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取樣器對小型害蟲進行誘集監測的方法
2023-04-23 13:52:31 1
專利名稱:利用取樣器對小型害蟲進行誘集監測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利用取樣器對小型害蟲進行誘集監測的方法,特別是一 種適用于田間或溫室,利用取樣器監測粉蝨、蚜蟲和薊馬等小型害蟲成蟲發生 數量的方法,屬於農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小型害蟲(蚜蟲、粉蝨和薊馬等)是農作物 安全生產中的主要有害生物,只有準確監測害蟲發生數量的季節動態,才能為 目標害蟲的綜合防治技術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然而長年來對小型害蟲成蟲發 生季節動態的監測主要依賴黃色粘板等方法,由於害蟲的遷飛性和黃板表面易
粘著灰塵,導致黃板誘捕害蟲準確率低和黃板使用壽命短,尤其很難對單株寄 主上害蟲數量進行準確監測。目前國內外還沒有一種適用于田間準確監測小型 害蟲發生數量的技術與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取樣器對小型害蟲 進行誘集監測的方法,能在田間或溫室內對單株寄主植物上小型害蟲成蟲的絕 對數量進行監測,獲取準確的調查數據。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根據害蟲趨黃性和遷飛習性及其與寄主植物的相 互關係,利用白鐵皮、半透明塑料盆、透明塑料瓶等材料製作害蟲取樣器。將 白鐵皮巻成圓筒罩住單株寄主植物,半透明塑料盆扣在鐵筒上並在塑料盆盆底 中央開一圓孔,將置入黃色粘紙的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接入盆底中央的圓孔, 即可對害蟲的發生數量進行監測。
本發明的利用取樣器對小型害蟲進行誘集監測的方法,包括如下具體步驟
1) 將白鐵皮剪成長條,然後巻成圓筒狀,製成鐵筒。
2) 取半透明塑料盆,在盆底中央幵一圓孔。3) 將黃色粘紙剪成長條,然後將紙條巻成圓筒置入一個透明塑料瓶內,緊 貼瓶壁放置。
4) 將鐵筒罩住單株寄主植物,將半透明塑料盆蓋在鐵筒上,然後將透明塑 料瓶的瓶口朝下與半透明塑料盆盆底中央的圓孔對接。
5) 利用粉蝨、蚜蟲等小型害蟲的趨光、趨黃性,使其在被鐵筒罩住後誘集 到透明塑料瓶內,並被黃紙條粘住。放置一定時間(如3—5小時)後將 塑料瓶取下,將半透明塑料盆和鐵筒移走。然後將透明塑料瓶內的紙條 取出,對紙條上粘住的害蟲計數,實現對小型害蟲的誘集監測。
本發明中,所述透明塑料瓶的瓶口直徑等於或者大於半透明塑料盆盆底中 央的圓孔直徑。
本發明中,所述半透明塑料盆的盆口直徑大於鐵筒直徑。 本發明中,鐵筒為不透光,鐵筒向上依次為半透明塑料盆和透明塑料瓶, 這樣當不透光的鐵筒罩住單株寄主植物時,根據小型害蟲趨光、趨黃性的特性, 被鐵筒罩住的小型害蟲會通過半透明塑料盆,到透明塑料瓶內,從而被黃色粘
紙粘住。通過設定取樣的時間,取出黃色粘紙,就可以對黃色粘紙上害蟲計數, 實現對小型害蟲的誘集監測。
本發明的鐵筒部分可由不同高度的幾節組成, 一般取2 — 3節。這樣可隨著 寄主植物的生長不斷調節其本身高度,以確保進行有效誘集,也可根據寄主植 物的不同改變鐵筒的直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採用的取樣器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 便,可以對單株寄主植物上粉蝨、蚜蟲等小型害蟲成蟲的絕對數量進行監測, 在田間、溫室均可使用,易操作,可以獲得準確的調査數據,並可以根據這些 數據準確監測害蟲發生數量的季節動態,為目標害蟲的綜合防治技術的實施提 供理論依據。
圖l是本發明中採用的取樣器的組成結構圖。
圖l中l.透明塑料瓶,2.半透明塑料盆,3.不透光的鐵筒。圖2菊花上煙粉蝨種群數量季節動態(圖中數據為平均值土標準誤差)。 圖3菊花上桃蚜種群數量季節動態(圖中數據為平均值土標準誤差)。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l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採用的取樣器的結構組成示意圖。圖1中,l為透明塑 料瓶,2為半透明塑料盆,3為不透光鐵筒。半透明塑料盆2蓋在鐵筒3上,半透 明塑料盆2的盆底中央開一圓孔,透明塑料瓶1瓶口朝下接入半透明塑料盆2的盆 底中央的圓孔,在透明塑料瓶l內,緊貼透明塑料瓶l的瓶壁放置有圓筒狀的黃 色粘紙。
以下結合具體的對菊花Cy iTS朋^ eM//77 /sorz'/bh'u/ 7 Ramat.上煙粉蝨 Ae/zw'w'a teAaci (Gennadius)禾口桃頓iO^A / ersicae (Sulzer)的發生數量進ff 監測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但是以下實施例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例1
菊花上煙粉蝨種群數量的季節動態
試驗在上海某大學實驗農場溫室內進行。溫室面積約200m2。供試菊花品種 為"Youxiang",在春季4月8日移栽入溫室,種植行距為24cm,株距為24cm。
採用本發明的方法對菊花上煙粉蝨種群數量進行誘集監測,從菊花移栽30 天后開始,每3天取樣一次,直至菊花採收,共取樣20次。溫室內放置9個取樣 器,每次隨機選取9株菊花採樣調查。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 將白鐵皮(厚0.5mm)剪成長、寬分別為80cm、 40cm的長條,然後以長為圓 周將鐵皮做成圓筒,圓筒直徑為25cm,高為40cm;
2) 取半透明塑料盆(底直徑20cm,盆口直徑30cm,深15cra),在盆底中央開一 直徑為7. 5cm的圓孔;
3) 取透明塑料瓶(底直徑8. Ocm,瓶口直徑7.5cm,深6. Ocra),將黃色粘紙剪成 長26cm、寬6cm的長條,然後將紙條巻成圓筒置入透明塑料瓶內,緊貼瓶壁 放置。
4) 將鐵筒罩住單株菊花,半透明塑料盆蓋在鐵筒上,然後將透明塑料瓶瓶口朝
5下放在半透明塑料盆上,透明塑料瓶瓶口與半透明塑料盆盆底中央的圓孔對接。
5)利用粉蝨的趨光和趨黃特性,將粉蝨誘到透明塑料瓶瓶內,並被黃色粘紙粘住。將透明塑料瓶取下,黃色粘紙取出,對粉蝨成蟲計數。根據粉風生理特性,在早晨6: OO之前罩住植物,上午10: OO以後將塑料瓶
取下、統計結果。
在菊花株高超過30cm時,鐵筒部分使用兩節,並隨著寄主的生長不斷調節其本身高度,以確保有效誘集。
本實施例監測得到的煙粉蝨種群數量的季節動態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本發明方法可有效監測煙粉蝨成蟲發生數量,獲取其種群數量的季節動態。
實施例2
菊花上桃岈種群數量的季節動態
試驗在上海某大學實驗農場溫室內進行。溫室面積約200m2。供試菊花品種為"Youxiang",在春季移栽入溫室。種植行距為24cm,株距為24cm。
採用本發明的方法對菊花上桃蚜種群數量進行誘集監測,從菊花移栽30天後開始,每3天取樣一次,直至菊花採收,共取樣20次。溫室內放置9個取樣器,每次隨機選取9株菊花採樣調查。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 將白鐵皮(厚0.5mm)剪成長、寬分別為80cm、 40cm的長條,然後以長為圓周將鐵皮做成圓筒,圓筒直徑為25cm,高為40cm;
2) 取半透明塑料盆(底直徑20cm,盆口直徑30cm,深15cm),在盆底中央開一直徑為7. 5cm的圓孔;
3) 取透明塑料瓶(底直徑8.0cm,瓶口直徑7.5cm,深6. Ocm),將黃色粘紙剪成長26cm、寬6cm的長條,然後將紙條巻成圓筒置入透明塑料瓶內,緊貼瓶壁放置。
4) 將鐵筒罩住單株寄主植物,半透明塑料盆蓋在鐵筒上,然後將塑料瓶瓶口朝下接入盆底中央的圓孔。
65)桃蚜有趨黃性,其有翅成蟲被誘到透明塑料瓶內,並被黃紙粘紙粘住,將塑料瓶取下,黃色粘紙取出,計數。
在早晨6: OO之前罩住菊花,上午10: OO以後將透明塑料瓶取下、統計結果。在菊花株高超過30cm時,鐵筒部分使用兩節,並隨著寄主的生長不斷調節其
本身高度,以確保對桃蚜的有效誘集。
本實施例監測得到的桃蚜種群數量的季節動態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本發明方法可有效監測菊花上桃蚜發生數量,調查獲取其種群數量的季節動態。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取樣器對小型害蟲進行誘集監測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具體步驟1)將白鐵皮剪成長條,然後捲成圓筒狀,製成鐵筒(3);2)取半透明塑料盆(2),在盆底中央開一圓孔;3)將黃色粘紙剪成長條,然後將紙條捲成圓筒置入一個透明塑料瓶(1)內並緊貼瓶壁放置;4)將鐵筒(3)罩住單株寄主植物,將半透明塑料盆(2)蓋在鐵筒(3)上,然後將透明塑料瓶(1)的瓶口朝下與半透明塑料盆(2)盆底中央的圓孔對接;5)利用小型害蟲的趨光、趨黃性,使其在被鐵筒(3)罩住後誘集到透明塑料瓶(1)內,並被紙條粘住,放置3-5小時後將透明塑料瓶(1)取下,將半透明塑料盆(2)和鐵筒(3)移走;將透明塑料瓶(1)內的紙條取出,對紙條上粘住的害蟲計數,實現對小型害蟲的誘集監測。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取樣器對小型害蟲進行誘集監測的方法,其特 徵在於所述透明塑料瓶(1)的瓶口直徑等於或者大於半透明塑料盆(2)盆底中 央的圓孔直徑。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取樣器對小型害蟲進行誘集監測的方法,其特 徵在於所述半透明塑料盆(2)盆口直徑大於鐵筒直徑。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利用取樣器對小型害蟲進行誘集監測的方法,其特 徵在於所述鐵筒(3)高度可調,由2 — 3節組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取樣器對小型害蟲進行誘集監測的方法,屬於農業技術領域。本發明根據害蟲趨黃性和遷飛習性及其與寄主植物的相互關係,利用白鐵皮、半透明塑料盆、透明塑料瓶等材料製作害蟲取樣器。將白鐵皮捲成圓筒罩住單株寄主植物,半透明塑料盆扣在鐵筒上並在塑料盆盆底中央開一圓孔,將置入黃色粘紙的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接入盆底中央的圓孔,即可對害蟲的發生數量進行監測。本發明可以對單株寄主植物上粉蝨、蚜蟲等小型害蟲成蟲的絕對數量進行監測,在田間、溫室均可使用,易操作,可以獲得準確的調查數據,並根據這些數據準確監測害蟲發生數量的季節動態,為目標害蟲的綜合防治技術的實施提供理論依據。
文檔編號A01M1/10GK101491235SQ20091004669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6日
發明者劉力行, 劉志成, 張魯民, 捷 陳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