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管構架及其支護方法
2023-04-24 08:30:41 2
專利名稱:錨管構架及其支護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邊坡加固方法和裝置,特別涉及錨管構架及其支護邊坡的 方法。
背景技術:
在工程界經常遇到邊坡土體軟弱或滑移等問題,需要對邊坡軟弱土體進 行加固,才能使邊坡長治久安。加固邊坡土體的常用方法有樹根樁法、錨 固法,片石堆砌法等。目前,樹根樁常採用填築石頭、灌注混凝土等方法 成樁,施工速度慢,樁身強度低,不能改善土體的水力學性能,加固效果 差。錨固法存在施工難度大,設備複雜,工程費用相當高,也不能改善土 體的水力學性能等缺點。片石堆砌法是一種僅對邊坡土體表面進行防護的 簡單方法當對軟弱土體加固的作用也不能防止地下水對土體的侵擾。上述 方法都不能同時改善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能和水力學性能,加固效果有一定 的局限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錨管構架支護土質邊坡或滑坡或巖 質邊坡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實施支護土質邊坡或滑坡或巖質邊坡 方法的錨管構架。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的錨管構架支護邊坡方法包括以 下步驟
(al)通過臨時刷方和填方,在坡面上布設錨管構架位置留出施工工作
平臺;
(a2)在所述施工工作平臺上施工錨管構架,包括
(a21)在所述施工工作平臺上,按不同角度分別向穩定性較好
的強持力層下鑽多排孔洞;
(a22)在所鑽的多排孔洞中放置加筋體;
(a23)向放置加筋體的多排孔洞中注漿,以形成多排鋼管樁; (a24)在所述多排鋼管樁的頂部構建構架頂梁。 其中,對於有塌孔、縮孔等不良現象發生的地層,在所述步驟(a21) 中採用臨時套管跟進方式鑽孔至自穩定性較好的強持力層。
其中,所述注漿在所述套管抽出過程中完成,其中通過套管採用0.5 lMPa的注漿壓力進行壓力注漿或在自重作用下進行重力注漿。 本發明的上述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在形成多排鋼管樁後,進行錨索鑽孔、注漿施工以形成錨索,並且在 構建所述構架頂梁時預留錨索孔;以及
通過預留的錨索孔對錨索進行張拉施工,張拉完成後,由錨頭將錨索 錨固在構架頂梁的側面上。
其中,通過刻槽、支模、放置鋼筋籠、澆築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在鋼 管樁頂部構建構架頂梁;或者通過鋼管樁內加筋體與鋼結構梁進行焊接或 機械連接,在鋼管樁頂部構建構架頂梁。
其中,當布設多套錨管構架時,先施工最下部錨管構架,然後施工上 部錨管構架,最後施工中間錨管構架。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實施上述的錨管構架包括
多排鋼管樁,所述鋼管樁下部穿過邊坡滑動帶進入滑坡體下部的強持 力層;
與所述多排鋼管樁頂部連接為一體的構架頂梁;
其中,所述多排鋼管樁中的至少兩排鋼管樁按大角度傾斜方式布置。
本發明的錨管構架還包括連接所述構架頂梁的錨索,所述錨索的頭部 穿過所述構架頂梁並固定在所述構架頂梁的外側。
其中,所述格構頂梁為混凝土頂梁,鋼管樁內所設的加筋體與作為構 架頂梁的鋼筋混凝土梁的主筋焊接,此時所述鋼管樁加筋體的嵌入格構頂 梁的長度h二2 3d,其中d是鋼管樁樁徑;或者
所述格構頂梁為鋼結構梁,鋼管樁內所設的鋼管與作為構架頂梁的鋼
結構梁焊接或機械聯結。
其中,所述錨索與水平線的夾角p小於所述鋼管樁與水平線的夾角a, 並且滿足|3<aS90。。
本發明與大型抗滑結構和重型支擋結構相比,錨管構架主體工程機械 化施工,施工快捷且過程更為安全可靠,它施工場地小且施工過程中不會 對環境造成較大破壞,在工程完工後,可對生態進行復原。
此外,本發明與錨索地梁結構相比,有效克服了結構自穩定性差、強 度比不等以及反力結構施工導致的工期拖後等問題。錨管構架結構整體受 力,其受力更為合理且可靠性更強。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I型錨管構架第一種形式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I型錨管構架第二種形式的示意圖; 圖3本發明的II型錨管構架的示意圖4a是本發明的錨管構架支護土質邊坡的邊坡加固斷面圖4b是本發明的錨管構架支護土質邊坡的邊坡加固平面圖5a是本發明的錨管構架支護滑坡的邊坡加固斷面圖5b是本發明的錨管構架支護滑坡的邊坡加固平面圖6a是本發明的採用一套錨管構架治理滑坡端面示意圖6b是本發明的採用一套錨管構架治理滑坡的平面圖7a是本發明的錨管構架加固巖質邊坡的斷面圖7b是本發明的錨管構架加固巖質邊坡的鋼構架頂梁的示意圖7c是本發明的錨管構架加固巖質邊坡的混凝土現澆頂梁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錨管構架是一種基於預應力錨索、鋼管樁及框架梁開發的新 型邊坡加固結構,結構由預應力錨索、鋼管樁及構架頂梁組成,預應力錨 索和鋼管樁均為機械化鑽孔施工,構架頂梁為預製拼裝式或現場澆築式,
結構施工便捷,且施工對周圍建築物擾動小;施工對場地條件、淨空要求 低,適用於任何土層條件,尤其適用於以下工程
1) 公路、鐵路邊坡永久性加固工程或滑坡治理工程;
2) 建築基坑邊坡支護工程。錨管構架施工對附近建築物擾動影響小, 且噪音小,適合於城市施工,與常規的基坑支護結構如土釘等相比,其承 載力高,自穩定性好,根據場地地質條件,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噴漿等聯 合使用;
3) 路基(公路、鐵路)保通、搶險等臨時支護工程。錨管構架主體工
程為全機械化施工,快速有效,且幾乎沒有開挖土石方,較好的克服了保 通、搶險工程工期緊、施工條件差等特點。
錨管構架是一種以預應力錨索和鋼管樁為載體的新型邊坡加固結構, 根據設計外荷載的大小,錨管構架分為不帶錨索結構以及帶錨索結構,從 而將錨管構架分為i型和n型。綜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結合項目的研究實
際,提出錨管構架的組成和含義
① 錨管構架中的"錨"指預應力錨索
預應力錨索是一種受拉杆件,其一端與工程結構物聯結,另一端錨固 在穩定的土層或巖層中,預應力錨索通過工程結構物對巖土體施加錨固力, 利用地層的錨固力維持結構物的穩定。
② 錨管構架中的"管"指鋼管樁
錨管構架中的鋼管樁為廣義的鋼管樁,通常為孔徑小於300mm的小口 徑鑽孔灌注樁,樁內加筋體即可以為鋼管,也可以為鋼筋及鋼軌等;鋼管 樁為鑽孔施工,成群布置,與傳統意義上抗滑樁不同的是,根據病害體的 類型與規模,其布置可以是豎直或大角度傾斜;
②錨管構架中的"構架"指構架頂梁
構架頂梁可為普通混凝土梁、鋼筋混凝土梁以及鋼結構(鋼管等)梁。 若為鋼筋混凝土現澆梁,需將鋼管樁內主筋等做成直角彎鉤與構架頂梁內 主筋焊接;若為鋼結構梁,常將其與鋼管樁內鋼管等進行焊接或機械聯結。 需說明的是,用錨管構架加固邊坡,構架頂梁應嵌入坡面,工程完工後, 可對生態進行復原。
與大型抗滑結構和重型支擋結構相比,錨管構架主體工程機械化施工, 施工快捷且過程更為安全可靠,它施工場地小且施工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 成較大破壞,在工程完工後,可對生態進行復原;與錨索地梁結構相比, 其有效克服了結構自穩定性差、強度比不等以及反力結構施工導致的工期 拖後等問題。錨管構架結構整體受力,其受力更為合理且可靠性更強。
本發明的錨管構架支護邊坡方法包括如圖4a和圖4b、圖5a和圖5b、 圖6所示的錨管構架支護土質邊坡或滑坡方法,以及圖7a、圖7b和圖7c 所示錨管構架支護巖質邊坡方法。
一般來說,本發明的錨管構架支護邊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l)通過臨時刷方和填方,在坡面上布設錨管構架位置留出施工工作
平臺;
(a2)在所述施工工作平臺上施工錨管構架,包括
(a21)在所述施工工作平臺上,按不同角度分別向穩定性較好 的強持力層下鑽多排孔洞;
(a22)在所鑽的多排孔洞中放置加筋體;
(a23)向放置加筋體的多排孔洞中注漿,以形成多排鋼管樁l, 例如在圖4a、圖4b中形成兩排鋼管樁1,圖5a、圖5b中形成三排鋼管樁1, 圖7a、圖7b和圖7c中形成三排鋼管樁1;
(a24)在所述多排鋼管樁的頂部構建構架頂梁(2)。
對於有塌孔、縮孔等不良現象發生的地層,在步驟(a21)中採用臨時 套管跟進方式鑽孔至自穩定性較好的強持力層。此時,在所述套管抽出過 程中完成注漿,即通過套管採用0.5 1MPa的注漿壓力進行壓力注漿或在 自重作用下進行重力注漿。這裡所述的漿可以是混凝土漿或類似物。
在錨管構架支護土質邊坡或滑坡時,應當在形成多排鋼管樁後,進行 錨索鑽孔、注漿施工以形成錨索3,並且在構建所述構架頂梁時預留錨索孔, 然後通過預留的錨索孔對錨索進行張拉施工,張拉完成後,錨索的錨頭31 固定在構架頂梁2的側面上,如圖3和圖6所示。
在鋼管樁頂部構建構架頂梁2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完成1)刻槽、 支模、放置鋼筋籠、然後澆築混凝土;或者2)將鋼管樁內加筋體與鋼結構
梁進行焊接或機械連接,如圖7b-c所示。
當必須通過布設多套錨管構架來支護邊坡時,應當先施工最下部錨管構架,然後施工上部錨管構架,最後施工中間錨管構架。
本發明的實施上述方法的錨管構架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
如圖1、圖2、圖4所示的多排鋼管樁1,這些鋼管樁1下部穿過邊坡滑動帶4進入滑坡體下部的強持力層5,如圖4a所示的強巖土層;
與所述多排鋼管樁1頂部連接為一體的構架頂梁2,如圖1、圖3所示的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梁,或者圖2所示的鋼結構梁;
其中,所述多排鋼管樁1中的至少兩排鋼管樁按大角度傾斜方式布置,如圖l至圖3所示。
本發明的錨管構架還包括連接所述構架頂梁1的錨索3,所述錨索3的 頂部穿過所述構架頂梁1固定在構架頂梁1的外側(如圖3所示)。
所述格構頂梁1為混凝土頂梁,鋼管樁1內所設的加筋體與作為構架 頂梁的鋼筋混凝土梁的主筋焊接,此時所述鋼管樁1內加筋體的嵌入格構 頂梁的長度h二2 3d,其中d是鋼管樁樁徑;
或者所述格構頂梁1為鋼結構梁,鋼管樁1內所設的鋼管與作為構架 頂梁的鋼結構梁焊接或機械聯結。
錨索3與水平線的夾角P小於所述鋼管樁1與水平線的夾角oc,並且滿 足(3<a^90° 。
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錨管構架的結構以及支護邊坡的方法。 1、錨管構架的結構形式
依據設計外荷載的大小,錨管構架可以設計為不帶錨索結構(I型) 以及帶錨索結構(II型),如圖1 3為錨管構架的斷面形式。
圖1為I型錨管構架(形式一)的斷面結構圖,在此結構中,鋼管樁 呈"A"形布置,構架頂梁沿垂直滑動方向布置為一條,採用整體現澆式, 其特點是鋼管樁布置形式靈活,結構自穩定性好,外力作用下變形小,結 構抗彎性能較好,比較適合於一般土質邊坡的支護。
在圖1中,鋼管樁嵌入頂梁深度h-2 3d,其中d是鋼管樁的直徑;頂 梁的高度H二0.5 lm,寬度L-l 2m;鋼管樁1與水平線的夾角o^90。。
圖2為I型錨管構架(形式二)的斷面結構圖,此結構用於邊坡支護, 相當於地基中的結構框架,鋼管樁頂部構架頂梁可以為現澆式也可以為預 制鋼結構,構架頂梁圬工小,且布置靈活,結構抗剪性能好,更適合於巖 質邊坡的支護,也可與注漿等工藝相結合用於基坑支護。
在圖2中,頂梁可以為鋼構架;鋼管樁1與水平線的夾角o^90。。 圖3為II型錨管構架的斷面結構圖,由於引入了預應力結構一預應力 錨索,結構可以承受較大的外荷載,故可用於大型邊坡加固工程以及滑坡 治理等外荷載較大的情形。鋼管樁呈"A"形布置,構架頂梁為現澆整體式, 鋼管樁與錨索聯合受力,與錨索地梁結構相比,較好的克服了剛度比不等、 變形不協調等問題,其受力更為合理且可靠性更強。
在圖3中,鋼管樁嵌入頂梁深度11=2 3山其中d是鋼管樁的直徑;頂 梁的高度H41m,寬度L=22m;鋼管樁1與水平線的夾角a《90。;錨索3 與水平線的夾角(3。5。;並且滿足f3《aS卯關係式。
2、錨管構架支護方法
錨管構架的支護方法主要指不同地質條件下錨管構架結構形式的選 擇、不同結構形式錨管構架的設計方法和施工方法。
2.1錨管構架支護土質邊坡或滑坡方法
對於土質邊坡或節理髮育、風化程度強的破碎巖質邊坡以及滑坡工點, 坡體材料強度低、易變形,採用錨管構架支護時,對錨管構架的抗彎能力 要求較高。根據外荷載的大小,常用如圖4a-b,圖5a-b所示的I型錨管構 架(形式一)以及圖6a-b所示II型錨管構架進行土質邊坡或滑坡的支護。
採用錨管構架進行支護時,錨管構架常布設在坡體的中部。對於一般 的土質邊坡或中小型滑坡,可採用圖4a-b,圖5a-b所示的I型錨管構架(形
式一)進行支護,當外荷載較大時,應選用帶預應力錨索的n型錨管構架
(如圖6所示),當採用一套錨管構架不足以保證坡體整體穩定性時,應根 據需要布設兩套或兩套以上的錨管構架。
在圖4a中,標號4是指臨時滑動面;標號5是指強巖土層,即強持力
層;標號6是指穩定坡體;標號7是指開挖界限線。在圖4a-b所示的錨管 構架中,共有兩排按大角度傾斜方式布置的鋼管樁l。
錨固構架結構形式選定後,便可結合坡體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錨管 構架的工程設計。對於II型錨管構架,應先設定錨索所加的預應力,然後 進行鋼管樁的抗力設計,最後進行構架頂梁的結構設計;而對於I型錨管 構架(形式一),由於不含錨索結構,故無需進行錨索的結構設計。採用錨 管構架支護土質邊坡或滑坡的設計方法簡述如下
(1) 評價採用錨管構架方案的可行性;
(2) 明確設計要求及外界限制條件;
(3) 分析地質資料;
(4) 對當前自然狀態下邊坡進行穩定性評價;
(5) 確定設計安全係數下的下滑力 參錨管構架布設位置選取;
*假定錨管構架為剛體模型進行邊坡的安全係數計算,並求得設
計安全係數下,錨管構架所受到的下滑力; *以布設錨管構架部位為界,進行上部和下部坡體的局部穩定性
計算;
(6) 根據拉拔試驗,確定工點地層粘結強度參數;
(7) 確定錨索所加預應力值,計算錨固段長度(對II型錨管構架而言);
(8) 鋼管樁橫斷面選取;
(9) 鋼管樁樁長估算;
(10) 單根豎向鋼管樁抗剪承載力計算;
(11) 單根豎向鋼管樁抗彎承載力計算;
(12) 錨管構架抗剪承載力計算 *斜向鋼管樁傾角的選取;
*單根斜向鋼管樁抗剪承載力計算; 參錨管構架總的抗剪承載力計算;
(13) 鋼管樁橫向最小間距的計算;
(14)構架頂梁的結構設計
*構架頂梁截面尺寸選取; *構架頂梁內力計算和配筋設計; 在施工時,遵循以下思路最下部錨管構架先施工,上部其次,中間
的最後施工。對含有錨索結構的n型錨管構架的施工而言,先施工鋼管樁,
然後施工錨索,具體方法如下
(1) 施工前,應該將設計錨固構架中鋼管樁、錨索以及構架頂梁的位 置準確放樣,對於現場與設計不符處,應以現場為準調整設計。
(2) 進行場地平整,通過臨時的刷方和填方,在坡面上布設錨管構架
部位留出3 5m的施工工作平臺;
(3) 由於滑體上部多覆蓋較厚的堆積層,故施工鋼管樁時,應該採用
覆蓋層鑽進法,對有塌孔、縮孔等不良現象發生的地層,應採用臨時套管 跟進的方法至自穩定性較好的強持力層。
(4) 鑽孔完成後,放置加筋體,鋼管樁加筋體可以為鋼筋、鋼管或廢 舊鋼軌;
(5) 套管抽出過程中,通過套管採用0.5 lMPa的注漿壓力進行壓力 注漿,注漿時應避免將樁周巖土在水壓作用下開裂,此外,在套管抽出過 程中,套管周圍應儘可能保持密封;整個注漿過程當天完成。
(6) 鋼管樁施工完成後,進行錨索鑽孔、注漿施工,其施工過程與傳 統預應力錨索施工過程相同。
(7) 構架頂梁採用現澆方式,有錨索的部位,要在梁上預留錨索孔, 等構架頂梁養護至設計強度後,通過預留的錨索孔對錨索進行張拉施工, 張拉完成後,由錨頭將錨索體錨固在構架頂梁的側面上。
2.2錨管構架支護巖質邊坡方法
對於巖質邊坡,巖石本身往往具有較好的完整性及較高強度,其變形 破壞往往受軟弱夾層等潛在滑動面4控制(如圖7a所示),錨管構架支護 主要以提高潛在滑動面4的抗剪能力為主,應選用圖7a-c所示I型錨管構 架(形式二)進行加固。
當採用錨管構架進行巖質邊坡支護時,鋼管樁頂部構架頂梁可為鋼構
架梁(如圖7b所示)或混凝土現澆梁(如圖7C所示),當為混凝土現澆梁 時,鋼管樁應滿足2 3d (d為樁徑)的嵌入長度;當為鋼結構時,頂梁應 與鋼管樁內加筋體進行焊接或機械連接,以滿足接頭的材料強度以及提高 結構的整體受力性能,施工完成後,構架頂梁不應高於地面。
採用I型錨管構架(形式二)進行巖質邊坡的支護,結構可視為地基 中的框架結構,設計方法簡述如下
(1) 評價採用錨管構架方案的可行性;
(2) 明確設計要求及外界限制條件;
(3) 分析坡體內各結構面的控制關係,確定坡體的破壞模式;
(4) 對當前自然狀態下邊坡進行穩定性評價;
(5) 確定設計安全係數下的下滑力 *錨管構架布設位置選取;
*假定錨管構架為剛體模型進行邊坡的安全係數計算,並求得設
計安全係數下,錨管構架所受到的下滑力; *以布設錨管構架部位為界,進行上部和下部坡體的局部穩定性
計算;
(6) 根據拉拔試驗,確定工點地層粘結強度參數;
(7) 鋼管樁橫斷面及構架頂梁形式的選取;
(8) 鋼管樁樁長估算;
(9) 單根豎向鋼管樁抗彎及抗剪承載力計算;
(10) 單根斜樁承載力計算
*斜向鋼管樁傾角的選取;
*單根斜向鋼管樁抗彎及抗剪承載力計算;
(11) 框架結構體系的內力計算;
(13) 根據內力計算結果進行單根鋼管樁容許承載力校核;
(14) 構架頂梁的配筋設計。
在施工時,仍遵循以下思路最下部錨管構架先施工,上部其次,中 間的最後施工。方法如下
(1)施工前,應將設計錨固構架中鋼管樁、錨索以及構架頂梁的位置
準確放樣,對於現場與設計不符處,應以現場為準調整設計。
(2)進行場地平整,通過臨時的刷方和填方,在坡面上布設錨管構架 部位留出3 5m的施工工作平臺;
(3) 根據地層條件選擇鑽探方法,當上部覆蓋較厚的堆積層時,應採用套管跟進鑽探工藝,當巖體完整性較好時,可採用裸眼鑽進鑽至設計孔深。
(4) 鑽孔完成後,放置加筋體,鋼管樁加筋體可以為鋼筋、鋼管或廢 舊鋼軌;
(5) 在重力作用下將水泥砂漿或淨水泥漿注入鑽孔,整個注漿過程當 天完成,必要時需進行補槳。
(6) 構架頂梁為現澆梁時,採用刻槽、支模、放置鋼筋籠、澆築混凝 土的施工工藝;當為鋼結構時,將鋼管樁內加筋體與構架頂梁進行焊接或 機械連接。
儘管上文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本技術領 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發明的原理進行各種修改。因此,凡按照本發明原 理所作的修改,都應當理解為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錨管構架支護邊坡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1)通過臨時刷方和填方,在坡面上布設錨管構架位置留出施工工作平臺;(a2)在所述施工工作平臺上施工錨管構架,包括(a21)在所述施工工作平臺上,按不同角度分別向穩定性較好的強持力層下鑽多排孔洞;(a22)在所鑽的多排孔洞中放置加筋體;(a23)向放置加筋體的多排孔洞中注漿,以形成多排鋼管樁(1);(a24)在所述多排鋼管樁的頂部構建構架頂梁(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對於有塌孔、縮孔等不良現象發 生的地層,在所述步驟(a21)中採用臨時套管跟進方式鑽孔至自穩定性較 好的強持力層(5)。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套管抽出過程中完成注漿, 其中通過套管採用0.5 1MPa的注漿壓力進行壓力注漿或在自重作用下進 行重力注漿。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以下步驟 在形成多排鋼管樁後,進行錨索鑽孔、注漿施工以形成錨索(3),並且在構建所述構架頂梁時預留錨索孔;以及通過預留的錨索孔對錨索進行張拉施工,張拉完成後,由錨頭(31) 將錨索(3)錨固在構架頂梁(2)的側面上。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過刻槽、支模、放置鋼筋籠、 澆築混凝土的施工工藝,在鋼管樁頂部構建構架頂梁(2);或者通過鋼管 樁內加筋體與鋼結構梁進行焊接或機械連接,在鋼管樁頂部構建構架頂梁(2)。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當布設多套錨管構架時,先施工 最下部錨管構架,然後施工上部錨管構架,最後施工中間錨管構架。
7、 一種實施權利要求l-5任一項所述方法的錨管構架,包括 多排鋼管樁(1),所述鋼管樁(1)下部穿過邊坡滑動帶(4)進入滑坡體下部的強持力層(5);與所述多排鋼管樁(1)頂部連接為一體的構架頂梁(2);其中,所述多排鋼管樁(1)中的至少兩排鋼管樁按大角度傾斜方式布置。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錨管構架,還包括連接所述構架頂梁(1) 的錨索(3),所述錨索(3)的頭部穿過所述構架頂梁(1)固定在所述構架頂梁(1)的外側。
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錨管構架,其中所述格構頂梁(1)為混凝土頂梁,鋼管樁(1)內所設的加筋體與作 為構架頂梁的鋼筋混凝土梁的主筋焊接,此時所述鋼管樁(1)內加筋體的嵌入格構頂梁的長度h二2 3d,其中d是鋼管樁樁徑;或者所述格構頂梁(1)為鋼結構梁,鋼管樁(1)內所設的鋼管與作為構 架頂梁的鋼結構梁焊接或機械聯結。
10、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錨管構架,其特徵在於,所述錨索(3)與 水平線的夾角P小於所述鋼管樁(1)與水平線的夾角a,並且滿足(3<aS 90° 。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錨管構架及其支護方法。本發明的支護方法包括(a1)通過臨時刷方和填方,在坡面上布設錨管構架位置留出施工工作平臺;(a2)在所述施工工作平臺上施工錨管構架,包括(a21)在所述施工工作平臺上,按不同角度分別向穩定性較好的強持力層下鑽多排孔洞;(a22)在所鑽的多排孔洞中放置加筋體;(a23)向放置加筋體的多排孔洞中注漿,以形成多排鋼管樁;(a24)在所述多排鋼管樁的頂部構建構架頂梁,並預留錨索孔。發明錨管構架主體可工程機械化施工,施工快捷且過程更為安全可靠,它施工場地小且施工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成較大破壞,在工程完工後,可對生態進行復原。此外,本發明錨管構架結構整體受力,其受力更為合理且可靠性更強。
文檔編號E02D5/54GK101368388SQ20081021135
公開日2009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23日
發明者侯殿英, 孫書偉, 朱本珍, 楊讓宏, 王應先, 馬惠民 申請人: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