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糧食乾燥機的烘乾腔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20:45:31 1
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於糧食乾燥機的烘乾腔。
背景技術:
目前,糧食機械化乾燥的普及率很低,主要採用鍋爐對乾燥塔內的糧食進行加溫乾燥作業,其缺點就是烘乾過程中熱量損失大,浪費能源,造成環境汙染;另外,乾燥塔內的糧食受熱不均勻,外圍的糧食可能過熱導致焦化,而中心的糧食因受熱較少而導致沒有脫水,導致糧食品質下降,乾燥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用於糧食乾燥機的烘乾腔。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糧食乾燥機的烘乾腔,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兩個對稱設置的烘乾腔本體一和烘乾腔本體二,烘乾腔本體一和烘乾腔本體二的頂端處均連接糧食提升機,烘乾腔本體一、烘乾腔本體二均由圓柱形腔體和圓柱形腔體下的漏鬥型腔體組成,圓柱形腔體內設有中空的烘乾管,烘乾管底端深入至漏鬥型腔體內,烘乾管頂端低於烘乾腔本體一和本體二的頂端,烘乾管底端處設有進料絞龍,所述漏鬥型腔體內進料絞龍下部還設有與熱風進風裝置連接的熱進風口和冷風進風裝置連接的冷進風口,所述熱風進風裝置通過熱風分配閥分別連接烘乾腔本體一和烘乾腔本體二,熱風分配器連接控制器,烘乾管上部還設有糧食出料口,方便由烘乾管底部進入的糧食經出料口出來回落到烘乾腔內,烘乾腔本體一和烘乾腔本體二的外圍均還設有保溫裝置,減少熱量散失,有效保證糧食的烘乾效果。
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漏鬥型腔體的底端處設有物料氣流分配器。
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熱風進風裝置包括烘乾加熱器和與烘乾加熱器連接的氣泵。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烘乾腔內設置的烘乾管與熱風進風裝置和冷風進風裝置形成氣旋循環,使得烘乾腔內底部的糧食被不斷的吹出烘乾管後掉落到烘乾腔內,實現糧食的循環烘乾,烘乾效率高,烘乾效果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如圖1所示一種用於糧食乾燥機的烘乾腔,包括機架1,設置在機架1上的兩個對稱設置的烘乾腔本體一2和烘乾腔本體二3,烘乾腔本體一2和烘乾腔本體二3的頂端處均連接糧食提升機4,烘乾腔本體一2、烘乾腔本體二3均由圓柱形腔體5和圓柱形腔體下的漏鬥型腔體6組成,圓柱形腔體5內設有中空的烘乾管7,烘乾管7底端深入至漏鬥型腔體6內,烘乾管7頂端低於烘乾腔本體一2和本體二3的頂端,烘乾管7底端處設有進料絞龍8,不斷的給烘乾管底端送料,漏鬥型腔體內進料絞龍下部還設有與熱風進風裝置9連接的熱進風口10和冷風進風裝置11連接的冷進風口12,將烘乾管底端處由進料絞龍輸送的糧食吹送至烘乾管頂端,回落在烘乾腔本體一和烘乾腔本體二內,實現烘乾腔本體一和烘乾腔本體二內底部的糧食的循環烘乾,熱風進風裝置通過熱風分配閥13分別連接烘乾腔本體一2和烘乾腔本體二3,熱風分配器連接控制器,烘乾管7上部還設有糧食出料口14,烘乾腔本體一和烘乾腔本體二的外圍均還設有保溫裝置。
漏鬥型腔體6的底端處設有物料氣流分配器15,將烘乾腔內烘乾的糧食放出,同時也將熱進風口和冷進風口堵住,實現放糧。
熱風進風裝置包括烘乾加熱器16和與烘乾加熱器連接的氣泵17。
糧食經提升機進入烘乾腔一和烘乾腔二內,經烘乾管與熱風進風裝置和冷風進風裝置形成氣旋循環,使得烘乾腔內底部的糧食被不斷的吹出烘乾管後掉落到烘乾腔內,實現糧食的循環烘乾,烘乾效率高,烘乾效果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糧食乾燥機的烘乾腔,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上的兩個對稱設置的烘乾腔本體一和烘乾腔本體二,烘乾腔本體一和烘乾腔本體二的頂端處均連接糧食提升機,烘乾腔本體一、烘乾腔本體二均由圓柱形腔體和圓柱形腔體下的漏鬥型腔體組成,圓柱形腔體內設有中空的烘乾管,烘乾管底端深入至漏鬥型腔體內,烘乾管底端處設有進料絞龍,漏鬥型腔體內進料絞龍下部還設有與熱風進風裝置連接的熱進風口和冷風進風裝置連接的冷進風口。結構簡單,烘乾腔內設置的烘乾管與熱風進風裝置和冷風進風裝置形成氣旋循環,使得烘乾腔內底部的糧食被不斷的吹出烘乾管後掉落到烘乾腔內,實現糧食的循環烘乾,烘乾效率高,烘乾效果好。
技術研發人員:蔣雪松;許林雲;孫龍高;王禹;李萬鳳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江蘇儀徵華宇機械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4.25
技術公布日: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