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溫砂漿牆體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3:16:31

本申請為2015年9月21日申請的,申請號為201510615760.8,發明名稱為一種新型保溫砂漿牆體的專利的分案申請。
本發明屬於建築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保溫砂漿牆體。
背景技術:
現有的建築房屋牆體多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好框架後做防水處理、外牆鋪設和室內裝修。存在施工程序複雜、保溫效果差,以及施工成本高的缺點。如果採用砌塊築牆,會在砌縫處存在密封性的問題、砌築的牆體豎向砌縫處存在熱橋導致牆體熱量損失嚴重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密封保溫性能更好的保溫砂漿牆體。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保溫砂漿牆體,其特徵在於:包括內牆板、外牆板和設置在內牆板和外牆板之間的若干砌塊,所述的每塊砌塊包括外壁一、外壁二和兩塊連接肋,所述的外壁一和外壁二通過兩塊連接肋連接形成工字型砌塊,且兩塊連接肋與外壁一內板和外壁二內板連接,所述的外壁一還包括外壁一外板和設在外壁一兩端的外壁一端板,所述的外壁一內板、外壁一外板和兩端的外壁一端板合圍形成注漿孔一,所述的外壁二還包括外壁二外板和設在外壁二兩端的外壁二端板,所述的外壁二內板、外壁二外板和兩端的外壁二端板合圍形成注漿孔二,所述的外壁一內板、外壁二內板和兩塊連接肋合圍形成注漿孔三,所述的外壁一外板、外壁一端板、外壁二外板和外壁二端板的頂面與底面分別平齊,所述的兩塊連接肋兩端端面與外壁一內板和外壁二內板的頂面與底面平齊,且低於外壁一外板的頂面與底面,所述的外壁一外板和外壁二外板分別與外牆板和內牆板抵靠連接,所述的一個砌塊的外壁一端板和外壁二端板分別與另一個砌塊的外壁一端板和外壁二端板抵靠連接,所述的注漿孔一、注漿孔二和注漿孔三內均澆築有保溫砂漿。
將各砌塊配合內牆板和外牆板砌成牆體,在注漿孔一、注漿孔二和注漿孔三內注入保溫砂漿,由於兩塊連接肋兩端端面與外壁一內板和外壁二內板的頂面與底面平齊,且低於外壁一外板的頂面與底面,因此保溫砂漿能貫通注漿孔一、注漿孔二和注漿孔三,因此能保證保溫砂漿一直連接,而且也能密封相鄰的兩個砌塊,因此保溫性能更好。
在上述的一種保溫砂漿牆體中,每塊砌塊的外壁一外板頂面與底面高出連接肋兩端端面5cm。
在上述的一種保溫砂漿牆體中,所述每塊砌塊的外壁一內板和外壁二內板之間垂直連接有加強筋,所述的加強筋設在所述的注漿孔三內。
設置加強筋使每個砌塊結構更加穩定。
在上述的一種保溫砂漿牆體中,所述的加強筋上設有鋼筋連接孔,所述的砌塊沿鋼筋連接孔軸線旋轉180°對稱,且所述的豎直相互砌築的砌塊對應的鋼筋連接孔中穿插有插筋。
通過設置插筋起到穩定整體結構的作用。
在上述的一種保溫砂漿牆體中,所述的外壁一端板和外壁二端板上設有砂漿槽,且所述的砂漿槽內填充有砂漿。
設置砂漿槽便於砌牆時掛漿。
在上述的一種保溫砂漿牆體中,所述的外壁一內板、外壁一外板、外壁二內板和外壁二外板平行,外壁一端板、外壁二端板和兩塊連接肋平行,且外壁一內板與外壁一端板垂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將各砌塊配合內牆板和外牆板砌成牆體,在注漿孔一、注漿孔二和注漿孔三內注入保溫砂漿,由於兩塊連接肋兩端端面與外壁一內板和外壁二內板的頂面與底面平齊,且低於外壁一外板的頂面與底面,因此保溫砂漿能貫通注漿孔一、注漿孔二和注漿孔三,因此能保證保溫砂漿一直連接,而且也能密封相鄰的兩個砌塊,因此保溫性能更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牆體未澆築保溫砂漿結構示意圖。
圖2是砌塊剖視圖。
圖3是本牆體澆築保溫砂漿後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牆體澆築保溫砂漿後剖視圖。
圖中,
1、外牆板;
2、內牆板;
3、砌塊;
4、外壁一;41、外壁一內板;42、外壁一外板;43、外壁一端板;44、注漿孔一;45、砂漿槽;
5、外壁二;51、外壁二內板;52、外壁二外板;53、外壁二端板;54、注漿孔二;
6、連接肋;61、注漿孔三;
7、保溫砂漿;
8、加強筋;81、鋼筋連接孔;82、插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如圖1-4所示,本發明一種保溫砂漿牆體,包括內牆板2、外牆板1和設置在內牆板2和外牆板1之間的若干砌塊3,每塊砌塊3包括外壁一4、外壁二5和兩塊連接肋6,外壁一4和外壁二5通過兩塊連接肋6連接形成工字型砌塊3,且兩塊連接肋6與外壁一內板41和外壁二內板51連接,外壁一4還包括外壁一外板42和設在外壁一4兩端的外壁一端板43,外壁一內板41、外壁一外板42和兩端的外壁一端板43合圍形成注漿孔一44,外壁二5還包括外壁二外板52和設在外壁二5兩端的外壁二端板53,外壁二內板51、外壁二外板52和兩端的外壁二端板53合圍形成注漿孔二54,外壁一內板41、外壁二內板51和兩塊連接肋6合圍形成注漿孔三61,外壁一外板42、外壁一端板43、外壁二外板52和外壁二端板53的頂面與底面分別平齊,兩塊連接肋6兩端端面與外壁一內板41和外壁二內板51的頂面與底面平齊,且低於外壁一外板42的頂面與底面,外壁一外板42和外壁二外板52分別與外牆板1和內牆板2抵靠連接,一個砌塊3的外壁一端板43和外壁二端板53分別與另一個砌塊3的外壁一端板43和外壁二端板53抵靠連接,注漿孔一44、注漿孔二54和注漿孔三61內均澆築有保溫砂漿7。
進一步的,每塊砌塊3的外壁一外板42頂面與底面高出連接肋6兩端端面5cm。每塊砌塊3的外壁一內板41和外壁二內板51之間垂直連接有加強筋8,加強筋8設在注漿孔三61內。加強筋8上設有鋼筋連接孔81,砌塊3沿鋼筋連接孔81軸線旋轉180°對稱,且豎直相互砌築的砌塊3對應的鋼筋連接孔81中穿插有插筋82。外壁一端板43和外壁二端板53上設有砂漿槽45,且砂漿槽45內填充有砂漿。外壁一內板41、外壁一外板42、外壁二內板51和外壁二外板52平行,外壁一端板43、外壁二端板53和兩塊連接肋6平行,且外壁一內板41與外壁一端板43垂直。
將各砌塊3配合內牆板2和外牆板1砌成牆體,在注漿孔一44、注漿孔二54和注漿孔三61內注入保溫砂漿7,由於兩塊連接肋6兩端端面與外壁一內板41和外壁二內板51的頂面與底面平齊,且低於外壁一外板42的頂面與底面,因此保溫砂漿7能貫通注漿孔一44、注漿孔二54和注漿孔三61,因此能保證保溫砂漿7一直連接,而且也能密封相鄰的兩個砌塊3,因此保溫性能更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外牆板1、內牆板2、砌塊3、外壁一4、外壁一內板41、外壁一外板42、外壁一端板43、注漿孔一44、砂漿槽45、外壁二5、外壁二內板51、外壁二外板52、外壁二端板53、注漿孔二54、連接肋6、注漿孔三61、保溫砂漿7、加強筋8、鋼筋連接孔81、插筋82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