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滲透效率的微針透皮輸入貼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1:22:06
專利名稱:高滲透效率的微針透皮輸入貼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專利涉及醫療器械及醫藥領域,具體涉及高效滲透的貼劑及創可貼的領域。
背景技術:
貼劑作為常用的醫療產品,因其操作方便,治療疾病範圍廣泛等特點,深受廣大患者喜愛。許多藥物都採用貼劑的方式,如去痛貼、消腫貼等。但是傳統的貼劑產品,由於滲透效率低,使得治療疾病周期很長,治療效果緩慢,通常療程為幾天到數周。此外,由於滲透效率的制約,通常難以達到一些疾病治療所需的最低藥劑量,限制了貼劑的應用範圍,使許多疾病不能採用貼劑製劑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從治療的功能上看,貼劑的主要作用為消腫、止痛、防止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其作用範圍通常為皮膚表面及淺皮組織。若要使貼劑能夠達到深層組織的治療,需進一步提高藥物滲透效率。如何提高滲透效率,是本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近年來,隨著納米科技的發展,微針作為透皮給藥的利器,逐漸引起廣大研究者巨大興趣。早在1998年Sebastien, H等人首次報導了用於透皮給藥的微針(H. Sebastien,V. M. Devin,G. A. Mark & R. P. Mark,Microfabricated microneedles a novel approach to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1998,87,922)。隨後,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的McAlliste^D. V.教授先導,基於微機電(MEMS)技術為基礎,開展了微針系統研究(D. V. McAllister, P. M. Wang, S. P. Davis, J. _H. Park, P. J. Canatella,M.G. Allen & M. R. Prausnitz, Microfabricated needles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ofmacromolecules and nanoparticles !Fabrication methods and transport studies.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3,100,137552)。此後,美國、加拿大、瑞典、荷蘭、愛爾蘭等美歐國家,以及中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國家,都紛紛加入微針的研究領域中。其重要原因在於微針可以無痛、高效的將藥物輸送至皮下,其滲透效率高達98%以上,而傳統的輸藥形式其滲透效率低於3%,即利用微針可以有效的提1 藥物滲透效率。微針在醫學醫藥領域的應用,是人們逐步探索的過程,其中典型的是2004年,Chabri等人利用微針技術實現了基因的輸送(F. Chabri, K. Bouris, T. Jones, D. Barrow,A. Hann, C.Allender, K. Brain, & J.BirchalI, Microfabricated silicon microneedlesfor nonviral cutaneous gene delivery. Br. J. Dermat. 2004,5,869-77)。2005 年,韓國Roxhed等人製造出的微針不僅可以進行藥物輸送,而且可以用於微針釆血操作(N. Roxhed, P. Griss & G. Stemme, Reliable in-vivo penetration and transdermalinjection using ultra-sharp hoilow microneedles.The 13th Int.Conf. onSolid-state Sensors,Actuators and Microsystems,Seoul,Korea,2005,1,213-216)。隨後,出現的微針透皮給藥過程可以總結為「剌破-貼敷」、「包覆-剌破」、「剌破-溶解」和「剌破-輸入,,等過程(M. J. Garland,K. Migalska, T. M. T. Mahmood, T. R. R. Singh, A. D. Woolfson
&R. F. Donnelly, Microneedle arrays as medical devices for enhanced transdermaldrug delivery. Expert Review of Medical Devices 2011,8,459)。這些治療模式都是利用微針進行透皮給藥,並進行治療的過程。目前為止,真正將微針技術應用於貼劑的領域的產品還是寥寥無幾。最早的產品是由埃默裡大學和喬治亞工學院研究人員於2007年完成的可溶性感冒疫苗透皮貼片。其主要利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製成,這種高聚物材料在人體內使用安全。凍幹疫苗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混合後移入微針模具中,室溫下用紫外光聚合,構築微針陣列。當微針刺入皮下後,微針緩慢溶液,藥物被釋放到體內,實現疫苗接種的目的。然而,這種可溶性微針也存在著不足之處1)載藥量有限制,若超過一定限制,聚合物則無法構築成微針材料;2)由於聚合物的微針,其硬度、強度有限,刺入皮膚效率不高,無法普適藥物;3)由於藥物和聚合物共混,進行加工製作的,其工藝複雜,且藥物受到一定的限制,並不是所有藥物都可以和聚合共混構築微針的。惠普研究院的張曉安教授等研究人員,利用熱發泡技術和微針結構相結合,製備了藥物智能控釋系統(J. H. Nickel, P. G. Hartwell & S. X. A Zhang, Smart drug deliverysystem and a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thereof, US Patent AppI. US20060283465, December 21,2006 ;S. X. A Zhang, P. A. Beck & J. H. Nickel, Microfluidic device forcontrolled movement of material, US Patent AppI., US20080022927, January 31,2008)。這種系統是利用用皮下埋入微針的方法進行按需給藥,但存在著皮膚過敏和一次性微電子給藥控制系統的成本過高等問題。張曉安教授回到國內後,優化系統的設計,降低了電子控制成本,並發表專利「輕鬆無痛輸藥裝置」(201010537167. 3),闡述了儲藥和藥物控制等諸多先進的技術和方法。然而,這種在實際應用中,該結構依然比較複雜,難以大批量進行產業化。清華大學的嶽瑞峰,王燕等人發表專利「基於微針陣列柔性晶片的經皮給藥貼片及其製備方法」(200910090187. 8)闡述了以微針的構築為主的簡單微針藥貼構築。該專利利用簡單塗覆的方式,實現藥貼的構築,適用範圍小,載藥量有限。因此,其治療的疾病範圍也是有限制的。此外,國內其他研究組也在微針的領域做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如中科院理化所徐百、高雲華等人發表專利「微針陣列貼片的聲波進針系統」(200610040876. 4)提供了一種藥貼的進針方法,未涉及微針藥貼的製備。「一種透皮給藥試劑盒」(200910236116. 4)提供了一種胰島素的微針試劑盒的構築方法,未涉及相關藥貼產品的構築。河南羚銳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藥物研究院和北京羚銳偉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趙慧珍等人發表專利「新型可降解聚合物微針貼劑及其製備方法」(201010547059.4)是利用埃默裡大學和喬治亞工學院研究人員類似的方法,將藥物和聚合物一同構築微針,進行微針貼劑的製備。該方法依然無法克上述的服載藥量有限制;硬度、強度有限;藥物受限等不足。此外,構築過程是藥物和聚合物共混,加熱聚合等苛刻過程實現的。所構築的藥物活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生物及基因藥物,存在失去活性和藥物療效的可能性。微針貼劑的核心主要源於微針和藥物的有效複合及釋放的過程的實施和控制。這部分研究也是國際技術競爭的焦點所在。本發明,在這個領域做了一定的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在普通的貼劑的基礎上引入儲藥結構和微針技術,利用微針為透皮手段,為貼劑提供了高的載藥量和滲透效率,有效解決了常規貼劑產品的載藥量低、滲透效率低的弊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周期。不僅如此,本發明的微針貼劑產品具有高滲透效率,使一些常規情況下無法透皮的藥物可以順利透皮,快速進入體內循環系統(血液和淋巴循環系統)達到治療效果,有效的拓展了貼劑的治療範圍,使部分內分泌系統的疾病也可以通過貼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因此,本發明所製作的貼劑不僅可以治療皮膚、淺皮疾病,還可以用於深層組織和內分泌系統疾病的治療和相關護理操作(如糖尿病胰島素注射、人體微量元素及生長激素的補充、疫苗、和美容護膚等疾病)。本發明是一種簡單的微針藥械一體化產品,是微針與藥物等待輸入物質一體化的貼劑產品,具有操作簡單、實施方便的特點。該貼劑至少包含微針和儲藥兩個主要結構,並可以在外在或內在的藥物驅動力作用下,高效地將藥物等待輸入物質送入皮下,達到治療的目的。其具體構造可由微針、儲藥、藥物驅動、修飾、消毒、包裝、相關支持等幾大部件結構組成的。從具體構造上看,藥物等待輸入物質可以根據需要以三種方式分別施加在微針上部(上載藥型)、微針背部(下載藥型)和微針內部(內載藥型),形成三種類型的貼劑形 式。本發明提供了藥物等待輸入物質在微針上負載方式,具體負載方式可根據需要而異。既可以將藥物等待輸入物質直接負載在微針表面或內部,也可以負載在與微針接觸或分隔的獨立儲藥結構中,形成載藥囊。用於儲藥的既可以是微針本身,也可以是具有獨立儲藥功能的部件。對儲藥結構載藥手段可採用噴塗、滴塗、浸塗、塗抹等方式,若對複雜的儲藥結構,可在上述方法上,附加溫度、溼度、壓力、毛細作用、擴散作用及真空吸入等過程進行載藥。儲藥結構和微針部分的結合方式既可以是不可拆分的一體化結構,也可以是可拆分的組合式結構。在具體使用過程中,不可拆分的一體化結構類的貼劑,既可以一次性使用,也可以對貼劑的儲藥囊中多次補給藥物或更換其他藥物等待輸入物質,實現貼劑更新及多次反覆使用。可拆分的組合式結構的貼劑,既可以一次性使用,也可以對貼劑的儲藥囊中多次補給藥物或更換其他藥物等待輸入物質,還可以更換整個藥囊及相關修飾結構、消毒結構及微針結構等部件,實現貼劑更新及多次反覆使用。通過補給和部件更換,一方面降低貼劑成本,提高了藥物的輸入量,另一方面醫生和患者可以設計治療療程,對多種疾病加以治療,並擴大了藥物的治療範圍,是本發明的特色之一。本發明的所構築的貼劑能夠高效地將藥物送入皮下是源於微針在皮膚表層形成藥物透過通道,能夠突破皮膚角質的阻擋作用;此外,由於外在或內在的藥物驅動力及驅動結構的存在,可使藥物更加快速、更大量的透過皮下,從而使本發明所構築的藥貼可以達到普通藥貼所不能達到的治療效果和目的。藥物驅動方式是利用力、熱、光、電、磁場及電場等任何已知的刺激手段,促使藥物驅動結構的活性組分發生變化或形變,達到迫使藥物快速滲透的目的。此外,驅動結構在貼劑中可以是單獨的結構,也可以是貼劑的其他結構部件兼載驅動組分。所採用滲透模式特徵是刺破-加速滲透、刺破-滲透-加速滲透、刺破-滲透-再刺破-滲透、刺破-加速滲透-再刺破-加速滲透等多種模式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本發明,所採用的微針材料,可以金屬和合金材料、非金屬材料,也可以為聚合物材料。微針的類型可以是空心微針,實心微針或可對皮膚進行造孔的材料。實際實施過程中,可根據需要選擇。這些微針,在貼劑使用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透皮效果。另外,由於微針的長度5-50000微米之間,通過控制進針深度,可以有效的透皮,而不觸及痛感神經等組織,能夠實現無痛或微痛治療的目的。此外,微針尖端直徑在0. 005-1000微米之間,能夠使藥物有效進人後,傷口是微創的,有助於降低感染和傷口的快速癒合。這種無痛、微創的特點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符合未來的醫學和醫藥發展趨勢。本發明,提供微針貼劑的構築方法。基本步驟是I、對微針進行生物相容性修飾,降低微針表面對皮膚的刺激和毒性;本部分修飾可以用金屬材料、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材料、聚合物材料、有機小分子及天然材料進行複合;修飾的結構可以為單一或複合的膜材料及體相材料;其目的用於降低微針表面對皮膚的刺激和毒性,方便下一步的載藥,同時兼顧封裝和複合需要,也可以直接起到封裝和複合目的。2、在微針上進行儲藥、載藥複合,形成貼劑主體;儲藥方式可以為藥液、藥膏、藥粉、載藥棉、載藥墊及藥液分儲等;載藥方式有噴塗、滴塗、浸塗、塗抹等方式,若對微針的內部孔道進行載藥,可在上述方法上,附加溫度、溼度、壓力、毛細作用、擴散作用及真空吸入等作用進行載藥;最後,在藥囊後側或藥囊內側及其他部件中加入藥物驅動組分或驅動結構。3、對載藥微針上側(接觸皮膚部分消毒結構的設計),進行修飾複合,使其具備防水、抗感染、止血、促進癒合等的作用;在具體使用過程中,該部分還起到了對皮膚進行消毒、殺菌的作用。可以採用直接複合或間接複合。直接複合的方法與微針相容性修飾的方法相同,間接複合方法通常是指在微針表面附加一層藥棉,藥棉可以根據需要負載不同藥物。實現和提高相關防水、抗感染、止血、促進癒合等功能既可以為修飾材料本身,也可以是負載的藥物。4、對載藥微針進行封裝、包裝,形成貼劑產品。本部分封裝是為了形成產品,功能兼顧美觀,實用,吸引消費者及特殊人群的目的。可以針對不同人群進行不同的設計方案,但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疇。本發明所製作的貼劑產品,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其藥劑量控制可以通過粘貼時間、貼劑及藥囊數量、面積、負載藥物的量和藥囊周期等方式控制。患者可以根據說明或醫囑,剪裁相應的面積和藥囊周期進行控制。同時,如果藥物治療周期較長,可以通過更換新藥囊或者對已有藥囊進行藥物補充來實現。
圖I、下載藥型空心微針貼劑的截面結構圖;其中,101為接觸皮膚部分的修飾層;102微針生物相容性修飾層;103為微針部分;104為微針貼劑的儲藥部分;105為微針貼劑的藥囊的外部封裝;106為微針貼劑外側的包裝;107為微針貼劑內側的包裝;108為微針的藥物驅動結構,填充活性材料。圖2、內載藥型空心微針貼劑的截面結構圖;其中各數字的示意同圖I所述。圖3、上載藥型實/空心微針貼劑的截面結構圖;其中各數字的示意同圖I所述。圖4、微針貼劑下側俯視圖,a.單個藥囊;b.多個藥囊;其中各數字的示意同圖I所述,此外109為預處理的切割線或切割孔,可輕易地手動將貼劑撕開。 圖5、微針貼劑上側俯視圖,a.單個藥囊;b.多個藥囊,其中各數字的示意同上所述。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是一種利用微針作為透皮手段的高滲透效率的微針貼劑產品的設計及構築方法。所形成貼劑及相關系統至少包含微針體系、儲藥體系、封裝體系和外部輔助材料。微針體系是作為透皮給藥的核心。儲藥體系、封裝體系和外部輔助材料作為本發明貼劑的重要組分,其與微針的複合形成貼劑產品,可以有多種複合和實施方式,我們將結合附圖對主要的方式進行講解,力求所有讀者能夠對本專利及實施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任何基於本專利的設計、原理、方法及手段所製成的貼劑產品。如產品的尺寸大小、薄厚、儲藥種類、治療疾病的種類、藥囊數量、周期數量、可剪裁性、可切割性及所用的多種多樣的外觀包裝設計,都屬於本專利的保護範疇。高滲透效率的微針「創可貼」產品是這樣具體實施的。如圖I所示,首先對微針材料103進行表面修飾,使微針表面附上一層生物相容性的材料102,該材料可以是金屬材料、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材料、聚合物材料、有機小分子、也可以是天然材料。其典型的修飾方法有電化學、自組裝與自組織、噴塗、滴塗、浸塗、蒸鍍、塗抹等方式。修飾的結構可以為膜狀材料,也可以為體相材料。此外,若該材料已經本身具有生物相容性,此步驟可以省略掉。該步驟的目的是在微針表面形成一層保護層,除了可以降低微針表面對皮膚的刺激和毒性,還可以方便下一步的載藥,同時兼顧封裝和複合需要,也可以直接起到封裝和複合目的。作為貼劑,最重要的是藥物加載步驟,藥物在貼劑中的儲存方式可以為多種,可以是藥液、藥膏、藥粉、載藥棉、載藥墊、藥液分儲等,如104部分所示。載藥方式有噴塗、滴塗、浸塗、塗抹等方式,若對微針內部載藥,可在上述方法上,附加以毛細和真空吸入等方式進行載藥。載藥完成後,對載藥微針進行封裝,封裝材料105可以是金屬、有機高分子材料、光聚合/光交聯材料,同時也包括生物及天然材料。其作用是將藥物密封到微針附近,並使藥物隔水隔氧,延長藥物的保存期。這樣就形成微針貼劑雛形的主體部分,也是貼劑的核心部分。為了方便使用,對載藥微針接觸皮膚的部分,進行修飾複合,形成隔離層,如101所示。該部分一方面起到了對皮膚進行消毒、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另一方面,保護微針,使其不會再運輸和包裝過程受到損壞,還能夠賦予微針表面抗菌性並提高其防水性能等。此部分的複合,可以採用直接複合或間接複合。直接複合方法與微針生物相容性的表面修飾類似,在這裡就不贅述。間接複合方法是這部分的特色,通常是指在微針表面附加一層藥棉(或藥墊),藥棉(或藥墊)可以根據需要負載不同藥物。實現和提高相關防水、抗感染、止血、促進癒合等功能既可以為修飾材料本身,也可以是負載的藥物。最後,在微針背側表面進行包裝,如106所示,形成微針貼劑產品,簡單方法可以用醫用膠帶、防水醫用膠、天然和人工合成高聚物等就可以實現。在微針內側的進行外包裝107,使用時直接撕去107,直接貼上皮膚即可使用。微針藥貼的形狀、尺寸、表面圖案可針對不同患者喜好進行設計,來最大限度實現產品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此外,為滿足有些藥物的快速輸入需求,我們可以在藥貼結構中附加藥物驅動結構108,以此來促進藥物的快速滲透。108可以是單獨結構,如圖1、2和3所示,也可以是和藥液結構、儲藥結構、修飾結構、封裝結構等部件混合到一起,兼起藥物驅動作用的結構。值得一提的是,若僅靠自發滲透便可以滿足治療和護理要求,則108結構可以省略。這些設計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疇。
針對不同儲藥微針,微針貼劑構築可以為三種形式下載藥型空心微針貼劑,如圖I所示;內載藥型空心微針貼劑,如圖2所示;上載藥型實/空心微針貼劑,如圖3所示。值得特殊說明的是,108為微針的藥物驅動結構,該部分內可填充空氣、氮氣、氬氣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水、軟體高分子、低沸點的有機或無機溶劑、藥液、熱敏材料或力敏材料等活性物質,施加力、熱、光、電、磁場及電場等刺激後,藥液可以加速滲入皮下,實現給藥的目的。這些方式從外觀上看是一致的,其下側俯視圖(即接觸皮膚部分)如圖4所示。可以看到儲藥囊位置,但看不到微針,但只能看到微針與外界的隔離層107。微針可以做成多個周期,用了控制藥劑量,並提前預製了剪裁線或剪裁孔109,手動便可輕鬆地將微針貼劑分開,實現劑量的控制。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和醫囑進行數量的選擇,進行疾病治療方案的設計,針對不同疾病進行治療。微針貼劑上側俯視圖,如圖5所示,只能看到外包裝上各個儲藥囊位置和剪裁線。使用過程只要輕壓藥囊微針,便可進行治療,方便、簡單、實用,特別適合兒童用藥,如需特別快速的滲透,只需額外加上相應的刺激,便可輕鬆實現目的。外觀設計可以設計成卡通形狀,外側印製卡通圖案,減少兒童對醫院和醫藥的恐懼,在娛樂中就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我們將結合具體實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這些實例。 實施例I自滲透式微針透皮輸入貼產品整體微針貼劑,採用下載藥的方式進行構築,如圖I所示。首先,在103的微針表面(以金屬微針為例),利用液相自組裝的方式,修飾一層十二烷基硫醇102。這些烷基起到了提高微針表面的生物相容性的作用。載入藥物104,將雲南白藥藥液吸附在脫脂棉,形成藥棉。然後迅速用聚二甲基矽氧烷的聚合物材料105進行封裝。形成藥囊。利用生物膠將藥囊和微針進行結合,形成不可拆分的一體化結構的微針載藥體。為了減少揮發,將101的表面修飾材料進行複合。可採用塗有有機層薄層的藥棉進行封裝。有機層起到封裝尖端開口的目的,藥棉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之後將106和107進行包裝形成貼劑產品。若為多個單元,可以在單元之間製作剪裁線,方便使用。使用過程中,揭去107,敷在患處,加一定的力,微針將依次刺破101上的有機層及皮膚表層,藥物會沿著微針中孔及外側進行自然滲透,達到治療的目的。患者可以根據病情的輕重或醫囑,選擇不同種類、面積及周期的微針貼劑產品進行疾病治療和相關的護理操作。實施例2帶推動劑的微針透皮輸入貼產品整體微針貼劑,採用內載藥的方式進行構築,如圖2所示。在修飾了 102相容材料層的103微針上,將微針置於藥液中,進行藥物的吸附,必要情況下,可以額外的在體系上加上一定的負壓,提高藥物的吸附速度。一定時間後,微針陣列的內部孔道會吸附一定量的104藥物,(以膠原蛋白為例)。立刻進行封裝有機物薄層的藥棉101。在微針後側,圖上一層作為藥物驅動結構108溫度敏感材料,進行105的封裝,可採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組裝後,將106和107進行包裝形成貼劑產品。在實施過程中,撕掉107,將貼劑貼在皮膚上,輕壓將微針刺入表皮下。這時,膠原蛋白會緩慢滲透到皮膚下,起到美容作用。由於有溫度敏感材料,用毛巾熱敷後,該材料膨脹,將膠原蛋白在這種材料的推動下,快速滲透至皮下,提高了療效。該貼劑有助於將藥物快速送入皮下,用於速效藥物的貼劑構築。實施例3可替換藥囊的微針透皮輸入貼產品整體微針貼劑,採用下載藥的方式進行構築,如圖I所示。主要構築方法同實施例1,在放入藥棉104後,我們不採用不可拆分結合方式,而採用可拆分的組合式結構構築貼齊U,利用特種的膠帶對105進行複合。當藥棉中的藥物用完後,我們可以將105及106兩部分從貼劑上撕下來,拿出104藥棉,放入新的藥棉,(可以與原藥棉相同或不同)在將105貼回到主體部分,就變成了一個新的貼劑。在該貼劑中,藥物可以反覆添加,特別適合大劑量的藥物使用,有效降低了成本,拓展了貼劑的應用。若每次所加藥物種類不同,還可以實現疾病的療程設計,給醫生和患者提供了一條新型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實施例4可補充藥液的微針透皮輸入貼產品整體微針貼劑,採用下載藥的方式進行構築,如圖I所示。主要構築方法同實施例3,不同的是,當藥棉中的藥物用完後,我們可以將105及106兩部分從貼劑上撕下來,不取出藥棉104藥棉,而是將藥液注入到原藥囊中,在將105貼回到主體部分,實現貼劑的更新。此外,我們還可以用專用工具,在不撕開105和106 部分的前提下,將藥液直接注入藥囊內,實現貼劑的更新。在該貼劑中,藥物可以反覆補充,適合長效治療效果的藥物使用,進一步拓展了貼劑的應用。實施例5多次刺入-滲透模式的微針透皮輸入貼產品整體微針貼劑,採用上載藥的方式進行構築,如圖3所示,該種貼劑是採用空心或實心微針進行構築的。在微針103修飾102後,利用有機膠將微針固定在105上,性質微針貼劑的微針部分。然後,構築儲藥囊104,吸附藥液的104被封裝到101材料中,101為彈性材料。將含有藥囊的101材料與微針部分複合,加以106和107的包裝,形成產品。這類微針在使用過程中,採用刺入-滲透-再刺入-滲透的給藥模式。實施過程中,當外力施加後,微針將依次刺破儲藥囊、皮膚表皮;撤去外力後,微針在彈性材料101作用下,彈回;藥物會在刺破表皮的皮膚上迅速滲透。由於皮膚有自癒合的作用,一定時間後,滲透效率明顯下降。這時我們可以再次將微針刺入皮下,形成滲透孔道,加速滲透。這種實施模式,可以有效解決皮膚的自癒合作用對藥效的影響,可以進行長時間給藥。另外,值得說明的是,本發明所製作的貼劑由於其高滲透效率的特性,不僅可以治療皮膚及淺皮疾病,還可以用於深層組織和內分泌系統疾病的治療和護理(如糖尿病胰島素注射、人體微量元素及生長激素的補充、疫苗、和美容護膚等疾病)。特別是對蛋白、大分子、基因藥物等藥物,由於口服面臨腸道分解,肝臟首過效應,而普通貼劑滲透率低,甚至無法透皮,是無法達到療效的。本發明的貼劑,可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將以往只能在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的藥物,普遍適用在貼劑中,有效的解決了病人的痛苦,這是本發明又一大特色。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和設計,用於微針類貼劑產品的構築均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本發明順應未來醫療的潮流,真正實現了無痛給藥,快樂治療的先進治療理念,特別是對」L童等特殊群體,開拓了廣闊的市場。
權利要求
1.ー類高滲透效率的微針貼劑,其特徵為該產品是微針與藥物等待輸入物質一體化的貼劑產品,其至少包含微針和儲藥兩個主要結構;可以在外在或內在的藥物驅動力作用下,高效地將藥物等待輸入物質送入皮下,達到治療的目的。其具體構造可由微針、儲藥、藥物驅動、修飾、消毒、包裝、相關支持等幾大部件組成的。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微針與藥物等待輸入物質一體化貼劑產品,在其具體構造中,藥物等待輸入物質可以根據需要以三種方式分別施加在微針上部(上載藥型)、微針背部(下載藥型)和微針內部(內載藥型)。
3.如權利要求I和2所述的藥物等待輸入物質在微針上負載,其負載方式可根據需要而異。既可以將藥物等待輸入物質直接負載在微針表面或內部,也可以負載在與微針接觸或分隔的獨立儲藥結構中,形成載藥囊。用於儲藥的既可以是微針本身,也可以是具有獨立儲藥功能的部件。
4.如權利要求1、2和3所述,儲藥結構和微針部分的結合方式既可以是不可拆分的一體化結構,也可以是可拆分的組合式結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不可拆分的微針儲藥一體化結構,這類貼劑既可以一次性使用,也可以對貼劑的儲藥囊中多次補給藥物或更換其他藥物等待輸入物質,實現貼劑的多次反覆使用。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分的組合式微針藥貼結構,這類貼劑既可以一次性使用,也可以對貼劑的儲藥囊中多次補給藥物或更換其他等待輸入物質,還可以通過簡單更換藥囊等重新組合,實現貼劑的多次反覆使用。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外在或內在的藥物驅動力作用及驅動結構,藥物驅動方式可以是カ、熱、光、電、磁場及電場等任何已知的刺激手段。驅動結構在貼劑中可以是單獨的結構,也可以是貼劑的其他結構部件兼載驅動組分。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類高滲透效率的微針透皮輸入貼是一種藥械一體化的貼劑產品。這種微針透皮輸入貼可以無痛、高效地將藥物等待輸入物質送入皮下,達到治療、美容及保健的作用。另外,在外界力、熱、光、電、磁場及電場等刺激下,可以加速這種滲透效果,使該類微針輸入貼具備普通藥貼所不具備的療效,拓展了藥貼的應用範圍,提高了藥物的療效。本發明涉及了這種新型微針透皮輸入貼的結構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核心技術,不僅可以治療皮膚、淺皮疾病,還可以用於深層組織和內分泌系統疾病的治療和相關護理操作。本發明所製作的微針輸入貼類產品順應未來醫療的潮流,真正實現了無痛給藥,快樂治療的先進治療理念,是一種新型的藥貼產品,特別是對老人、兒童等特殊群體,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A61K9/70GK102657914SQ201210152879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明者劉覺喚, 吳寶山, 張曉安, 朱楠嵩, 楊秉傑 申請人:吉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