橢圓形狀之後而對環的尺寸進行測定的尺寸測定機構,和對從該尺寸測定機構的一對輥上取下來之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通過夾持機構進行夾持並以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的第1移送機構,和對通過第1移送機構被移送且隨著第1移送機構的夾持機構所夾持間隔的擴大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通過限制機構限制短軸方向、從而將其從第1移送機構的夾持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區分保管在多個位置的第1保管機構,和通過夾持機構使夾持間隔縮小、對通過第1保管機構以略橢圓形狀保管的環進行夾持、從而對其從第1保管機構的限制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的第2移送機構。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具有通過夾持機構使夾持間隔縮小、對通過第1保管機構以略橢圓形狀保管的環進行夾持、從而對其從第1保管機構的限制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的第3移送機構,和對隨著第3移送機構的夾持機構所夾持間隔的擴大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通過限制機構限制於短軸方向、從而將其從第3移送機構的夾持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區分保管在多個位置的第2保管機構。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具有通過夾持機構使夾持間隔縮小、對通過第2保管機構以略橢圓形狀保管的環進行夾持、從而對其從第2保管機構的限制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的第4移送機構。
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具有掛設機構,該掛設機構,將略圓形狀的環通過夾持機構夾持成略橢圓形狀,並使其長軸方向與所述尺寸測定機構的一對輥的反離方向一致後,移送到該一對輥外側;該尺寸測定機構,將通過該掛設機構被移送到該一對輥外側的環、通過該一對輥的軸間間隔的延長而從該掛設機構的夾持機構上釋放,並掛設到該一對輥上。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具有拆卸機構,該拆卸機構,對通過所述尺寸測定機構的一對輥的軸間間隔的縮短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從短軸方向進行夾持,從而以略橢圓形狀從該一對輥上對其取下。
1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環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具有排列機構,該排列機構,對從所述尺寸測定機構的一對輥上取下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通過第1限制機構限制在短軸方向,使其以略橢圓形狀排列於水平方向,通過夾持機構使夾持間隔縮小、對以略橢圓形狀排列於水平方向上的環進行夾持,並從第1限制機構上釋放後以略橢圓形狀對其移送,對隨著由該夾持機構的夾持間隔的擴大而欲從略橢圓形狀還原成略圓形狀的環、通過第2限制機構限制短軸方向,以此從該夾持機構上釋放之後使其以橢圓形狀的狀態排列於豎直方向;第1移送機構,通過夾持機構使夾持間隔縮小、而對通過該排列機構以略橢圓形狀排列在豎直方向的環進行夾持,並從該第2限制機構上釋放之後對其以略橢圓形狀進行移送。
全文摘要
一種環管理系統,包括測定環(W)的尺寸(1、t)的尺寸測定單元(200)、移送測定過尺寸的環的第1移送單元(400)、將由第1移送單元移送搬入的環區分保管在多個位置的第1儲料機(500)、將環從第1儲料機搬出以用於層疊而移送的第2移送單元(600)及控制單元(900)。控制單元(900)具有針對環的尺寸與被保管到第1儲料機的保管位置而進行記憶的存儲機構(908)、對於依據存儲機構記憶的尺寸而構成層疊環的環(Wj)進行選定的第1選定機構(910)、對第2移送單元(600)等發出將通過第1選定機構選定的環從第1儲料機的保管位置搬出移送的指令的第1指示機構(912)。可以提高層疊環的製造效率及質量。
文檔編號F16G5/16GK1503712SQ0280852
公開日2004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01年4月20日
發明者高田計利, 椋本隆次, 佐藤秀司, 竹中修, 杉園哲男, 稻木克旨, 田平弘樹, 齊藤浩二, 中島克幸, 二, 司, 幸, 旨, 樹, 次, 男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