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2:04:46 1
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基礎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包括外盤、設置於外盤內的內盤、以及固定於外盤底部的底杆,外盤與內盤之間有間隙,內盤兩側凸設有內鎖定塊,外盤底部開設有環形槽,環形槽內兩側凸設有外鎖定塊。本實用新型採用內鎖定塊和外鎖定塊,內鎖定塊可以固定上方的零件,外鎖定塊可以固定下方的零件,將兩個零件連接在一起,且鎖定塊和外鎖定塊採用卡扣鎖緊的方式,安裝和拆卸方便,結構簡單,強度高,成本低。
【專利說明】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基礎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
【背景技術】
[0002] 現有的很多機器如榨汁機等,兩個零件的連接既要能夠固定,又要可以拆卸,現有 的大多採用螺紋連接的方式連接,安裝和拆卸麻煩,成本高。
【發明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安裝拆卸方便的雙向鎖 定開關座。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其特徵 在於:包括外盤、設置於外盤內的內盤、以及固定於外盤底部的底杆,外盤與內盤之間有間 隙,內盤兩側凸設有內鎖定塊,外盤底部開設有環形槽,環形槽內兩側凸設有外鎖定塊。
[0005] 進一步的,所述底杆內部開設有貫穿的通孔,通孔的頂部與所述內盤連通。
[0006] 進一步的,所述通孔底部開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內徑大於通孔的內徑。
[0007] 進一步的,所述通孔頂部開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頂部的內徑大於第二凹槽底 部的內徑,第二凹槽底部的內徑大於所述第一凹槽的內徑。
[0008]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底部開設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內徑等於所述第一凹 槽的內徑。
[0009] 進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內徑為13?17mm,通孔的高度85?95mm,所述第一凹槽的內 徑為18?22mm,第一凹槽的高度為:T5mm,所述第二凹槽頂部的內徑為35?41mm,第二凹槽底 部的內徑為3(T34mm,第二凹槽的高度為26?30mm,所述第三凹槽的內徑為18?22mm,第三凹 槽的高度為9?11mm。
[0010] 進一步的,所述外盤頂部的外側壁設置有多個密封槽,多個密封槽環形陣列排布。
[0011] 進一步的,所述外盤的底部對應所述內鎖定塊的位置設置有指示箭頭。
[0012] 進一步的,所述底杆外側壁與底杆底面的連接處設置有圓角,所述環形槽外側壁 與底杆底面的連接處設置有圓角,所述外盤底面與底杆外側壁的連接處設置有圓角。
[0013] 進一步的,外盤的高度為25?29mm,外盤的外徑為91?101mm,所述環形槽的外徑 為81~91mm,環形槽的高度為l(Tl4mm,所述底杆頂部的外徑為32~38mm,底杆底部的外徑 27?31mm,底杆的高度為85?95mm。
[0014]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採用內鎖定塊和外鎖定塊,內鎖定塊可 以固定上方的零件,外鎖定塊可以固定下方的零件,將兩個零件連接在一起,且鎖定塊和外 鎖定塊採用卡扣鎖緊的方式,安裝和拆卸方便,結構簡單,強度高,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
[0016]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 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0019] 附圖標記為:1 一外盤、11 一環形槽、12-外鎖定塊、13-密封槽、14一指示箭頭、 2-內盤、21-內鎖定塊、3-底杆、4 一通孔、41 一第一凹槽、42-第二凹槽、43-第三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
[0021] 為了便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與附圖1~3對本實用新型作進 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22] 見圖廣3,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其特徵在於:包括外盤1、設置於外盤1內的內盤 2、以及固定於外盤1底部的底杆3,外盤1與內盤2之間有間隙,內盤2兩側凸設有內鎖定 塊21,外盤1底部開設有環形槽11,環形槽11內兩側凸設有外鎖定塊12。
[0023] 本實用新型採用內鎖定塊21和外鎖定塊12,內鎖定塊21可以固定上方的零件,夕卜 鎖定塊12可以固定下方的零件,將兩個零件連接在一起,且鎖定塊和外鎖定塊12採用卡扣 鎖緊的方式,安裝和拆卸方便,結構簡單,強度高,成本低。
[0024] 兩個所述內鎖定塊21中心所在的直線與兩個所述外鎖定塊12中心所在的直線之 間的夾角為3(T34°C,此角度的設置使得零件的安裝更加穩定可靠。
[0025] 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杆3內部開設有貫穿的通孔4,通孔4的頂部與所述內盤2連 通。通孔4的設置用於放置轉軸,可以通過下方的零件驅動上方的零件旋轉。
[0026] 本實施例中,所述通孔4底部開設有第一凹槽41,第一凹槽41的內徑大於通孔4 的內徑。第一凹槽41的設置用於放置墊圈。
[0027] 本實施例中,所述通孔4頂部開設有第二凹槽42,第二凹槽42頂部的內徑大於第 二凹槽42底部的內徑,第二凹槽42底部的內徑大於所述第一凹槽41的內徑。第二凹槽42 的設置可用於裝設軸承,用於上述轉軸的旋轉。
[0028]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42底部開設有第三凹槽43,第三凹槽43的內徑等於所 述第一凹槽41的內徑。第三凹槽43的設置用於裝設卡緊螺絲,防止上述轉軸上下滑動。
[0029] 本實施例中,所述通孔4的內徑為13?17mm,通孔4的高度85?95mm,所述第一凹 槽41的內徑為18?22mm,第一凹槽41的高度為:T5mm,所述第二凹槽42頂部的內徑為 35?41mm,第二凹槽42底部的內徑為30?34臟,第二凹槽42的高度為26?30mm,所述第三凹 槽43的內徑為18?22mm,第三凹槽43的高度為擴11mm。為使本實用新型達到最佳使用效 果,所述通孔4的內徑為15mm,通孔4的高度90mm,所述第一凹槽41的內徑為20mm,第一凹 槽41的高度為4臟,所述第二凹槽42頂部的內徑為38mm,第二凹槽42底部的內徑為32mm, 第二凹槽42的高度為28mm,所述第三凹槽43的內徑為20mm,第三凹槽43的高度為10mm。
[0030] 本實施例中,所述外盤1頂部的外側壁設置有多個密封槽13,多個密封槽13環形 陣列排布。上方零件對應密封槽13的位置設置有多個凸塊,通過密封槽13與凸塊的配合, 起密封作用。
[0031] 本實施例中,所述外盤1的底部對應所述內鎖定塊21的位置設置有指示箭頭14。 指示箭頭14的設置方便零件對準指示箭頭14進行安裝。
[0032] 本實施例中,所述底杆3外側壁與底杆3底面的連接處設置有圓角,所述環形槽11 外側壁與底杆3底面的連接處設置有圓角,所述外盤1底面與底杆3外側壁的連接處設置 有圓角。圓角的作用主要有:減少應力集中,提高製件強度;有利於衝模和脫模;有利於模 具製造,提高模具強度;改善流動性,消除內應力;避免尖角劃傷,安全美觀。
[0033] 本實施例中,外盤1的高度為25?29mm,外盤1的外徑為101mm,所述環形槽11 的外徑為81~91mm,環形槽11的高度為l(Tl4mm,所述底杆3頂部的外徑為32~38mm,底杆3 底部的外徑27~31mm,底杆3的高度為85~95mm。為使本實用新型達到最佳使用效果,外盤 1的高度為27mm,外盤1的外徑為96mm,所述環形槽11的外徑為86mm,環形槽11的高度為 12mm,所述底杆3頂部的外徑為35mm,底杆3底部的外徑29mm,底杆3的高度為90mm。
[0034]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現方案,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其它方 式實現,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 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其特徵在於:包括外盤、設置於外盤內的內盤、以及固定於外 盤底部的底杆,外盤與內盤之間有間隙,內盤兩側凸設有內鎖定塊,外盤底部開設有環形 槽,環形槽內兩側凸設有外鎖定塊,所述底杆內部開設有貫穿的通孔,通孔的頂部與所述內 盤連通,所述通孔底部開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內徑大於通孔的內徑,所述通孔頂部開 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頂部的內徑大於第二凹槽底部的內徑,第二凹槽底部的內徑大於 所述第一凹槽的內徑,所述第二凹槽底部開設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內徑等於所述第一 凹槽的內徑。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其特徵在於:所述通孔的內徑為 13?17mm,通孔的高度85?95mm,所述第一凹槽的內徑為18?22mm,第一凹槽的高度為:T5mm, 所述第二凹槽頂部的內徑為35~41mm,第二凹槽底部的內徑為3(T34mm,第二凹槽的高度為 26?30mm,所述第三凹槽的內徑為18?22mm,第三凹槽的高度為9?11mm。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盤頂部的外側壁 設置有多個密封槽,多個密封槽環形陣列排布。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盤的底部對應所 述內鎖定塊的位置設置有指示箭頭。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杆外側壁與底杆 底面的連接處設置有圓角,所述環形槽外側壁與底杆底面的連接處設置有圓角,所述外盤 底面與底杆外側壁的連接處設置有圓角。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向鎖定開關座,其特徵在於:外盤的高度為25~29mm, 外盤的外徑為91?101mm,所述環形槽的外徑為81?91mm,環形槽的高度為l(Tl4mm,所述底 杆頂部的外徑為32~38mm,底杆底部的外徑27~31mm,底杆的高度為85~95mm。
【文檔編號】F16B1/02GK203906459SQ201420200053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3日
【發明者】雷欣, 周正濤, 宋志敏 申請人:東莞市潔澳思五金製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