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裝置及汙水處理循環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7:31:2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汙水處理裝置及汙水處理循環系統。
背景技術:
汙水餘熱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是燃料結構調整、節能降耗的需求,是「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工作目標的實現。
目前,該技術較為成熟,已在能源、石油、化工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由於汙水的來源及水質成分等不同,對所需設備及管網的腐蝕、結垢、熱損等問題造成極大的影響,其中含油汙水餘熱再利用作為其中一大技術難題有待解決:
1.含油汙水礦化度高,對管網、換熱設備等都有嚴重的腐蝕性;
2.含油汙水結垢堵塞嚴重;
3.含油汙水粘度高,膠質含量超標;
4.含油汙水資源具有礦化度高,腐蝕性強的特性,換熱器及其材質的選擇上必須充分考慮解決。
對於含油汙水的礦化度高,其內含有一定的懸浮物等雜質,對換熱器以及管網都會造成嚴重腐蝕、堵塞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汙水處理裝置及汙水處理循環系統,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汙水處理裝置,包括除汙器、兩個汙水泵、第一止回閥、第二止回閥、清洗罐、循環泵和第三止回閥;
進汙水管道與所述除汙器的入口相連通,所述除汙器的出口分別與兩個所述汙水泵的一端並聯連通,且兩個所述汙水泵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
所述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通過管路分別與所述清洗罐的一埠相連通;
所述清洗罐的另一埠與所述循環泵的入口相連通,且所述清洗罐上分別設置有排汙口和補液口;
所述第三止回閥與所述循環泵的出口相連通,並通過管路與出汙水管道連通。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循環泵和所述清洗罐的連接管路上設置有雙向閥。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通過支管路分別連接帶有雙向閥的主管路,且主管路上設置有快速連接接頭,所述快速連接接頭與所述清洗罐的一埠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種汙水處理循環系統,包括有如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汙水處理裝置和與所述汙水處理裝置連接的換熱器。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器的一埠與第三止回閥相連通,另一埠分別與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相連通。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器分別設置有熱源水入口和熱源水出口,且所述熱源水入口和所述熱源水出口分別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熱源水入口和所述熱源水出口分別設置有壓力傳感器。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的汙水處理循環系統還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所述壓力傳感器相連接。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器為板式換熱器。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器為鈦合金材料製成。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汙水處理循環系統的工藝流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關閉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將換熱器汙水側的水排放乾淨;
步驟S2,打開第三止回閥,讓清洗罐中的清洗液進入到換熱器的汙水側流程;
步驟S3,經過清洗液和循環泵的綜合作用,經過預定時間後,換熱器表面上的水垢全部清理乾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汙水處理裝置,進汙水管道與除汙器的入口相連通,除汙器的出口分別與兩個汙水泵的一端並聯連通,且兩個汙水泵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通過管路分別與清洗罐的一埠相連通,清洗罐的另一埠與循環泵的入口相連通,且清洗罐上分別設置有排汙口和補液口,第三止回閥與循環泵的出口相連通,並通過管路與出汙水管道連通,汙水在、除汙器、清洗罐和循環泵的作用下,有利於清除汙水中油和水垢,降低了汙水中油汙和水垢的汙染。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汙水處理循環系統,當需要對換熱器的水垢和油汙進行清洗時,關閉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放出換熱器汙水側的水,打開第三止回閥,讓清洗罐中的清洗液進入換熱器的汙水側,然後在清洗液和循環泵的作用下,經過預定時間後,換熱器表面上的水垢會全部清理乾淨,降低了對換熱器的腐蝕和結垢,有效的解決了含油汙水高碳化、強腐蝕、嚴重結垢的問題,提高了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延長了換熱器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汙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汙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提供的汙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汙水處理循環系統的工藝流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除汙器;20-汙水泵;30-第一止回閥;40-第二止回閥;50-第三止回閥;60-清洗罐;61-排汙口;62-補液口;70-循環泵;80-雙向閥;201-換熱器;202-熱源水入口;203-熱源水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汙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汙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提供的汙水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汙水處理循環系統的工藝流程示意圖;如圖1-4所示;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汙水處理裝置,包括除汙器10、兩個汙水泵20、第一止回閥30、第二止回閥40、清洗罐60、循環泵70和第三止回閥50;
進汙水管道與所述除汙器10的入口相連通,所述除汙器10的出口分別與兩個所述汙水泵20的一端並聯連通,且兩個所述汙水泵20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止回閥30和第二止回閥40;
所述第一止回閥30和第二止回閥40通過管路分別與所述清洗罐60的一埠相連通;
所述清洗罐60的另一埠與所述循環泵70的入口相連通,且所述清洗罐60上分別設置有排汙口61和補液口62;
所述第三止回閥50與所述循環泵70的出口相連通,並通過管路與出汙水管道連通。
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汙水處理裝置,進汙水管道與除汙器的入口相連通,除汙器10的出口分別與兩個汙水泵20的一端並聯連通,且兩個汙水泵20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止回閥30和第二止回閥40,第一止回閥30和第二止回閥40通過管路分別與清洗罐60的一埠相連通,清洗罐60的另一埠與循環泵70的入口相連通,且清洗罐60上分別設置有排汙口61和補液口62,第三止回閥50與循環泵70的出口相連通,並通過管路與出汙水管道連通,汙水在、除汙器、清洗罐60和循環泵70的作用下,有利於清除汙水中油和水垢,降低了汙水中油汙和水垢的汙染。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循環泵70和所述清洗罐60的連接管路上設置有雙向閥80。
在該實施例中,雙向閥80的設置有利於循環泵70與清洗罐60管路的液體的控制,進一步保障了管路內的液體的流暢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止回閥30和第二止回閥40通過支管路分別連接帶有雙向閥80的主管路,且主管路上設置有快速連接接頭,所述快速連接接頭與所述清洗罐60的一埠相連通。
在該實施例中,快速連接接頭的設置有利於清洗罐60與除汙器10之間的裝配,提高了產品的裝配和維修效率。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汙水處理循環系統,包括有如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汙水處理裝置和與所述汙水處理裝置連接的換熱器201。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的汙水處理循環系統,當需要對換熱器201的水垢和油汙進行清洗時,關閉第一止回閥30和第二止回閥40,放出換熱器201汙水側的水,打開第三止回閥50,讓清洗罐60中的清洗液進入換熱器201的汙水側,然後在清洗液和循環泵70的作用下,經過預定時間後,換熱器201表面上的水垢會全部清理乾淨,降低了對換熱器201的腐蝕和結垢,有效的解決了含油汙水高碳化、強腐蝕、嚴重結垢的問題,提高了換熱器201的換熱效率,延長了換熱器201的使用壽命。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器201的一埠與第三止回閥50相連通,另一埠分別與第一止回閥30和第二止回閥40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器201分別設置有熱源水入口202和熱源水出口203,且所述熱源水入口202和所述熱源水出口203分別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熱源水入口202和所述熱源水出口203分別設置有壓力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的汙水處理循環系統還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所述壓力傳感器相連接。
在該實施例中,控制器在設定相關參數後,能夠根據溫度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的數值分析,判斷出換熱器201的除垢情況,並在換熱器201需要除垢時設置報警裝置,報警裝置可以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對換熱器201需要除垢時進行報警提醒。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器201為板式換熱器201。
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器201為鈦合金材料製成。
在該實施例中,採用耐腐蝕材料作為換熱器201的主要材料,通過篩選,確定採用鈦合金板作為換熱器201的基本材料,此材料不光是耐腐蝕,而且表面不容易結垢。
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汙水處理循環系統的工藝流程;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關閉第一止回閥30和第二止回閥40,將換熱器201汙水側的水排放乾淨;
步驟S2,打開第三止回閥50,讓清洗罐60中的清洗液進入到換熱器201的汙水側流程;
步驟S3,經過清洗液和循環泵70的綜合作用,經過預定時間後,換熱器201表面上的水垢全部清理乾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汙水處理裝置,進汙水管道與除汙器的入口相連通,除汙器的出口分別與兩個汙水泵的一端並聯連通,且兩個汙水泵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通過管路分別與清洗罐的一埠相連通,清洗罐的另一埠與循環泵的入口相連通,且清洗罐上分別設置有排汙口和補液口,第三止回閥與循環泵的出口相連通,並通過管路與出汙水管道連通,汙水在、除汙器、清洗罐和循環泵的作用下,有利於清除汙水中油和水垢,降低了汙水中油汙和水垢的汙染。
本實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汙水處理循環系統,當需要對換熱器的水垢和油汙進行清洗時,關閉第一止回閥和第二止回閥,放出換熱器汙水側的水,打開第三止回閥,讓清洗罐中的清洗液進入換熱器的汙水側,然後在清洗液和循環泵的作用下,經過預定時間後,換熱器表面上的水垢會全部清理乾淨,降低了對換熱器的腐蝕和結垢,有效的解決了含油汙水高碳化、強腐蝕、嚴重結垢的問題,提高了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延長了換熱器的使用壽命。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