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存放彎管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8:11:37 1

本實用新型屬於零件存儲及運輸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於存放彎管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汽車製造領域中,要經常用到方管或圓管等管狀部件,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常根據結構需要,採用各種帶弧度的方管或圓管制成汽車的車身骨架,即將方管或圓管制成彎管。在彎管成品製成之後,往往需要對其進行包裝之後再運輸,但包裝工序只是為了防止彎管運輸時相互碰撞而損壞,並不會產生額外的經濟效益,反而因增加了彎管的包裝步驟而提高了存儲及運輸的成本。傳統的包裝大多採用紙板隔離包裝或包裝紙包裝,該方式效率較低,難以進行快速包裝,且包裝後佔用面積比較大,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進行包裝,還浪費了包裝輔料,大大增加了生產加工成本,降低了企業的實際利潤。此外,若操作人員失誤,沒有按照質量要求對彎管進行包裝,則在彎管運輸過程中,會出現零件與零件在運輸過程中相互刮碰表面,造成劃痕,或由於零件相互堆積,上層壓壞下層,改變了彎管的彎曲弧度,造成產品質量不一致、性能不穩定,導致零件報廢,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無須用輔料進行包裝且運輸時能夠有效防止彎管相互碰撞損壞的用於存放彎管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用於存放彎管的裝置,該裝置包括上端開口的箱體、設置在箱體內部的彎管支承定位單元以及設置在箱體內底部的彎管尾部支承板,所述的彎管支承定位單元包括上支承定位機構及下支承定位機構,將彎管的頭部放置在上支承定位機構或下支承定位機構中,彎管的尾部放置在彎管尾部支承板上,對彎管進行存放。
所述的彎管支承定位單元設有一對,並對稱設置在箱體內部。
所述的上支承定位機構包括設置在箱體內壁上的上定位板以及與上定位板平行設置在箱體頂部的上支承杆。
所述的上定位板的一側均勻開設有多個與彎管的頭部相適配的上定位板定位凹槽。
所述的箱體頂部開設有上支承杆凹槽,所述的上支承杆設置在上支承杆凹槽內部。所述的上支承杆凹槽為弧形槽。
所述的上支承杆的一端與箱體鉸接。所述的上支承杆的非鉸接端能夠以鉸接端為中心,沿豎直面抬起或放下。
所述的上支承杆凹槽內沿水平方向設有銷釘,所述的上支承杆的一端通過銷釘與箱體鉸接。
所述的上支承杆凹槽的頂部沿水平方向設有與箱體鉸接的旋轉擋片。該旋轉擋片設置在上支承杆非鉸接端的上支承杆凹槽頂部,旋轉擋片的一個角上沿豎直方向設有旋轉擋片銷釘,旋轉擋片與箱體通過旋轉擋片銷釘鉸接,旋轉擋片能夠以旋轉擋片銷釘為中心,沿水平方向旋轉。當將上支承杆非鉸接端放入上支承杆凹槽內後,旋動旋轉擋片,使旋轉擋片蓋在上支承杆非鉸接端,通過槓桿原理對上支承杆進行固定,防止裝置運輸過程中,上支承杆晃動不穩;當需抬起上支承杆時,旋動旋轉擋片,使旋轉擋片遠離上支承杆凹槽,留出上支承杆凹槽頂部空間,便於將上支承杆非鉸接端抬起。
所述的下支承定位機構包括設置在箱體內部的下定位板以及與下定位板相互平行的下支承杆。該下支承杆與箱體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所述的下定位板的一側均勻開設有多個與彎管的頭部相適配的下定位板定位凹槽。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彎管尾部支承板上設有與彎管的尾部相適配的彎管尾部支承板凹槽。
所述的裝置還包括與箱體相適配的箱體蓋板。
本實用新型中,與彎管接觸的表面均設有尼龍層或聚酯橡膠層,以對彎管進行保護;所述的上支承杆和下支承杆均為橡膠管。
本實用新型在實際應用時,旋動旋轉擋片,使旋轉擋片遠離上支承杆凹槽,之後抬起上支承杆的一端,使上支承杆沿豎直方向放置;將彎管的頭部放入下定位板定位凹槽內,彎管的中部架設在下支承杆上,彎管的尾部放置在彎管尾部支承板凹槽內,以將彎管牢牢固定;將多個彎管按此方法依次放入下支承定位機構中其它的空位中;下支承定位機構中的彎管存放完畢後,將上支承杆的非鉸接端放入上支承杆凹槽中,並旋動旋轉擋片,使旋轉擋片蓋在上支承杆非鉸接端,對上支承杆進行固定,同時上支承杆壓在下支承定位機構中的彎管上,對彎管進一步加固;按照下支承定位機構中彎管的存放方式,依次將多個彎管放入上支承定位機構中;存放完畢後,蓋上箱體蓋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
1)通過彎管支承定位單元同時對多個彎管進行存放,彎管定位準確,存放效率高,操作簡便,且存放穩定,大大節約了彎管包裝所需的包裝輔料及運輸成本,能夠有效防止彎管在運輸過程中的相互碰撞損傷,保證了彎管的質量;
2)通過上支承定位機構和下支承定位機構對彎管進行存放,彎管排列緊密,空間利用率高,且裝置可疊加排放,大大節約了生產場地和運輸堆放空間,且彎管排放整齊,便於觀察彎管的表面狀態和清點彎管數量;
3)能夠根據彎管的實際形狀、彎曲角度和尺寸設計與彎管相適配的裝置,靈活性好,適用於圓管、方管、橢圓管等各類彎管的儲存及長距離運輸。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中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中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說明:
1—箱體、2—彎管尾部支承板、3—彎管、4—上定位板、5—上支承杆、6—上定位板定位凹槽、7—上支承杆凹槽、8—銷釘、9—旋轉擋片、10—下定位板、11—下支承杆、12—下定位板定位凹槽、13—彎管尾部支承板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例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限於下述的實施例。
實施例:
如圖1-2所示的一種用於存放彎管的裝置,該裝置包括上端開口的箱體1、與箱體1相適配的箱體蓋板、一對對稱設置在箱體1內部的彎管支承定位單元以及設置在箱體1內底部的彎管尾部支承板2,彎管支承定位單元包括上支承定位機構及下支承定位機構,將彎管3的頭部放置在上支承定位機構或下支承定位機構中,彎管3的尾部放置在彎管尾部支承板2上,對彎管3進行存放。
其中,上支承定位機構包括設置在箱體1內壁上的上定位板4以及與上定位板4平行設置在箱體1頂部的上支承杆5。上定位板4的一側均勻開設有多個與彎管3的頭部相適配的上定位板定位凹槽6。箱體1頂部開設有上支承杆凹槽7,上支承杆5設置在上支承杆凹槽7內部。上支承杆5的一端與箱體1鉸接。上支承杆凹槽7內沿水平方向設有銷釘8,上支承杆5的一端通過銷釘8與箱體1鉸接。上支承杆凹槽7的頂部沿水平方向設有與箱體1鉸接的旋轉擋片9。
下支承定位機構包括設置在箱體1內部的下定位板10以及與下定位板10相互平行的下支承杆11。下定位板10的一側均勻開設有多個與彎管3的頭部相適配的下定位板定位凹槽12。
彎管尾部支承板2上設有與彎管3的尾部相適配的彎管尾部支承板凹槽13。
裝置在實際應用時,旋動旋轉擋片9,使旋轉擋片9遠離上支承杆凹槽7,之後抬起上支承杆5的一端,使上支承杆5沿豎直方向放置;將彎管3的頭部放入下定位板定位凹槽12內,彎管3的中部架設在下支承杆11上,彎管3的尾部放置在彎管尾部支承板凹槽13內,以將彎管3牢牢固定;將多個彎管3按此方法依次放入下支承定位機構中其它的空位中;下支承定位機構中的彎管3存放完畢後,將上支承杆5的非鉸接端放入上支承杆凹槽7中,並旋動旋轉擋片9,使旋轉擋片9蓋在上支承杆5非鉸接端,對上支承杆5進行固定,同時上支承杆5壓在下支承定位機構中的彎管3上,對彎管3進一步加固;按照下支承定位機構中彎管3的存放方式,依次將多個彎管3放入上支承定位機構中;存放完畢後,蓋上箱體蓋板。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於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使用實用新型。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並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揭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範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