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教序筆法解析十八(聖教序筆法解析13-16)
2023-04-23 20:26:57 3
第十三講:然、而、天、地、苞、乎、陰、陽。
然
「然」字的書寫,很瀟灑。從起筆開始,一連串的轉折,生機勃勃。這個字的亮點,在於中間「丿」劃,由輕到重的落筆,和一個略略向右的斜度。最後的「橫」劃,距離上方較遠,留出一片空白,且斜度較大。
而
這個「而」的寫法,較為少見。通常來說,左邊的「豎劃」,都會和右邊的「橫折鉤」連在一起,這個「而」字,不僅僅沒有連在一起,而且給他們分開的如此遙遠。不得驚嘆,只有書聖有此魄力。
天
「天」字,也是一個典型的王羲之筆下的產物,前三筆寫出來,字都要摔倒了,一個「捺畫」的出現,直接拯救了整個字。
地
這個「地」,相對前面課程裡「窺天鑑地」的「地」,顯得輕盈了很多,疏密的對比也強烈了很多,在書寫時,一定要掌握好連接「土」和「也」的這筆「橫折」,斜度很大,看準了再下筆。
苞
「苞」字的閃光點,在於上方的草字頭,兩個「豎劃」如同一個左括號和右括號,下面的「包」,要注意上寬下窄,如圖所示。
乎
「乎」字,在書寫時,用兩筆完成。從落筆的一剎那,就要想好整個字的形態,硬朗、乾脆、轉折調鋒。注意豎鉤的方向,略略向外寫豎,順勢出鉤。
陰
書寫這個「陰」,要注意右邊幾條橫的關係,非常的微妙,領悟後,會有十足的成就感。
陽
書寫「陽」字的基調,就是平正,安穩,一副正襟危坐的樣子,沒有崎嶇的造型,沒有豐富的變化,看似平淡無奇,實則久久耐人尋味。
第十四講:而、易、識、者。
而
「而」字,在《聖教序》裡重複多遍,且寫法不盡相同。這次的「而」,將「橫折鉤」的拐彎放大,留出內輪廓的空白。
易
「易」字,也是個典型的三角形,上窄下寬。值得一提的是,下方的「勿」,「橫折鉤」斜度極大,而鉤內的兩個「短丿」,反而豎了很多。
識
「識」,此字也在前面出現過,將此字看為左右結構。如圖所示,每個部分在書寫時,都是逐漸靠上,「音」作為最矮的出現,在沒寫「戈鉤」這一筆之前,整個字,都要往左倒下去了。而一筆「戈鉤」,直接將整個字的中心拉了回來,這在《聖教序》裡,是極為常見的。
者
「者」字的書寫,非常的巧妙,謹記住兩個關鍵點:第三筆「橫撇」的書寫,一定是左邊長,右邊短。如此一來,整個字的中心,都在左側,一不留神,就會摔倒。最後,將下方的「日」,放到整個字中心的右側,起到了平衡的關鍵作用。「者」和「老」,都是如此的寫法。
第十五講:以、其、有、像、也。
以
「以」在《聖教序》裡的變化並不算大,在書寫時,要注意左邊筆劃的彈跳。
其
這個「其」字,是非常精彩的一個字。左邊的起筆,基本在一個豎線上。而右側則是逐漸向外。最後的一個點,和左邊散得很開,提升了整個字的格調。
有
「有」字的難點,在於第一筆的「撇轉橫」,畫圈的同時,要在橫的起筆處,重新發力,在橫的結尾處,筆意要連到豎的起筆。
像
「像」:注意左邊「亻」的豎劃結尾處,要頂起毛筆,彈出提劃。右側的寶蓋頭的結尾,可以視為小短撇,連接著一個大短撇,書寫時,要輕鬆暢快。
也
這個「也」的難點,在於「豎折」的折筆處,要略作停頓,重新蓄力,迅捷而出。
第十六講:陰、陽、處、乎、天、地。
陰
「陰」字的書寫,需要注意「左耳旁」的拱形弧度。書寫右邊時,注意撇和捺的高低取勢,夾角接近成為90°直角,下方的幾條橫,有聚有散。
陽
這個「陽」和前面幾講的「陽」,略有不同,本講的「陽」,左側需要注意左耳旁的簡化書寫,以及右側需注意上方「日」的兩個豎劃,一個微微向左,一個微微向右。
處
「處」,從頭到尾,真正意義上,使用了兩筆書寫。第一筆從短橫,寫到了下面的橫折鉤,一氣呵成,下面的幾個轉彎輕鬆而靈動。所有的轉折,不能僵硬。
乎
這裡的「乎」,需要注意豎鉤的寫法,略帶拱形的「豎」,以及稍作停頓,順勢向下的「鉤」。
天
「天」字兩橫,一平一翹。書寫時,一定要輕鬆、從容。
地
此處的「地」字,和之前的「地」也是略有不同,此字生動活潑,注意右側的「豎劃」,要有一定的斜度。「豎折」的弧度要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