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軸絲槓端頭淬火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0:28:21 1
專利名稱:滾軸絲槓端頭淬火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金屬材料工件熱處理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滾軸絲槓端頭淬火
直O
背景技術:
傳統的小功率高頻感應裝置由於自身未設置噴淋系統,所以在具體工作中僅能對小規格(Φ16 Φ50圓)的長絲槓工件進行軟化退火處理,而不能對較大規格的滾珠絲槓端頭進行淬火處理。此外,傳統的高頻感應淬火裝置在實際應用中相應還存在有投資大、設備佔地面積大、淬火硬度不均等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應用範圍廣、使用方便、投資少、佔地小、見效快的滾軸絲槓端頭淬火裝置。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而採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所提供的滾軸絲槓端頭淬火裝置包括一個內置有水箱和工件自動給進裝置的淬火平臺,在淬火平臺的檯面上沿滾軸絲槓工件給進前行方向依次設有一個感應線圈和一座其上均勻分布了多個噴淋孔的噴淋圈,噴淋圈的進水口通過一根流量可控的高壓水連接管道接至水箱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還在於淬火平臺與噴淋圈之間通過齒條傳動機構連接,並通過無級變速電機帶動噴淋圈沿淬火平臺的臺面做前、後、左、右向移動。實際工作中,該淬火裝置利用工件自動給進裝置帶動滾珠絲槓以一定速度邊前進邊旋轉通過感應線圈和噴淋圈,期間由噴淋圈根據工件規格按一定的壓力流量進行噴淋, 實現工件淬火。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主要優點是結構簡單、投資少、佔地小、見效快、使用效果好,它通過在原有設備基礎上增設一套由噴淋圈構成的自動噴淋系統的方案,採用無級變速電機傳動實現噴淋圈前、後、左、右可調以及噴淋壓力流量可調,改進後的裝置不但可對工件進行退火軟化處理,還可以對滾珠絲槓端頭進行淬火處理,實現了一機兩用,並擴大了產品的規格(產品規格由原來的Φ 16 Φ50圓擴大至Φ 16 Φ160圓),改善了產品結構。該淬火裝置可使工件淬火達到國家技術標準淬火硬度HRC58-65,淬火硬度深度為Imm 8mm,根據工件直徑大小確定淬火深度,解決了以往小功率感應裝備存在的淬火硬度不均、絲槓過長不能淬火以及淬火投資大,建設周期長,見效慢等問題,完全達到滾珠絲槓工件端頭淬火技術要求。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向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各標號的名稱分別為1-噴淋圈,2-感應線圈,3-工件,4-高壓水連接管
3道,5-水箱,6-淬火平臺。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內容做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並不僅限於下述的實施例。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滾軸絲槓端頭淬火裝置由淬火平臺6、噴淋圈1、感應線圈2、高壓水連接管道4、水箱5以及無級變速電機傳導系統等組成。感應線圈2和噴淋圈1沿滾軸絲槓工件3給進前行的方向(圖1中箭頭方向)依次設置在淬火平臺6的檯面上,噴淋圈1的進水口通過一根流量可控的高壓水連接管道4接至水箱5內,噴淋圈1 壁上分布有多個噴淋孔,噴淋孔的大小及角度隨工件大小而定,工作中噴淋圈角度以及噴淋量大小均自動可調。淬火平臺6與噴淋圈1之間通過齒條傳動機構連接,通過無級變速電機可帶動噴淋圈1沿淬火平臺6的臺面做前、後、左、右向移動,使工件滾軸絲槓中心與感應線圈2及噴淋圈1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淬火平臺6上設置有工件自動給進裝置,通過自動給進裝置使工件3邊前進邊旋轉,前進速度由無級電機通過齒條傳動控制在lmm/s 15mm/s,前進速度均勻,使淬火硬度達到國家標準。
權利要求1.一種滾軸絲槓端頭淬火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個內置有水箱( 和工件自動給進裝置的淬火平臺(6),在淬火平臺(6)的檯面上沿滾軸絲槓工件C3)給進前行方向依次設有一個感應線圈( 和一座其上分布了多個噴淋孔的噴淋圈(1),噴淋圈(1)的進水口通過一根流量可控的高壓水連接管道(4)接至水箱(5)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軸絲槓端頭淬火裝置,其特徵在於淬火平臺(6)與噴淋圈 (1)之間通過齒條傳動機構連接,並通過無級變速電機帶動噴淋圈(1)沿淬火平臺(6)的臺面做前、後、左、右向移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滾軸絲槓端頭淬火裝置,包括一個內置有水箱和工件自動給進裝置的淬火平臺,在淬火平臺的檯面上沿滾軸絲槓工件給進前行方向依次設有一個感應線圈和一座其上均勻分布了多個噴淋孔的噴淋圈,噴淋圈的進水口通過一根流量可控的高壓水連接管道接至水箱內。實際工作中,該淬火裝置利用工件自動給進裝置帶動滾珠絲槓以一定速度邊前進邊旋轉通過感應線圈和噴淋圈,期間由噴淋圈根據工件規格按一定的壓力流量進行噴淋,完成工件淬火。本實用新型不但可對工件進行退火軟化處理,還可以對滾珠絲槓端頭進行淬火處理,實現了一機兩用,擴大了產品的規格,可完全達到滾珠絲槓工件端頭淬火技術要求。
文檔編號C21D1/10GK202193812SQ20112027945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日
發明者樊延都 申請人:西安華歐精密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