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23:02:56 1
專利名稱: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聲變換裝置,詳細地說,涉及備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
近來,隨著可攜式電話機等移動通信設備的小形化與薄形化,也顯著地促進了這類通信設備的揚聲器與受話器等所用的電聲變換裝置的小形化與薄形化。
作為這類電聲變換裝置有特開平10-164693號公報中所公開的動態型的,在這種動態型的電聲變換裝置的背面安裝有經彎曲加工的彈性材料制的兩個接點片部件,這兩個接點片部件前端的各個接點則用來與連接器的電極作彈性相接(第一先有例)。在特開平11-355409號公報所描述的動態型受話器中,於此受話器的背面偏心位置平行地設置有兩個表面電極(第二先有例)。此外,在特開平11-27777號公報中描述到在盤型送話器平坦的上表面上設置正極端子,而在包圍此盤形送話器的金屬密封件的環形上端表面中則設有負極端子(第三先有例)。
但此第一先有例由於將經彎曲加工的彈性材料用作安裝於電聲變換裝置背面上的接點片部件,對此接點片部件的安裝位置精度就會產生彈性材料特有的不可避免的較大偏差。由於此種安裝位置精度的偏差,從電聲變換裝置的前端表面(下端表面)到接點片部件的接點的垂直長度,即包含接點片部件的電聲變換裝置的高度尺寸,難以保持一定,結果與通信設備內所設連接器方的電極的相對位置難以保持一定,由此可知接點片部件的接點與連接器方電極的接點壓力難以恆定。
第二先有例由於是把平行的兩個表面電極設在受話器背面偏心處,在將此受話器組裝到通信設備中時,裝於設備一方中連接器側的電極與受話器側兩個表面電極的位置關係就需要高精度地確定。結果,為了提高受話器相對於通信設備的安裝位置精度而不得不採用複雜的定位結構,顯然這將提高通信設備的成本。
再有,在第三先有例中,由於是把負極端子設在包圍盤型送話器的金屬密封件的環形上端表面中,由於此金屬密封件,可知送話器的外形將大形化。
本發明是在考慮到以上各情形下面提出的,目的在於提供易促進小形化、薄形化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這樣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它能高精度地將高度尺寸不變地確定。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這樣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它在組裝到通信設備中時不具有方向性而能改進對通信設備的安裝性。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這樣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它能將導電橡膠用於連接器方的電極或把彈性材料制的接點部件用於連接器方的電極。
現在參考
本發明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敘述中用到了圖中的標號,這是為了幫助理解本發明的內容而並無將內容局限於圖例之意。
本發明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以下簡稱「電聲變換裝置」)中,作為其磁路結構元件的軛鐵3的背面至少有一部分是作為暴露於外部的露出面33而形成的,在此露出面33上多處配備有與連接器方的電極作電連接的背面端子81、82,此背面端子81、82與插入上述磁路結構元件形成的磁路內間隙G中的音圈6的端部電連接。此電聲變換裝置通過背面端子81、82和與此背面端子81、82電連接的連接器方的電極,相對於音圈6進行電信號的收發。
在此電聲變換裝置中,配備有背面端子81、82的露出面33既可由軛鐵3的整個背面形成,也可由軛鐵3背面的一部分形成,但不論是哪一種情形,上述背面端子81、82都應該是在不從上述露出面33的表面區域突出的狀態下配置於此露出面33上的若干處。這樣就不會有因為背面端子81、82從露出面33的表面區域突出而致該電聲變換裝置的外形大形化的問題。
上述背面端子81、82最好是由形成於重合到前述露出面33上的接線板7表面上的表面電極構成。這樣,由於露出面33上的背面端子81、82的高度位置與接線板7的厚度相稱而能高精度地確定,於是從該電聲變換裝置的前端面(下端面)到背面端子81、82的垂直長度,即包含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的高度尺寸能夠高精度地恆定地確定。於是,與設於通信設備內的連接器方的電極的相對位置關係能保持恆定,面背面端子81、82與連接器方電極的接點壓力也易確定為恆定的。
本發明的電聲變換裝置在前述軛鐵3的背面上具有前述的露出面33和在此露出面33的鄰接處位於比此露出面33低處的凹入面35,上述接線板7成整體地具備有配置於上述凹入面35中的突片部72,在此突片部72的表面上則形成有通過前述接線板7中形成的接線圖85、86對上述背面端子81、82在電氣上為短路的焊盤83、84,同時最好在此焊盤83、84上由焊錫焊接上前述音圈6的端部。這樣,由於音圈6的端部的焊接處位於低於露出面33的凹入面35中所具備的焊盤83、84上,這種焊錫焊接處就不會突出到露出面33的上方。因此,此電聲變換裝置的高度尺寸不會比從上述電聲變換裝置的前端面(下端面)到背面端子的垂直長度更長,這一事實能有效地控制電聲變換裝置的背部高度而促進其薄形化。
本發明的電聲變換裝置在上述軛鐵3的背面形成為在俯視圖中為圓形的同時,在此背面的中央部中相區分地形成出上述露出面33,而最好在此露出面的周圍使上述凹入面35相區分開地形成環狀。這樣就能把具有焊盤的接線板7的突片部72配置到位於露出面33周圍的凹入面35上的任意位置處。於是可以提高突片部72設置位置的自由度。
本發明的上述電聲裝置具有各為兩個的前述的背面端子81、82與上述的焊盤83、84,而將使得相應的背面端子81、82和焊盤83、84在電氣上為短路的前述接線圖85、86形成於前述接線板7的背面,此接線板7的背面則最好通過粘合層接合到前述軛鐵3的背面上。這樣,由於此各兩個的背面端子81、82和焊盤83、84通過接線板7背面上的接線圈85、86在電氣上短路,就能任意地確定需要相互絕緣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的形狀。
在本發明的電聲變換裝置中,分別配置於上述露出面33多處的多個前述的背面端子81、82最好是由相互同心排列的圓形或圓環狀表面電極構成。這樣,由於這多個背面端子81、82不具有方向性,就可以改進將此電聲變換裝置組裝到通信設備中時的安裝性,同時可以簡化用於使此電聲變換裝置在通信設備中定位的機構。
在本發明的電聲變換裝置中,當背面端子81、82是由重合到軛鐵3的背面的露出面33上的接線板7表面上形成的表面電極構成時,作為與此背面端子電連接的連接器方的電極可以採用由導電橡膠端面形成的電極。此時,可以只需使導電橡膠端面與背面端子作彈性接觸。此外,在上述情形下,也可以把由接點片部件上所具備的接點形成的電極用作連接器方的電極。這時也只需使接點與背面端子作彈性接觸。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由於將背面端子於軛鐵背面上設置成不從此背面的表面區突出,從而易於促進電聲變換裝置的小形化、薄形化。此外,由於把背面端子設在重合於軛鐵背面的接線板的表面上,就能高精度地使電聲變換裝置的高度尺寸保持恆定,這一結果能使與連接器方的電極的接點壓力保持恆定,可有效地提高接觸穩定性。還由於多個背面端子是相互同心地配置,在組裝到通信設備內時不存在方向性,因而可以改善對通信設備的安裝性。再有,由於可把導電橡膠用作連接器方的電極,或是可把彈性材料製作的接點片部件或由彈性材料彈性勢能的接點片部件用作連接器方的電極,因而可以提高與連接器方電極的組合自由度。
本發明的電聲變換裝置顯然既可以用作送話器,也可以用作受話器。
圖1是概示本發明實施形式的電聲變換裝置的平面圖。
圖2是破開圖1的電聲變換裝置一部分的示意性側視圖。
圖3概示沿圖1中III-III線的部分放大示意斷面圖。
圖4是示明接線板表面的平面圖。
圖5是示明接線板背面的平面圖。
圖6是示明電聲變換裝置與連接器的分解斜視圖。
圖7是示明電聲變換裝置與連接器組裝狀態的主要部分的說明圖。
圖8是示明背面端子與連接器方的電極的接觸狀態的說明圖。
圖9是示明電聲變換裝置和另一連接器的分解斜視圖。
圖10是示明電聲變換裝置和又另一連接器的分解斜視圖。
圖11是示明電聲變換裝置和又另一連接器的分解斜視圖。
圖12是示明電聲變換裝置和又另一連接器的分解斜視圖。
圖13是從斜下方觀察圖12的連接器的示意性斜視圖。
圖14是示明電聲變換裝置和又另一連接器的分解斜視圖。
圖15是示明電聲變換裝置和又另一連接器的分解斜視圖。
圖16是示明電聲變換裝置和又另一連接器的分解斜視圖。
圖17是從下面觀察圖16的連接器的平面圖。
圖中各標號的意義如下3,軛鐵;6,音圈;7,接線板;11~18,接點片部件;11a、12a、13a、14a、15a、16a、17a、18a,連接器方的電極;33,露出面;35,凹入面;72,突片部;81、82,背面端子;83、84,焊盤;85、86,接線圖;93~97,導電橡膠;93a,連接器方的電極;A,電聲變換裝置;B,連接器;G,磁路內間隙。
圖1為本發明實施形式的電聲變換裝置的示意性平面圖,圖2是破開圖1的電聲變換裝置一部分的示意性側視圖,圖3概示沿圖1中III-III線的部分放大示意斷面圖,圖4是示明接線板表面的平面圖,圖5是示明接線板背面的平面圖。
如圖3所示,圖例中的電聲變換裝置A是動態型的,它配備有磁鐵1、極片2、俯視圖為圓形的軛鐵3、振動板5與設于振動板5中的音圈6。從圖1~3可知,在軛鐵3的中央部設有俯視圖為圓形的突出部31,此突出部31的內側的凹部32中置納有磁鐵1和極片2等。此電氣音響變換裝置A的磁路結構元件包括上述的磁鐵1與極片2和軛鐵3,而前述音圈6便插入由這些結構元件形成的磁路間隙G中。
在軛鐵3的突出部31的上面形成了作為暴露到外部的露出面33,與此相反,在突出部31周圍的圓環部34的上面則形成了位於露出面33低處的凹入面35。於是,軛鐵3的背面在中央部的露出面33和此露出面33的鄰接處區分出位於比此露出面33低的位置處的凹入面35。此凹入面35隻有一部分露出,而其他部分上則以布36貼附。
在遍及上述露出面33與凹入面35的露出部分上配備有撓性的接線板(以下稱為「FPC」)7。如圖4與5所示,FPC7成整體地配備有圓形部71和從此圓形部71圓周方向一處突出的略呈短的突片部72。再如圖4所示,在圓形部71的表面中央形成有圓形的背面端子81,同時在此背面端子81的周圍形成同心的圓形環狀的另一背面端子82。與此相反,在突片部72的前端部表面上則形成有焊盤83、84。在圖5中,於FPC7的背面從圓形部71經過突片部72形成了兩個系列的接線圖85、86,其中一方的接線圖85的一端與另一端分別通過通孔85a、85b同中央背面端子81與單側的焊盤83作電連接,而另一方的接線圖86的一端與另一端則分別經通孔86a、86b同第一背面端子82的另一側的焊盤84作電連接。
對於圖4與5所示的FPC7,形成於圓形部71表面上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以及於突片部72表面上形成的焊盤83、84,是由鍍金箔等良導體形成的表面電極構成。
如圖1~3所示,上述的FPC7的圓形部71重合到軛鐵3的圓形露出面33之上而它的突片部72則重合到軛鐵3的凹入面35的露出部分。突片部72的根部按照沿著突出部31與圓環部34級差的形狀曲折。於FPC7的背面形成了覆蓋接線圖85、86的絕緣層。將熱壓附型的雙面粘合帶用作將FPC7固定於軛鐵3上的裝置,藉助此雙面粘合帶的粘接層,使FPC7與軛鐵3接合。FPC7的圓形部71的大小要不從露出面33突出。這樣,兩個背面端子81、82也都以不從露出面33的表面區突出的狀態設於露出面33上。
上述音圈6的音圈線的兩端分別由焊錫焊接成與前述兩個焊盤83、84電連接。在圖2與圖3中,87表示這些焊接處,這些焊接處87的頂部位於比上述露出面33低的位置處。此外,為了將音圈線6的音圈線末端引出到軛鐵3的外側而採用的迂迴結構,則是周知的,這裡略去了圖示。
在以上說明的電聲變換裝置A中,兩個背面端子81、82以不從由軛鐵3背面一部分形成的露出面33的表面區域突出的狀態,配備於此露出面33的兩處。此外,這兩個背面端子81、82是由重合到露出面33上的FPC7的圓形部71表面上所形成的表面電極構成。因此,電聲變換裝置A的外形尺寸至多能成為軛鐵3的外形尺寸,它的高度尺寸不過是包含背面端子81、82的層厚的FPC7的厚度與軛鐵3的高度相加的尺寸,而且,軛鐵3的下端與背面端子81、82之間的垂直長度是以高精度地保持恆定。這樣,電聲變換裝置A在組裝到未圖示的通信設備中時,由於背面端子81、82的位置一定,可以確保通信設備與連接器方的電極(未圖示)與背面端子81、82的相對位置關係一定,而易將這些接點壓力保持恆定。
在以上所述的實施形式的電聲變換裝置A中雖然配備有兩個背面端子81、82,但背面端子數並不限定於兩個。
圖6是示明上述電聲變換裝置A和用來與之組合的連接器B的分解斜視圖,圖7是示明這兩者組合起狀態下的主要部件的說明圖,圖8是背面端子81、82與連接器方的電極93a接觸狀態的說明圖。圖6中所示的連接器B是在具有能嵌合到電聲變換裝置A的軛鐵3外周部中周壁91的外殼9的上板部92之中,保持著具有從此上板部92的上下兩側突出形狀的導電橡膠93,而將此導電橡膠93的上端面與下端面形成電極93a、93b。電路則沿導電橡膠93的厚度方向取向。
連接器B通過將上述外殼9的周壁91嵌合到軛鐵3的外周部上而安裝到電聲變換裝置A之上。當連接器B安裝到電聲變換裝置A上時,如圖7例示,由導電橡膠93的下端面形成的電極93a藉助彈力跨接著兩個背面端子81、82。此時,由於導電橡膠93是按其厚度方向規定電路的方向,這兩個背面端子81、82便不會因導電橡膠93短路。此外,外殼9在安裝到可攜式電話機等通信設備上時,形成於通信設備方的接線板100上的電極圖形便與由導電橡膠93的上端面形成的電極93b作彈性連接。據圖3可以類推,由於電聲變換裝置A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是同心排列,當導電橡膠方的電極93a如圖例中的情形沿橫向長度跨接背面端子81、82時,以及在圖中未示明的其他狀態例如電極93a傾斜等而成為縱長形式時,而能得到相同的連接狀態。於是,電聲變換裝置A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與導電橡膠93的電極93a的位置關係不存在方向性的問題。
圖9示明上述電聲變換裝置A和與之組合用的號一連接器B的分解斜視圖。此圖中的連接器B,在電聲變換裝置A的具有能嵌合到軛鐵3外周部上的周壁的外殼9的上板部92中,保持著具有由此上板部92上下兩側突出形狀的圓柱狀導電橡膠94和與後者按同心位置設置的圓筒狀導電橡膠95,此導電橡膠94、95的下端面與上端面形成為電極。圓柱狀導電橡膠94與圓形背面端子81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徑,而圓筒狀的導電橡膠95則具有與圓環狀的背面端子82有大致相同的內徑與外徑。
圖9的連接器B通過將其外殼9的周壁91嵌合到軛鐵3的外周部上而安裝到電聲變換裝置A上。在這樣地將連接器B安裝到電聲變換裝置A上時,圓柱狀導電橡膠94的下端面的電極與圓形背面端子81作彈性接觸,而圓筒狀導電橡膠95的下端面的電極則與圓環狀背面端子82彈性接觸。這種情形下,電聲變換裝置A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與兩個導電橡膠94、95的各電極的位置關係也不存在方向性問題。
圖10為示明上述電聲變換裝置A和與其組合用的又另一連接器B的分解斜視圖。此圖中的連接器B,在電聲變換裝置A的具有可嵌合到軛鐵3外周部上的周壁91的外殼9的上板部92中,保持著具有從此上板部92的上下兩側突出形狀的一個圓柱狀導電橡膠96和設在後者周圍三處的三個圓柱狀導電橡膠97,將這些導電橡膠96、97的下端面與上端面形成為電極。
圖10的連接器B通過將其外殼9的周壁91嵌合到軛鐵3的外周部上而安裝到電聲變換裝置A上。在這樣地將連接點B安裝到電聲變換裝置A上後,中央的圓柱狀導電橡膠96下端面的電極便同圓形的背面端子81作彈性接觸,而上述三個圓柱狀導電橡膠97下端面的電極則與圓環狀背面端子82作彈性接觸。這種情形下電聲變換裝置A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與兩個導電橡膠96、97的各電極的位置關係也不存在方向性的問題。
圖11是示明上述電聲變換裝置A和與其組合用的又另一連接器B的分解斜視圖。在此圖的連接器B中,於電聲變換裝置A的具有可嵌合到軛鐵3突出部31外周部上的周壁91a的外殼9的上板部92中,保持著具有從此上板部92上下兩側突出形狀的一個圓柱狀導電橡膠96和設於後者周圍三處的三個圓柱狀導電橡膠件97,以這些導電橡膠96、97的下端面和上端面形成電極。
圖11的連接器B通過將其外殼9的周壁91嵌合到軛鐵3的突出部31的外周部上而安裝到電聲變換裝置A上。在將連接器B這樣地安裝到電聲變換裝置A上後,中央的圓柱狀導電橡膠96的下端面電極便與圓環狀背面端子彈性接觸。此種情形下的電聲裝置A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與兩個導電橡膠96、97的各電極的位置關係也不存在方向性問題。
圖12示明上述電聲變換裝置A和與其組合用的又另一連接器B的分解斜視圖,圖13是從斜下方觀察連接器B時的示意性斜視圖。此圖中的連接器B中,於箱形外殼10的兩處突出地設置著由板簧組成的接點片部件11、12,而把這些接點片部件11、12上具備的接點形成為電極11a、12a。此連接器B在裝設於通信設備方的接線板100的狀態下時,如圖12所示,使上述電極11a、12a分別與兩上背面端子81、82作彈形接觸。這種情形下的電聲變換裝置A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與兩個電極11a、12a的位置關係也不存在方向性問題。
圖14是示明上述電聲變換裝置A和與其組合用的又另一連接器B的分解斜視圖。此圖中的連接器B中,於箱形外殼10的兩處突出地設置著由螺簧組成的接點片部件13、14,以這些接點片部件13、14的前端具備的接點形成電極13a、14a。此連接器B在裝設於通信設備方的接線板100上的狀態下時,如圖14所示,使上述電極13a、14a分別與兩個背面端子81、82彈性接觸。這種情形下的電聲變換裝置A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與兩個電極13a、14a的位置關係也不存在方向性問題。
圖15示明上述電聲變換裝置A和與其組合用的又另一連接器B的分解斜視圖。在此圖的連接器B中,於箱形外殼10的兩處突出地設置有由螺簧等彈性體沿突出方向作彈性加力的球狀接點片部件15、16,以此接點片部件15、16的頂部處具備的接點形成電極15a、16a。此連接器B在裝設於通信設備方的接線板100上時,如圖15所示,使上述電極15a、16a分別與兩個背面端子81、82彈性接觸。這種情形下的電聲變換裝置A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和兩個電極15a、16a的位置關係也不存在方向性問題。
圖16是示明上述電聲變換裝置A和與其組合用的又另一連接器的分解斜視圖,圖17為從下方觀察連接器B的平面圖。在此圖的連接器B中,於外殼20內設有相互沿反向突出的板狀接點片部件17和圓弧狀接點片部件18,以此各個接點片部件17、18各端部上具備的接點形成電極17a、18a。此連接器B在裝設於通信設備方的接線板100上的狀態下,如圖16所示,使上述電極17a、18a分別與兩個背面端子81、82作彈性接觸。這種情形下的電聲變換裝置A的兩個背面端子81、82與兩個電極17a、18a的位置關係也不存在方向性問題。
在圖1~17中,為簡化說明,對於相對或相當的部分附以相同的標號。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其特徵在於,作為其磁路結構元件的軛鐵背面的至少一部分是作為暴露於外部的露出面形成的,在此露出面的多處配備有與連接器方的電極作電連接的背面端子,這些背面端子與插入上述磁路結構元件形成的磁路內間隙中的音圈的端部電連接,同時上述背面端子是以不從上述露出面的表面區域突出的狀態下設於此露出面上的多處的。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其中上述背面端子是在重合於前述露出面的接線板表面上形成的表面電極。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其中在上述軛鐵的背面上具有前述的露出面和在此露出面鄰接處位於比此露出面低處的凹入面,上述接線板成整體地具備有配置於上述凹入面中的突片部,此突片部的表面上則形成有通過前述接線板中形成的接線圖對上述背面端子為短路的焊盤,同時在此焊盤上則由焊錫焊接上前述音圈的末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其中在將上述軛鐵的背面形成為在俯視圖中為圓形的同時,在此背面的中央部分形成上述露出面區域,而在此露出面的周圍形成環狀的上述凹入面區域。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其中具有各為兩個的前述的背面端子與焊盤,而將使得相應的背面端子和焊盤在電氣上為短路的前述接線圖形成於所述接線板的背面,此接線板的背面則通過粘合層接合到上述軛鐵的背面上。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其中分別配置於上述露出面上多處的多個前述的背面端子是由相互同心排列的圓形或圓環狀表面電極構成。
7.根據權利要求2~6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其中所述連接器方的電極是由導電橡膠的端面形成。
8.根據權利要求2~6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背面端子的電聲變換裝置,其中所述連接器方的電極是由接點片部件上具備的接點形成。
全文摘要
通過將背面端子設於軛鐵背面促進電聲變換裝置的小形化與薄形化。在組裝到通信設備中時無方向性問題。將具有面狀的背面端子的接線板7重合到軛鐵3的露出面33上。接線板7具有設於軛鐵3的凹入面35中的突片部72,在這個突片部分72的表面上的焊盤83、84中軟焊上音圈的端部。兩個背面端子81、82由相互同心排列的圓形或圓環狀平面電極構成並可彈性地連接由導電橡膠端面或接點件部件形成的連接器方的電極。
文檔編號H04R9/02GK1329429SQ0112122
公開日2002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00年6月9日
發明者深澤健治, 上村智彥, 藤原悟, 藤本直哉 申請人:日本電氣株式會社, 星電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