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2:56:31 2
專利名稱: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體燃料汽化爐,尤其是一種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適用於煤油、柴油、生物醇等液體燃料,屬於能源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據申請人了解,現有的液體燃料汽化爐均額外設有對液體燃料進行預熱的裝置,使預熱後的液體燃料容易點燃,但是預熱需要消耗額外的熱量,這就不利於降低成本;此外,現有汽化爐中液體燃料的燃燒效率較低,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燃料效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設計科學、結構 緊湊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無需額外設置預熱裝置,能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包括內部安置有內筒的外筒,內筒和外筒均頂部開口、底部封閉,其特徵是,所述外筒具有一組進風口,所述內筒具有一組第一通風口 ;所述外筒、內筒的頂部支撐有環狀中空汽化室,所述汽化室內設有輸油管,所述輸油管具有伸出汽化室的進油口,所述輸油管底部具有一組漏油孔;所述汽化室底部具有一組輸油孔;所述內筒中安置有頂部具有間隔分布溢油孔的燃燒環,所述燃燒環經一組數量與輸油孔對應的連接管與各輸油孔連通。液體燃料依次經進油口、輸油管、漏油孔、汽化室、輸油孔、連接管、燃燒環、溢油孔流至內筒底部,點燃內筒底部的燃料,對燃燒環、連接管、汽化室、輸油管形成加熱,使其中的燃料充分汽化;燃燒使空氣流動,形成正壓,使外界空氣被源源不斷地吸入筒內,同時使汽化的燃料被不斷地從燃燒環內吸出,燃料在充足的空氣中充分燃燒,最終形成熊熊火焰。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完善的技術方案如下I.所述外筒和內筒之間形成夾層;所述進風口位於外筒下部,所述第一通風口位於內筒下部;所述內筒上部還具有一組第二通風口。2.所述內筒中部還設有一組進風小孔。3.所述進風口、第一通風口、第二通風口的數量相等,所述第二通風口位於對應第一通風口的正上方,所述進風口正對對應的第一通風口 ;所述進風口的上邊緣高於對應第一通風口的上邊緣。4.所述進風口平分外筒圓周;所述第一通風口、第二通風口平分內筒圓周;所述溢油孔平分燃燒環圓周。5.所述輸油管呈C形,所述輸油管的一端伸出所述汽化室形成進油口,所述輸油管的另一端封閉並位於所述汽化室內。6.所述輸油孔與漏油孔的數量相等;所述輸油孔與漏油孔交錯分布。7.所述汽化室與外筒、內筒分別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與汽化室、燃燒環固定連接。[0014]8.所述內筒底部設有點火器。9.所述汽化室、輸油管、燃燒環、連接管均採用紫銅管制成。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設計科學,無需額外的預熱裝置,可以降低成本;能促進燃料充分燃燒,提高其燃燒效率;尤其適用於生物醇的燃燒。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實施例外筒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實施例內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I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本實施例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基本結構如
圖1-4所示,包括內部安置有內筒2的外筒1,內筒2和外筒I均頂部開口、底部封閉,外筒I和內筒2之間形成夾層7,外筒I下部具有一組平分外筒I圓周的進風口 1-1,內筒2下部具有一組第一通風口 2-1、上部具有一組第二通風口 2-2,第一、第二通風口均平分內筒2圓周;進風口 1-1、第一通風口 2-1、第二通風口 2-2的數量相等、分別有三個,第二通風口 2-2分別位於對應第一通風口 2-1的正上方,進風口 1-1正對對應的第一通風口 2-1。上述結構可以形成兩次進風(從進風口經第一通風口至內筒內部形成第一路進風通道,從進風口經夾層、第二通風口至內筒內部形成第二路進風通道),且進風均勻,能促進燃料充分燃燒。為保證第二路進風通道的風量,進風口 1-1的上邊緣高於對應第一通風口 2-1的上邊緣;為使第二路進風更加順暢,內筒2的中部設有一組進風小孔2-3。此外,內筒2底部還設有點火器(圖中未示)。本實施例汽化爐還包括支撐在外筒I、內筒2頂部的環狀中空汽化室3 ;汽化室3內設有呈C形的輸油管4,輸油管4的一端伸出汽化室3形成進油口 4-1、另一端封閉並位於汽化室3內,輸油管4底部具有一組漏油孔4-2 ;汽化室3底部具有一組數量與漏油孔4-2相等的輸油孔3-1,輸油孔3-1與漏油孔4-2交錯分布。上述結構可以使燃料供給均勻,進而充分汽化,以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輸油孔3-1、漏油孔4-2均有兩個,各輸油孔3-1與相鄰漏油孔4-2的夾角均為90°。此外,汽化室3與外筒I、內筒2分別固定連接(如焊接)。本實施例汽化爐還包括安置於內筒2中的燃燒環5,燃燒環5經一組數量與輸油孔3-1對應的連接管6與各輸油孔3-1連通,連接管6的兩端分別與汽化室3、燃燒環5固定連接(如焊接);燃燒環5頂部具有一組平分燃燒環5圓周的間隔分布溢油孔5-1。本實施例中,連接管6有兩個;溢油孔5-1有六個。此外,還可在內筒內設置支撐燃燒環的支架(圖中未示)。汽化室3、輸油管4、燃燒環5、連接管6均採用傳熱係數很高的紫銅管制成,這樣可以使燃料的受熱更加均勻,更有利於燃料汽化。運行過程如下液體燃料(如生物醇等)從進油口 4-1進入輸油管4,並從漏油孔4-2流入汽化室3底部,再依次經輸油孔3-1、連接管6流入燃燒環5,接著從溢油孔5-1溢出並流至內筒2底部;點燃內筒2底部的燃料,產生的火焰對汽化室3、輸油管4、燃燒環5、連接管6均形成加熱,使其中的燃料充分汽化;燃燒過程中,第一路進風通道形成正壓、第二路進風通道形成負壓,將外部空氣源源不斷地吸入汽化爐內,同時將汽化的燃料不斷地從燃燒環內吸出,並使燃料充分燃燒,最終形成熊熊火焰。本實施例在夏天使用時,可以用點火器實施電子點火;在冬天使用時,因液體燃料揮發不夠,可能需要手動點火,但也可以採用與打火機類似的點火裝置來完成電子點火。本實施例汽化爐結構緊湊、設計科學,無需額外的預熱裝置,可以降低成本;能促進燃料充分燃燒,提高其燃燒效率;尤其適用於生物醇的燃燒。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 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包括內部安置有內筒的外筒,內筒和外筒均頂部開口、底部封閉,其特徵是,所述外筒具有一組進風口,所述內筒具有一組第一通風口 ;所述外筒、內筒的頂部支撐有環狀中空汽化室,所述汽化室內設有輸油管,所述輸油管具有伸出汽化室的進油口,所述輸油管底部具有一組漏油孔;所述汽化室底部具有一組輸油孔;所述內筒中安置有頂部具有間隔分布溢油孔的燃燒環,所述燃燒環經一組數量與輸油孔對應的連接管與各輸油孔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其特徵是,所述外筒和內筒之間形成夾層;所述進風口位於外筒下部,所述第一通風口位於內筒下部;所述內筒上部還具有一組第二通風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其特徵是,所述內筒中部還設有一組進風小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其特徵是,所述進風口、第一通風口、第二通風口的數量相等,所述第二通風口位於對應第一通風口的正上方,所述進風口正對對應的第一通風口 ;所述進風口的上邊緣高於對應第一通風口的上邊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其特徵是,所述進風口平分外筒圓周;所述第一通風口、第二通風口平分內筒圓周;所述溢油孔平分燃燒環圓周。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其特徵是,所述輸油管呈C形,所述輸油管的一端伸出所述汽化室形成進油口,所述輸油管的另一端封閉並位於所述汽化室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其特徵是,所述輸油孔與漏油孔的數量相等;所述輸油孔與漏油孔交錯分布。
8.根據權利要求I至7任一項所述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其特徵是,所述汽化室與外筒、內筒分別固定連接;所述連接管的兩端分別與汽化室、燃燒環固定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I至7任一項所述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其特徵是,所述內筒底部設有點火器。
10.根據權利要求I至7任一項所述的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其特徵是,所述汽化室、輸油管、燃燒環、連接管均採用紫銅管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能液體燃料汽化爐,包括內部安置有內筒的外筒,內筒和外筒均頂部開口、底部封閉,外筒具有一組進風口,內筒具有一組第一通風口;外筒、內筒的頂部支撐有環狀中空汽化室,汽化室內部設有輸油管,輸油管具有伸出汽化室的進油口,輸油管底部具有一組漏油孔;汽化室底部具有一組輸油孔;內筒中安置有頂部具有間隔分布溢油孔的燃燒環,燃燒環經一組數量與輸油孔對應的連接管與各輸油孔連通。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設計科學,無需額外的預熱裝置,可以降低成本;能促進燃料充分燃燒,提高其燃燒效率。本實用新型適用於生物醇、柴油、煤油的汽化燃燒,尤其適用於生物醇的燃燒。
文檔編號F24C5/02GK202452537SQ201220045100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3日
發明者柳金龍 申請人:柳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