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螺旋式塑膠模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8:44:16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螺旋式塑膠模。
背景技術:
現有模具注塑產品若推力過小,則容易導致注塑的模具產生氣泡,並且質量較次,而若是採用較大的推力則對設備的要求較高,不利於生產的普遍化。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螺旋式塑膠模:
一種螺旋式塑膠模,包括主架、活塞組件、供料裝置、驅動電機、拉力泵,所述主架設有滑槽和用於連通模具注塑的塑膜腔的進料口,所述滑槽一端設有用於控制驅動電機與拉力泵的控制開關,所述活塞組件包括筒體、位於筒體內的旋轉活塞、位於筒體末端的出料管。所述筒體側邊設有凸起的擋塊,所述擋塊位於主架設有的滑槽內,擋塊頂端設有與供料裝置相對應的進料口,所述進料口與筒體內表面設有出料口構成第一通道,筒體內設有容納旋轉活塞的腔體,所述旋轉活塞包括相互固定的旋轉動力杆和塞體,所述旋轉動力杆連接驅動電機與拉力泵,所述塞體與筒體構成螺紋配合,塞體內設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進口與第一通道相對應,第二通道的出口位於塞體的上端面與出料管相通。所述出料管與主架的進料口相對應。
優選的,所述滑槽與擋塊之間設有用於使擋塊向內運動的彈性件。
優選的,所述彈性件為彈簧。
有益效果:通過螺旋前進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拉力泵需要的推進力,使得塞體的前進趨於穩定,並且增大了塑膜腔內的壓力,使得注塑的模具質量更佳。
附圖說明
附圖1為進料流程的狀態示意圖。
附圖2為出料流程的第一狀態圖。
附圖3為出料流程的第二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一種螺旋式塑膠模,包括主架1、活塞組件、供料裝置3,
所述主架1設有滑槽和用於連通模具注塑的塑膜腔6的進料口,所述滑槽一端設有用於控制驅動電機4與拉力泵5的控制開關7。
所述活塞組件包括筒體8、位於筒體8內的旋轉活塞9、位於筒體8末端的出料管10。所述筒體8側邊設有凸起的擋塊11,所述擋塊11位於主架1設有的滑槽內,所述滑槽與擋塊11之間設有用於使擋塊11向內運動的彈性件2,所述彈性件2為彈簧,增加了活塞組件向內的壓力,避免在進料的過程中由於壓力過大而導致物料溢出,提高了密封性。
擋塊11頂端設有與供料裝置3相對應的進料口,所述進料口與筒體8內表面設有出料口構成第一通道12,筒體8內設有容納旋轉活塞9的腔體,所述旋轉活塞9包括相互固定的旋轉動力杆13和塞體14,所述旋轉動力杆13連接驅動電機4與拉力泵5,所述塞體14與筒體8構成螺紋配合,塞體14內設有第二通道15,所述第二通道15的進口與第一通道12相對應,第二通道15的出口位於塞體14的上端面與出料管10相通。所述出料管10與主架1的進料口相對應。
本專利所述的向內移動方向為活塞組件插入主架1的方向。
進料狀態(如圖1):啟動旋轉驅動電機4控制旋轉活塞9的反轉,使得旋轉活塞9相對筒體8旋轉並向外移動,使得旋轉活塞9向外運動至腔體的底部後,拉力泵5控制活塞組件向外運動,此時第一通道12與所述第二通道15相互對接,物料進入腔體內。
出料狀態的第一狀態(如圖2):待腔體內物料充滿時,拉力泵5控制活塞組件向內運動,由於旋轉活塞9與筒體8構成螺紋配合,在旋轉活塞9運動的過程中,旋轉活塞9與筒體8相對固定,因此腔體的容量始終保持不變,當出料管10插入主架1的進料口後,擋塊11按壓在控制開關7上。
出料狀態的第二狀態(如圖3):控制開關7停止拉力泵5,啟動驅動電機4,從而控制旋轉活塞9的正轉,此時活塞相對筒體8旋轉向內移動,壓縮空腔內的物料進入主架1的塑模腔內,完成塑膜。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 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例。而這些屬於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