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擴能四、六缸缸體加工生產線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20:54:0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氣缸生產加工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造後的四、六缸缸體生產線。
背景技術:
現有的加工四、六缸缸體加工生產線多採用單條生產線,另外各工序之間的物流多採用人工傳輸,參與生產的操作人員數量多和操作人員勞動強度高,並且加工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改造後的四、六缸缸體生產線,其將現有的四、六缸缸體加工生產線的預留工位增加的兩條線,以擴大生產能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擴能四、六缸缸體加工生產線,其包括第一階段生產線、第二階段生產線、第三階段生產線和第四階段生產線,四條生產線之間設置動力滾道;第一階段生產線包括第一工序部分和第二工序部分,第一工序部分包括並聯的兩臺臥式加工中心、第二工序部分為氣缸體加工組合工具機自動線;第一工序部分和第二工序部分之間設置一號自動桁架機械手,第二階段生產線包括並行的兩條加工線,每條加工線均包括第三工序部分和第四工序部分;第三工序部分包括並聯的三臺帶A軸的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第四工序部分包括並聯的三臺帶B軸的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兩條加工線的第三工序部分和第四工序部分之間分別設置二號自動桁架機械手和三號自動桁架機械手;第三階段生產線包括並行的兩條加工線,每條加工線均包括第五工序部分、第六工序部分和第七工序部分;第五工序部分包括並聯的兩臺帶A軸的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第六工序部分包括並聯的兩臺帶A軸的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第七工序部分包括並聯的兩臺帶B軸的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兩條加工線的第五工序部分、第六工序部分和第七工序部分之間分別設置四號自動桁架機械手和五號自動桁架機械手;第四階段生產線為若干臺氣缸體中間清洗機。
每臺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位置分別設置內冷上供裝置、上排裝置和液壓站,每個上排裝置連通至一個冷卻系統,冷卻系統分別連通至每個內冷上供裝置。
所述第一工序部分的入料端設置打標機,所述入料端靠近毛坯存放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生產線採用自動桁架機械手輸送工件,自動化程度高,減少操作人員數量和操作人員勞動強度,並且提高了加工效率。對傳統生產線進行了擴充,提高了產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部分的示意圖;
圖4為圖1中C部分的示意圖;
圖中:1、第一階段生產線,2、第二階段生產線,3、第三階段生產線,4、第四階段生產線,5、第一工序部分,6、第二工序部分,7、臥式加工中心,8、一號自動桁架機械手,9、第三工序部分,10、第四工序部分,11、二號自動桁架機械手,12、三號自動桁架機械手,13、第五工序部分,14、第六工序部分,15第七工序部分,16、氣缸體清洗機,17內冷上供裝置,18、上排裝置,19、液壓站,20、打標機,21、毛坯存放地,22、第四工序檢測位置,23、第六工序檢測位置,24、第七工序檢測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擴能四、六缸缸體加工生產線,其包括第一階段生產線1、第二階段生產線2、第三階段生產線3和第四階段生產線4,四條生產線之間設置動力滾道;第一階段生產線1包括第一工序部分5和第二工序部分6,第一工序部分5包括並聯的兩臺臥式加工中心7、第二工序部分6為氣缸體加工組合工具機自動線;第一工序部分5和第二工序部分6之間設置一號自動桁架機械手8,第二階段生產線2包括並行的兩條加工線,每條加工線均包括第三工序部分9和第四工序部分10;第三工序部分9包括並聯的三臺帶A軸的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第四工序部分包括並聯的三臺帶B軸的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兩條加工線的第三工序部分9和第四工序部分10之間分別設置二號自動桁架機械手11和三號自動桁架機械手12;第三階段生產線包括並行的兩條加工線,每條加工線均包括第五工序部分13、第六工序部分14和第七工序部分15;第五工序部13分包括並聯的兩臺帶A軸的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第六工序部分14包括並聯的兩臺帶A軸的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第七工序部分15包括並聯的兩臺帶B軸的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兩條加工線的第五工序部分、第六工序部分和第七工序部分之間分別設置四號自動桁架機械手和五號自動桁架機械手;第四階段生產線為若干臺氣缸體清洗機16。
每臺單工位臥式加工中心位置分別設置內冷上供裝置17、上排裝置18和液壓站19,每個上排裝置連通至一個冷卻系統,冷卻系統分別連通至每個內冷上供裝置。
在所述第一工序部分5的入料端設置打標機20,在所述入料端靠近毛坯存放地21。
本實用新型中Ⅱ閥擴能四、六缸缸體加工生產線實質是用戶為了提高產能,在原德國HULLER HILLE生產線的預留工位增加的兩條線,其中OP-30B和OP-40B共6臺MDH-80A臥式加工中心組成第一段線,OP-50B、OP-60B和OP-70B共6臺MDH-80A臥式加工中心組成第二段線(具體生產線布局見平面圖)。每段線工件物流採用動力滾道,每段線工序間的物流採用自動桁架機械手,生產線排屑方式:採用單機上排匯總到集中冷卻系統,冷卻方式:經過集中冷卻系統處理後的冷卻液分配到各設備的上供裝置。
2、生產線總體要求:
2.1、生產線節拍:
一期:14.7分/件(含自動上下料時間)。
二期:7.35分/件(含自動上下料時間)。
2.2、被加工零件情況:
2.3、生產線組成形式:
第二部分:生產線工藝及設備配置:
1、生產線工藝方案:
2、生產線設備參數及主要配置;
2.1、設備主要參數:
生產線特點分析:
Ⅱ閥擴能缸體線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特點一:採用上排、上供、單機全防護和吸霧對工作環境及操作人員帶來的優勢
生產線採用上排屑系統、上供系統、全封閉防護和單機吸霧由於切削液不外漏,不會產生氣味(尤其在夏季)和在加工過程中所產生霧氣通過吸霧裝置進行處理,不會散發到生產車間,對生產車間的環境和對操作人員身體健康大為改善,真整做到低碳和環保。
特點二:採用自動桁架機械手輸送工件給操作人員及工廠帶來的優勢
生產線採用自動桁架機械手輸送工件,自動化程度高,減少操作人員數量和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在當今和將來勞動人員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提高生產線自動化程度減少操作人員更顯尤為重要。
特點三:採用生、產管理軟體對工廠管理和質量監控帶來的優勢
生產線通過總線PROFIBUS和工業乙太網控制,並採用生產管理軟體:這個軟體使生產過程更透明。完成生產過程數據統計、管理(產量統計、設備狀態故障顯示、加工廢品顯示和統計、試漏廢品顯示和統計),實現人機對話,將生產設備上的信息匯總到伺服器。另外,通過這個軟體系統可以實時看到現場生產情況,如果某臺設備有問題還可以看到相應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