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太陽能減壓多效膜蒸餾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0:34:01 2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效膜蒸餾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太陽能減壓多效膜蒸餾裝置。
背景技術:
膜蒸餾技術是一種將傳統蒸餾法和膜技術相結合的新型分離技術,可被應用於海水/苦鹹水/工業廢水的淡化、脫鹽及濃縮等過程。膜蒸餾以微孔疏水膜將溫度不同的兩種溶液分隔開來,利用疏水膜兩側可透過組分的蒸汽分壓差作為驅動力,使得溫度較高側的原料液中的可透過組分以氣體分子形式穿過分離膜,從而實現傳質;與此同時液體、不溶物及離子等則不能透過疏水膜。膜蒸餾技術具有脫鹽率高、產水水質好、水回收率高等優勢,但目前該技術總體處於中試研究階段,尚未有工業應用。制約膜蒸餾工業應用的一個主要問題在於:使用傳統方式(電加熱)加熱原料液導致其能耗和運行成本較高。
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且獲取方便的可再生綠色能源。隨著太陽能技術的發展,科研人員已經成功將太陽能利用與膜蒸餾過程相結合,使用低溫太陽能集熱裝置(即太陽能集熱管)將膜蒸餾過程的原料液加熱至所需溫度。與單一膜蒸餾相比,耦合太陽能的膜蒸餾過程能耗較低,不產生二次汙染且運行費用大大減少,可以實現降耗、環保和節約成本三重效益。然而,現有的太陽能膜蒸餾技術在存在管路損失及不進行系統熱量回用的情況下,整個系統的熱量流失會達到50%以上。
多效膜蒸餾可有效回收氣/液體的相變熱,改善熱能利用效率,提高造水比。該過程利用膜蒸餾組件中由於可透過組分汽化,產生的 蒸汽作為次級熱源,加熱原料液,使得其溫度逐漸升高;而蒸汽因為放熱降溫,冷凝成液態被收集。由此,膜蒸餾過程能耗可有效降低。根據具體膜蒸餾過程的不同,多效膜蒸餾也發展出減壓/真空多效膜蒸餾、氣隙多效膜蒸餾、氣掃多效膜蒸餾、卷式多效膜蒸餾等。
減壓膜蒸餾過程中需要使用真空泵,利用真空泵在膜組件殼程形成的低壓/負壓,使產出的蒸汽以較其他膜蒸餾方式更快的速度穿過分離膜,提高膜通量;蒸汽放熱後生成的冷凝水在真空泵的抽吸作用下也更容易被收集。但是真空泵的使用會使得膜蒸餾過程的能耗提高;另一方面,部分未被冷凝的水蒸氣會借真空泵的抽吸作用進入真空泵泵體,在長期運行過程中對真空泵造成損壞,從而增加該過程的運行成本。此外,在減壓/真空多效膜蒸餾過程中,僅依靠膜組件內自身的冷凝作用不足以回收全部水蒸氣。因此還需要提供額外的換熱器,而換熱器的使用會使膜蒸餾過程整體能耗上升。
中國專利cn203155103u涉及一種結合太陽能的膜組件和膜蒸餾系統。膜組件包括了設有冷壁的冷工質容腔和設有膜的熱工質容腔,膜的滲透側與冷壁之間有間隙,相當於一種氣隙膜蒸餾組件。這套膜蒸餾裝置需使用太陽能發電系統,利用熱電製冷技術讓冷工質容腔保持低溫狀態,設備複雜且投入較高,也沒有實現對產生蒸汽相變熱的回用,熱能利用效率較低。
中國專利cn104261608a公布了一種太陽能膜蒸餾海水淡化方法,包括一種中空纖維膜和中空纖維冷凝管呈交錯編制填充的膜蒸餾組件,以及相應的配套單元。該專利中膜組件的設計實現了冷凝潛熱的回收,提高了熱能利用率。但是膜組件的製備過程較為複雜;且在膜組件被汙染導致性能下降後,交錯式的中空纖維膜和中空纖維冷凝管不易清洗與更換。
中國專利cn102107119a提出一種真空多效膜蒸餾裝置與方法。該裝置由升溫蒸發區、主蒸發區和降溫蒸發區構成,有較高的熱量回收率,且不需要昂貴的熱泵系統。但是由於該裝置使用了真空泵,會 產生上述真空膜蒸餾過程所面臨的問題,削弱多效膜蒸餾的能量優化效應。
美國專利us9023211b2涉及在真空膜蒸餾過程中採用抽吸器代替真空泵,產生真空壓力。在該專利中,利用液體流經抽吸器所產生的吸力作用,收集產水和水蒸氣,可以使得膜蒸餾產出的水蒸氣全部被收集。另外,相比真空泵,該過程的能耗較低,實現了節能降耗的目的。但該技術目前尚未應用於太陽能減壓多效膜蒸餾過程中。
和上述專利相比,本申請涉及一種在太陽能減壓多效膜蒸餾過程中利用文丘裡效應的方法,有機結合了各自技術的優勢。本申請設計了文丘裡-太陽能減壓多效膜蒸餾系統,可以實現利用太陽能集熱管代替傳統的電加熱,將膜蒸餾中的原料液提升至所需溫度,減少了對電能的消耗,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新型技術;該系統使用減壓多效膜蒸餾組件,實現了對水蒸氣相變熱的回收利用,提高了過程的熱能利用效率;基於文丘裡效應產生的抽吸作用,真空泵可以被代替,進一步降低膜蒸餾過程的能耗和操作難度,減少設備支出/維護費用,實現對產水的完全回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結合太陽能與膜蒸餾過程,利用太陽能集熱管代替傳統膜蒸餾過程中的電加熱方式對原料液進行加熱,有效降低了膜蒸餾的能耗和運行費用。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基於多效膜蒸餾過程,回收利用水蒸氣的冷凝潛熱,提高該過程的熱能利用效率。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克服現有減壓膜蒸餾技術的缺陷,提出將文丘裡效應應用於減壓多效膜蒸餾的方法。利用文丘裡管系統代替傳統的真空泵,實現對產水的完全回收,提高產水量;杜絕膜蒸餾長期運行過程中水蒸氣對真空泵的損耗;並降低減壓多效膜蒸餾過程的能耗和運行費用。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太陽能減壓多效膜蒸餾裝置,包括: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文丘裡管系統、換熱系統、太陽能集熱系統和原水槽1;
所述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包括冷水進口47、冷水出口45、熱水進口44、熱水出口46、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產水出口ⅰ48和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產水出口ⅱ49;
所述文丘裡管系統包括:閥門ⅲ18、文丘裡管21、產水槽25、隔膜泵ⅲ24、轉子流量計ⅱ23和換熱器ⅲ22;
所述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的冷水進口47與原水槽1的出水口連接,所述冷水出口45與換熱系統的進水口連接,所述熱水進口44與換熱系統的出水口連接,所述熱水出口46與換熱器ⅲ22的進水口連接;換熱器ⅲ22的出水口與原水槽1的進水口連接;
所述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產水出口ⅰ48和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產水出口ⅱ49均與文丘裡管系統的閥門ⅲ18連接;
所述太陽能集熱系統的中部與換熱系統的上部通過閥門ⅵ(29)連接,所述太陽能集熱系統的底部與換熱系統的底部連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太陽能集熱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器和儲水系統;
所述太陽能集熱器包括:集熱管41和換熱器ⅱ38;
所述儲水系統包括:儲水罐35、轉子流量計ⅲ34、隔膜泵ⅴ33、三通閥32和隔膜泵ⅵ31。
所述儲水罐35下端出水口處設有三通閥32,三通閥32左側與換熱系統的底部連接,中間設有隔膜泵ⅵ31;三通閥32右側與換熱器ⅱ38的進水口連接,中間設有轉子流量計ⅲ34和隔膜泵ⅴ33,儲水罐35的上端進水口與換熱器ⅱ38的出水口連接,中間設有溫度表ⅵ36。
所述換熱器ⅱ38與集熱管41的底部出口之間設有隔膜泵ⅳ40和溫度表ⅷ39,換熱器ⅱ38與集熱管41頂部進口之間設有溫度表ⅶ37。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集熱管41呈45度角擺放,並與換熱器ⅱ38連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的冷水進口47與冷水出口45之間為冷凝/增溫區9,所述熱水進口44與熱水出口46之間為蒸發區8。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產水出口ⅰ48位於蒸發區8的下部,所述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產水出口ⅱ49位於冷凝/增溫區9的下部。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文丘裡管21包括文丘裡管進水口50、水蒸氣/產水入口51和文丘裡管出水口52。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文丘裡管系統中,水蒸氣/產水入口51與閥門ⅲ18連接,文丘裡管進水口50與換熱器ⅲ22連接,文丘裡管出水口52與產水槽25的進水口連接;轉子流量計ⅱ23和隔膜泵ⅲ24位於換熱器ⅲ22與產水槽25的出水口之間。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文丘裡管出水口52與產水槽25的進水口之間設有壓力表ⅲ20,所述文丘裡管進水口50與換熱器ⅲ22之間設有壓力表ⅱ19。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的冷水進口47與原水槽1的出水口之間設有隔膜泵ⅰ2、轉子流量計ⅰ3、壓力表ⅰ4、溫度表ⅰ5和閥門ⅰ6。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換熱系統包括換熱器ⅰ11、隔膜泵ⅱ12和熱水槽13。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的冷水出口45與換熱器i11的進水口連接,二者之間設有溫度表ⅱ10。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熱水進口44與換熱器i11的出水口連接,二者之間設有溫度表ⅲ15和閥門ⅱ14。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熱水出口46與換熱器ⅲ22的進水口之間設有溫度表ⅳ17。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換熱器ⅲ22的出水口與原水槽1的 進水口之間設有溫度表ⅴ26、過濾裝置27和閥門ⅴ28。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產水出口ⅰ48與閥門ⅲ18之間設有閥門ⅳ16。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太陽能集熱系統的儲水罐35的儲水罐中部進口53通過閥門ⅵ29與換熱系統的熱水槽13中的漂浮球閥30連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太陽能集熱系統的隔膜泵ⅵ31與換熱系統的熱水槽13的熱水槽底部進口54連接。
有益效果:
本發明對比現有的太陽能膜蒸餾系統,具有以下優點:
(1)可實現對水蒸氣冷凝潛熱的有效利用,提高熱能利用效率;
(2)利用文丘裡管替代傳統的真空泵,減少抽真空過程中產生的能耗;
(3)可實現對產水的完全收集,提高產水量;
(4)由於系統中過濾模塊的存在,可使得多效膜蒸餾過程的膜汙染程度較輕,延長了該系統的連續穩定運行時間;
(5)優化和簡化了現有的太陽能膜蒸餾系統,降低裝置建設費用、過程整體能耗和運行費用。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文丘裡-太陽能減壓多效膜蒸餾裝置示意圖;
附圖2是h式減壓多效膜蒸餾組件示意圖;
附圖3是文丘裡管示意圖。
各圖中粗實線箭頭代表液體的流動方向,虛線箭頭代表蒸汽和產水的流動方向。
圖中,1、原水槽,2、隔膜泵ⅰ,3、轉子流量計ⅰ,4、壓力表ⅰ,5、溫度表ⅰ,6、閥門ⅰ,7、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8、蒸發區,9、冷凝/增溫區,10、溫度表ⅱ,11、換熱器ⅰ,12、隔膜泵ⅱ,13、 熱水槽,14、閥門ⅱ,15、溫度表ⅲ,16、閥門ⅳ,17、溫度表ⅳ,18、閥門ⅲ,19、壓力表ⅱ,20、壓力表ⅲ,21、文丘裡管,22、換熱器ⅲ,23、轉子流量計ⅱ,24、隔膜泵ⅲ,25、產水槽,26、溫度表ⅴ,27、過濾裝置,28、閥門ⅴ,29、閥門ⅵ,30、漂浮球閥,31、隔膜泵ⅵ,32、三通閥,33、隔膜泵ⅴ,34、轉子流量計ⅲ,35、儲水罐,36、溫度表ⅵ,37、溫度表ⅶ,38、換熱器ⅱ,39、溫度表ⅷ,40、隔膜泵ⅳ,41、集熱管,42、陽光,43、水蒸氣,44、熱水進口,45、冷水出口,46、熱水出口,47、冷水進口,48、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產水出口ⅰ,49、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產水出口ⅱ,50、文丘裡管進水口,51、水蒸氣/產水入口,52、文丘裡管出水口。53、儲水罐中部進口,54、熱水槽底部進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案例,對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1呈現的是文丘裡-太陽能減壓多效膜蒸餾裝置示意圖。圖中,原料液在原水槽1中通過隔膜泵ⅰ2和轉子流量計ⅰ3控制流速,進入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的冷凝區9。原液自下而上通過冷凝區9中的緻密高分子中空細管。原液在中空細管中被高溫蒸汽在細管表面冷凝所釋放的潛熱逐步加熱。被加熱到一定溫度的原液流出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的冷凝區9,在進入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蒸發區8前,通過換熱器ⅰ11中的熱水被進一步加熱到所需溫度。
換熱器ⅰ11中的熱水來自太陽能集熱系統。利用太陽能集熱管41將陽光42轉換為熱量。集熱管41中的水被該熱量加熱後,與儲水罐35中的水通過換熱器ⅱ38進行換熱。從儲水罐35出來的水通過一個三通閥32可分別與集熱管41中的熱水換熱和進入熱水槽13。熱水槽13中的水位通過一個液位控制器和閥門ⅵ29控制,當液位過高時,閥門ⅵ29會自動打開讓多餘的水從熱水槽13流回儲水罐35。
被加熱到預定溫度的原料液自上而下通過蒸發區8中的微孔中空纖維膜。水蒸氣43透過膜表面的微孔,在文丘裡管系統產生的抽 吸作用下,進入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的殼程,並接著進入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的冷凝區9。水蒸氣43在溫度較低的高分子中空細管表面冷凝,順著細管流下在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的底部流出。產水槽25中事先存放一定量的淨水,淨水通過隔膜泵ⅲ24、轉子流量計ⅱ23控制其流速,流經換熱器ⅲ22,並在此之後在流經文丘裡管21時形成壓力差,從而產生抽吸力。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中的產水和未經充分冷凝形成液態水的水蒸氣43被文丘裡管21中的水流完全帶走並在產水槽25中被收集。原液在蒸發區8流動的過程中,溫度逐漸降低。在流出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後通過換熱器ⅲ22中的產水被繼續冷卻至室溫,之後通過過濾裝置27除掉原水在不斷蒸發和改變溫度過程中可能析出的不溶物,最後流回原水槽1。
附圖2呈現的是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示意圖。圖中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包括冷凝/增溫區9和蒸發區8。在冷凝/增溫區9中,使用的高分子中空細管被平行排列,互不接觸。在蒸發區8中,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微孔中空纖維膜同樣平行排列,互不接觸。蒸發區8和冷凝區9通過中部貫通的「h」型玻璃外殼連接。在蒸發區8外包有保溫材料。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的產水出口設在組件下端。產水出口ⅰ48用於排出蒸發區8可能積聚的產水;產水出口ⅱ49用於排出冷凝區9經水蒸氣43冷凝放熱後形成的產水。
附圖3呈現的是文丘裡管示意圖。圖中包括文丘裡管進水口50、水蒸氣/產水入口51和文丘裡管出水口52。產水槽25中的淨水從文丘裡管進水口50進入,隨著管內截面逐漸變小,流速隨之變大。此時會在水蒸氣/產水入口51處產生一個真空度,使得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中的產水和水蒸氣43被吸入文丘裡管21內,隨著水流一起流回產水槽25內。
操作流程:
(1)檢查,確保各部件連接正確及緊密。
(2)所使用的太陽能集熱裝置為玻璃金屬結構的u型管式真空 管型太陽能加熱器,採光面積為4m2,南北方向安裝,集熱管41傾斜角度為45度。開啟太陽能集熱系統中的隔膜泵ⅳ40,待集熱系統中的熱水溫度達到70℃以上時,將儲水罐35下端出水口處的三通閥32右側部分打開,開啟隔膜泵ⅴ33,通過轉子流量計ⅲ34控制水的流速。儲水罐35中的水在換熱器ⅱ38處與太陽能集熱系統中的水進行換熱。換熱器ⅱ38為平板式換熱器,換熱面積為1.6m2。儲水罐35為封閉耐壓式水箱,容量為150l。待儲水罐35中的水溫達到60℃以上時,三通閥32左側部分打開,水通過隔膜泵ⅵ31進入膜蒸餾系統中的熱水槽13。熱水槽13內的水量為70l左右,其水位通過液位控制器進行控制。當液位到達預定高度時,與漂浮球閥30聯動的閥門ⅵ29會自動打開,多餘的水將流回儲水罐35中。
(3)開啟隔膜泵ⅰ2和ⅱ12,打開閥門ⅰ6,閥門ⅱ14和閥門ⅴ28,原水槽1的原料液通過轉子流量計ⅰ3控制流速。壓力表ⅰ4和溫度表ⅰ5用於監測原料液進入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增溫區9前的溫度和壓力。溫度表ⅱ10和溫度表ⅲ15分別用以監測原料液通過增溫區9後的溫度和原料液通過換熱器ⅰ11進行換熱後,進入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蒸發區8前的溫度。換熱器ⅰ11為盤管式換熱器。溫度表ⅳ17用以監測原料液流出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蒸發區8後的溫度。
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增溫區9使用聚丙烯(pp)換熱細管,內徑為0.4mm,外徑為0.7mm;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蒸發區8使用聚丙烯(pp)中空纖維疏水膜,內徑為1.8mm,外徑為2.7mm,孔隙率為73.9%,平均孔徑為0.238μm,膜表面接觸角為148°;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外殼材料為玻璃,長度為400mm,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內膜的總面積為0.16m2。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外使用保溫海綿包裹。原料液流出h式多效膜蒸餾膜組件7後接著進入換熱器ⅲ22。換熱器ⅲ22為盤管式換熱器。
最後,原料液經過過濾裝置27後流回原水槽1。過濾裝置27孔徑為0.5μm。系統穩定運行一段時間後,開啟隔膜泵ⅲ24,通過轉子流量計ⅱ23控制流速,將產水槽25中的冷水輸送至換熱器ⅲ22。產 水槽25為封閉耐壓式水箱,內部盛有70l潔淨冷水。冷水通過換熱器ⅲ22與原料液進行換熱後進入文丘裡管21。文丘裡管21材料為鋁合金,長度為150mm,文丘裡管進水口50處直徑為15mm,水蒸氣/產水入口51直徑為10mm,文丘裡管出水口52直徑為25mm。冷水流經文丘裡管21時會在水蒸氣/產水入口51處產生低壓,由此形成一個抽吸力,讓來自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的水蒸氣43和產水被吸入文丘裡管21,並被冷水帶回產水槽25收集。文丘裡系統開始運行後,隨即將閥門ⅲ18打開。如若運行一段時間後,蒸發區8內有液態水聚集,可打開閥門ⅳ16收集該區域內的產水。
(4)關閉膜蒸餾裝置。關閉隔膜泵ⅰ2,接著關閉三通閥32及隔膜泵ⅴ33和隔膜泵ⅵ31。待膜蒸餾系統運行至溫度低於45℃時,關閉隔膜泵ⅰ2以及閥門ⅰ6,閥門ⅱ14和閥門ⅴ28。之後當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不再有水產出時,關閉隔膜泵ⅲ24以及閥門ⅱ14和閥門ⅲ18。
實施案例一:
我國大部分地區屬於3類及3類以上日照區(太陽能可利用地區),每年的日照時間在2000小時以上。因此,該文丘裡-太陽能減壓多效膜蒸餾系統應用前景較為廣闊,尤其在淡水資源缺乏但苦鹹水豐富的地區,可以採用該系統來製備飲用水及生活用水。
在我國3類日照區某城市,典型的夏季晴朗天氣情況下。太陽輻射強度從上午8時起逐漸變大,到午間12點至14點間達到最強,之後逐漸變弱,平均總輻照度超過900w·m2,日太陽輻射總量可達到20mj·m2·d-1。此時,真空管集熱器的日平均效率和瞬時效率大致分別為45%和70%。室外環境溫度在29-35℃之間,在午間達到最高。
儲水罐35和熱水槽13中的水溫隨太陽輻射強度變化而變化,午間可以達到80℃以上。使用濃度為35g·l-1的nacl鹽溶液作為原料液,通過轉子流量計控制流量為120l·h-1,熱水槽13中的熱水流量為600l·h-1,進入蒸發區8前原料液溫度控制在70℃左右,文 丘裡管系統(冷側)中冷水流量控制為360l·h-1,在水蒸氣入口51產生的壓力為10kpa,連續運行5小時,得到的最大膜通量為11lm-2·h-1,產水的電導率為10μs·cm-1左右,脫鹽率大於99.5%。
注意事項:
(1)在膜蒸餾裝置運行一段時間後,當產水電導率高於100μs·cm-1時,需要對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進行清洗。配製ph為2.5的鹽酸溶液和ph為11.5的naoh溶液,分別清洗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30分鐘。開啟閥門ⅰ6,閥門ⅱ14和閥門ⅴ28,保持其他所有閥門關閉。開啟隔膜泵ⅰ2後,通過轉子流量計控制流速,使得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處於流速不斷變化的動態清洗過程。之後,使用清水進行清洗,直至清洗液的ph值回復到7左右。
(2)在膜蒸餾裝置運行一段時間後,原水槽1中的水量減少,鹽濃度上升,溫度升高,需通過人工方式對原水槽1進行補水。
(3)在膜蒸餾裝置運行一段時間後,產水槽25中的水量逐漸變多,溫度升高,需通過人工方式移走部分產水,並使用自來水對產水槽25進行補水。
(4)太陽能集熱系統中的水溫變化與太陽輻射強度的變化並不同步,而是有一段遲滯時間。
(5)注意對h式多效膜蒸餾組件7、太陽能集熱裝置、管道、水槽等進行保溫,減少熱量流失。
(6)當發現壓降變大,原料液流量持續下降時,說明過濾裝置27中積聚的不溶物增多,需要對過濾裝置27進行清洗和更換。
實施案例二:
在我國3類日照區某城市,典型的夏季陰天情況下。太陽輻射強度很低,日太陽輻射總量小於8mj·m2·d-1。室外環境溫度在30-34℃之間。
儲水罐35和熱水槽13中的溫度隨太陽輻射強度變化而變化,溫度範圍在50-60℃之間。使用濃度為35g·l-1的nacl鹽溶液作為原 料液,通過轉子流量計控制流量為120l·h-1,熱水槽13中的熱水流量為600l·h-1,進入蒸發區8前原料液溫度為54℃,文丘裡管系統(冷側)中冷水流量控制為360l·h-1,在水蒸氣入口51產生的壓力為10kpa,連續運行6小時,得到的最大膜通量僅為4l·m-2·h-1,產水的電導率為6μs·cm-1左右,脫鹽率大於99.9%。因此,陰天不適於太陽能膜蒸餾系統的運行。
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於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