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藻萃取物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6:46:26 2
專利名稱:引藻萃取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引藻(Chlorella sorokiniana)萃取物,尤其是指一種適 用於治療糖尿病、肥胖及血脂異常的引藻萃取物。
背景技術:
過氧化體增生齊ll活化受體(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屬於核受體家族,其可控制許多細胞功能及代謝過程,其中如 PPARa、 PPARS、及PPARY等三種哺乳動物的PPARs已被鑑定確認,(參考 Lee C.H. et al., Endocrinology 2003, 144: 2201-7)。關於活化方面,PPARs 會觸發一連串轉錄事件,導致脂質及葡萄糖的代謝改變(例如參考Willson T.M. et al., J Med Chem 2000, 43, 527-50;及Moraes L,A. et al., Pharmacol Ther. 2006, 110,371-85)。
以PPARs在脂質及葡萄糖代謝上所扮演的角色來看,如PPARs的於第 二型糖尿病、肥胖、C型肝炎、血脂異常、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炎性疾病 及癌症等疾病的重要性,貝IJPPARs可為以上相關疾病具發展性的治療標 的。舉例而言,作為PPARY促效劑的格列酮(glitazones),則已經用於治療 第二型糖尿病。另外例如作為PPARot促效劑的纖維酸酯(fibrates),其可作 為有效降低血液中三酸甘油含量的藥物。不過,大部分PPAR類的治療劑, 其功效有限且具有明顯的副作用。
因此,仍需發展出可調控PPAR活性的藥物,以更為有效地控制脂質 及葡萄糖的代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引藻(單細胞嗜溫性綠藻)萃取物,其能夠 有效的活化PPARa及PPARy。因此本發明一方面關於一種萃取物,其包含 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棕櫚烯酸(palmit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次亞麻油酸(linolenic acid)、及硬 脂酸(stearic acid),其中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0.1%至5%、 10%至60%、 2%至15%、 2%至15%、 2%至15%、 0.8%至6%、及0.5%至5%。其中較佳而
言,肉豆蔻酸、棕櫚酸、棕櫚烯酸、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及硬 脂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0.5%至4%、 15%至50%、3.5%至12%、3.5% 至12%、 3%至12%、 1.2%至5%、及0.8%至4%。然而,在萃取物中依上述 次序的七種成分,其含量更佳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0.7%至1.7%、 19.2%至 43.6%、 4.4%至10.1%、 4.4%至10.0%、 3.9%至8.8%、 1.8%至4.00/0、及1.1% 至2.6%。
該萃取物可還包含十六碳二烯酸(hexadecadienoic acid)、十六碳烯酸 (hexadecenoic acid)、及十八碳烯酸(octadecenoic acid),其含量分別為萃取 物乾重的0.8%至6%、 1.2%至8%、及1.2%至8%。在一實施例中,十六碳二 烯酸、十六碳烯酸、及十八碳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1.2%至5%、 2%至7%、及2%至7%。舉例而言,在萃取物中的十六碳二烯酸、十六碳烯 酸、及十八碳烯酸,其含量也可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1.9%至4.3%、 2.6%至 6.00/o、及2.60/0至5.90/0。
本發明另一方面關於一種治療糖尿病、肥胖或血脂異常的方法,此方 法包含投遞有效劑量的上述萃取物給所需主體。
含上述萃取物及醫藥上可接受的載體的醫藥組成物、使用這種組成物 治療糖尿病、肥胖或血脂異常的用途及使用此種組成物制出治療這些疾病 的藥劑的用途,也涵蓋在本發明範圍內。
以下列舉幾個本發明實施例的詳細內容,由權利要求範圍及下述說 明,本發明其它特徵、目標及優點將更臻明確。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萃取物是利用醋酸乙酯萃取引藻(Chlorella sorokiniana)的方式 來進行製備,以此所得的萃取物可再以薄層層析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快速管柱層析法(flash column chromatography)、 高效液 相層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或j壬何其它合適的方法
進行純化。以下將提出一個實際實施例。該萃取物能夠有效活化PPRAa/Y,造成脂質及葡萄糖代謝改變,所以 可以用於治療糖尿病、肥胖或血脂異常。因此,本發明關於一種治療上述 其中1疾病的方法,由投遞有效劑量的萃取物給所需主體。「有效劑量」 一詞是指能夠對於該主體產生上述治療效果的萃取物劑量。如同本領域技 術人員所知,有效劑量可能會依投藥的途徑、賦形劑的使用、以及與其它
藥劑共同使用而改變。「治療」 一詞是指以治癒(cure)、療傷(heal)、減輕 (alleviate)、緩禾口 (relieve)、改變(alter)、補救(remedy)、改良(ameliorate)、 改善(improve)、或影響(affect)目標疾病、目標疾病的症狀、或朝目標疾病 發展等為目的,投遞該萃取物給具有糖尿病、肥胖或血脂異常、或具有傾 向其中一疾病發展的主體。
為實現上述其中一方法,可由口服、直腸、腸外、噴霧吸入、或經由 植入式貯藏器,將上述萃取物的單獨組成物或該萃取物與醫藥上可接受載 體的混合組成物投遞給所需主體。於此所使用的「腸外」 一詞,包含皮下 (subcutaneous)注射、皮內(intracutaneous)注身寸、靜脈(intravenous)注身t、肌 肉(intramuscular)注射、關節內(intraarticular)注身寸、動脈(intraarterial)注射、 滑膜內(intrasynovial)注射、胸骨內(intrasternal)注射、鞘內(intrathecal)注射、 病灶內(intralesional)注射和顱內(intracranial)注射或輸液技術(infiision techniques)。
口服組成物為任何口服上可接受的藥劑形式,可包含但不限於藥片、 膠囊、乳劑及水懸浮液、分散液及溶液。通常用於藥片的載體包含乳糖及 玉米澱粉, 一般藥片也會添加如硬脂酸鎂的潤滑劑。若要以膠囊形式口服 投藥,可使用的稀釋劑包括乳糖及幹玉米澱粉。當水懸浮液或乳化液以口 服方式投藥,則有效成分會懸浮或溶解於結合乳化劑或懸浮劑的油相中。 如果需要的話,可添加一些甜味劑、香料或著色劑。
可根據本領域已知技術,使用適合的分散劑或溼潤劑(例如Tween 80) 及懸浮劑,配製無菌可注射式的組成物(如水或油質懸浮液)。無菌可注射 式的配製液,也可為腸外上可接受的無毒稀釋劑或溶劑中的無菌可注射式 溶液或懸浮液,舉例如l,3-丁二醇溶液。在可接受載體及溶劑間,能使用 者為甘露醇、水、林格氏液及等滲透的氯化鈉溶液。此外,公知上使用無 菌固定油作為溶劑或懸浮基質(如合成的單-或雙-甘油酯)。可根據醫藥配製領域的已知技術,製備出吸入組成物,且可添加苯甲 醇或其它合適的防腐劑、加強生物可利用性的吸收促進劑、氟碳化合物、 及/或其它本領域已知的穩定劑或分散劑,以製備成鹽水溶液。
局部組成物可配置成油狀、霜狀、乳液狀、油膏狀及類似形式,而適 用於此組成物的載體包括植物性或礦物性油、白礦脂(白色軟石蠟)、支鏈 脂肪或油脂、動物性脂肪及高分子量醇類(大於C12),較佳的載體為有效成 分可溶於其中者。如果需要的話,也可包含乳化劑、安定劑、溼潤劑與抗 氧化劑,以及引入顏色或香味的藥劑。此外,這些局部性的配方中也可添
加透皮加強劑,這類透皮加強劑的例子則記載於美國專利第3,989,816及 4,444,762號。霜劑較佳配製方式,是將礦物油、自乳化性蜂蠟及水的混合 物,與溶於少量的油質(如杏仁油)中的有效成分進行摻合。此類霜劑舉例 包含約40份水、約20份蜂蠟、約40份礦物油及約1份杏仁油。油膏劑可將
植物油(如杏仁油)中的有效成分與溫軟石蠟混合,而後冷卻混合物的方式 配製。這類油膏劑舉例可包含約30重量百分比杏仁油及約70重量百分比的
白色軟石蠟。
醫藥組成物的載體必須為「可接受的」,亦即可與配方中的有效成分 (較佳者為可穩定有效成分)兼容,且對受治療的主體無害。舉例而言,如 環糊精(其可與萃取物中一至多個活性化合物形成特定且更為穩定的錯合 物)的穩定劑,則可作為用來投遞活性化合物的醫藥賦形劑。其它載體的例 子包括膠狀二氧化矽、硬脂酸鎂、纖維素、月桂硫酸鈉、及D&G黃色弁10。
合適的體外分析可用於預先估量此發明萃取物對於PPARa/y的效率, 參見以下所述的實施例,更可檢査萃取物對於治療糖尿病、肥胖或血脂異 常的效果。例如投遞萃取物給具有疾病的動物(如小鼠試驗模型),而後取 得其治療效果,基於此結果,則可決定適當的劑量範圍及投藥途徑。
不需額外詳加解釋,相信上述的描述已可適當的實施本發明,因此以 下具體實施例僅為說明用,並非用於限制諸如此類的其餘揭露範圍。此所
引載包含專利的所有公開物,則完整併入以供參酌。 實施例l:製備引藻萃取物
弓I藻(Chlorella 301"0^1^1^)粗萃水溶液(^¥87-10)由中華民國臺灣彰化
縣國際綠藻有限公司所提供。其製備方式如下將引藻(Cryptomonadales)接種於含營養基質的培養瓶中,持續在營養 基質中通氣,同時以震蕩器震蕩培養瓶,培養引藻約1.5個月。
以ALFA-LAVEL離心機收集引藻(Cryptomonadales algae),並以噴霧幹 燥機乾燥形成粉末。將70kg的水加入30kg的引藻粉末,10(TC下煮沸30分 鍾後,以離心移去未溶解的殘渣並收集上清液,使用真空乾燥機自上清液 移除約95%的水分,過濾剩下的上清液,脫色後得到引藻粗萃溶液。
將100mL的粗萃溶液加水稀釋,直至成為原始體積的兩倍,並以EtOAc 進行萃取(200mLx4),然後減壓濃縮有機層,殘餘物裝填於矽膠管柱,以 丙同-正己垸梯度(30°/。-100%)流洗,收集CE1-CE8等8個分液,每一分液的 乾重經測定後分別為CE1: 7.0 mg、 CE2: 17.9 mg、 CE3: 59.0 mg、 CE4: 60.9 mg、 CE5: 68.4 mg、 CE6: U5.7mg、 CE7: 33.4mg及CE8: 170.2 mg。
再使用製備式的TLC純化分液CE3,利用33% EtOAc的正己垸溶液展 開,可獲得6個CE3-1-CE3-8等6個
次分液,每一分液的乾重經測定後分別為CE3-1: 5.3 mg、 CE3-2: 1.3 mg、 CE3-3: 25.6 mg、 CE3-4: 3.5 mg、 CE3-5: 15.5 mg及CE3-6: 5.6 mg。
於氮氣下將8.2 mg的CE3-3溶解在二氯甲烷(0.6 mL),並與20%三氟化 硼乙醚的甲醇溶液(4mL)混合後,密封溶液且於100。C下攪伴5分鐘。待冷 卻後,添加飽和氯化鈉水溶液(IO mL)以中和溶液,然後以正己垸(2 mL) 萃取。使用MgS04乾燥有機層,並減壓濃縮有機層以得到黃色油狀甲酯產 物(CE3-3M)。使用氣相層析系統(Hewlett-Packard 6890 gas chromatography system)搭配質譜選擇偵測儀(HP5973 mass selective detector)、自動液態樣 品取樣器(HP7673 automatic liquid sampler)及質譜管柱(Agilent DB-5MS column, 30 cmx250 pm, 0.25 ^m膜厚)分析CE3-3M組成物,載氣使用流速為 lmL/min的氦氣。把進口溫度維持在25(TC,將樣本(l ^L)以1:50的分流比 注入。溫箱的起始溫度維持在12(TC持續3分鐘,接著設定以l(TC/min的速 度(持續1分鐘)增加至18(TC,然後以2。C/min的速度(持續5分鐘)增加至 210°C,全部運作時間為30分鐘。在70eV游離能及230。CMS離子源溫度下, 記錄50-500 amu範圍的質譜,並以化學工作站軟體(HP Chem Station software)收集及整合數據,透過整合全部離子流光譜圖的訊號峰面積,並 轉成百分比來決定每一成份的含量,同時將該些成分的延遲時間與商業標準品及國家技術標準局的MS搜尋引擎(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MS Search program)進行比較,以鑑定出各成分的身分。
由GC層析結果可觀察到10種脂肪酸,且由GC-MS搜尋庫中可確定其 中7種。下表顯示全部脂肪酸的相對比例及延遲時間
號碼化合物名
延遲時間
相對比例%
2
4
6
7
9
10
11.9
C16:2 C16:l C16:l
C14:0 十六碳二烯酸 十六碳烯酸 棕櫚烯酸 棕櫚酸 C16:0 [十六碳烷酸] 亞麻油酸 C18:2 [(Z),(Z)-9-12-十八碳二烯酸] 次亞麻油酸 C18:3 [(Z),(Z),(Z)-9-,12-,15-[十八碳烯酸] 油酸 C18:l 21.8
十八碳烯酸 C18:l 22.0 硬脂酸 C18:0 22.7
15.6 15.9 15.9
16.6 21.5
21.7
1.7
4.3 6.0 10.1
43.6
8.8 4.0
10.0
5.9 2.6
實施例2:生物性分析
透過以下分析,研究CE3及CE3-3對於PPARoc/Y的活化效果。 PPARy配體結合分析
在E. coli中以麩胱甘肽硫轉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融合蛋 白的方式表現出hPPARY的配體結合區域後,使用麩胱甘肽-瓊脂糖膠體(Amersham Biosciences, NJ)透過親合純化法根據操作指南分離出重組蛋 白。製備出的GST-hPPARy^D重組蛋白,最終使用濃度約為5nM,而山羊 抗-GST抗體(商品編號27-4577-01, Amersham Biosciences, NJ)則以1:2000 稀釋使用。將蛋白A-矽酸釔閃爍迫近分析微球(Protein A-yttrium silicate scintillation proximity assay beads)懸浮於含有10 mM Tris-Cl, pH 7.2 、 1 mM EDTA、 10。/。(w/v)甘油、lOmM鉬酸鈉、1 mM二硫蘇糖醇、0.5 mM苯甲 基磺醯氟(phenylmethylsulfonyl fluoride)、 2 (ig/mL苯甲脒(benzamidine)、及 0.0ln/。迭氮化鈉(sodium azide)的50 mL分析緩衝液中。
樣本萃取物溶於DMSO使其最終濃度為5 pg/mL,並使用乙醇將放射 標定的PPAR配體[3H]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 60 Ci/mmol, American Radiolabeled Chemicals, MO)稀釋425倍,最終使用濃度為7.8 nM。
依序於96-孔微滴定盤(商品編號6005290, Packard Instrument, CT)加入 GST-PPAR/BD、山羊抗-GST抗體、均勻懸浮的蛋白A-矽酸釔閃爍迫近分 析微球、樣本萃取物、及經稀釋的[SH]羅格列酮溶液(每個20)aL)後,於4"C 下輕微震蕩培養。待24小時後,使用微盤閃爍磷光計數器(1叩(^111^@ Microplate Scintillation & Luminescence Counter, Packard Instrument Co., Inc, USA)定出放射量。
結果顯示,CE3及CE3-3兩者皆具結合效力,其中顯示對於結合於 PPAR,BD的卩H]羅格列酮,CE3具有大於95。/。的置換效果,而CE3-3具有大 於99.8%的置換效果。對於PPAR^BD的IC5。值,則使用8個3重複數據的劑 量反應曲線計算,而CE3及CE3-3的IQo值分別為2.7嗎/mL及1.6嗎/mL。
PPARoc碳末結合分析(PPARa Charcoal Binding Assay)
碳末結合分析的方法相似於Mahindroo, et al., J Med Chem 2005, 48: 8194-208; Mahindroo N. et al., J Med Chem 2006, 49: 1212-6; Mahindroo N. et al., J Med Chem 2006, 49: 6421-6424; Lu, I. L. et al., J Med Chem 2006, 49: 2703-12等所描述的方法。
配製具有或不具有樣本萃取液的含TEGM緩衝液(IO mM Tris, pH 7.2、 lmMEDTA、 10%甘油、7 |iL/100 mL的卩-巰乙醇、lOmM鉬酸鈉、1 mM 二硫蘇糖醇、2 )ig/mL苯甲脒、及0.5mM苯甲基磺醯氟)及2.5 nM [3H] L-783,483 (79 |iCi/mmol,由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組合成)的分析溶液,以最終體積為300 1^L在24'C下培養24小時後,與200 的糊精/明膠層覆的碳末在冰上培養10分鐘,以移除未結合的配體。以3000 rpm於4。C下離心10分鐘後,在液體閃爍計數器(TRI-CARB 2100TR liquid scintillation analyzer)中計算上清液的放射性。
取代卩H] L-783,483結合於PPARaLBD的ICs。值,貝U6個3重複數據的劑量 反應曲線計算,其中CE3及CE3-3的IC5。值分別為5.0 ^ig/mL及2.3嗎/mL。
PPAR轉錄活性分析
在37。C且5y。 C02的潮溼環境下,24孔細胞培養盤中具有含有10%胎牛 血清、100單位/mL青黴素G、 100mg/mL硫酸鏈黴素、及0.25嗎/mL雙性黴 素B (amphotericin B)的高葡萄糖含量DMEM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於其中培養人類肝癌Huh7細胞株(5 x 104個細胞/孔)。待24小時後, 根據操作指南使用轉染齊U(Fugene 6 transfection reagent, Roche, Germany) 進行轉染。具體而言,將0.5 mL的轉染劑、0.05 jig的pGAL4-PPAR^BD質 體、0.14 pg的pG5-TK-Luc報導子、及0.25 ng的pRL-SV40水母螢光素酶質 體(Renillaluciferaseplasmid)的轉染混合液,作為轉染的內控制組,添加至 培養盤的每個孔中,並於37'C且5。/。 C02的環境下,將Huh7細胞在轉染混 合液中培養過夜。而後,在含有不同濃度樣本萃取物DMSO溶液的新鮮高 葡萄糖含量DMEM中,培養細胞24小時,而對照組細胞則培養在DMSO。
待24小時後收集細胞,遵照操作指南使用細胞溶解緩衝液(Passive⑧ Lysis Buffer, Promega, WI)制出細胞溶解液,再使用雙螢光素酶分析組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kit, Promega, Madison, WI)評估,並以冷 光儀(SIRIUS-0 luminometer, Berthold detection systems, Pforzheim, Germany)計算螢光素酶的活性。簡單地說,將50 )iL的螢光素酶分析劑 (Luciferase Assay Reagent II, LARII)加入含5 iiL的細胞溶解產物的試瓶中, 測量混合液的螢火蟲螢光素酶活性,而後加入50 pL的反應中止劑(Stop & Glo Reagent),並測量混合液的水母螢光素酶活性。分析中使用的DMSO, 最高濃度為0.1。/。,其對於激活作用的活性沒有影響。在全部的這些結果中, 由PPAR配體羅格列酮(2 pM)所活化者視為正反應對照組,激活作用的結 果以螢火蟲螢光素酶訊號/水母螢光素酶訊號的比例表示。CE3達到正反應對照組PPARY最大活化的55.6。/。,而CE3-3達到正反應 對照組PPARY最大活化的63.415/。
前脂肪細胞分化分析(Pre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Assay) 在含有10%胎小牛血清、100單位/mL青黴素G、 100 mg/mL硫酸鏈黴 素、及150 nM胰島素的DMEM中,添加或未添加測試分劃,於37。C且5。/。 C02的潮溼環境下培養簇集脂肪細胞3T3-L1細胞3天。培養基每兩天更換, 持續保持細胞在此狀態下,直到脂肪細胞出現為止(約9天)。如TroubaK.J. et al."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00, 168, 25-35所述,以油紅-0 (Oil Red-O, Sigma)染色分化成脂肪細胞的細胞。簡單地講,在10%福馬林中至少固 定1小時,然後浸入油紅-0染色2小時,再以水徹底衝洗,於32"C下乾燥樣 本。
CE3及CE3-3對於3T3-L1前脂肪細胞展現出中度成脂分化的活性。 其它實施例
本發明已經描述出一些實施例,不過應可了解到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 及範疇的前提下,能夠進行各種修改。據此,其它實施例也落入本發明的 權利要求範疇中。
上述實施例僅係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的權利範圍 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引藻萃取物,包括肉豆蔻酸、棕櫚酸、棕櫚烯酸、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及硬脂酸;其中,該肉豆蔻酸、該棕櫚酸、該棕櫚烯酸、該油酸、該亞麻油酸、該次亞麻油酸、及該硬脂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0.1%至5%、10%至60%、2%至15%、2%至15%、2%至15%、0.8%至6%、及0.5%至5%。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萃取物,其中,該肉豆蔻酸、該棕櫚酸、該棕 櫚烯酸、該油酸、該亞麻油酸、該次亞麻油酸、及該硬脂酸的含量分別為 萃取物乾重的0.5%至4%、 15%至50%、 3.5%至12%、 3.5%至12%、 3%至12%、 1.2%至5%、及0.8%至4%。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萃取物,其中,該肉豆蔻酸、該棕櫚酸、該棕 櫚烯酸、該油酸、該亞麻油酸、該次亞麻油酸、及該硬脂酸的含量分別為 萃取物乾重的0.7%至1.7%、 19.2%至43.6%、 4.4%至10.1%、 4.4%至10.0%、 3.9%至8.8%、 1.8%至4.0%、及1.1%至2.6%。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萃取物,其中,包括十六碳二烯酸、十六碳烯 酸、及十八碳烯酸;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六碳烯酸、及該十八碳 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0.8%至6%、 1.2%至8%、及1.2%至8%。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萃取物,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六碳烯 酸、及該十八碳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1.2%至5%、 2%至7%、及 2%至7%。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萃取物,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六碳烯 酸、及該十八碳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1.9%至4.3%、2.6%至6.0%、 及2.6%至5.9%。
7、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萃取物,其中,包括十六碳二烯酸、十六碳烯酸、及十八碳烯酸;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六碳烯酸、及該十八碳 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0.8%至6%、 1.2%至8%、及1.2%至8%。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萃取物,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六碳烯 酸、及該十八碳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1.2%至5%、 2%至7%、及2%至7%。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萃取物,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六碳烯 酸、及該十八碳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1.9%至4.3%、2.6%至6.0%、 及2.6%至5.9%。
10、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萃取物,其中,包括十六碳二烯酸、十六碳 烯酸、及十八碳烯酸;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六碳烯酸、及該十八 碳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0.8%至6%、 1.2%至8%、及1.2%至8%。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萃取物,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六碳 烯酸、及該十八碳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1.2%至5%、 2%至7%、 及2%至7%。
12、 如權利要求ll所述的萃取物,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六碳 烯酸、及該十八碳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1.9%至4.3%、 2.6%至 6.0%、及2.6%至5.9%。
13、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括權利要求l所述的萃取物及一醫藥上可 接受的載體。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其中,該肉豆蔻酸、該棕櫚酸、 該棕櫚烯酸、該油酸、該亞麻油酸、該次亞麻油酸、及該硬脂酸的含量分 別為萃取物乾重的0.5%至4%、 15%至50%、 3.5%至12%、 3.5%至12%、 3% 至12%、 1.2%至5%、及0.8%至4%。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其中,該肉豆蔻酸、該棕櫚酸、 該棕櫚烯酸、該油酸、該亞麻油酸、該次亞麻油酸、及該硬脂酸的含量分 別為萃取物乾重的0.7%至1.7%、 19.2%至43.6%、 4.4%至10.1%、 4.4%至 10.0%、 3.9%至8.8%、 1.8%至4.0%、及1.1%至2,6%。
16、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其中,該萃取物包括十六碳二 烯酸、十六碳烯酸、及十八碳烯酸,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六碳烯 酸、及該十八碳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0.8%至6%、 1.2%至8%、 及1.2%至8%。
17、 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其中,該十六碳二烯酸、該十 六碳烯酸、及該十八碳烯酸的含量分別為萃取物乾重的1.2%至5%、 2%至 7%、及2%至7%。
18、權利要求13所述的醫藥組成物在製備治療糖尿病、肥胖或血脂 異常藥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引藻萃取物,其包含肉豆蔻酸、棕櫚酸、棕櫚烯酸、油酸、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及硬脂酸。本發明亦有關於此萃取物治療糖尿病、肥胖及血脂異常的用途。
文檔編號A61K36/02GK101444542SQ20081017293
公開日2009年6月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25日
發明者周友誠, 徐祖安, 王順德, 謝興邦, 趙宇生 申請人:國際綠藻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