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體針具及小分子微創技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6:12:06 1
專利名稱:合體針具及小分子微創技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臨床醫學治療領域,尤其是一種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合體針具及小分子微創技術。
背景技術: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並可累及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症免疫性疾病,除累及骶髂關節外,常用的椎間盤纖維環及附近韌帶鈣化和骨性強直,晚期可發生脊柱強直畸形(竹節樣改變)以及嚴重的功能受損,是臨床常見疾病,在我國患病率為
0.3%,本病以男性患者居多,主要好發於15到35歲間的青年男性。目前的中西醫藥物療法尚無確切療法,本發明小分子微創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技術治癒率高,治療周期短,而且避免大手術,微創無痛治療,無任何副作用
發明內容
:在影像下精確定位後,利用雷射的合體針,經皮穿刺,把生物活性肽類微創介入到脊柱關節、大關節病變部位,再利用雷射的光效應熱效應使肽類產生生物活性的小肽,從而形成分子量小於1000道爾頓的小分子,小分子細胞是一種具有很高的活性成分的細胞,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對這種活性小分子無法產生很強的抵禦能力,從而能夠輕易打入病變分子細胞中。其次,小分子細胞具有強大的自我複製和分化功能,據證實,小分子細胞比一般的細胞分化還要高(一般細胞分化為每秒50多次,小分子細胞達到每秒100多次,具有高度活性),極短的時間內在病灶深處對病變分子細胞進行全方位包圍,大量的小分子會分泌很多種營養因子,促進或保護損傷分子細胞的恢復,然後對因病、退變而凋亡的分子細胞進行替代和分化,隨著小分子數量的不斷分化、增長來替代、修復受損的細胞分子同時激活體內休眠的細胞分子,逐漸地恢復相應的功能,小分子細胞還能激活患者體內沉睡的免疫因子,調節失衡的免疫機制,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最佳療效。小分子微創治療體系結合了小分子豐富生物活性成分、高溶解吸收、激活體內的活性免疫應答等特性,同時融入了現代微創醫學的精細可視、創傷微小、治療徹底、無感染、效果迅速等特點。(1)、通過小分子微創治療體系的8項檢查,準確檢查出每個個體強直患者病因,再通過微創方式對由於炎性物質產生粘連的骨滑膜、軟骨組織及關節上下骨的粘連部位進行有效地微創分離,解除患者關節活動受限情況;(2)、通過運用小分子靶向介入、脊柱定點微創給入、脊柱神經小分子抑制將小分子活性物質微創介入到脊柱關節、大關節病變部位,小分子活性物質到達病灶會分解大量的調節免疫因子和修復因子;(3)、利用大量調節免疫因子及神經修復因子,能夠快速的分化、消融脊柱關節及大關節炎性病原體,解除受到炎性病原體浸泡的關節滑膜及軟骨組織,使疼痛僵硬狀態隨著炎性物質的消除而消失;
(4)、同時,快速修復受到損傷的軟骨組織,防止病原體突破軟骨這一屏障而向內骨侵入,使壞死的、病變的組織得以修復病及時的生出新的骨組織,保障了關節結構的完整性;(5)、產生新的骨組織及免疫力,促進骨組織組織,及脊柱神經組織修復及新陳代謝,實現持續性自我更新、修復並代替受到損傷周邊組織,從而達到長期提升免疫、調節抗體平衡、預防病原體再次入侵的目的。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炎性破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炎性破壞性疾病是指兩方面:一方面是指機體對自身抗原發生免疫反應而導致自身組織損害所引起的疾病;另一方面是應答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外界細菌進入,產生炎性物質對身體的破壞。所以,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偽裝-滲透-圍殲,徹底消除炎性侵入物質,修復自身免疫細胞分子病變組織。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解除炎性物質形成的骨組織粘連、僵直情況。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是通過小分子細胞分化修復,分化免疫受損分子、修復體內關節病變壞死、受損。技術功效:一組關於小分子微創治療技術治療和傳統治療的數據研究表明:使用小分子微創治療技術治療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效率為95.3%,而傳統療法只有70%左右。小分子微創治療技術不僅實現了國際上倡導「能微創不開刀」的綠色治療理念;同時,該技術將現代臨床醫學、 生物分子學、分子免疫學、微創醫學、自身免疫學相融合,實現了一次性解決風溼免疫病治療的3個難點:①:炎性病原體侵蝕骨組織、骨細胞造成破壞、損傷:關節彎曲、變形,活動受限:疾病反覆發作、病情遷延難愈。能夠做到不開刀、不手術、不住院30分鐘解除強直性脊柱炎病患,還原健康好關節、好脊柱。技術優勢:(I)、不開刀、不手術、不住院。避免了傳統開刀手術帶來的大創傷、易感染、難除根的弊端。(2)、避免了吃藥帶來的副作用。避免了患者長期用藥所造成的心臟、腎臟、腸胃等損傷出現。(3)、直達病灶除病根,預防復發。直接清除炎性病原體,修復受損骨組織,提升免疫機能。(4)、治療更快捷、效果穩定持久。30分鐘就可實現一次性治療,防止了骨組織再次受破壞。(5)、真正的「綠色」治療方式。對關節周圍正常組織無損傷,保持了整個關節功能的完整性。¢)、消除強直性脊柱炎引起的關節炎症,防止脊柱關節粘連形成的竹節樣改變,營養軟骨,平衡滑液分泌,強化自身免疫系統及防禦能力。如說明書附1所示:合體針分為頭部、柄部、針尖部。頭部為注射器插入部分,其長為4mm。針柄部為硬質塑料,長度為25mm,針身長70mm,整個針體長為70mm+25mm+4mm=99_,其材質為不鏽鋼,為中空管狀。其針尖為平刃狀,以便使縱橫向粘連組織纖維斷離和松解。
具體實施方式
:小分子微創技術在應用前所有器具高壓滅菌或經酒精浸泡消毒。1、根據CT、CR、X線片精確定位,並沿督脈、華佗夾背穴找出壓痛陽性點,病灶部,用記號筆作出標記。2、體位的選擇以醫生操作時方便、患者被治療時自我感覺體位舒適為原則。如在頸部治療,多採用坐位;頭部可根據病位選擇仰頭位或低頭位。3、常用的剝離方式有:a、順肌纖維、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鏟剝一即針刀尖端緊貼著欲剝的組織做進退推進動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橫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b、做橫向或扇形的針刀平刃端的擺動動作,使縱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針刀平刃端劃擺動作,使無一定規律的粘連組織纖維斷離松解。4、每一點完成上述松解過程後,在合針頭部插入注射器,介入小分子生物活性肽3_5mlο5、每一針孔都貼創可貼。6、利用雷射照射施術部位30分鐘,其量與距離調整以患者感到熱和舒適感為度。
利用本發明「合體針具及小分子微創技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共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360例,其中男性患者210例,女性患者150例,絕大部分為青壯年,僅有3例為中年人,其中臨床治癒180例,175例為有效,120例為顯效,3例改用其它療法,僅有2例為無效。典型病例:患者,王某某,男,30歲,江蘇淮安人,強直性脊柱炎數年,腰骶疼痛,經小分子微創3次治療,輔助用藥後達到臨床治癒,無復發跡象。患者,蘇某,男28歲,浙江杭州人,強直性脊柱炎5年,臀部酸痛,輕度駝背,經小分子微創4次,中藥輔助一月後,症狀消失,駝背基本改善正常,運動功能達正常。患者,許某,女。32歲,安徽黃山人,強直性脊柱炎10年,頸椎胸椎腰椎疼痛,CT提示骨橋形成,小分子微創治療療程後,患者疼痛消失,脊柱無功能障礙。
:
圖1為合體針整體圖,合體針分為頭部、柄部、針尖部。頭部為注射器插入部分,其長為4mm ;針柄部為硬質塑料,長度為25mm,針身長70mm,整個針體長為70mm+25mm+4mm = 99mm。其材質為不鏽鋼,為中空管狀;尖為平刃狀,以便使縱橫向粘連組織纖維斷離和松解。
權利要求
1.本發明合體針具及小分子微創技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其特徵在於針具的外型、尺寸和材質及在影像下精確定位後,利用雷射的合體針,經皮穿刺,把生物活性肽類微創介入到脊柱關節、大關節病變部位,再利用雷射的光效應熱效應使肽類產生生物活性的小肽,從而形成 分子量小於1000道爾頓的小分子,小分子細胞是一種具有很高的活性成分的細胞,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對這種活性小分子無法產生很強的抵禦能力,從而能夠輕易打入病變分子細胞中。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臨床醫學治療領域,尤其是一種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合體針具及小分子微創技術。利用雷射的合體針,經皮穿刺,把生物活性肽類微創介入到脊柱關節、大關節病變部位,再利用雷射的光效應熱效應使肽類產生生物活性的小肽,從而形成分子量小於1000道爾頓的小分子,小分子細胞是一種具有很高的活性成分的細胞,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對這種活性小分子無法產生很強的抵禦能力,從而能夠輕易打入病變分子細胞中。不開刀、不手術、不住院。避免了傳統開刀手術帶來的大創傷、易感染、難除根的弊端。避免了吃藥帶來的副作用。避免了患者長期用藥所造成的心臟、腎臟、腸胃等損傷出現。
文檔編號A61P19/00GK103190941SQ201310078799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3日
發明者卓國雄 申請人:卓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