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式調節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21:45:46 2
真空式調節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體控制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真空式調節閥。本真空式調節閥,包括閥座,所述閥座內沿流體流動方向穿設有可徑向彈性形變的真空套筒,所述真空套筒包括位於中間部分的本體和連接於所述本體的端部且用於連接外接管道的法蘭片,真空套筒的兩端分別延伸出所述閥座的端面,閥座的端面設置有與所述法蘭片相配的法蘭板,真空套筒的外周面抵接有可夾持所述真空套筒並使之中間部分的縱向截面面積減小的夾緊機構,夾緊機構與所述套筒相交設置並連接有驅動其張合的執行機構,所述本體的外周上環設有多道相互間隔的真空腔道。如此,在真空套筒外增設了多圈真空腔道,增加了緩衝功效,增強了真空套筒的抗紊流的作用,使得流體控制效果更佳。
【專利說明】真空式調節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體控制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真空式調節閥。
【背景技術】
[0002]在現代化工業自動化工廠中,調節閥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工廠中的自動化生產取決於流動著的介質正確分配和控制。這些控制無論是能量的交換、壓力的降低或者是簡單的容器加料,都需要某些最終控制元件去完成。通過接受調節控制單元輸出的控制信號,調節閥在管道中藉助動力操作去改變介質流量、壓力、溫度、液位等工藝參數。它改變工藝流體的紊流度或者在層流情況下提供一個壓力降,壓力降是由改變閥門阻力或「摩擦」所引起的。這一壓力降低過程通常稱為「節流」。對於氣體,它接近於等溫絕熱狀態,偏差取決於氣體的非理想程度(焦耳一湯姆遜效應)。在液體的情況下,壓力則為紊流或粘滯摩擦所消耗,這兩種情況都把壓力轉化為熱能,導致溫度略為升高。
[0003]現有的調節閥中,閥門直接對流體介質作用,調節流體的流量,改變流體阻力,如此,閥門的抗震效果差,當發生紊流時,很容易加劇磨損從而損壞閥門。
[0004]因此,提供一種簡單實用,密封效果好抗震效果佳的調節閥實為必要。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簡單實用,抗震效果佳的真空式調節閥,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現有調節閥抗震效果差,極易損壞的問題。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真空式調節閥,安裝於管道上調節流動於管道內流體的流速,包括閥座,所述閥座內沿流體流動方向穿設有可徑向彈性形變的真空套筒,所述真空套筒包括位於中間部分的本體和連接於所述本體的端部且用於連接外接管道的法蘭片,所述真空套筒的兩端分別延伸出所述閥座的端面,所述閥座的端面設置有與所述法蘭片相配的法蘭板,所述真空套筒的外周面抵接有可夾持所述真空套筒並使之中間部分的縱向截面面積減小的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與所述套筒相交設置並連接有驅動其張合的執行機構,所述本體的外周上環設有多道相互間隔的真空腔道。
[0007]具體地,所述本體的側壁至少三層結構組成,沿徑向方向,由內向外,依次為用於防止被流體腐蝕磨損的內襯層和增強結構強度的加強層和由於彈性形變的彈性層。
[0008]具體地,所述真空腔道設置有兩道,將所述本體均分為三段,且每一真空腔道外覆蓋有一彈性片。
[0009]具體地,所述真空腔道的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
[0010]具體地,所述真空腔道的真空度為-1BAR—0.01 BAR。
[0011]具體地,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兩相對水平設置分別位於所述套筒兩側的上夾緊杆和下夾緊杆,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與所述真空套筒相交設置且均抵接於所述真空套筒的外周面。
[0012]具體地,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均由不鏽鋼材質製作而成。
[0013]具體地,所述執行機構包括設置於所述閥體上部的手輪,所述手輪下部連接有可通過旋轉運動帶動所述夾緊機構張合的閥杆,所述閥杆外圍套設有閥杆螺母,所述閥杆螺母固定於所述閥體上部,所述閥杆與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螺紋連接。
[0014]具體地,所述執行機構包括兩相對設置呈豎立狀的導向杆,同一所述導向杆穿過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的相同一側端,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均設置有於所述閥杆配合的螺紋孔,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上螺紋孔的螺紋反向。
[0015]具體地,所述閥體為分體製作而成,包括兩配對設置的上閥座和下閥座,所述上閥座和下閥座通過豎向設置的緊固件連接為一體。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式調節閥,通過在真空套管的外周面上設置多圈真空腔道,於該真空腔道內形成有負壓,如此,增加了緩衝功效,當流體介質發生紊流震動時,該真空腔道可吸收紊流產生的震動能量,從而避免套筒和其他閥門配件磨損或鬆動,保證了調節閥門使用的可靠性,增強了真空式調節閥的抗紊流的作用,使得流體控制效果更佳,提高了調節閥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真空式調節閥的側面示意圖;
[0018]圖2是真空式調節閥的正面不意圖;
[0019]圖3是圖1中A-A的剖面示意圖;
[0020]圖4是真空式調節閥的使用示意圖;
[0021]圖5是真空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是圖5中B-B的剖面示意圖;
[0023]圖7是真空式調節閥的安裝示意圖;
[0024]圖8是真空式調節閥的另一工作不意圖。
[0025]標號說明:
[0026]100真空式調節閥200外接管道
1閥座11 上閥座 [ 12 下閥座
^^[13.法蘭板
*14 密封線
2套筒21 本體
22 法蘭片 24 彈性片 >5.數腦 I211內襯層
3夾緊機構I 212 ,加強層
213彈性層
—4—執行機構...........................................................................................31.上夾緊杆.................................................................................................................
[0027]
I32下夾緊杆
41手輪
42氣缸
43加油嘴 I I 44,閥杆
45閥杆螺母
I46導向杆I
I ^.47.導板[
I ' 48螺栓I
5 位罝指示1§ 49中心襯套
I, 401側襯套...1
II 402調節螺母I
[0028]【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0]參見圖1至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式調節閥100,安裝於管道上調節流動於管道內流體的流速,包括閥座1,所述閥座I內沿流體流動方向穿設有可徑向彈性形變的真空套筒2,所述真空套筒2包括位於中間部分的本體21和連接於所述本體21的端部且用於連接外接管道200的法蘭片22,所述真空套筒2的兩端分別延伸出所述閥座I的端面,所述閥座I的端面設置有與所述法蘭片22相配的法蘭板13,所述真空套筒2的外周面抵接有可夾持所述真空套筒2並使之中間部分的縱向截面面積減小的夾緊機構3,所述夾緊機構3與所述套筒2相交設置並連接有驅動其張合的執行機構4,所述本體21的外周上環設有多道相互間隔的真空腔道25。所述真空套筒2主要由橡膠材質製作而成。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式調節閥100,通過在真空套管的外周面上設置多圈真空腔道25,於該真空腔道25內形成有負壓,如此,增加了緩衝功效,當流體介質發生紊流震動時,該真空腔道25可吸收紊流產生的震動能量,從而避免套筒2和其他閥門配件磨損或鬆動,保證了調節閥門使用的可靠性,增強了真空式調節閥100的抗紊流的作用,使得流體控制效果更佳,提高了調節閥的使用壽命。
[0031]參見圖6所示,所述本體21的側壁至少三層結構組成,沿徑向方向,由內向外,依次為用於防止被流體腐蝕磨損的內襯層211和增強結構強度的加強層212和由於彈性形變的彈性層213。內襯層211,是唯一接觸流體介質的,耐腐蝕性佳人,實際製作工藝簡單,利於實現批量化操作;加強層212,可以提供壓力保持功能;彈性層213,可以避免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通過設置多層結構,提高了套筒2的強度和韌度,使得所述套管具有更好的彈性形變能力,且耐磨性好,結實,從而能完全復位,由於該調節閥未採用閥芯直接接觸流體介質,故而能實現流量全開,調節範圍廣,且精度高。
[0032]具體地,所述真空腔道25設置有兩道,將所述本體21均分為三段,且每一真空腔道25外覆蓋有一彈性片24。優選地,所述真空腔道25的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所述真空腔道25的真空度為-1BAR—0.01 BAR。如此,使得真空套筒2各處的受力趨於均勻,增加真空套筒2的復位功能,從而提高產品的靈敏度。
[0033]參見圖1和圖3所示,圖1是全流量式調節閥的側面示意圖;圖3是圖1中A-A的剖面示意圖。所述夾緊機構3包括兩相對水平設置分別位於所述套筒2兩側的上夾緊杆31和下夾緊杆32,所述上夾緊杆31和所述下夾緊杆32與所述真空套筒2相交設置且均抵接於所述真空套筒2的外周面。這樣,縮短了調節閥的反應時間,一旦需要調節流體流量時,上夾緊杆31和下夾緊杆32可以迅速對套筒2作出夾壓或鬆開,從而減小流量或增大流量。
[0034]具體地,所述上夾緊杆31和所述下夾緊杆32均由不鏽鋼材質製作而成。由於不鏽鋼材質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蝕性,且價格低廉,便於採購,性價比高,利於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0035]參見圖1和圖3所示,所述執行機構4包括設置於所述閥體上部的手輪41,所述手輪41下部連接有可通過旋轉運動帶動所述夾緊機構3張合的閥杆44,所述閥杆44外圍套設有閥杆螺母45,所述閥杆螺母45固定於所述閥體上部,於所述閥杆44上套設有中心襯套49,該襯套固定於所述閥座I上,所述閥杆44與所述上夾緊杆31和所述下夾緊杆32螺紋連接。如此,由於上夾緊杆31和下夾緊杆32的螺紋反向,當閥杆44轉動時,便可實現上夾緊杆31和下夾緊杆32同步動作,或是相互靠攏,或者背向遠離,從而實現對套筒2控制,實現精確的流體控制,使得所述套筒2於中心線處閉合,可以最低限度減小套筒2伸展,提高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0036]為便於潤滑該執行機構4,所述手輪41上還設置有加油嘴43,該加油嘴43斜向設置於所述手輪41上,並延伸向閥杆44。
[0037]為了更好的同步移動上夾緊杆31和下夾緊杆32,所述執行機構4中還設置有導向杆46。導向杆46設置有兩根,相對設置呈豎立狀,穿過一導板47,所述導板47固定連接於所述閥座I內壁,導向杆46伸出所述閥座I的兩端均套設有側襯套401,其中位於導向杆46上端部還螺紋連接有可以調節蘇搜導向杆46長度的調節螺母402。現場使用時,可根據具體需要合理調整導向杆46的長度,利於現場調試,提高安裝效率。
[0038]當然,根據需要,也可將所述手輪41更換為氣缸42,如圖7和圖8所示,由氣缸42帶動所述閥杆44轉動,也是可行的。
[0039]具體地,所述執行機構4包括兩相對設置呈豎立狀的導向杆46,同一所述導向杆46穿過所述上夾緊杆31和所述下夾緊杆32的相同一側端,所述上夾緊杆31和所述下夾緊杆32均設置有於所述閥杆44配合的螺紋孔,所述上夾緊杆31和所述下夾緊杆32上螺紋孔的螺紋反向。如此,進一步確保了上夾緊杆31和下夾緊杆32的同步動作,提高了流量控制的精度。
[0040]為便於控制,所述閥體上還設置有個位置指示器5。該位置指示器5與所述導向杆46並列設置。
[0041]如圖1至圖4所示,所述閥體為分體製作而成,包括兩配對設置的上閥座11和下閥座12,所述上閥座11和下閥座12通過豎向設置的緊固件連接為一體,於連接端面處通過相互壓緊形成一密封線14。實際製作中,所述緊固件優選為螺栓48。緊固力大,連接牢固。如此,在需要更換套筒2時,只需拆卸下螺栓48即可更換新的套筒2,維護簡單方便。
[0042]為了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性能,本實施例中的真空式調節閥100還設置有可用於遠程洩露檢測的報警傳感器。如此,維護簡便,安全性能更高。
[004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真空式調節閥,安裝於管道上調節流動於管道內流體的流速,其特徵在於,包括閥座,所述閥座內沿流體流動方向穿設有可徑向彈性形變的真空套筒,所述真空套筒包括位於中間部分的本體和連接於所述本體的端部且用於連接外接管道的法蘭片,所述真空套筒的兩端分別延伸出所述閥座的端面,所述閥座的端面設置有與所述法蘭片相配的法蘭板,所述真空套筒的外周面抵接有可夾持所述真空套筒並使之中間部分的縱向截面面積減小的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與所述套筒相交設置並連接有驅動其張合的執行機構,所述本體的外周上環設有多道相互間隔的真空腔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調節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的側壁至少三層結構組成,沿徑向方向,由內向外,依次為用於防止被流體腐蝕磨損的內襯層和增強結構強度的加強層和由於彈性形變的彈性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空式調節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真空腔道設置有兩道,將所述本體均分為三段,且每一真空腔道外覆蓋有一彈性片。
4.根據權利要求3中任一項所述的真空式調節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真空腔道的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式調節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真空腔道的真空度為-1BAR—0.0l BAR。
6.根據權利要求1、2、4、5中任一項所述的真空式調節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兩相對水平設置分別位於所述套筒兩側的上夾緊杆和下夾緊杆,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與所述真空套筒相交設置且均抵接於所述真空套筒的外周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式調節閥,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均由不鏽鋼材質製作而成。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式調節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執行機構包括設置於所述閥體上部的手輪,所述手輪下部連接有可通過旋轉運動帶動所述夾緊機構張合的閥杆,所述閥杆外圍套設有閥杆螺母,所述閥杆螺母固定於所述閥體上部,所述閥杆與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螺紋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式調節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執行機構包括兩相對設置呈豎立狀的導向杆,同一所述導向杆穿過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的相同一側端,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均設置有於所述閥杆配合的螺紋孔,所述上夾緊杆和所述下夾緊杆上螺紋孔的螺紋反向。
10.根據權利要求1、2、4、5、7-9中任一項所述的真空式調節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為分體製作而成,包括兩配對設置的上閥座和下閥座,所述上閥座和下閥座通過豎向設置的緊固件連接為一體。
【文檔編號】F16K47/02GK203926897SQ201420360865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湖南三林控制閥技術有限公司