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間仙境(寶藏之城美在潮州)
2023-04-23 22:44:27 2
潮州著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範。林文強 攝
潮繡。南方日報記者 蘇仕日 攝
登上鳳凰山頂,露營打卡,賞月觀星;穿過廣濟橋,微風拂面,韓江景色盡收眼底;漫步古城街巷,品味美食茶香,暢享潮式「慢生活」……千年文化、秀麗山水、古城風韻、品質生活,均是潮州美的力量和底氣。
為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範,潮州緊抓優勢,推動城市戰略思維、規劃理念、建設模式、治理體系、運營邏輯全方位變革,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度、環境優美度、生活便捷度、文化契合度,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宜業宜居宜遊的高品質現代化城市。
●許鈺敏
美在自信自強
潮州之美,美在自信自強,美在文化底蘊。千年歷史文化的浸潤,賦予了潮州厚重的城市底色。而新時代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則為它注入了鮮活的靈氣和神韻。
精美華麗的潮繡,巧奪天工的木雕、泥塑,美輪美奐的陶瓷、手拉朱泥壺……走進潮州這座大型的文化藏寶庫,非遺項目數不勝數:擁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17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47項,市級非遺保護項目106項。這些「潮」牌精品,在潮州牌坊街內均能覓得。位於潮州古城核心區牌坊街,是潮州文化的立體展館。市民遊客穿梭其中,既可參與文化遊覽、非遺體驗、文娛展演,又可體驗特色美食、休閒購物、客棧民宿。
從歷史中走來,豐富的文化資源讓寶藏潮州極具魅力。這裡文物古蹟薈萃,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2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項22處。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粵東第一古剎開元寺、被譽為「國內罕見的宋代府第建築」許駙馬府、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黃公祠等均分布於此。
為延續城市文脈,潮州於2021年初出臺《潮州古城提升行動計劃(2020—2025年)》,提出要打造保育活化典範的潮州古城,推動古城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用「繡花」功夫復原古城肌理成為修繕古城的根本準則。在「百家修百厝(祠)」項目推進之下,一批代表性的歷史建築重現古韻風華——隱匿半個多世紀的麒麟照壁重見天日;修繕後的李厝祠廳堂敞亮,嵌瓷、屋脊等盡顯古樸韻味;殘損嚴重的黃尚書府完成後座修繕工程。與此同時,隨著古城甲第巷、義井巷等33條街巷「微更新」項目的推進,精緻的「潮味」元素在古城街巷之中隨處可見,令古城宜遊更宜居。
當前,文化與旅遊雙向奔赴,千年古城正在以更深的融合打造文化旅遊體驗目的地。潮州正全力創建國家級潮州文化生態保護區、世界美食之都、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讓更多人看到潮州的文化魅力與旅遊吸引力。
潮州鎮海樓(舊府衙)復建工程抓緊推進,百花臺民俗文化綜合體項目動工建設……潮州正加快打造文旅新地標。隨著古城提升行動的推進,潮州對歷史文脈進行系統梳理,做好潮州文化傳承發展研究,重塑潮州文化品牌。今年,潮州還出臺《關於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提供路徑。
千年古城迎來新生,文化潮州向高而行。北閣佛燈景區內,名家們在重光的金山書院內談經論道,金山書院又傳出琅琅書聲;廣濟橋上,木雕、麥稈畫、剪紙等非遺展演持續開展,重現「一裡長橋一裡市」文化盛景;牌坊街裡,潮州工夫茶盛宴在「國際茶日」上演;多個文化地標的復建與修繕有序推進,「潮州府治」歷史風貌將得以重現。
一張張閃光的城市文化名片,讓「寶藏之城」潮州更具自信。近年來,潮州古城被列為首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工作試點單位;牌坊街入選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義興甲巷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潮州順利通過中國工藝美術之都複評。潮州廣濟橋活化利用項目成功入選2020年度廣東省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廣濟橋獲批為首批省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
乘勢而上,潮州正聚焦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和潮州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潮州文化,研究好、呵護好、建設好文化名城,努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窗口和世界潮人精神家園。
美在宜業宜居
俯瞰潮州大地,金色韓江發展軸、藍色海洋經濟帶、綠色生態發展帶正加快形成。「一軸兩帶」,構建起潮州城市美的框架。
近年來,潮州持續加大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美麗藍圖徐徐展開。在金色韓江發展軸上,西岸提品質促融合,東岸擴容量聚人氣;在藍色海洋經濟帶上,產業集群效應逐步顯現,港產城融合正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綠色生態發展帶上,綠水青山交相輝映,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齊頭並進。
目光聚焦到城市之中,一街一巷、一草一木都彰顯著潮州外在之美。近年來,潮州聚焦城市所需、群眾所盼,用一項項攻堅整治行動將精細管理的觸角延伸至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細節。創文創衛、城中村「十個一」整治提升、「三線」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等舉措,讓潮州更加美麗宜居。
城中村風貌整治提升、解決一批城中村突出問題,是潮州市列入「三大戰役」中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今年7月,潮州市召開中心城區城中村「十個一」整治提升暨「三線」整治推進會。「十個一」整治將重點抓好垃圾分類處理、汙水管網建設、「三線」整治等重點攻堅,統籌推進村牌坊、主路道、廣場、公園、池塘水系、停車設施、消防設施等改造升級。
在湘橋區鳳新街道陳橋村,農貿市場、文史建築、微型消防站、停車場等配套已經建設完成。走在村內,可見村道寬敞平坦,建築古色古香,精緻美麗的村居環境令人備感舒適。這是該村紮實推進城中村「十個一」整治提升的成果。雲梯村也發生了蝶變,整村環境及配套得到升級,公園內的風雨連廊和休憩涼亭美觀雅致,村民結伴同遊,幸福感獲得感充分提升。
當前,潮州正以雲梯村、陳橋村為樣板,大力實施城中村整治「十個一」工程。全域推廣微型消防站建設,深化「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科學改造安全門窗,加強農村水系生態保護。完善農貿市場、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利用好閒置土地資源,鼓勵引導文化、旅遊、商業等多元業態進駐,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生活空間。
今年,潮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動城市提質,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範。具體要做到高標準編制城市規劃,高品位推進城市建設,高要求實施城市管理,高質量建設美麗鄉村。針對衛生環境、交通擁堵、城市內澇、「兩違」整治等「城市病」,潮州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治髒」「治堵」「治澇」「治違」四大招數。
以打好打贏「創衛」攻堅戰為抓手,潮州於今年4月對新一輪創衛工作進行總動員、總部署。針對主次幹道、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城中村、農貿市場等薄弱區域,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大力推進市容環境衛生提升。同時,潮州系統推進交通、水利、環保、能源、市政等「補短板」項目,舉全市之力打好營商環境翻身仗,提升政務服務水平,著力打造宜業宜居宜遊的高品質現代化城市。
智慧治理之下,潮州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46個老舊小區和21個城中村加快改造,一批肉菜市場、市政道路、城市公園、公共廁所和停車場相繼完工,獲評全國「廁所革命優秀城市」。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建成「四好農村路」1320公裡,行政村基本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營商環境更富活力,優化營商環境7方面150項措施落地實施,建設工程招投標等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效,鎮村電子政務實現全覆蓋。
美在山清水秀
行走韓江碧道,可見白鷺成群,水清岸綠;深入鳳凰山間,原生態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漫步海灘,賞碧海藍天,看潮起潮落……鋪開潮州的美麗圖卷,良好的生態環境必定是畫面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魅力韓江,串起兩岸旖旎風光。而韓江的秀水長清卻來之不易。近年來,潮州持續加大韓江流域綜合治理力度,健全「河湖長 專管員 河湖警長 民間河長 河湖志願者」治水管水新模式,形成韓江管理保護工作合力。同時搭建「潮州市示範河湖智慧化一體化平臺」,應用無人機、無人船等立體巡河,實現對韓江的數位化、智慧化管護。
根據監測,韓江潮州段水質常年穩定保持Ⅱ類以上,有個別月份達到Ⅰ類,實現水質「五個100%達標」——即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跨市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100%、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水質優良比例100%。韓江潮州段高分通過全國示範河湖創建驗收。
優良的水環境,造就了韓江兩岸亮麗風景,也讓黿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恢復性增長。
去年8月,已絕跡30年的黿在韓江幹流赤鳳段重現。今年9月,潮州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在韓江進行巡護時,在韓江幹流赤鳳段救回一隻被漁網纏住的黿,並進行科學放生。潮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陳培瓊介紹,這兩次發現說明黿能夠長期在一個範圍內活動,反映了該區域整體環境質量保持優良,且已經形成一定數量的黿種群。
潮州鳳凰山中也蘊含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使這裡培育出馳名中外的鳳凰單叢茶,更讓這裡成為一座大型的生態寶庫。坐落於潮州市潮安區西北部,萬峰林場和潮安鳳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深藏於粵東地區最高峰——鳳鳥髻南麓。這片總面積28.12平方公裡的綠洲,森林覆蓋率達95%,「植物活化石」桫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穿山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鷳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分布於此。
為更好地掌握保護區內植物資源生長、生態特徵及其生態演變過程和規律,鳳凰山保護區委託專業技術團隊建立主要植被類型固定樣方建設10個,完成植物監測報告,為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保護與發展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此外,建立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實時監測防控與主動預警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今年5月,潮州市印發《潮州市鳳凰山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至2025年,初步建成鳳凰山區域「一屏一網多廊道」的生態環保新格局,加強以鳳凰山山地、森林為主體的生態屏障保護,強化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
在饒平沿海,星羅棋布的島嶼和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造就了天然的深水良港,也勾勒出一幅生態和諧的海灣美景。打造美麗海灣,是潮州近年來保護海洋生態、加強海域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的重要舉措。為加強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工作,潮州市核查入海排汙口139個,並逐個建檔入冊,形成分布圖、信息表格和地圖數據等。2019年以來,潮州市投入資金約200萬元,用於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為海洋環境監測提供硬體支撐。此外,海灘垃圾清理志願活動也持續開展。
在今年發布的《廣東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中,潮州市大埕灣被列入廣東省重點推進建設的15個美麗海灣之一。當前,潮州生態部門正加快推動「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進一步推進《潮州市「美麗海灣」建設工作方案》編制工作,細化各項舉措,助力實現「水清灘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好願景。
■一線實踐
潮州推動老舊小區改造
多元共治
提升城市品質
10月19日,潮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2022年潮州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項目公告》,潮州共有12個城鎮老舊小區列入改造計劃項目,改造項目涉及樓棟數55棟,建築面積9.257萬平方米,將惠及1673戶居民住戶。
老舊小區改造是潮州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抓手。早在去年,潮州市就啟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各縣區對2000年以前建成的住宅小區進行了認真調查摸底,最終確定了34個改造項目,其中湘橋區22個、潮安區5個、楓溪區2個、饒平縣5個。
為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潮州抓住街道、社區、小區多個「關鍵主體」,採用「黨建引領 多元共治」的模式進行精細化治理。
在湘橋區西新街道春城樓社區的幸福裡小區,原本道路坑窪不平牆體老化破舊、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古色古香的「潮」味門亭、乾淨平坦的水泥地面以及群眾的歡聲笑語。彼時,為了做好群眾思想工作,西新街道黨工委書記謝煥傑、春城樓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壽得等一行人多次前往該小區,同居民一同商討改造思路。「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刷新建築外立面,提升小區整體景觀,增設休閒石桌石椅,為居民提供休憩設施。」據謝煥傑介紹,此次改造涉及建築4棟,惠及居民96戶。
「小區環境變好了,我們住著也舒心了!」楓溪大廈住宅小區居民王姨感慨。在楓溪區楓溪大廈住宅小區,可見停車場內車位規劃有序,車行道、人行道、停車棚、綠化帶等分區清晰,電動車智能充電樁也滿足了居民需求。原本存在的供水管道老化嚴重、排水管堵塞、通信線路亂拉亂掛等問題已不復存在。該小區經改造後不僅美化了整體環境,也提高了安全係數,小區居民的生活品質得到提高,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
在饒平縣黃岡鎮,黃岡鎮政府宿舍(新厝)、黃岡鎮政府宿舍(下市)、華鳳園等3個住宅小區陸續完成改造建設。清理化糞池及排水溝、安裝大門及路燈、翻新樓梯間、整理電線、設置微型消防站、安裝宣傳欄……此次改造惠及居民119戶,大大改善了群眾的生活居住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