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停車式垂直循環立體停車庫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22:40:4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停車式垂直循環立體停車庫,屬於特種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購買了私家車;對城市的交通和環境起著重大的影響。而停車難問題的出現,也給機械停車設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和廣闊的市場。在這商機與競爭並存的時候,我國的機械停車設備行業也將從快速發展階段進入穩定發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城市規劃的完善,機械停車設備行業將成為一個充滿生機的朝陽行業,機械停車設備的技術也將得到長足的發展。現有的立體停車設備主要包括升降橫移類、平面移動類、巷道堆垛類、垂直升降類這四類,其中以垂直升降系列設備最為省地,能夠與建築物靈活組合,並且車輛容量較大。但是現有的垂直升降類車庫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駕駛者將車輛駛入到車庫的載車平臺上,受限於垂直類車庫的空間結構,當駕駛者需要從車內出來時,車門可能會刮碰到車庫的支架結構,並且駕駛者在載車平臺上停留,也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停車式垂直循環立體停車庫,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自動停車式垂直循環立體停車庫,包括豎向設置的兩個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循環牽引系統,所述固定架之間設置有多個由循環牽引系統牽引、並做垂直循環運動的載車板,所述固定架一側底部設置有自動取放裝置,所述自動取放裝置上鋪設有多個調節輥,所述調節輥上設置有橫向軌道,所述橫向軌道內約束有搬運車,所述載車板運行到固定架的最下端時與自動取放裝置上的橫向軌道處於對準狀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橫向軌道兩側具有約束搬運車使其沿橫向軌道延伸方向運動的側邊,所述搬運車側面設置有沿側邊滾動的側邊導向輪。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搬運車包括行走機構和取放機構;所述行走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電機和行走輪,所述第一驅動電機驅動行走輪沿橫向軌道行走;所述取放機構按照傳動順序依次包括第二驅動電機、傳動齒條、齒輪組以及與待取放車輛車輪對應的抬升機構,所述抬升機構由兩個同步開合設置的夾持部組成。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載車板上表面設置有與待取放車輛車輪對應「=」形限位支撐塊,所述載車板上設置有供搬運車的行走輪行進的載車板軌道。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載車板上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兩側設置有低於凸臺的凹陷,所述限位支撐塊設置於凹陷內,所述載車板軌道設置於凸臺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凸臺上靠近自動取放裝置的一側設置有斜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搬運車端部設置有防撞塊,所述載車板上遠離自動取放裝置的一側設置有與防撞塊對應的擋塊。
上述技術方案中駕駛者將車輛停放在自動取放裝置上,在調節輥的轉動控制下,將橫向軌道擺放到車輛底部中心處,而後通過搬運車對車輛的車輪進行抬升,隨後調節輥及時調整搬運車使其與運行到固定架的最下端的載車板保持對準,方便搬運車的搬運操作,方便快捷,安全性好,具有有益的技術效果和顯著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自動停車式垂直循環立體停車庫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自動取放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載車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搬運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動停車式垂直循環立體停車庫,包括豎向設置的兩個固定架10,固定架10上設置有循環牽引系統11,固定架10之間設置有多個由循環牽引系統11牽引、並做垂直循環運動的載車板20,該技術方案中循環牽引系統11可以採用驅動電機帶動循環鏈條,通過循環鏈條牽引載車板20沿著循環導向軌道做垂直循環運動。
該方案中,固定架10一側底部設置有自動取放裝置30,實際安裝過程中,可以將立體停車庫和自動取放裝置30同時安裝在地面上,自動取放裝置30上鋪設有多個調節輥32,調節輥32上設置有橫向軌道31,通過調節輥32能夠對橫向軌道31的擺放位置進行調整,橫向軌道31內約束有搬運車40,使用時,駕駛者將車輛停放在自動取放裝置30上,在調節輥32的轉動控制下,將橫向軌道31擺放到車輛底部中心處,而後通過搬運車40對車輛的車輪進行抬升,隨後調節輥32及時調整搬運車40使其與運行到固定架10的最下端的載車板20保持對準,方便搬運車40的搬運操作。
以上操作中,橫向軌道31與車輛底部中心的對準操作、以及搬運車40與相應載車板20的對準操作,可以通過現有技術中的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進行智能化尋址來完成,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從而提高對準的準確性和高效性,並能夠實時將車型數據上傳到資料庫中,方便檢索查詢,自動化效果更完全。
進一步的,如圖2、圖4所示,橫向軌道31兩側具有約束搬運車40使其沿橫向軌道31延伸方向運動的側邊311,搬運車40側面設置有沿側邊311滾動的側邊導向輪47,通過導向輪47與橫向軌道31的側邊311的滾動配合,能夠提高搬運車40在橫向軌道31內行駛的平穩性。
上述方案中,搬運車40包括行走機構和取放機構;行走機構包括第一驅動電機45和行走輪46,第一驅動電機45驅動行走輪46沿橫向軌道31行走;取放機構按照傳動順序依次包括第二驅動電機41、傳動齒條42、齒輪組43以及與待取放車輛車輪對應的抬升機構,抬升機構由兩個同步開合設置的夾持部44組成。該方案中,搬運車40可以根據不同車型的前、後輪對間距的差異,進行取放機構間距的自適應性調整,例如可以根據前、後輪對,分別設計兩套行走機構和取放機構,一套行走機構和取放機構只對前輪進行抬升,另一套行走機構和取放機構只對後輪進行抬升,對於具有更多車輪的越野車型,可以選擇只對兩端的輪對進行抬升。該方案中,第一驅動電機45和行走輪46主要控制搬運車40的行走;第二驅動電機41、傳動齒條42、齒輪組43以及與待取放車輛車輪對應的抬升機構主要控制對待取放車輛車輪的抬升和釋放,其中夾持部44在第二驅動電機41的帶動下,能夠實現類似剪刀的開合動作,當兩個夾持部44相向閉合時,能夠對車輪進行夾持抬升,而當所有的取放機構同時對車輪進行抬升時,整個車輛也將完成抬升;當夾持部44背向打開時,能夠對抬升的車輪進行釋放,從而實現車輛的穩定停放。
更進一步的,如圖3所示,載車板20上表面設置有與待取放車輛車輪對應「=」形限位支撐塊27,載車板20上設置有供搬運車40的行走輪46行進的載車板軌道25,該優選方案中,限位支撐塊27的作用是對搬運車40運輸到載車板20上的車輛的車輪進行支撐,而載車板軌道25的作用是引導搬運車40在載車板20上行進。
上述方案中,載車板20上設置有凸臺22,凸臺22兩側設置有低於凸臺22的凹陷24,限位支撐塊27設置於凹陷24內,載車板軌道25設置於凸臺22上。該方案中,凹陷24的作用是對車輛的車輪進行容納,由於車輛的底盤高度較車輪底部更高,因此採用凸臺22與凹陷24的配合式設計,能夠車輛停放後單個載車板20的空間佔用高度,提高空間利用率。
更進一步的,凸臺22上靠近自動取放裝置30的一側設置有斜面23,該優選方案中斜面23的設計能夠提高搬運車40行進到凸臺22上的穩定性。
更進一步的,搬運車40端部設置有防撞塊48,載車板20上遠離自動取放裝置30的一側設置有與防撞塊48對應的擋塊26。該優選方案中,搬運車40沿著載車板軌道25行進,當搬運車40前端的防撞塊48剛好抵靠到擋塊26時,搬運車40停止行進過程,而後取放機構開始工作,將車輛的車輪平穩放置到限位支撐塊27上。
上述方案中,取車操作與搬運操作基本流程相同,首先通過搬運車40對載車板20上停放的車輛進行抬升,而後將其搬運到自動取放裝置30上進行停放。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於限定本發明的實施範圍,凡依本發明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於本發明涵蓋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