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汙泥處理用焚燒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8:15:3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泥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汙泥處理用焚燒設備。
背景技術:
汙泥焚燒是汙泥處理的一種工藝。它利用焚燒爐將脫水汙泥加溫乾燥,再用高溫氧化汙泥中的有機物,使汙泥成為少量灰燼。焚燒後餘灰可作為資源重複利用。如果仍含有重金屬離子等有毒物質,還須做最終處理,固化深埋。汙泥的乾燥程度和進行焚燒時的溫度影響著汙泥處理的效果,但是市場上的汙泥處理用焚燒設備不僅管理要求高,還很難達到客戶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汙泥處理用焚燒設備。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汙泥處理用焚燒設備,包括安裝箱、第一輸送機構、第二輸送機構、多個輸送輔助機構、焚燒機構和排雜機構;
安裝箱上設有出氣口,安裝箱包括保溫層和安裝在保溫層內部的耐火磚層;
第一輸送機構包括第一導料管、第一驅動杆、第一驅動電機、抽風機和第一螺旋葉片,第一導料管安裝在安裝箱上,第一驅動杆位於第一導料管內,第一驅動電機驅動連接第一驅動杆第一端,第一驅動電機驅動第一驅動杆轉動,第一驅動杆內設有導風通道,導風通道沿第一驅動杆軸向穿過第一驅動杆,抽風機管路連通導風通道,抽風機與導風通道連通位置位於第一驅動杆第一端,第一螺旋葉片安裝在第一驅動杆外圍,第一導料管上對應第一驅動杆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設有第一進料口和第一出料口;
第二輸送機構包括第二導料管、第二驅動杆、第二驅動電機和第二螺旋葉片,第二導料管安裝在安裝箱上,並位於第一導料管下方,第二導料管上設有第二進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二進料口位置與第一出料口位置行對應,第二驅動杆位於第二導料管內,第二驅動電機驅動連接第二驅動杆,第二驅動電機驅動第二驅動杆轉動,第二螺旋葉片安裝在第二驅動杆外圍;
第一螺旋葉片上設有多個安裝孔,輸送輔助機構與安裝孔一一對應,輸送輔助機構包括第一安裝塊、第二安裝塊、螺釘和兩個攪拌架,第一安裝塊上設有供螺釘的螺紋杆穿過的穿透孔,第二安裝塊上設有與螺釘的螺紋杆相適配的螺紋孔,螺釘的螺紋杆先後穿過穿透孔和其對應安裝孔,並通過螺紋孔與第二安裝塊連接,兩個攪拌架分別安裝在第一安裝塊和第二安裝塊上;
焚燒機構和排雜機構對應第二出料口位置安裝在安裝箱內。
優選地,第一導料管與第二導料管軸線平行,第二出料口位於第二進料口靠近第一進料口的一側。
優選地,兩個攪拌架均為半環形。
優選地,第一安裝塊和第二安裝塊相互靠近的一側均設有彈性層。
優選地,螺紋孔內安裝有彈性層。
優選地,出氣口與焚燒機構位於安裝箱在第二導料管軸向上相對的兩側,安裝箱內位於出氣口與焚燒機構之間豎直安裝有多個擋風牆,擋風牆在出氣口與焚燒機構之間形成S形導風通道。
優選地,第一驅動杆第二端安裝有排雜筒,排雜筒與導風通道連通,排雜筒內徑沿著遠離第一驅動杆的方向內徑逐漸增減,排雜筒軸線水平。
優選地,排雜機構包括接料架和至少一個排雜輔助裝置,排雜輔助裝置包括第三驅動杆和兩個第三螺旋葉片,第三驅動杆可轉動安裝在接料架上,兩個第三螺旋葉片均安裝在第三驅動杆上,且兩個第三螺旋葉片的送料方向相反。
優選地,第二螺旋葉片上設有多個送料輔助孔。
本實用新型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通過第一進料口加入汙泥,第一驅動電機通過第一驅動杆帶動第一螺旋葉片轉動,實現汙泥平穩的推送,安裝箱內部焚燒汙泥所產生的熱量通過第一導料管對汙泥進行預熱,有效提高第一導料管內水分氣化的效果,抽風機與導風通配合,將第一驅動杆第二端附近含有水分的空氣吸走,隨著第一螺旋葉片的轉動,兩個攪拌架不斷的對汙泥進行攪拌,提高了汙泥粉碎效果和汙泥內部水分排出的效果,而且輸送輔助機構安裝和拆卸方便,由第一出料口進入第二導料管的汙泥會在第二驅動杆、第二驅動電機和第二螺旋葉片配合下由第二出料口送至焚燒機構出,由於第一驅動杆第二端附近保持負壓環境,因此可以將熱量通過第二出料口吸入第二導料管,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對汙泥水分去除的效果。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且高效的實現了汙泥水分的去除和升溫。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汙泥處理用焚燒設備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輸送輔助機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汙泥處理用焚燒設備,包括安裝箱1、第一輸送機構、第二輸送機構、多個輸送輔助機構、焚燒機構5和排雜機構;
安裝箱1上設有出氣口101,安裝箱1包括保溫層和安裝在保溫層內部的耐火磚層;
第一輸送機構包括第一導料管21、第一驅動杆22、第一驅動電機23、抽風機24和第一螺旋葉片25,第一導料管21安裝在安裝箱1上,第一驅動杆22位於第一導料管21內,第一驅動電機23驅動連接第一驅動杆22第一端,第一驅動電機23驅動第一驅動杆22轉動,第一驅動杆22內設有導風通道,導風通道沿第一驅動杆22軸向穿過第一驅動杆22,抽風機24管路連通導風通道,抽風機24與導風通道連通位置位於第一驅動杆22第一端,第一螺旋葉片25安裝在第一驅動杆22外圍,第一導料管21上對應第一驅動杆22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設有第一進料口和第一出料口;
第二輸送機構包括第二導料管31、第二驅動杆32、第二驅動電機33和第二螺旋葉片34,第二導料管31安裝在安裝箱1上,並位於第一導料管21下方,第二導料管31上設有第二進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二進料口位置與第一出料口位置行對應,第二驅動杆32位於第二導料管31內,第二驅動電機33驅動連接第二驅動杆32,第二驅動電機33驅動第二驅動杆32轉動,第二螺旋葉片34安裝在第二驅動杆32外圍;
第一螺旋葉片25上設有多個安裝孔,輸送輔助機構與安裝孔一一對應,輸送輔助機構包括第一安裝塊41、第二安裝塊42、螺釘43和兩個攪拌架44,第一安裝塊41上設有供螺釘43的螺紋杆穿過的穿透孔,第二安裝塊42上設有與螺釘43的螺紋杆相適配的螺紋孔,螺釘43的螺紋杆先後穿過穿透孔和其對應安裝孔,並通過螺紋孔與第二安裝塊42連接,兩個攪拌架44分別安裝在第一安裝塊41和第二安裝塊42上;
焚燒機構5和排雜機構對應第二出料口位置安裝在安裝箱1內。
本實用新型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通過第一進料口加入汙泥,第一驅動電機23通過第一驅動杆22帶動第一螺旋葉片25轉動,實現汙泥平穩的推送,安裝箱1內部焚燒汙泥所產生的熱量通過第一導料管21對汙泥進行預熱,有效提高第一導料管21內水分氣化的效果,抽風機24與導風通配合,將第一驅動杆22第二端附近含有水分的空氣吸走,隨著第一螺旋葉片25的轉動,兩個攪拌架44不斷的對汙泥進行攪拌,提高了汙泥粉碎效果和汙泥內部水分排出的效果,而且輸送輔助機構安裝和拆卸方便,由第一出料口進入第二導料管31的汙泥會在第二驅動杆32、第二驅動電機33和第二螺旋葉片34配合下由第二出料口送至焚燒機構5出,由於第一驅動杆22第二端附近保持負壓環境,因此可以將熱量通過第二出料口吸入第二導料管31,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對汙泥水分去除的效果。
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導料管21與第二導料管31軸線平行,第二出料口位於第二進料口靠近第一進料口的一側,有利於縮小本安裝箱1的體積。
本實施方式中,兩個攪拌架44均為半環形,簡單高效的實現汙泥的粉碎。
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安裝塊41和第二安裝塊42相互靠近的一側均設有彈性層,有效適應第一螺旋葉片25彎曲的結構。
本實施方式中,螺紋孔內安裝有彈性層,有利於螺釘43與第二安裝塊42緊密配合。
本實施方式中,出氣口101與焚燒機構5位於安裝箱1在第二導料管31軸向上相對的兩側,安裝箱1內位於出氣口101與焚燒機構5之間豎直安裝有多個擋風牆102,擋風牆102在出氣口101與焚燒機構5之間形成S形導風通道,有利於提高熱空氣與第一導料管21和第二導料管31接觸的時間。
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驅動杆22第二端安裝有排雜筒221,排雜筒221與導風通道連通,排雜筒221內徑沿著遠離第一驅動杆22的方向內徑逐漸增減,排雜筒221軸線水平,減少汙泥進入導風通道的可能。
本實施方式中,排雜機構包括接料架61和至少一個排雜輔助裝置,排雜輔助裝置包括第三驅動杆621和兩個第三螺旋葉片622,第三驅動杆621可轉動安裝在接料架61上,兩個第三螺旋葉片622均安裝在第三驅動杆621上,且兩個第三螺旋葉片622的送料方向相反,實現高效排雜的同時減少爐溫的損失。
本實施方式中,第二螺旋葉片34上設有多個送料輔助孔,增加汙泥破碎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