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立式設備的頂升輔助裝置及頂升施工方法與流程
2023-05-20 05:43:56 3

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立式設備的頂升輔助裝置及頂升施工方法。
技術背景
大型核電和火電機組的精處理和化學專業相關設備通常為體積大、重量大的立式箱罐結構,例如:混床、楊床等。現有技術通常是在設備就位位置上方布置吊點,設備抵達就位位置後,使用鏈條葫蘆等將設備輔助就位。
採用常規方法安裝就位大件設備時,由於此類設備特點往往是「頭重腳輕」,且一般屬於襯膠、襯塑或不鏽鋼設備,該類設備不允許焊接支撐結構。而此類設備在現場安裝時,往往由於設計的就位空間有限,導致此類設備進入廠房或者抵達安裝位置後,沒有合適的吊點來完成設備的安裝就位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採用在就位位置上方焊接鋼梁、吊盤或者樓板開洞等手段完成吊點的布置工作。在吊裝過程中,設備還容易發生晃動,由於設備的自重大,且體積大,設備的晃動會對周圍的人和物體產生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採用這些方法時,危險因素增多,安全係數降低,同時,對已完成的土建作業成品破壞較大、耗費人工多。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立式設備的頂升輔助裝置,該就位裝置可以實現大件設備的整體頂升,自下往上頂升,避免在有限的空間內使用大型吊裝設備。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立式設備的頂升施工方法。利用上述頂升輔助裝置進行施工,在有限的空間內保證了設備就位安裝的精確性。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立式設備的頂升輔助裝置,包括第一夾持結構、第二夾持結構、鎖緊結構和頂升支撐結構,其中,
頂升支撐結構的工作面為平面,提供與頂升結構接觸的頂升面;
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安裝在頂升支撐結構的一側,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的工作面均為外凸結構,兩者相對安裝,構成容納設備支腿的空間;
鎖緊結構安裝在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之間,將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的相對位置固定,使頂升支撐結構固定在設備支腿上。
將多個頂升支撐結構固定在設備的不同支腿上,在頂升支撐結構的工作面的下方放置千斤頂等頂升結構,頂升結構工作,可以將頂升支撐結構頂起,連帶將設備支腿頂起,進而將設備頂升到設定位置,將設備安裝就緒。
由於設備的支腿之間留有較大空間,本發明充分利用這部分空間,在支腿之間布設頂升系統,對設備進行頂升,避免了利用大型吊裝設備的使用,完成設備就位安裝的同時,實現了設備頂升的精確度。為了保證設備頂升的平衡性,可以將就位裝置對稱地安裝在設備的下方,使設備的各個位置同時頂升,可以避免設備的不穩定提升對周圍的人和物體產生安全隱患。
優選的,所述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是抱箍,兩者的工作面均為外凸的弧形。
由於支腿一般是圓柱形結構,外凸的弧形結構可以提高與支腿之間的接觸面積,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施加的夾持力和支腿表面的摩擦係數一定的情況下,夾持結構與支腿之間形成的靜摩擦力較大,可以保證設備的安全頂升。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頂升支撐結構為板狀結構,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鉸接在頂升支撐結構的側面。
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鉸接在頂升支撐結構的側面,方便調節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之間的開口大小,方便將頂升支撐結構固定在設備的支腿上。
優選的,所述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均包括連接部、工作部和支撐部,工作部的工作面為外凸的弧形,連接部和支撐部分別位於工作部的兩端,連接部上設置所述鎖緊結構,支撐部與所述頂升支撐結構之間固定連接。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頂升支撐結構為板狀結構,該板狀結構固定的所述支撐部上。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連接部為片狀結構,所述鎖緊結構為螺栓。
利用上述立式設備的就位裝置進行的頂升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調大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之間的開口,將立式設備的支腿放入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之間的空間中,調小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之間的開口,使設備的支腿與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的工作面緊密貼合,並通過鎖緊結構鎖緊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之間的開口,此時,頂升支撐結構位於設備的支腿的一側,頂升支撐結構的下表面與水平方向平行設置;
2)依次類推,在設備的所有支腿上都安裝所述就位裝置,鎖緊結構通過調節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之間的開口,調節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對設備支腿的夾持力,使得在設備頂升過程中,設備支腿所受的向上的摩擦力大於設備自身的重力;
3)在所有的頂升支撐結構的下端均安裝千斤頂,千斤頂與頂升支撐結構的下表面接觸,啟動千斤頂,對頂升支撐結構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將設備頂起。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為:
本發明可以通過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將頂升支撐結構方便地固定在設備的支腿上,在頂升支撐結構的下端安裝頂升裝置,如千斤頂等,頂升裝置同時施力,可以將設備平穩地頂升到設定的位置處。
由於設備的支腿之間留有較大的空間,頂升支撐結構的體積不會太大,大大節省了頂升設備所需的空間。
第一夾持結構和第二夾持結構的外凸的工作面的形狀可以根據設備的支腿的形狀進行調整,具有廣泛的推廣價值。
在立式箱罐設備的所有支腿處均安裝所述就位裝置,所有的頂升支撐結構構成一個頂昇平面,該頂昇平面位於立式箱罐設備的支腿位置處,且基本完全覆蓋了立式箱罐設備所覆蓋的平面,即立式箱罐設備的重心不會偏離頂升支撐結構構成的頂昇平面,保證了頂升的穩定性;頂升支撐結構構成的頂昇平面位於立式箱罐的下方,自下往上頂升設備,無需在設備的上方設置大型的吊裝設備,適用於狹小空間中的設備的頂升裝配;在頂升支撐結構構成的頂昇平面的多個位置同時頂升,可以通過控制千斤頂的進給量,保證了同一平面的誤差不超過3mm,相比於大型吊裝設備的吊裝,大大提高了立式箱罐的頂升安裝的精密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主視圖結構示意圖。
其中,1、鎖緊螺栓,2、頂升支撐結構,3、第一夾持結構,4、第二夾持結構,5、頂升輔助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立式設備的頂升輔助裝置,包括第一夾持結構3、第二夾持結構4、鎖緊結構和頂升支撐結構2,其中,
頂升支撐結構2的工作面為平面,提供與頂升結構接觸的頂升面;
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安裝在頂升支撐結構2的一側,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的工作面均為外凸結構,兩者相對安裝,構成容納設備支腿的空間;
鎖緊結構安裝在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之間,將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的相對位置固定,使頂升支撐結構2固定在設備支腿上。
如圖1所示,將多個上述頂升輔助裝置5固定在設備的不同支腿上,儘可能地,在設備的所有支腿上均安裝上述頂升輔助裝置5,在頂升支撐結構2的工作面的下方放置千斤頂等頂升結構,頂升結構工作,可以將頂升支撐結構2頂起,連帶將設備支腿頂起,進而將設備頂升到設定位置,將設備安裝就緒。在所有的支腿上均安裝頂升輔助裝置5,千斤頂同時同步工作,可以將頂升輔助裝置5平穩地頂升。
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是抱箍,兩者的工作面均為外凸的弧形,該結構適合於圓柱形的設備支腿。頂升支撐結構2為板狀結構,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鉸接在頂升支撐結構的側面。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均可以在一定的角度範圍內相對於頂升支撐結構2旋轉,調節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之間的開口角度。便於將設備支腿套合在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之間。鎖緊結構為鎖緊螺栓1,可以將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的開口進行鎖緊固定。
實施例2
作為另一種實施方式,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均包括連接部、工作部和支撐部,工作部的工作面為外凸的弧形(也可以根據支腿的具體形狀進行調整),連接部和支撐部分別位於工作部的兩端,連接部上設置所述鎖緊結構,支撐部與所述頂升支撐結構之間固定連接。所述頂升支撐結構2為板狀結構,該板狀結構固定的所述支撐部上。
所述連接部為片狀結構,垂直於片狀結構設置有孔,所述鎖緊結構為鎖緊螺栓1,鎖緊螺栓1穿過孔,與螺母配合,通過調整兩者的位置關係,調節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之間的開口大小。
鎖緊結構還可以為其他的結構,如:第一夾持結構3的開口末端鉸接有卡合扣,第二夾持結構4的開口末端設置有凸起,該卡合扣卡合在凸起上時,便可以將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的開口固定。
此時,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之間的開口角度不容易調節,需要施加外力,將第一夾持結構3和第二夾持結構4之間的開口角度調大,將就位裝置5卡合在設備的支腿上。
根據設備支腿的數量布置好頂升輔助裝置,當設備通過滑道運至設備基礎上方後,通過調整頂升支撐結構2下方的千斤頂將設備頂起,注意,千斤頂操作要同步,在頂起過程中,在千斤頂側面放置標尺控制千斤頂行程,保證千斤頂同步頂升,同一平面誤差不超過3mm。設備頂起後抽出設備下方的託運滑道。同步降落千斤頂,直至設備就位至基礎位置上。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並非對發明保護範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