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病毒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9:11:06
專利名稱::轉基因病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包含昆蟲轉錄因子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尤其是,本發明涉及包含涉及蛻皮和變態的昆蟲轉錄因子的轉基因昆蟲病毒。該轉基因昆蟲病毒可用作生物農藥。傳統害蟲防治以使用化學殺蟲劑與主導。雖然它們起作用迅速,但這些化學品有時是在環境方面不具有吸引力的。此外,用於害蟲防治的許多化學品是非種特異性的,並且可能影響非靶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以及靶害蟲。這些化學品或它們的副產物有時可在環境中長時間繼續存留。開發和使用害蟲生物學,種群動力學,造林培植應用,天然防治劑(即寄生物,病原體),和改進的可實用的森林害蟲管理實踐是進行森林管理的新的工具。作為成功防治害蟲的方法,生物防治,使用活生物防治昆蟲害蟲已變得日益更為人接受。例如,生物殺蟲劑芽胞桿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被用於防治雲杉食心蟲和捲葉蛾幼蟲。然而,最近一些對Bt特異性的關注導致形成它不應該應用於對鱗翅目造成危害的地區這一建議。生態學關注導致重點轉移至試驗和開發其它微生物產品,包括昆蟲病毒。昆蟲病毒為被認為是宿主特異性和環境安全的自然產生的昆蟲病原體。它們可持續數年對幾代昆蟲野生影響。存在多於1200種可能對昆蟲防治具有潛力的昆蟲病毒(核多角體病毒,顆粒體病毒,病毒痘病毒,cypovirus和其它)。與一些天然昆蟲病毒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在病毒進入昆蟲體內和致死感染之間存在一段時間延遲。昆蟲病毒必須被幼蟲攝取以使得能夠感染,含有汙染葉片的昆蟲顆粒的包藏體被攝取並被昆蟲中腸液體溶解,釋放病毒顆粒。這些顆粒通過腸細胞,感染宿主幼蟲的氣管和其它身體組織。通常在15天後,病毒在敏感組織中複製,最終導致死亡。在此期間感染的幼蟲仍然進食;然而,在病毒進入和昆蟲死亡之間的時間間隔仍可發生植物的明顯脫葉。這一進食的損害是使用天然昆蟲病毒的內在問題。與天然昆蟲病毒相關的其它問題是缺乏毒性,例如,廣泛的大田試驗表明雲杉食心蟲多角體病毒(CfMNPV)感染雲杉食心蟲群體,但並沒有產生導致大規模死亡和種群減少的動物流行病(Cunningham和House,1984,樅色卷蛾(clemens),雲杉食心蟲(鱗翅目捲葉蛾科);B.病毒應用和評價。加拿大針對昆蟲和雜草的生物防治工程1969-1980,Kelleher,J.S.和Hulme,M.A.編,公共健康農業局,Slough,英國)。已採取許多策略來降低由感染昆蟲導致的飼養危害。一種策略是應用包含「病毒增強劑」的針對早期蛻期幼蟲的病毒製劑以加快感染,從而防止嚴重的脫葉。不幸的是,如果昆蟲是可避免的,或如果不能獲得大量的昆蟲病毒,則不能使用這種方法。對於用多角體的UGMW毒防治雲杉食心蟲(樅色卷蛾)(Clem)則是這種情況。生物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用於遺傳改造昆蟲病毒以增加它們的效果的工具。編碼毒素(蠍/蠍毒素),酶(保幼激素(JH)酶酯),神經肽(促前胸腺激素)和蛻殼激素的基因被各種研究小組導入病毒基因組中(Bonning等,昆蟲學年鑑85437-446)。這些基因編碼在病毒感染的細胞之外發揮它們功能的分泌蛋白和肽。將JH酯酶基因插入到苜蓿銀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AcMNPV)導致酶JH酯酶分泌到血淋巴中,從而改善了作為防治劑的病毒。蠍毒素和蟎毒素也被插入到AcMNPV中。這些蛋白為分泌到血淋巴中,並對神經系統起作用的神經毒素。這些轉基因病毒的主要缺陷是外源基因編碼不得不在感染細胞外,例如在血淋巴中起作用的分泌產物。這些基因產物存在被昆蟲解毒系統降解或消除的危險。仍然需要開發作為生物農藥的新的轉基因病毒。尤其是需要通過將新類型的外源基因導入病毒基因組來構建轉基因病毒。本發明提供可用作於生物農藥的轉基因昆蟲病毒。本發明還提供一種轉基因昆蟲病毒,該病毒與未改造的病毒相比,能迅速發揮作用並具有增強的毒性。本發明製備一種轉基因病毒,該病毒編碼代替在感染細胞外,而在感染細胞內起作用的蛋白因子。最後,本發明提供一種殺蟲組合物,該組合物包含本發明的轉基因昆蟲病毒,並可被用於防治昆蟲種群。本發明的這些以及其它目的由下面描述的一個或多個具體實施方案來提供。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種轉基因昆蟲病毒,該病毒含有可操作性地與轉錄調節區相接的編碼發育調節的昆蟲轉錄因子的外源DNA。在一個優選的具體實施方案中,發育調節的昆蟲轉錄因子與蛻皮和變態相關。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案還設計了包含這些轉基因昆蟲病毒的殺蟲劑和它們用於防治昆蟲種群的應用。本發明的這些和其它具體實施方案提供了新類型的轉基因病毒。本發明提供的轉基因病毒能使蛋白產物在病毒感染的細胞內起作用,並且從而克服了與其它轉基因病毒的分泌蛋白相關的問題。這一特性也使得轉基因病毒能迅速起作用並能有效地作為生物農藥。圖1表明CfMNPV轉移載體的構建。圖2表明CHR3DNA在CfMNPV的預期區域被插入。圖3表明在用重組病毒感染的細胞中的CHR3表達的時間過程。圖4表明在生物分析中AcMHR3的作用。AcMNPV(●)表示未修飾病毒,AcGFP(▲)表示AcMNPV重組表達綠色螢光的蛋白,和AcMHR3(■)表示AcMNPV重組表達轉錄因子MHR3。本發明涉及含有發育調節的昆蟲轉錄因子的昆蟲病毒和其對昆蟲的防治。在一個優選具體實施方案中,本發明涉及編碼涉及蛻皮和變態的編碼昆蟲轉錄因子的外源DNA的昆蟲病毒。根據本發明,廣範圍的鱗翅目昆蟲可被防治。具體的實例包括下面任何對病毒感染的敏感的昆蟲均可作為用於本發明的靶。昆蟲病毒為天然發生的昆蟲病原體。它們可為DNA病毒或RNA病毒。現有技術中已知許多昆蟲病毒和它們的宿主範圍。現有技術中任何昆蟲病毒可用於本發明的目的。採用的昆蟲病毒優選為宿主特異性和環境安全的。較優選的昆蟲病毒為已被一般性地用作昆蟲害蟲生物防治劑的DNA病毒,例如杆狀病毒(核多角體病毒和顆粒體病毒)和寄生昆蟲痘病毒。適用於本發明的RNA病毒包括但不局限於cypovirus。任何發育調節的昆蟲轉錄因子適用於本發明。發育調節的昆蟲轉錄因子為昆蟲轉錄因子的五型。這些昆蟲轉錄因子為調節蛋白。它們通常具有內含的核定位信號,該信號指導它們進入細胞核,在那裡它們與DNA相互作用並發揮它們的作用。它們還具有特異性的DNA結合區,該結合區與基因的調節區中的特定序列結合。發育調節的轉錄因子在昆蟲中通常以少量產生並暫時和在空間上被調節。轉錄因子的產生通常依賴於各種激素,例如由於昆蟲激素,如蛻皮激素,保幼激素和其它激素的作用,它們被表達,活化,和/或失活。它們還可可能具有類似於激素受體或屬於受體超家族的結構。現有技術業已知發育調節的昆蟲轉錄因子。它們包括,但不局限於果蠅BR-C,E74,E75,超氣孔(Ultraspiracle)E78,Sevenup,Kni/Knrl/egon,FTZ-Fl,DHR38,E93,Relish-抗菌轉錄因子,Col-頭模式轉錄因子,Escargot和蝸牛轉錄因子,例如胚胎翼盤,Dorsal轉錄因子,例如對UV發生應答的反轉錄轉座子,DSX-M和DSX-F轉錄因子,分別如卵黃蛋白的阻遏和活化,Dif反式激活殺菌肽基因,無眼(Eyeless)轉錄因子,Gap基因Kni轉錄因子,類似於KappaE樣免疫基因的活化轉錄因子,由調節前和後末端(termini)的胚胎發育的Zygotic基因編碼的轉錄因子,和DHR78,DHR96,ManducaMHR3-蛻皮激素可誘導的轉錄因子,卷蛾激素受體2(CHR2),卷蛾激素受體3(CHR3),樅色卷蛾蛻皮激素受體(CfEcR),Choristonerafumiferana超氣孔蛋白(CfUSP),活化轉錄因子的Spodoptera病毒gp64,以及Egr-1主開關基因,及BombyxMori絲蛋白轉錄因子。最優選的受發育調控的昆蟲轉錄因子是那些與昆蟲的蛻皮,再生,變態及發育有關的轉錄因子。受發育調控的轉錄因子可以引發定基因組的表達,所述基因可以依次開啟和關閉涉及蛻皮及變態等生理現象的基因。許多這樣的調節蛻皮及變態的轉錄因子在現有技術中是已知的,例如,卷蛾激素受體2(CHR2),卷蛾激素受體3(CHR3),樅色卷蛾蛻皮激素受體(CfEcR),樅色卷蛾超氣孔蛋白(CfUSP),Manduca激素受體3(MHR3),及果蠅激素受體38(DHR38)。轉基因或重組昆蟲病毒可以通過將編碼受發育調控的昆蟲轉錄因子的基因片斷或連續異源DNA引入病毒基因組內而構建。如現有技術中已知的,異源DNA可以一種順式構型操作連接或共價連接於轉錄調節區域,從而昆蟲轉錄因子的基因表達由通常位於基因的5′端上遊的調節區域驅使。另外,DNA片斷可以編碼融合蛋白及一種可分析產品,所述蛋白包含受發育調控的昆蟲轉錄因子。編碼可分析產物的受體基因可在現有技術中方便地獲得。可分析產物可以是一種便於分析的酶,例如,氯黴素乙醯轉化酶,β-半乳糖苷酶,綠螢光蛋白,或螢光系酶。轉錄調節區域或啟動子可以是早期或晚期病毒啟動子或用於細胞中的組成啟動子。這樣的轉錄調節區域是已知的再在現有技術中可方便獲得。它們包括但不限於晚期啟動子,例如,多角體蛋白啟動子及p10啟動子,早期至晚期啟動子,例如,ETL啟動子,早期啟動子,例如,速發早期基因1(IE1),蛻皮類固醇葡糖基轉移酶(egt)啟動子,及p35啟動子,及組成啟動子,例如,肌動蛋白啟動子。啟動子可與編碼轉錄因子的一份或多份DNA相連接。可以使用與不同啟動子相連接的多份轉錄因子。另外也可以使用與多種啟動子相連接的不同的轉錄因子。這些啟動子和轉錄因子的組合可用於提高轉錄因子的表達和對修飾病毒的控制。在一優選實施方案中,將異源DNA引入病毒基因組位點或基因中所述基因與病毒宿主特性無關,其功能對於病毒不是必需的。有許多這樣的基因,例如,蛻皮類固醇UDP葡糖基轉移基因(egt),p10基因,p48基因,多角體蛋白基因,這些基因可進行分離並可用作異源DNA的引入位點。任何足以引起早熟及不完全蛻皮或異常昆蟲進化的轉錄因子的表達水平在本發明中都進行了研究。當轉基因昆蟲病毒感染昆蟲時,昆蟲轉錄因子應在可探測水平得到表達。轉錄因子優選地在高於受感染昆蟲生理所需量的水平進行表達或超表達。更優選地,轉錄因了可以在幾乎所有引入轉基因病毒的昆蟲組織內得到表達。通常,為了得到轉基因病毒要建立重組轉錄載體。例如,編碼昆蟲轉錄因子的DNA片斷可通過現有技術中已知的方法,例如限制消化,聚合酶鏈反應(PCR),以及連接與病毒啟動子或組成細胞啟動子,例如p10啟動子,進行共價連接。隨後,將含有啟動子和轉錄因子的DNA片斷插入病毒基因座,例如,由可方便獲得的載體,例如pUC18攜帶的egt基因。通過現有技術中所用的方法例如脂轉染法可將重組轉移載體與昆蟲病毒共轉染入細胞線中。由重組轉移基因載體所攜帶的含有啟動子和轉錄因子的重組昆蟲病毒可通過探測可分析產物,昆蟲轉錄因子,標記基因或啟動子進行確定。探測可用南方印跡法,北方印跡法,PCR,西方印跡法,酶分析法,限制消化法,或現有技術中得到的任何其它方法進行。轉基因昆蟲病毒的建立和測定只需現有技術中的常規技術。本發明提供的轉基因或重組病毒可用於生物殺蟲劑。轉基因病毒的宿主範圍由未修飾的野生型病毒的天然宿主範圍決定。轉基因病毒的毒性要高於野生型病毒,至少要高於5倍並且通常高於10倍。昆蟲病毒的毒性可用現有技術中的已知方法方便測定。如果將插入病毒的轉錄因子從同一宿主昆蟲中分離或者保持其在同一宿主昆蟲中的天然狀態,轉基因病毒的效果最佳。可以使用來自與宿主昆蟲具有相同順序的昆蟲的轉錄因子,或者來自使用類似轉錄因子的昆蟲的轉錄因子。轉錄因子的作用可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方便確定。一旦病毒侵染了宿主昆蟲,本發明的轉基因病毒可在宿主昆蟲中進行複製和表達。通過常規方法,包括消化,吸入以及將轉基因昆蟲病毒與昆蟲或昆蟲幼蟲進行直接接觸,將本發明的轉基因昆蟲病毒侵染昆蟲。在一優選實施方案中,通過使用帶有轉基因昆蟲病毒的內含體由經途徑給藥轉基因昆蟲病毒。一般地,餵給昆蟲幼蟲或昆蟲的內含體的量相當於約0.2至0.001LD50的那類未修飾昆蟲病毒和昆蟲宿主。LD50依昆蟲的種類和幼蟲的年齡而異,並且LD50可由本領域技術人員方便測得。典型地,所用內含體的數量與存在於某區域要處理的昆蟲的數量有關。通常該數量的變化範圍為每英畝約103至約1012內含子。優選地,該數量為每英畝從約106至約109個內含子並且更優選為每英畝從103至106個內含子。在內含體形成不發生的情況下(例如當多角體基因用作異源基因插入位點時),昆蟲與轉基因和野生型病毒的芽(budded)病毒形態的共轉染提供了含有重組和野生型病毒的內含體,並且允許由經途徑進行的昆蟲幼蟲轉染。本發明的殺蟲組合物包含對適於環境的載體和轉基因昆蟲病毒,該組合物應適於農業應用,森林應用,或其它設想的特定的使用。一般地,組合物的組成必須是無毒的並且對於內含病毒的完整性無害。對葉子的施用不應該損傷或傷害植物葉子。除了適宜的固態的或較優選的液態的載體,組合物應包括分散劑,展布粘著劑,UV保護劑,昆蟲誘導劑,病毒強化因子,粘著和粘合劑,乳化劑,潤溼劑,以及刺激昆蟲食用的試劑,但不包括產生不期望效果,例如阻抑昆蟲食用的組分。用於殺蟲組合物的適定的載體是已知的並在現有技術中可方便獲得,例如,稀釋劑例如水,粘土等。以下實施例僅用作解釋發明目的,並非用於限制本發明範圍。實施例1轉移載體的構建如圖1所示,通過首先將含有egt基因的6kb的CfMNPV片段克隆進pUCuc18中來創建CfMNPV轉移載體。然後將含有AcMNPV多角體蛋白和p10啟動子區以及在p10啟動子下遊的β-半乳糖苷酶可讀框插入egt基因的中部。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用基於CHR3的N-末端和C-末端核苷酸序列的合成引物來擴增CHR3cDNA。在所述的引物序列內還含有BaglII限制酶位點。在電泳凝膠上檢查PCR產物並發現該產物的大小與預期的一致。然後使PCR產物通過Sephadex柱,除去引物、核苷酸和PCR混合物中的其他組份,以此來純該PCR產物。然後用BaglII消化該DNA並用Sephadex柱除去被消化BaglII接頭而再次純化之。用T4DNA連接酶在16攝氏度16小時將該經消化和純化的DNA與經BamHI消化的CfMNPV轉移載體連接起來。該連接起來的DNA用BamHI消化以消除自體連接的載體。然後將該連接起來的DNA轉化入XLI藍細胞中,並用32P標記的探針(Feinberg和Vogelstein,1984,分析生物化學,137,266-267)篩選重組克隆。從陽性克隆中分離DNA並用BamHI消化之。將來源於該重組克隆但未被BamHI線性化的DNA和兩個CHR3引物用於PCR程序,來證實插入片段的大小。採用雙脫氧終止法對來自重組子的DNA測序。在3-和5-端,核苷酸序列與CHR3的3-和5-端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每一方向選取一個克隆,用於轉入CfMNPV。實施例2重組病毒的產生採用脂轉染法,將CFMNPVDNA和重組的轉移載體DNA(有義和反義方向的CHR3)共轉染到CF-124T細胞中。在轉染一周之後,收集培養基並將之用作純化重組病毒的空斑接種物。為了空斑純化,把各種稀釋度的重組芽(budded)病毒(BV)鋪板到CF-203細胞上。侵染一周後,用X-gal對接種板染色。挑取在最低稀釋度觀察到藍色的區域並將之再度空斑化。重複該步驟4次。得到了在有義方向和反義方向表達CHR3的兩株病毒。然後將空斑純化的病毒在CF-203細胞中擴增。從BV中分離DNA,用HindIII消化並在瓊脂糖凝膠上分離之。將該凝膠上的DNA轉移到Hybond-N膜上,並用32P標記的CHR3探針檢測。如圖2所示,在重組病毒DNA的消化物中觀察到與CHR3探針雜交的一條帶,但在野生型的DNA中卻未觀察到。重組子的HindIII消化圖譜與野生型CFMNPVDNA的相比較表明,CHR3插入到了CFMNPV的預期區域內。把自重組病毒分離的DNA和CHR3引物用於CPR程序中,以證實該重組病毒中的CHR3插入體的大小。發現兩株病毒均含有預期大小的插入體。然後對該PCR擴增的DNA測序,該核苷酸序列與CHR3的序列相一致。實施例3CHR3表達的時間過程為了研究CHR3在被重組表達感染的CF-203細胞中表達的時間過程,用以有義方向或反義方向表達CHR3的重組表達對CF-203細胞接種。分別在接種後0、6、12、24、48、96小時時收集細胞。分離總RNA,並採用CHR3cDNA作探針以Northern雜交法分析之。如圖3所示,無論用兩株病毒的那一株接種,在接種後24小時時CHR3mRNA開始積累。直到接種後96小時時,該mRNA的還保持高水平存在。實施例4重組病毒殺蟲活性的評價在第一組試驗中,將從CF-203細胞中分離得到的1×105個包涵體(occlusionbodies)(OB)飼餵第5齡的樅色卷蛾幼蟲,所述的CF-203細胞是用以有義方向或反義方向表達CHR3的重組病毒接種過的細胞。在用以有義方向表達CHR3的重組病毒對該幼蟲飼餵2-3天後,10隻幼蟲中的8隻表現出頭部被膜滑落(HCS)並保持在半死狀態,其它兩隻以第5齡幼蟲死亡。這些表現出頭部被膜滑落的幼蟲,其頭部被膜不變黑,停止進食,保持在半死狀態並最終死亡。在某些情況下,後腸自肛門伸出。這些症狀與幼蟲由於對非類固醇蛻皮激素拮抗劑tebufenozide的中毒而表現出的症狀相似。用以反義方向表達CHR3的重組病毒飼餵的幼蟲,沒有一隻表現出這些症狀。從表現出部分蛻皮症狀的昆蟲中分離獲得病毒,並用於第二組和第三組如表1和表2所示的生物試驗。以低至100OB劑量的重組病毒飼餵的幼蟲也表現出不完全蛻皮的典型症狀。表1表2實施例5表達Manduca激素受體3(MHR3)的苜蓿銀紋夜蛾核多角體病毒(AcMNPV)的產生我們已經構建了表達MHR3的重組的AcMNPV。通過限制酶消化(即,以EcoRI和XhoI消化)來分離MHR3Cdna(Palli等人,1992,發育生物學),並克隆進AcMNPV轉移載體pFASTBACI(生命科技公司)的EcoRI和XhoI位點之間。然後按照由生產商(生命科技公司)提供的步驟鑑定表達MHR3的AcMNPV重組子。採用MHR3cDNA作探針,以Southern印跡法驗證MHR3DNA存在於AcMNPV重組子中。由空斑測驗步驟測定病毒的滴度。用感染複數(MOI)為1的AcMNPV重組子對培養在SF-900培養基中的昆蟲細胞系—草地貪夜蛾9細胞(ATCCCRL-1711)接種。在接種後12、24、48和96小時時收穫細胞。從一組細胞樣品中分離RNA,在1.0%的瓊脂糖甲醛凝膠上電泳,轉移到Hybond-N膜上,並在Northern雜交條件下用MHR3cDNA探測。從另一組細胞樣品中分離蛋白質,並採用MHR3抗體以Western印跡分析該蛋白質。在接種12小時後開始在AcMHR3接種的SF-9細胞中檢測到MHR3RNA,並在接種24小時後開始檢測到MHR3蛋白質。然後通過生物測驗法,用粉紋夜蛾幼蟲對該重組的AcMHR3進行評價。未經修飾的AcMNPV和表達綠色螢光蛋白質(GFP)的重組AcMNPV(其構建方法類似於AcMHR3)被用來在生物測驗中與AcMHR3比較。將含有一定量病毒(空斑形成單位)的溶液1μl注射入倒數第二齡的T.Ni幼蟲體內。注射之後,將幼蟲轉移到攝食杯中,並每日對該幼蟲進行觀察直至它們飼餵或化蛹。如圖4所示,AcMHR3能殺死昆蟲,並且其效率比AcMNPV高1000倍。AcGFP的效率僅比AcMNPV高15倍。在上述說明書中已對本發明的原則、優選實施方案和操作方式進行了描述。然而,不能把意欲在此得到保護的本發明看作限制在具體公開的形式之內,因為它們僅為了描述而不是限制。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進行各種變化和改變。權利要求1.一種轉基因昆蟲病毒,含有異源DNA,所述的DNA編碼發育調控的昆蟲轉錄因子並與轉錄調控區可操作地連接。2.權利要求1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其中所述的昆蟲轉錄因子與昆蟲的蛻皮和變態有關。3.權利要求1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其中所述的異源DNA編碼包括受發育調控的昆蟲轉錄因子和可測產物的融合蛋白。4.權利要求1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其中所述的昆蟲轉錄因子選自果蠅BR-C、E74、E75、超氣孔蛋白、E78、Sevenup、Kni/Knrl/egon、FTZ-F1、DHR38、E93、Relish-抗細菌轉錄因子、Col-頭模式轉錄因子、Escargot和蝸牛轉錄因子、Dorsal轉錄因子、DSX-M和DSX-F轉錄因子、Dif、無眼轉錄因子、Gap基因kni轉錄因子、kB樣免疫基因活化轉錄因子、由調控前/後termini胚胎發育的合子基因編碼的轉錄因子、DHR78、DHR96、ManducaMHR-3蛻皮激素誘導型轉錄因子、卷蛾激素受體2(CHR2)、卷蛾激素受體3(CHR3)樅色卷蛾蛻皮激素受體(CfEcR)、樅色卷蛾超氣孔蛋白(CfUSP)、Spodoptera病毒gp64活化轉錄因子、Egr-1主開關基因、以及BombyxMori絲蛋白轉錄因子。5.權利要求2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其中所述的昆蟲轉錄因子選自卷蛾激素受體2(CHR2)、卷蛾激素受體3(CHR3)、樅色卷蛾蛻皮激素受體(CfEcR)、樅色卷蛾超氣孔蛋白(CfUSP)、Manduca激素受體3(MHR3)、以及果蠅激素受體38(DHR38)。6.權利要求1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其中所述的轉錄調控區選自p10啟動子、多角體蛋白啟動子、ETL啟動子、IE1啟動子、egt啟動子、p35啟動子、肌動蛋白啟動子。7.權利要求1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其中所述的病毒是DNA病毒。8.權利要求7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其中所述的DNA病毒選自杆狀病毒、昆蟲痘病毒A、以及昆蟲痘病毒B。9.權利要求1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其中所述的異源DNA存在於病毒基因之內,所述病毒基因選自多角體蛋白基因、p10基因、p48基因、蛻皮類固醇葡糖基轉移酶基因。10.權利要求1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其中所述的昆蟲轉錄因子在被權利要求1的轉基因昆蟲病毒感染的昆蟲中表達。11.殺蟲組合物,含有權利要求1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和適於環境的載體。12.治理害蟲的方法,包括向含有所述害蟲的地區施用權利要求11的殺蟲組合物。13權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轉基因病毒含有編碼受發育調控的昆蟲轉錄因子的異源DNA,所述轉錄因子天然存在於所述的昆蟲中。14.使昆蟲異常發育的方法,包括用權利要求1的轉基因昆蟲病毒侵染昆蟲。15.權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的轉基因病毒含有編碼受發育調控的昆蟲轉錄因子的異源DNA,所述轉錄因子天然存在於所述的昆蟲中。全文摘要本發明描述的是一種含有昆蟲轉錄因子的轉基因病毒。具體地講,該轉基因昆蟲病毒含有涉及蛻皮和變態的昆蟲轉錄因子。這樣的轉基因昆蟲病毒可用作生物殺蟲劑。文檔編號C12N7/00GK1190128SQ98100159公開日1998年8月12日申請日期1998年1月22日優先權日1997年1月22日發明者蘇巴·雷迪·帕利,巴茲爾·蒙塔茲·阿里夫,薩爾達·辛格·索黑,阿瑟·雷特納卡蘭申請人:加拿大自然資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