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熱收集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3:55:46 2
專利名稱:液冷熱收集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專利屬於冷卻與熱收集技術領域,涉及ー種利用液體冷卻介質給發熱部位冷卻同時收集熱能的裝置,特點是既可對大功率高溫部件瞬間降溫又起到熱能收集的目的。
背景技術:
目前循環冷卻系統多由銅管或鋁管、銅片或鋁片作為換熱材料,與需要冷卻的部件接觸換熱,由具有一定壓カ的循環介質帶走換出的熱量,達到冷卻的目的。此種冷卻裝置進出ロ液體冷卻介質溫差小,出ロ液體溫度低不能實現熱的再利用,同時針對大於2000W每平方分米的高密度發熱面不能實現有效冷卻目的。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液冷熱收集器,通過改進導熱體布局,加快帶走熱量速度同時達到熱收集的目的,可適用於大於2000W每平方分米的高密度發熱面。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取與需要降溫模塊大小相適應的厚度2-4毫米紫銅板作為換熱基板,一面布置有呈螺旋狀紫銅片作為換熱片,換熱片的厚度1-1. 5mm、間距為O. 5-lmm、高度20_25mm,換熱片與換熱基板為整體結構,並用預留對應位置進液孔和出液孔的後蓋焊接在背面,利用螺旋狀換熱片的間隔作為液體流動通道並與進液孔和出液孔相連。本實用新型帶來的有益效果ー是流通的冷卻液不需要大大的壓強,從而降低冷卻塔高度成本或冷卻液循環電機功耗。ニ是出口液體溫度更接近需冷卻部件的溫度,實現出ロ液體溫度最大化,更有效實現熱的再利用。三是冷卻功率高,針對大於3000W每平方分米的高密度發熱面具有非常理想的冷卻效果。
本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ー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液冷熱收集器的外形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液冷熱收集器的縱剖面構造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液冷熱收集器的橫剖面構造圖圖中.I、出液孔,2.換熱基板,3.進液孔,4.帶有進出液孔的後蓋,5.換熱片。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中,取與需要冷卻部件大小相適應的厚度2-4毫米紫銅板作為換熱基板(2),將換熱基板(2)的熱交換面與需要冷卻的部件充分壓合,另一面布置有呈螺旋狀紫銅片作為換熱片(5),換熱片(5)的厚度1-1. 5mm、間距為O. 5_lmm、高度20_25mm,換熱片(5)與換熱基板(2)為整體結構,並用預留對應位置進液孔(3)和出液孔(I)的後蓋焊接在背面,利用螺旋狀換熱片(5)的間隔作為液體流動通道並與進液孔(3)和出液孔(I)相連,由進液孔
(3)注入冷卻液體,冷卻液體經螺旋狀換熱片(5)的間隔中流通後由出液孔(I)流出。該液冷熱收集器已用於高倍聚光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取得了滿意效果。當4平方 米太陽輻射聚光到I平方分米的光伏電池表面吋,按1000W每平方米的太陽輻射強度,此時聚光部位大約4000W每平方分米,光伏電池溫度可穩定在100度,同時可獲得75-85度的熱水。
權利要求1.一種液冷熱收集器,其特徵是取與需要降溫模塊大小相適應的厚度2-4毫米紫銅板作為換熱基板,一面布置有呈螺旋狀紫銅片作為換熱片。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液冷熱收集器,其特徵是換熱片的厚度1-1.5_、間距為O. 5-lmm、高度20_25mm,換熱片與換熱基板為整體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液冷熱收集器。採用厚度2-4毫米紫銅板作為換熱基板,一面布置有呈螺旋狀紫銅片作為換熱片,換熱片與換熱基板為整體結構,用預留對應位置進液孔和出液孔的後蓋焊接在背面,利用螺旋狀換熱片的間隔作為液體流動通道並與進液孔和出液孔相連。以此導熱體布局加快帶走熱量速度同時達到熱收集的目的,可適用於大於2000W每平方分米的高密度發熱面。
文檔編號H01L31/058GK202474003SQ20112042944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3日
發明者馮偉, 劉堅, 姚伯元, 李陽, 楊勇, 洪光伍 申請人:海南聚源光電產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