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止痛膏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4:57:41 1
專利名稱:骨關節炎止痛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膏劑,具體的說是一種以中藥為原料製備的用於治療骨關節炎的膏藥。
骨關節炎是骨科的一種常見病,系由於骨關節的退行性變所致,常以頸椎、腰椎、膝關節骨質增生為主要病理改變,其主要症狀為疼痛。目前西醫的治療手段多為採用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但由於存在較明顯的不良反應,常常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理療及針灸治療雖然不良反應較小但其遠期療效尚難得到肯定;口服中藥雖能克服上述缺點,但患者往往因嫌「麻煩」而不願接受;還有市場上常見的如「麝香虎骨膏」雖然使用方便,但由於某些原料(如虎骨)的稀缺性從而使其療效大打折扣。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既能夠對骨關節炎起到很好治療或緩解症狀作用,又能使患者樂於接受的中藥劑型。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根據中醫對骨關節炎的認識及辨證施治原則,按照中醫組方和製備原則加工而成的藥酒。
本發明的中草藥是由下列組分組成的(用量為重量份,後同)明天麻50~70,三七50~70,制杜仲50~70,仙靈脾50~70,土元50~70,川烏50~70,草烏45~55,全蟲50~70,蜈蚣5~10條(每10kg麻油),何首烏50~70,穿山甲50~70,水蛭50~70,制乳香50~70,制沒藥50~70,當歸50~70,川芎80~100,丹參50~70,桃仁50~70,赤芍50~70,雞血藤50~70,紅花50~70,血竭25~35,續斷50~70,桑寄生50~70,牡丹皮50~70,薑黃50~70,川牛膝50~70,五加皮50~70,烏蛇50~70,象皮50~70,血餘炭20~40,麻黃25~35,細辛45~55,防風50~70,獨活50~70,白芷50~70,南星50~70,大黃35~45,葛根50~70,米愨25~35,冰片50~70,白芥子25~35,麻油10000,樟丹3000~3500。
本發明的優選配比是明天麻55~65,三七55~65,制杜仲55~65,仙靈脾55~65,土元55~65,川烏55~65,草烏48~52,全蟲55~65,蜈蚣5~8條(每10kg麻油),何首烏55~65,穿山甲55~65,水蛭55~65,制乳香55~65,制沒藥55~65,當歸55~65,川芎85~95,丹參55~65,桃仁55~65,赤芍55~65,雞血藤55~65,紅花55~65,血竭28~32,續斷55~65,桑寄生55~65,牡丹皮55~65,薑黃55~65,川牛膝55~65,五加皮55~65,烏蛇55~65,象皮55~65,血餘炭25~35,麻黃28~32,細辛48~52,防風55~65,獨活55~65,白芷55~65,南星55~65,大黃38~42,葛根55~65,米愨28~32,冰片55~65,白芥子28~32,麻油10000,樟丹3000~3500。
本發明的最優配比是明天麻60,三七60,制杜仲60,仙靈脾60,土元60,川烏60,草烏50,全蟲60,蜈蚣6條(每10kg麻油),何首烏60,穿山甲60,水蛭60,制乳香60,制沒藥60,當歸60,川芎90,丹參60,桃仁60,赤芍60,雞血藤60,紅花60,血竭30,續斷60,桑寄生60,牡丹皮60,薑黃60,川牛膝60,五加皮60,烏蛇60,象皮60,血餘炭30,麻黃30, 細辛50,防風60,獨活60,白芷60,南星60,大黃40,葛根60,米愨30,冰片60,白芥子30,麻油10000,樟丹3000(冬季用)或3500(夏季用)。
以上藥物除大黃、冰片、樟丹外,加入麻油放入鐵鍋中,文火加溫,煮沸後加入大黃,使藥物顏色完全變黑,除去藥渣,繼續給油加溫,待將油滴入水中成珠時,將樟丹加入油內、拌勻,使油慢慢降溫,加入冰片、攪勻然後慢慢倒入冷水中,待成膏後,將藥膏捋成膏塊,浸泡於冷水中,待10天後備用。使用時將藥膏攤子軟布上,藥膏厚度為1~2毫米,面積視體型及擬貼敷部位(穴位)的大小而定。
通常頸椎病貼大椎穴及肩井穴或肢體痛點;腰椎骨質增生貼命門穴及雙腎俞穴;腰椎間盤突出貼命門穴、雙腎俞穴及環跳穴、委中穴。15天為一療程,中間休息2~3天,一般連用4個療程。
本發明中的各組分配伍使用可起到活血化淤、溫經止痛、滋陰補腎的作用,因而對於骨關節炎,特別是頸椎、腰椎等的疼痛有較好的治療或緩解症狀的效果,且本發明無明顯毒副作用,使用方法簡便,患者易於接受。
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如下明天麻60,三七60,制杜仲60,仙靈脾60,土元60,川烏60,草烏50,全蟲60,蜈蚣6條(每10kg麻油),何首烏60,穿山甲60,水蛭60,制乳香60,制沒藥60,當歸60,川芎90,丹參60,桃仁60,赤芍60,雞血藤60,紅花60,血竭30,續斷60,桑寄生60,牡丹皮60,薑黃60,川牛膝60,五加皮60,烏蛇60,象皮60,血餘炭30,麻黃30,細辛50,防風60,獨活60,白芷60,南星60,大黃40,葛根60,米愨30,冰片60,白芥子30,麻油10000,樟丹3000(冬季用)或3500(夏季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骨關節炎止痛膏藥,由中草藥經常規方法熬製而成,其特徵在於中草藥是按照重量份由下列組分組成的明天麻50~70,三七50~70,制杜仲50~70,仙靈脾50~70,土元50~70,川烏50~70,草烏45~55,全蟲50~70,蜈蚣5~10條(每10kg麻油),何首烏50~70,穿山甲50~70,水蛭50~70,制乳香50~70,制沒藥50~70,當歸50~70,川芎80~100,丹參50~70,桃仁50~70,赤芍50~70,雞血藤50~70,紅花50~70,血竭25~35,續斷50~70,桑寄生50~70,牡丹皮50~70,薑黃50~70,川牛膝50~70,五加度50~70,烏蛇50~70,象皮50~70,血餘炭20~ 40,麻黃25~35,細辛45~55,防風50~70,獨活50~70,白芷50~70南星50~70,大黃35~45,葛根50~70,米愨25~35,冰片50~70,白芥子25~35,麻油10000,樟丹3000~3500。
2.如權利要求1所速的骨關節炎止痛膏藥,其特徵在於中草藥可以按照重量份採取以下優選組分明天麻55~65,三七55~65,制杜仲55~65,仙靈脾55~65,土元55~65,川烏55~65,草烏48~52,全蟲55~65,蜈蚣5~8條(每10kg麻油),何首烏55~65,穿山甲55~65,水蛭55~65,制乳香55~65,制沒藥55~65,當歸55~65,川芎85~95,丹參55~65,桃仁55~65,赤芍55~65,雞血藤55~65,紅花55~65,血竭28~32,續斷55~65,桑寄生55~65,牡丹皮55~65,薑黃55~65,川牛膝55~65,五加皮55~65,烏蛇55~65,象皮55~65,血餘炭25~35,麻黃28~32,細辛48~52,防風55~65,獨活55~65,白芷55~65,南星55~65,大黃38~42,葛根55~65,米愨28~32,冰片55~65,白芥子28~32,麻油10000,樟丹3000~350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關節炎止痛膏藥,其特徵在於中草藥可以按照重量份採取以下最優化組分明天麻60,三七60,制杜仲60,仙靈脾60,土元60,川烏60,草烏50,全蟲60,蜈蚣6條(每10kg麻油),何首烏60,穿山甲60,水蛭60,制乳香60,制沒藥60,當歸60,川芎90,丹參60,桃仁60,赤芍60,雞血藤60,紅花60,血竭30,續斷60,桑寄生60,牡丹皮60,薑黃60,川牛膝60,五加皮60,烏蛇60,象皮60,血餘炭30,麻黃30,細辛50,防風60,獨活60,白芷60,南星60,大黃40,葛根60,米愨30,冰片60,白芥子30,麻油10000,樟丹3000。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關節炎止痛膏藥,其特徵在於中草藥可以按照重量份採取以下最優化組分明天麻60,三七60,制杜仲60,仙靈脾60,土元60,川烏60,草烏50,全蟲60,蜈蚣6條(每10kg麻油),何首烏60,穿山甲60,水蛭60,制乳香60,制沒藥60,當歸60,川芎90,丹參60,桃仁60,赤芍60,雞血藤60,紅花60,血竭30,續斷60,桑寄生60,牡丹皮60,薑黃60,川牛膝60,五加皮60,烏蛇60,象皮60,血餘炭30,麻黃30,細辛50,防風60,獨活60,白芷60,南星60,大黃40,葛根60,米愨30,冰片60,白芥子30,麻油10000,樟丹350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骨關節炎的止痛膏藥,它以明天麻、三七、制杜仲、仙靈脾、土元、川烏、草烏、全蟲、蜈蚣、何首烏、穿山甲、水蛭、制乳香、制沒藥、當歸、川芎、丹參、桃仁、赤芍、雞血藤、紅花、血竭、續斷、桑寄生、牡丹皮、薑黃、川牛膝、五加皮、烏蛇、象皮、血餘炭、麻黃、細辛、防風、獨活、白芷、南星、大黃、葛根、米愨、冰片、白芥子等中藥為原料,按一定比例熬製,對骨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其治療或緩解症狀的效果較好。
文檔編號A61K33/24GK1301547SQ9912046
公開日2001年7月4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27日
發明者王振宇, 張曉華, 李桂平, 王振慶 申請人:王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